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铜床-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冕堂皇的套话,说什么我个人的作用微不足道,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团结合作努力工作的结果,更是广大消费者和各级领导关心爱护的结果等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丙崽上学的路都是从山边走,路边有很多棕树,山上面还有很多黄枝子。丙崽上学带上砍刀,留意到有棕树子时,将砍刀埋好。放学就砍了背回去晒干,星期天担着去收购站卖。一斤晒干了的棕树子能卖五分钱、一斤晒干了的黄枝子能卖一毛二。
    砍拾和运送药材很费气力,丙崽瘦小的身板一月忙活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很长,从附近寨子远道来的同学都在学校里呆着,没什么事做。丙崽从中发现了机会,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发现了“商机”。
    以后丙崽再到镇上卖完药材,就用卖药材得到的钱,到新华书店买回几本连环画。上甘岭、青松岭、杨子荣、江姐、刘湖兰、红湖赤卫队、闪闪的红星……连环画当时都只有八分、一毛钱左右一本,丙崽每月都能用卖药材的钱换回来十多本。
    换回来的连环画用磷肥袋子的纸包好,写上书名,编上号码,用砖块压平整。上学时带到学校租给同学看,看一本一分钱,看五本三分钱。丙崽的小小图书馆很快积累了上百本的图书,老师有时也借了看,只不过没有钱给,最多是换来女老师中午吃剩的几块肥肉,但这以足够让全体同学为之羡慕不已了。
    丙崽的图书出租业务得到了老师们的维护,成了只属他专营的独门生意。这样,从二年级开始,丙崽就自己解决了学费,还经常可以交给珍姑一些钱买米买油。有时,甚至还可以有多的钱割上些猪肉,当时供应的猪肉七角七分一斤,议价猪肉九角五分一斤。每次丙崽最多可以买上半斤,带回去交给珍姑做成红烧,那这一天丙崽就像过年一样的高兴了。
    就这样,靠着卖药材和出租图书,丙崽几乎上完了小学,直到有一天珍姑把他叫到床前。
    山里的野兽在临死前,都会独自找一个僻静的石缝、沟壑或者树下,静静的趴着等待死亡的到来。像山里的兽类一样,在山里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死亡也有准确的预知。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吃过晚饭洗净碗筷,珍姑站在锅台边突然感到身上的力气像水一样顺着脚下一点点的流走,而一生的劳累也似乎在一瞬间像尘土一样抖落下来,她知道那是死亡的降临。
    珍姑挣扎着回到自己的床上躺了下来。
    “丙崽,丙崽……”她虚弱的叫着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的丙崽。
    “什么事,太婆。”丙崽从煤油灯下抬起头来,他这年已经十二岁了,脸上已显露出了少年的模样。
    “你去帮我把那个盒子取下来。”珍姑指着柜子上的一个黑色的漆木盒子说。
    柜子很高,丙崽需要登在一把高凳上踮起脚尖才能够到。丙崽把盒子取下来,把它捧到珍姑的面前。
    “你打开看看。”
    丙崽打开漆木的盒盖,看见盒里有几封信,一叠大团结图案的十元钞票,还有珍姑的那根银簪。
    “那些信是幺妹,就是你阿婆寄来的。我不识得字,识得字的人说信封上有行字,那就是你阿婆在北京的家。你拿着这些信和这根银簪去找你阿婆,她会认得你的。那些钱都是你阿妈当年带来的,一共是两百块,一分没动过,你带上它,在路上用。太婆隔一阵子就要看看这盒子里的东西,生怕它们丢了,还好,这些东西都还在,太婆就放心了。你把盒子放回去吧,太婆要睡了。”
    第二天,珍姑再没能像往常那样,早早起来给丙崽准备带去学校的午饭,也没能在鸡叫三遍后叫丙崽起床。丙崽的太婆永远都不能再醒来了。
    太婆的尸首是乡亲们帮着掩埋的。丙崽把房子送给了乡亲们,把几百本小人书送给了三伢子。在临走那天,丙崽在太婆、太公还有阿妈的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太婆、太公、阿妈,丙崽来看你们了,看完你们丙崽要去北京了,丙崽一定还会再回来看你们的。”
    十五
    当年屈卫红背着军挎,怀揣着外婆的银簪和母亲给的二百块钱,经过二十八小时的火车,十六小时的汽车,四小时的山路,从北京来到了陈家寨。如今,丙崽怀里揣着同样的那根银簪和二十张“大团结”,背着同一个军挎包,身上穿的也是珍姑生前用屈卫红留下的旧军装改小的同一件军装,再经过同样四小时的山路,十六小时的汽车,二十八小时的火车,从陈家寨来到了伟大的首都,一九七九年的北京。
