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佐将者,当公事稍暇,亦必须亲到功臣衙看视。其有亲属者,看其远近,酌量令其前来照料;无亲属者,本营兄弟总要小心提理,念同魂父所生,视为骨肉一样。〃号令还规定:〃凡巡更把卡兵士,苦遇天寒雨雪之夜,尤当加以体恤。若见其衣裳单少,或被褥不敷,即当传令各官,如有多余,即当挪出,分散兵士,倘各官亦无多袍裳,即令各官夜间将皮袍裳与把卡兵士穿著,日间令其缴还。〃这些爱兵的思想不仅在封建时代是进步的,而且现在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行军总要》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史的重要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军事学术价值。今存本共二十六页,《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一页,封面题:〃太平天国乙荣五年新刻〃,即清咸丰五年(1855年)新刻。原刻本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国内有复制本和排印本。
第七节权制
《权制》初名《富强述要》,后取以权制变之意,〃谋天下大计者,必先静观天下大势而深入其细微,万变纷起而执一定之理以处之,然后可以制变。〃(《权制·总述》)易名为《权制》。
本书为陈澹然撰。陈澹然,字静潭,清桐城(今安徽中部)人。〃澹然少孤失学,弱冠读《通鉴》忾焉,伤猥学之蒙,无与古圣贤经世之业,锐志中外方舆、政治诸书。〃(《权制·序》)寓居金陵(今南京),专心研究天下山川形势,民俗政治,寻求经帮济世之策。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法国侵占越南,十一年(乙酉,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陈澹然深为国家安全担忧,撰成《富强述要》前六卷。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挑起甲午战争,他感到国家安危迫在眉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又撰成后二卷。〃为书凡八卷,前六卷感甲申、乙酉越、缅之亡,后二卷则伤甲午朝鲜之变与顷岁胶州、旅顺、威海之纷乘,而赓续成焉者也。〃(《权制·序》)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将两部分进行了增补删订,其中杂采新近资料,增补了制器、设险、考工等内容,并改名为《权制》,进行刊行。
《权制》八卷,约十万字。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各省军事地理、战略地位、部防态势、周边藩属、将帅选拔、士卒选练、军饷屯运、武器装备的购买和制造、海陆防御、御寇谋略,以及敌国的历史、政治、地理、兵额、风俗、优势与短处、敌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都有所论述。全书共九篇,即九述,除〃总述〃外,篇下都有子目,子目下又分细目。详细篇目如下:总述;军地述:东三省(宁古塔、乌苏里口、雅克萨、佟佳江口、皮岛)、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贵、两广、江闽、江浙、直东、陕甘、湖广、四川、河南、陆路提镇、长江提督;军势述:内藩(内外诸蒙古、西藏诸番、青海诸部、贺兰诸部、伊犁诸部、木兰秋狝)、外藩(朝鲜、暹罗、廓尔喀、巴尔布、布鲁克巴、怒夷、附布噶尔、阿富汗)、内属(东三省诸部、土司、回部、番黎);军情述:夷势(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日本、德意志附)、夷隙(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日本、附美利坚、附西洋国俗、西俗之弊、六国记、泰西小国);军材述:预将(兵枢、乡会、特科、移额、破格)、用将(伸武、定将、便宜、简文、变例、重禄)、参佐(参谋、幕职)、使令(使臣、说客)、广材(邮报、翻译、舆图)、精艺(考工大臣、艺学馆、艺成科、专利、助成、轮舟创始,轮车创始、电学源流、电车新法)、考工(统论验器、雷炮验法、铁船验法、水雷验法);军饷述:漕粮(旗屯、渠塘、商运、铁路)、屯牧(屯地、屯室、屯学、屯储、屯商、屯政)、广商(商学、商报、官商、民商、保险、护兵、商爵)、专利(铁路、小轮、邮政、报政)、矿币、矿务、矿学、钱法、银钱、玉币、银行)、清厘(内府、织造、盐务、厘金、典业)、综核(营建、庆赏、恩免、查抄、报销、散局、兵船);军政述:警察(乡长、册数、捕盗、养民、劝导)、选练(汰冗、并饷、实额、洋操、番练、击技、定器)、围猎、旗兵、常兵(团练、招募)、奇兵(死士、诈兵、散队、马军)、设险(沟堤、城台、散营、围保、炮台总论、炮台近制、炮坑、校场)、购器(购器近章、枪制、炮制、新奇枪炮、新旧式辨、火药、棉花火药、鱼雷价目、水雷价目)、制造(移厂入江、开民厂、购法、任西学局员、定赏罚、炼铁、船局机局总论、铁船近制、隔舱法、造枪、无烟火药、空中鱼雷、水底船、电浪、灭火药水、渡军机器、制炮、竹锚、短兵、洋锨、毒物、杂器);军谋述:保微(公法、西例、尊使、侦察、通报馆、游员、入会、使费)、避患(行数、借款、募工)、守信(刊约章、定新例)、广援(广商埠、订密约、伸民气);军本述:徙都、建藩、绥远(领事、兵船、特将、招徕、禁虐)、陆防(防边、防内、土司封爵、木路)、海军(海军船制、炮船蚊船、炮位、水雷)、备战(内地、江河、缉奸、弃地)、阴旨(严法、重赏)。
