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的舞蹈_林丹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研讨,以理绘形,以意取神,兴酣之际,造化“无形”融于我心,意象“无意”浚发于灵台!凡苍鹰、灰鹭、渔鹰、寒鸦、八哥、山雉、沙鸥……常来笔端。而足堪舒意畅怀者当属雄鹰为最也。

  鹰之为物:威猛雄健,袭狐鼠,奋苍穹,展羽翱翔于云霓之间,驻足独立于天峰之巅。形据一隅而神往河汉,敛翼一时而搏击万里……故余笔下之鹰,已将鹫、周鸟、鹰、隼之属合于一体,显其神魄处着意夸张之,无益处毅然舍弃之。

  须知,在大写意的传统造形观念中,从不追寻极目所知的表象,亦不妄生非目所知的“抽象”,乃只要求“以意为之”的意象。昔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之惬意的“合象”。世间虽无此真物,而唯美是鉴的观众却绝无刻意较真的怪异;余常书“画思当如天岸马,画家何异人中龙”:我等画者实乃自家画的“上帝”——有权创造我自家的万物;意之所向,画之所存。余画雄鹰,乃胸中众鹰之“合象”——庄生之大鹏是也!

  “大鹏”即生,遂淋漓落墨,信手涂抹,随意泼洒,实则笔笔皆需“写出”而非“画出”。写者,以书法笔趣作画者也。昔梁楷、法常、青藤、雪个、老缶、齐翁无不如此。故余常示学生云“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若此,则笔墨不唯现出雄鹰之美,亦笔笔生发其自身随缘成迹的墨韵之美。写意笔墨倘臻此境,直可“肆其外而闳于中”矣!

  然庄子云:“既雕既琢,复归于璞。善夫!”如上一切劳心用意,流年一切笔下功夫,皆须寓有意于“无意”之中,蕴有法于“无法”之内,方能浑然一体,步入化境——笔飞墨舞之时安知鹰为我耶?我为鹰耶?

  又闻,贤者因时而行藏,灵禽择枝而栖宿。若鹰之伦,非松柏巨石而不栖,非同族本属而不侣;伴流云,瞻群峦,聆瀑音,屏碧嶂,英视瞵瞵直射斗牛,振羽熠熠反照青辉……直如猛士配虎贲,骋龙骏,临沙场,方益显气壮山河之雄魄也!而曾见有人以牡丹配鹰成画,直如置壮士于闺阁之中矣!忆白石翁每语余曰:“通身无蔬笋气者勿画笋。以之参诸画鹰能不悟乎?”

  诗人“缘物寄情”,画者亦如是。但不可释之为彰明昭著的图解,更不当流之于曲意穿凿的陋习。观画思人,思人观画,三复如是,则不难感到林良鹰的古穆,八大鹰的孤郁,华嵒鹰的技巧,齐翁鹰的憨勇,此所谓“画如其人”是也。

  余一生坎壇,饱历沧桑风云,至老年才得欣逢盛时……胸中所快,唯期祖国励精图治,奋发振兴!是以笔下雄鹰乃日趋增多,或展于公共场所,或刊于书报,或赠于朋友……时人谓余画鹰尚有“时代气息”,余不自知,唯愿于“鹰”之上,多题“远瞻山河壮”之句,“鹰”当会我意矣!

  作者简介

  李苦禅(1899—1983),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他的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

  心香一瓣

  李苦禅大师将振兴祖国的宏愿寄予画笔下的雄鹰,让人敬佩而又赞叹。雄鹰正是他的写照——不畏艰险飞跃崇山峻岭,只求搏击长空的自由,只为了心中的凌云壮志!

  画如其人。他经常这样教导儿子:“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所以,有伟大的心灵,才会有伟大的作品。这是一切杰出艺术作品诞生的秘密所在。
。 txtMtXt|?小说天堂



第3章 艺术家之功夫


  徐悲鸿

  其次有所谓“巧”

  字,是研究艺术者之大敌。因吾人研究之目标,要求真理,唯诚笃,可以下切实功夫,研究至绝对精确之地步,方能获伟大之成功。

  研究艺术,务须诚笃。吾辈之习绘画,即研究如何表现种种之物象。表现之工具,为形象与颜色。形象与颜色即为吾辈之语言,非将此二物之表现,做到功夫美满时,吾辈即失却语言作用似矣。故欲使吾辈善于语言,须于宇宙万象,有非常精确之研究,与明晰之观察,则“诚笃”尚矣。其次学问上有所谓力量者,即吾辈研究甚精确时之确切不移之焦点也。如颜色然,同一红也,其程度总有些微之差异,吾人必须观察精确,表现其恰当之程度,此即所谓“力量”,力量即是绝对的精确,为吾辈研究绘画之真精神。试观西洋各艺术品,如全盛时代之希腊作品,及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提香等诸人之作品,无一不具精确之精神,以成伟大者。至如何涵养此种之力量,全恃吾人之功夫。

