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姐用不了多少钱,我们就请周叔帮我们修,在找几个村子里的大叔,每个每天给二十文,修上四五天,工钱加上伙食最多二两银子,再买点材料啥的一共三两银子也够了。”夏晓晴又算了一下,买家禽的价格。“猪仔才两百文一头,两头才四百文钱,再买七只下蛋母鸡,每只四十文,七只就是二百八十文,再买七只半大鸡仔,每只十五文,七只一共一百零五文。鱼苗在小溪里抓去,不要钱。所以算下来才八百文钱。砌墙和买家禽加起来不会超过五两银子,上次我们卖笋不是赚了好多银子吗。喂了鸡和猪,我们也能省下好多买肉的钱。”
“你这小脑袋瓜怎么能想出这么多东西啊。”夏大姐听妹妹一通算计,觉得也确实有点道理。便笑着用手点了点夏晓晴光洁的额头,说道:“行,晚上吃了饭,我就给爹娘说去。”
吃过晚饭后,趁着爹娘在一起说话,夏大姐就带着上面三个弟妹到上房去了。
夏仕齐正坐在炕上和陈氏说着话,看到几个孩子进来,连忙喊他们过来坐下。
夏大姐拿出夏晓晴画的图纸放在炕桌上,对父亲说道:“爹,你看看这个,二妞画了个图。”
“二妞画的,画的啥画,要让爹看看?”夏仕齐把图拿到面前仔细看。
夏仕齐有点吃惊,女儿画的画。“这不是咱们家吗?怎么变这么大了。”
“爹,我们几个商量,上次卖笋不是赚钱了吗,就想着把院墙修修,不用篱笆了。靠着院墙在修个猪舍、鸡舍啥的,以后我们就可以自己喂猪和喂鸡了,以后家里吃着也方便。”夏大姐指着妹妹画的图说道。
“那为啥把后面的竹屋也围上啊?猪舍、鸡舍在前院修不就可以了吗?”夏仕齐觉得前面院子也挺大的,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也想把后面围上。
夏晓晴赶紧出声,说道:“爹,前院不是以后还要留着空地晒粮食吗,养鸡不方便。把竹屋一起围起来,以后就不怕竹屋里的东西丢了,而且以后再院子里晒书也方便。后面那块空地,也可以利用起来,爹你看图,就是这块,可以挖个小池子来养鱼,以后还可以在池子里种上莲花,还有这里,可以搭个葡萄架,以后就可以在下面乘凉了。”
夏仕齐一边对着图,一边听女儿讲解,想起女儿构出的画面也觉得挺心动。“她娘,你觉得咋样?”
陈氏也把图拿过去看了,也指着图问了些问题,夏晓晴一一回答了。陈氏想了想,对着丈夫说道:“孩子们想干就干吧,上次家里卖笋的钱,都是孩子们赚回来的,他们都懂事了,就让他们试试吧。你看,二妞这图画得不就挺好吗。”
夏仕齐也觉得孩子们都是为了家里着想,修点这些家里还是负担得起的。“好吧,你们就去找你周叔帮忙吧,要用钱就来找你娘拿。我和你娘身体不好,也帮不上忙,你们可要好好干啊。”
听到家里爹娘都同意了,夏晓晴松了一口气。家里人又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初步定下了改造方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夏大姐就带着二妞、二郎去周婶家了。到了周婶家,正看到周叔在院子里劈柴。
“周叔,早。”夏大姐远远地就喊上了。
周二魁看到夏家姐弟进了自家院子,扯着嗓子就叫自家婆子出来,“孩他娘,快出来,大妞他们来了。”
周二魁放下砍柴的斧子,把夏家姐弟迎进去。“走,往屋里坐去,这么早就过来,有啥要紧的事?早饭吃了吗?没吃让你周婶做去。”
周婶也走到门边,把他们迎了进去,让他们坐下,个他们倒了水,还把家里的果子、甜糕拿给他们吃。“大妞、二妞、二郎,你们都吃啊,这都是昨天我妹子从家里带过来的,都是自家家里产的,好吃着咧。”
“婶子,你别招呼了,我们不会客气的。二郎,你吃吧。”夏大姐赶紧说明来意,“周叔,我们来是想找你帮忙的。”
“要周叔帮啥忙,你们尽管说。”周叔喝了口水,豪迈地说道。
夏大姐把房屋改造图拿了出来,递给周叔看。“周叔,我们家想找你帮忙,修个院墙,在盖个鸡舍、猪舍。要盖的都画在图上了,你看看。”
第二十五章 动工
“不用篱笆啦,还要把前后两间屋子都用院墙围起来?”周二魁看着手中的图纸问道。“这院墙要修多高?”
“不要篱笆了,篱笆不顶用,上次我家鸡关在院子里都丢了,就寻思着围个墙,以后再养点鸡也安全。院墙筑上八尺高就可以了。”夏晓晴回答道。
周叔抬起头看着夏晓晴,显得有点吃惊,“八尺,筑这么高的墙?”
