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余忠老汉的儿女们-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生活的路口上,父亲终归要为儿子送行,并且在临行前说出那不断重复的告
别词,由此完成象征着两代交接的仪式,宣告老主人公的退场,迎接一位新主人公
的就位,在又一轮循环中表现出人生在世的重大转折。作为“父亲”与“儿子”共
同参与的这一仪式,确乎已经在小说叙事中程式化了。

                       三、长篇小说表现手法的得失

    《余忠老汉的儿女们》的基本情节是叙述余忠老汉一家所不断遭受的灾难和打
击,由于这些灾难的降临无不具有其突兀和意外的性质,因而就以一个又一个的悬
念不断激起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紧张关注。同时,小说大量采用场景表现的艺术手
法,把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造成鲜明、生动的直观印象
和直接的感染力,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
    如果只是以情节去吸引读者的注意,人物就成为推动情节的工具。正是由于在
写作中作者较好地把握住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所以尽管作品事件繁多,情节芜杂,
但是真正的菁华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人物,而不仅仅是对那些事实的叙述。这主要是
在于,在同一事件中,在同一场景里,作者注意写出了人物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性
格特点,使人物能够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这里,我们以陈民政之死来具体分析一个情节、场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看看
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怎样达到其理想的效果的。
    前文述及,陈民政这个人物并非小说中的主角,所花笔墨不多,所占篇幅亦少,
且用笔松散、零碎,为什么却收到了一以当十的效果?
    简单说来就是:戏剧化。无论情节、场景还是人物的内在情感都被充分地戏剧
化了,并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当主人公的生活愿望和要求受到了不依赖他们的外部力量所造成的失败和毁灭
的威胁时,这样的境遇就引发了戏剧性,这是一个层面。同时这种境遇在人物心灵
中引起相应的感受:强烈的紧张、痛苦和绝情,这就是更深一层的戏剧性。陈民政
(以及余忠、余文忠)这个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表层和深层、外部冲突和
内在情感的能量聚合、碰撞所产生的戏剧性激情。
    所谓戏剧性情节,是指包含着内在矛盾和冲突,而又不断发生变化和转折的修
辞逻辑。围绕“~青二白”工程引发的情节形成了这样的轨道:
    栽桑种麻眼看成功在即,结果却是意外地遭到失败。此为一转。
    陈民政一心为民,辛劳成疾,但是“好心没好报”,得到的,是农民的指责和
怨恨。此为二转。
    陈民政含恨而死,“死不瞑目”,农民由对他的怨恨一变而为哀悼和怀念。这
又是一转。
    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这就生出了戏味,戏剧性的韵味。
    所谓戏剧性场景,即指类似于舞台场面一样的演出,仿佛是读者直接观看动作,
倾听谈话,没有特定的视点,或是让视点隐蔽起来——在这种情形下,叙事者的视
点、人物的视点、读者的视点三者往往混而为一。比如从农民大闹乡政府,到齐寡
妇指斥陈民政;从陈民政吐血致死,到出殡祭奠,这些场景就是通过余忠老汉的眼
睛去看的。这一组连续的场景经过戏剧化的酝酿,把许多争端和矛盾集中起来,最
后显示出冲突的结果,并且通过动作和语言把人物的心理也充分地戏剧化了。
    由此,戏剧性的场景使平板的叙述表面立体化、直观化,仿佛是把“舞台”灯
光直接聚射到人物身上,照亮了他们的一举一动,从而产生出最强烈的效果。
    在《余忠老汉的儿女们》中,画面叙事很少,整篇从开头到结尾,几乎全是场
景的连缀,全是挑选出来供读者直接观看的一个一个的片断,由不同人物演出来的
一系列发生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特定的场合。可以说,小说的成功正是得之于此,它
的缺陷恰恰也是失之于此。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在一个场面中,人物总是被置于前景,场景不能容纳过
多的人物,大的场面,跨越时空的区域,只能用画面表现,或是概括性的描述,或
是给出视角、有选择的扫描。所以场景的空间范围总是狭窄的、有限的。
    除了空间受限以外,在场景中,行动的持续和延展与真实时间具有同步性,所
以尽管生动逼真,但却总是演得慢慢吞吞的,它既不可能表现真正的瞬间性,也不
可能表现真正的长时段,因此在时间上同样受到限制。
    由于小说大量使用场景,因而只能由画面提供的关于人物所处的自然、社会和
人文环境、人物生活的当下情境以及关于他们历史的简明印象,相应就会显得模糊、
淡薄,这也就是作品表现的生活气息不够强烈,缺少浓郁的地域色彩的一个原因。
    此外,场景太多、缺少概括、记叙、解说等等方式,势必加大情节的密度,扩
充作品的篇幅,造成疏密失调,节奏上缺少张弛的缺陷。这些,我们在阅读时是可
以感觉到的。
    总之,场景叙事的长处是场面生动、形象逼真;短处是描述啰嗦,浪费笔墨。
使用某种手法过了头,或是处理不足,都会使作品受到损害,要紧的是在涉及小说
的所有方面做到节省;不知节制,滥用场景,动辄就进入场景,进入戏剧表现,反
而使场景浪费,耗散了力量和效果。
    在小说中,有些东西需要让读者直接观看,有些东西却只能由叙事者告诉读者,
看来戏剧与小说将是永远难以分离,一个小说家,如同金庸《神雕侠侣》中的老顽
童周伯通,他不得不把双手互搏的游戏一直玩下去,他既不能彻底抛开作为媒介的
叙事者,又满心巴望让人物成为有独立意志的生命,理解了这个关节,小说家就算
认清了他的处境。
    我寄望于贺享雍,愿他在今后的笔耕生涯中,写作不止,修道不己,不断臻于
更新的境界。
                                                      1998年10月