《权制》为富国强兵、抵御外侮而作,尽管由于作者人微言轻,书中所提出的加强防御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御寇措施不可能被清朝统治者所采纳,但它反映了进步的军事思想,具有反侵略、倡改革的显著特点。
《权制》自始自终贯穿着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思想。作者针对英、俄、法、日等国相继挑衅,海陆夹击,提出要加强和团结国内一切力量,一致对外。〃方今四夷蠢动,国家有孤立之忧,不早为之所,恐内外藩属终处散弱,而国势益孤。〃(《军势述》)主张〃简军实,亲屏藩,习雄武,使内外上下皆有震动严肃之威,而后边尘不惊。〃〃练番兵,使自壮。〃(《军势述》)他看到有的国家打着援助的幌子,暗藏着侵略中国的野心,提出要自强自立,反对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尖锐指出:〃诸国之包藏祸心,吾不自立而徒倚为援,久之皆足以为吾害。〃(《军势述》)他还指出,面对敌寇侵略,不抗击便没有出路,〃诸夷已成附骨之势,不去则中国不安。〃(《军势述》)为鼓舞抗击敌寇的信心,分析了各列强的长处和短处,指出了其由强变弱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本其术以治其人〃的治夷方法。
《权制》非常强调改革。作者对清朝的许多弊政都进行了抨击,井提出了改革设想。如池认为〃近世乡会殿试之策,要皆剿袭成书,毫无实用;朝殿专重楷法,尤足以困真才。〃〃武试专取弓箭,此实非近世所宜。〃(《军材述》)提出要改革这些陈旧过时的考试内容,提出五条新的乡会殿试考选人材标准,即博通史鉴、精熟舆图、讲求外政、洞达戎机、通明算术。武试则改试枪炮、技击、水战、火攻及制造枪炮舰船。再如提出要改革兵制和练兵方法。他将清朝几个时期的兵额进行了对比,清入关时仅二十万军队,得天下后定制兵额80万,而自军兴以来,兵勇不下百余万,却不能抵御外寇,其原因就是〃军多饷薄,练不精〃。所以提出要严汰冗兵,增加军饷,严格选练,革新旧的练兵方法,实行更番选练制度,即〃首选精壮三十万,练之一年,籍其名而归之田里,另练精壮者三十万,如之,则四年之间,以三十万人之饷可得籍兵百二十万。〃(《军政述》)
《权制》作者比较重视民心、民气在巩固国防中的作用,指出〃君民一体,而国家之气恒视民气为盛衰,但使民气转弱为强,国势且将自振。〃(《军谋述》)所以,他坚决反对军队扰民,主张严格民众纪律,〃扰民者斩。〃(《军地述》)
《权制》特别重视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势常变而地不常变,〃地者,兵家之大权也。〃用兵要〃因势制地,因地制形。〃(《军地述》)首先占领水陆要害之地才能主动,否则就要被动挨打,〃形胜所在,不先图之则控制失宜,彼将乘我之隙而制我之命。〃(《军地述》)他不仅以《军地述》开篇,详细记述了全国的兵要地志,而且提出开办舆图馆,增养军事测绘人员,以佐其军,以资战守。
《权制》重视军事人材的选拔任用。认为〃国家治乱在人材,而兵材尤重。〃(《军材述》)主张选将不拘一格,任将量才而用,〃兵家之材不一端,而处之亦不一其道。〃(《军材述》)凡是有军事才能的,不问出身贵贱,都可破格任用,〃任侠、刺客、盗贼、乞丐、屠沽皆可将。〃(《军材述》)
在防御方面,该书主张水陆结合,全国会剿。他针对当时〃重水轻山,重外轻内〃的倾向,列举了俄国侵吞中国领土的历史和当时面临的更大危险,指出在加强海防的同时,必须加强陆防,要水陆结合,〃海军必与陆军为一气,而后策应呼吸无罅漏乖舛之虞。〃(《军地述》)他还提出全国要一盘棋,同心协力,共同会制,〃一镇有警,数镇会剿,一省有警,数省环攻,无奏调之烦,无分疆之别。〃(《军地述》)
《权制》还重视舆论的作用,提出督抚将军驻节之区,开设报馆,进行舆论宣传,译述外国历史、新闻,各国器械之殊,政治之异,使君臣将帅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权制》从写作方法到内容,都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兵书,吸收了资产阶级军事学的知识,具有近代的显著特点。它对于当时反抗外国侵略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也有一定史料价值,但有的篇章较杂乱,有些观点也是错误的,如把亡国的原因完全归之于通商,〃今之灭国以通商〃等,在阅读时需要注意。
《权制》现存有清光绪庚子(1900年)刻本、光绪壬寅(1902年)长沙徐崇立刊本、《陈澹然三种》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