“不高,不高,筑矮了就跟篱笆差不多了。”围墙如果修矮了,是人都能翻过来,还修来干嘛。明朝的一尺跟现代三十厘米差不多,八尺才两米多点,在现代两米的院墙完全不算高。只是在明朝除了深宅大院,一般是没有家庭修这么高的围墙的。
“这图上新画的东西这次都要修上?”周二魁指了指图纸上几处新画的屋子。
“都想修上,周叔。图上画的这次想一起都盖上。周叔,我家没有劳力,也不想白白麻烦亲戚朋友,还请你帮忙在雇些人来。”夏大姐拿出一个钱袋子,放在桌上。“周叔,这里面有三千文钱,充做盖院子的花费,就是不知道这些钱够不够使?”
周二魁也没把钱袋打开看,就回道:“用不了这些,需要在外面买的东西不多,土在地里挖回来便成,只需买点木材和大瓦,再耗费点请人的工钱。”
“周叔,你先收下,盖院子当花费的地方就花,不必太过节省。这些钱你先用着,多了以后你在退还给我家便成。”夏晓晴还真怕周叔太过节约,盖成了危房。“周叔,到时候还请你帮忙做个牢固的院门。”
“真用不了这么多,拿点回去吧。”周二魁坚持用不了这么多钱,摆摆手不愿意去接。
“成,孩他爹,别磨叽了,你就先收下吧。好好帮大妞她家弄规整就成,剩下多少钱到时再还给她家就行。”周顾氏说着便把钱袋放到丈夫手里。“你们想什么时候开始盖?”
“就最近几天吧,选一天好日子就行。早点盖好了,也好早点把猪啊、鸡啊啥的都喂上。”夏晓晴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周婶,等院子盖好,我们想买几只母鸡和几只鸡仔,你家有多出来的就买点给我家吧,就按集市里面的价格算。我们还想买两头猪仔,你先帮我们在村子里留意看看。”
“还要啥钱啊,到时要鸡仔直接过来抓就成。猪仔我也先会帮你们留意着的。”周婶满口答应了。“他爹,你晚点上西头三爷爷家,让他帮忙选个好日,把日子定下来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成,我等会儿便去。你们再给我仔细讲讲这图上画的东西。”周二魁又开始仔细询问起图上的细节来。
和周叔周婶商量好盖院子的事后,夏家姐弟就回家里等通知了。周二魁在送走夏家姐弟后,就去村西头三爷爷家让他帮忙选日子了。
那三爷爷姓夏,算起来还是夏家的长辈,在村里颇受尊重,村子里的人都跟着夏家小辈一样称呼他三爷爷。三爷爷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偶然跟着一个道士学到一点易学,平日喜欢帮人看看日子、算算八字,村子里的人家有点啥大事都要让他帮忙算算吉凶。
下午的时候周二魁就给夏家回话了,说后天四月初八就是易动土的好日子,他明天就去雇人和准备东西。
第二天一早,周二魁就去找了平日里和自己一起干活的几个朋友,让他们帮自己一起去给夏家盖院子。一般乡下家庭盖房子多是在过年前后,现在地里的活也不忙,正是空闲的时候,听到周二魁邀约,便纷纷答应了初八一早便到夏家来干活。
周二魁去邻村订了些灰瓦,说好隔两天做好就送过来。又去了村子里几家有木材的人家里买齐了需要的木材,又找人借了牛车,把木材运到夏家去。
四月初八,周二魁和雇来的人一早便到了夏家,夏家在院子里设了香案,摆上了贡品,作为主家的夏仕齐也出来祭拜各路神仙保佑一切顺利,然后大家也一起烧了香拜了土地公。祭祀完成后,周二魁和请来几个人就开始动工了。
周二魁用黄土、石灰、砂子加水拌和成俗称的三合土,又叫夏大姐熬了一大锅浓浓的米浆,也和在三合土里拌匀,调和成粘土。周二魁用手取了一团和好的粘土,捏紧能成团抛下即散开,看来水分调得很合适。
夯墙的土准备好后,雇的人就开始筑起墙来,墙脚用鹅卵石加粘土砌成,以免下大雨使墙面浸泡,墙面还嵌入柳树条增加强度,每隔几米又加了木桩进去。
家里修房子,几个孩子也帮不上什么太大的忙,几个男孩子只能在一旁打打下手,帮忙递点东西,运一下土之类的。夏大姐和夏晓晴就专职管理厨房的事,给一大家子和雇来的人做饭,每天要准备十六、七个人的饭菜,把两姐妹累得半死,最后还好周婶也过来帮,她们忙才稍微好些。
夏家家里干得是热火朝天,每天村子里来看热闹的人也很多,毕竟乡下人家没几个修院墙的。村子里都说夏秀才家,赚了钱了要盖大房子了。终于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大伯夏大山家里,听闻小叔家雇了外面的人来盖房子,把夏王氏气得不好,想到自家就有这么多劳力,小叔还要请外面的人回来盖房子,也不帮衬一下自家亲戚,钱都被外人赚走了,自己没得到一分好处,就是一阵心痛。
当晚夏王氏就带着几个儿子去了小叔家,准备把盖房子的活揽到自己家去,肥水怎么能留到外人家去呢,她觉得小叔家真是太不厚道,过上好日子也不想着大哥家。
当夏王氏带着儿子去到小叔家时,雇来的工人已经吃完晚饭各自回家了,只剩了周二魁两夫妻还留在夏家。周二魁正坐在堂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