    (作者系著名文学评论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楔子

    不知是在几亿万年前,造物主一个不经意的恶作剧,把这里隆成了一片巍峨的
高山。这是真正的沧海变桑田呀!你只要看一看那崔鬼高耸的山体中,偶露峥嵘的
一块块溜回光洁的鹅卵石;只要看一看那陡峭嶙峋的怪岩里,夹杂着的一层层只有
海底才有的珊瑚石,你就会相信造物主的力量。
    这山,叫作大巴山。
    不知你是否对山产生过一种崇敬与畏惧?如果没有,你应该到大巴山里走一走。
    你什么时候去巴山,从哪儿去,采取哪种方式去,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
一进入巴山,你首先会被巴山的气势所慑服。你目之所及,都会是山;大山,小山,
气势雄伟的山,玲珑秀气的山,群峰环抱、众星拱月的山,一峰独秀、卓尔不凡的
山,大山接小山,小山靠大山……你看见了么?你一定看见了。当峥嵘陡峭的山峰
和纵横交错的沟壑,相互咬噬着起起伏伏的时候,这连绵千里的巴山,难道不是一
幅凝固了的海浪吗?你一定会赞成我的观点。仍然一定会相信亿万年前那海的精灵,
还活在这凝固了的重峦叠蟑中。
    你要去找这不死的大地之魂吗?顺着逶迤的群山往里走吧。你要有足够多的信
心走巴山的小路。那小路似真似幻、轻柔灵秀地缭绕在群山之中,有时候,你看见
它在云端深处断了,但你切不要以为那就是尽头。当你转过一个山头,那云梯似的
小路又像烟缕一样,在山那边蜿蜒起伏。这是没有尽头的路,盈满古老的故事,又
生长着希望的羽翼,交织着严峻与温柔。你说你走不下去了,你要与这怨鬼般的小
路分道扬镳了。然而,就在这时,你听见前面传来了一阵高亢激越的“哟嗬嗬
嗬嗬嗬”的喊声,群山震荡,万壑回应。那不是演唱,却抑扬顿挫,惊心动魄。
你顺着喊声看去,终于发现了在那蜿蜒伸展的小路尽头,有几双赤着的大脚,在紧
张有力地与那山路怨鬼般地纠缠。你看见他们背上背负着的如小山似的东西,你以
为他们就要倒下去了。可是,当你的目光随他们远去,看见他们消失在云端里以后,
他们的脚步还是那么坚定,那么实在。
    好了,你爬上了一个山峰,山风给你送来了稼禾和泥土的气息。有点淡淡的甜,
咸咸的涩,酸酸的腥,还有点儿像是泔水缸似的溲。你举目四顾,终于在两山的皱
褶间,看见了一片被称为“坝子”的田野。这“坝子”委实太小了。那田,像弯弯
的月牙,一溜一溜摞叠上去。那地,像圆圆的撮箕,一块一块镶嵌在累累乱石中。
虽然是那么不起眼,但你却感到了土地的存在,就像感到你身边的大山真实地存在
一样。在一弯狭窄如带的田里,你看见了一位耕耘的老人。那头上变色的头帕,那
古铜色的赤裸的上身,那青筋毕露的手臂,还有那头同样苍老得瘦骨嶙峋的老牛,
以及介于牛和人之间那把已经开裂的拱背犁,使你觉得时间仿佛倒流了几个世纪。
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看,你还会发现在耕田的老人旁边,那位锄地的农妇,你同样看
不清她的面目,可是,那把在阳光下闪着银辉的月亮锄,也许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
的印象。这时,你看一看他们屋檐下那一串串金黄色的玉米,看一看他们坝子中那
一堆堆小山似的洋芋。听一听他们圈里那一声声猪牛的欢叫,你就会知道他们的日
子,不光只有山的沉重,还有花一样的欢乐。
    或许你不愿再与缭绕的山路纠缠了。你听见了丁冬作响的水声,你的精神为之
一震,你就顺着那欢快的音符往外走吧!你寻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