  研究绘画者之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素描拙劣,则于一个物象,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颜色,纵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凡与无颜色等。欧洲绘画界,自19世纪以来,画派渐变。其各派在艺术上之价值,并无何优劣之点,此不过因欧洲绘画之发达,若干画家制作之手法稍有出入,详为分列耳。如马奈、塞尚、马蒂斯诸人,各因其表现手法不同,列入各派,犹中国古诗中之潇洒比李太白、雄厚比杜工部者也。吾辈研究各派,须研究各派功夫之所在(如印象派不专究小轮廊,而重色影与气韵,其功夫即在色彩上),否则便不能洞见其实际矣。其次有所谓“巧”字,是研究艺术者之大敌。因吾人研究之目标,要求真理,唯诚笃,可以下切实功夫,研究至绝对精确之地步,方能获伟大之成功。学“巧”便故步自封,不复有为,乌能至绝对精确,于是我人之个性亦不能造就十分强固矣。

  二十岁至三十岁,为吾人凭全副精力观察种种物象之期,三十以后,精力不甚健全,斯时之创作全恃经验记忆及一时之感觉,故须在三十以前养成一种至熟至精确之力量,而后制作可以自由。法国名画家莫奈九十岁时之作品,手法一丝不苟,由是可想见其平日素描之根底。故吾人研究绘画,当在二三十岁时,刻苦用功,分析精密之物象,涵养素描功夫,将来方可成杰作也。

  诸位,艺术家之功夫,即在于此。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吾辈切实研究耳。诸位目今方在二三十岁之际,正当下功夫之时期,还望善自努力也。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历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等。

  心香一瓣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认为艺术家的功夫在于诚笃,“巧”字是研究艺术者之大敌。研究哪一门学问不是这样呢?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非专注无以进入境界,非用功无以登临学问的高峰。

  投机取巧,存侥幸心理,是难以掌握一门学问规律和精髓的。所以,忠诚、笃信,看似是最笨的研究方法,实则是最聪明、最快捷的研究方法。
w w wxiao shu otx t[t。xt^小。说。天)堂)



第4章 “深情古谊,淡而弥厚,清而弥永”——在西泠印社的演讲


  潘天寿

  昌硕先生诗书画金石治印,无所不长,关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书法专工古篆,尤以石鼓文字成就为最高。

  我在27岁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国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80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很充沛,每日上午在概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平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朋友和他谈天。我与昌硕先生认识后,当然以晚辈自居,态度恭敬,而先生却不以年龄相差,有前辈后辈之别,谈诗论画,请益亦多,回想种种,如在目前,一种深情古谊,淡而弥厚,清而弥永,真有不可言语形容之概。

  昌硕先生诗书画金石治印,无所不长,关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书法专工古篆,尤以石鼓文字成就为最高。郑太夷评吴昌硕先生的石鼓之说:

  邓石如,大篆胜于小篆。何子贞,只作不篆,未见其作大篆。杨沂孙、吴大橙皆作大篆。邓、何各有成就,杨吴不逮也。缶道人,以篆刻名天下,于石鼓最精熟,其笔情理意,自成宗派,可谓独树一帜者矣。

  有一天下午,我去看吴昌硕先生。正是他午睡初醒以后,精神甚好,就谈起诗和画来,谈论中,我的意见,颇和他的意趣相合,很高兴。第二天,就特地写成一副集古诗名的篆书对联送给我,对联的上句是:“天惊地怪见浇笔”,下句是“巷语街谈总入诗”。昌硕先生看古今人的诗文书画等等,往往不加评语,这是他平常的态度。这副送给我的篆书对联,自然也是昌硕先生奖励后进的方法,但是这种的奖励方法,是他平时所不常用的。

  尤其所集的句子,真觉得有些受不起,也更觉得着重而可宝贵。

  很小心的什袭珍藏,有十年之久。抗战军兴,杭州沦陷,因未及随身带到后方而遭遗失,不识落于谁人之手,到为可念!回忆联中篆字,以“如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