    下了火车,丙崽几乎像一块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一样,被出站的人潮裹挟着就涌出了北京火车站。站在北京火车站开阔的广场前,丙崽睁大了一双兴奋的眼睛,听着看着眼前的一切,他觉得这个城市他本来就很熟悉,丝毫没有一个山里娃子第一次面对大城市时的局促不安。自打珍姑告诉他,他长大了要到北京去,他就留意起了他能听到读到的关于北京的一切。课本、小人书里所有与北京有关的描述,他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天安门、长安街、十大建筑、长城、故宫、颐和园,不用看地图,他都能大致说出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但真正站在了北京的街头,丙崽感到北京的天比他想像的还有蓝,北京的高楼比他想像的还有高,而周围的空气是那样的干爽怡人,那些拉着父母的手在街头散步的小男孩小女孩,一个个打扮得是那样的干净漂亮,这一切都促使他急不可待的要投入到这个巨大城市的怀抱之中。
    丙崽按着信上的地址没有找到他的外婆,他找到的只是一大片凌乱的工地。原来一九七六的地震将这里一大片简易的平房震得东倒西歪,屈卫红的父母和邻居们在抗震棚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政府安排了新的住处,就都陆陆续续的搬走了。搬到新的住处,丙崽的外婆给珍姑写过信的,但不知什么缘故,那封信始终没有寄到珍姑的手上。
    工地上的工人耐心的听着丙崽的外地口音,也听清了他的意思,但他们也不知道原来的那些住户搬到哪里去了。没有人能告诉丙崽,他要投奔的外婆家藏在了这个巨大城市的什么地方。
    丙崽没能找到他的外婆,不光这天没能找到,以后也没能找到。多年之后,已没有人再叫他丙崽的丙崽回想起这件事,恍然觉得,外婆家也许只是冥冥中一个把他吸引到这个城市来的海市蜃楼,而等他到来时,这个城市和这个时代又恰好为他准备好了一切。
    离开工地,丙崽一个人在偌大的北京城开始了他漫无目的的闲逛。除了高大的建筑,宽阔的马路,更让他惊喜的是那满大街像蝗虫一般的自行车人流和一辆辆挤得快要胀破了肚皮的公共汽车。
    “这么多的人啊,这么多的人一天得吃掉好多的豆腐啊!”丙崽惊讶的想。巨大的人流让他兴奋不已,那感觉就有点像鱼儿见着了水一样。二十年后,人们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他的天赋,这样的归纳确实是准确的。丙崽天生喜欢这个城市的一切,涌动的人群总是让他感到莫名的激动和兴奋,他天生是一块在人海中冲浪的好材料。
    这天,天快要黑下来时,丙崽逛到了东直门外新源里一带。那时候这一带还是个荒凉的三不管地区,既不属于城里,也不属于郊区,又不属于农村,一大片菜地里孤零零的座落着几座农家小院。丙崽虽然怀里揣有二十张“大团结”,但他不知道城里有专门交钱就可以住宿的旅社,在山里赶夜路,人们都是找个路边的人家借宿一宿,所以丙崽想北京也应该是这样的,但他不敢去敲那些高楼的大门,就走到了这还有点像农村的地方,怯生生的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院门。
    屋里聚集着七八个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这些人正秘密印制一本要“以更有力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声音”的地下刊物,印的都是他们没有经过或者没能经过审察机关审察的诗歌、小说和绘画。
    他们聚集在这间农家小院里已连续熬了几天几夜了,用从印刷厂“顺”来的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纸张,和好不容易借来的当时属于党委和工会专门管制的油印机,再手刻蜡版,用手推油印机上一张张推出来,一张张的摺页、配页、装订。
    在这本后来载入史册的油印小册子中赫然印有这样的句子:“……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今天,只有今天!”
    刊物印出来后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决定像他们的父辈,当年的地下党那样,把印出来的书页像传单一样四处张贴,但谈到由谁去贴的时候,就有人说,“我现在要考大学,不行” “我现在要结婚”或者“我现在比较困难”。毕竟是非法刊物,在习惯了因言治罪的年代里,谁也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商量的结果,决定由三个领头的去干这件事。
    丙崽恰在这时敲响了院门,极轻的敲门声却仿似惊雷,把屋里的人吓了一大跳。
    “谁?”屋里的人问。
    “我。”丙崽答。
    “你是谁?”
    “过路的,想借宿一晚。”
    听到是个外地口音的小男孩的声音,屋里的人大大松了口气,打开门一看,也果真是个半大的孩子,屋里的人都为刚才的虚惊一场感到好笑了。
    丙崽不知道他们笑什么,愣愣的看了他们一会儿,也跟着傻笑了起来。
    “进来吧,”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说,“你叫什么?这么晚了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
    丙崽想,在北京,可不能再让别人叫我的乳名了,于是就说:“我叫赵颉,就是左边一个吉字右边一个页字的那个颉,就是鸟儿向上飞的意思。我走了四小时山路,坐了十六小时汽车,二十八小时火车,来北京找我外婆。”
    “名字还挺有学问的,那你找到你外婆了吗?”
    “还没找到,我外婆家的房子已经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