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地中海-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云松以法方成员的身份参加会议。 

  他向会议报告完自己完成的结构强度计算,看了看各国专家,向大家提出自己在计算过程产生的想法:“我在结构强度计算时发现,压力壳的强度安全系数很大。使用一次就把它丢弃了,很浪费。” 

  “我们从来都是这样做的,难道你有新想法?”意大利专家海维尔对他的话感兴趣。意大利的经济状况不如法、德两国,作为项目的参与方,他对浩大的研究经费开支感到心疼。姜云松的讲话,立即引起他的注意。 

  “我想,我们可以把压力壳回收,重复使用。”姜云松端出自己考虑了两个星期的思路。采取这种方法,研究经费被大大节省了。 

  德国专家赫尔曼说:“唔,是个好想法……等等!压力壳经过中子照射,强度会不会降低呢?” 

  姜云松解释说:“我计算过,在核反应堆里经过一次照射,中子积分通量很低。对压力壳强度的影响很小。” 

  “正确!中子的积分通量很低。”梅约兴奋地证实道。他对中子物理熟悉,姜云松提出这样大胆的设想,让他感到思路豁然开朗,心里佩服立即表示支持。有法国同事梅约为姜云松作证,别的欧洲人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虑了。 

  科研组长温默罕也很兴奋,抖着阿拉伯胡子说:“没有疑问,这压力壳要能重复使用,经济效益会提高不知多少倍!” 

  赫尔曼仍然有些怀疑:“这么说吧,试验装置中央部件的更换是不可避免的。中央部件跟压力壳之间的密封怎样解决?” 

  大家不说话了。这个方案设想的技术关键是密封,谁也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 

  看大家沉默不语,赫尔曼有些得意地笑了,若不是在会议场合,肯定要吹起口哨来。他显出一股自认日耳曼民族比别人高贵的傲慢神气,以居高临下的态势睨视姜云松:这个中国的毛头小伙子,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得倒轻巧! 

  温默罕见赫尔曼得意的神色,心里有些不舒服:姜云松是法方成员,这个赫尔曼成心要给自己难看。 

  他轻声问姜云松:“这样吧,你来研究这个密封问题?呃。”这帮欧洲人大眼瞪小眼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身边的中国伙伴身上,梅约不止一次向他夸奖姜云松的聪明。 

  姜云松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他原想,提出这个设想肯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可以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没想到碰上赫尔曼这个态度。 

  这个时刻要是退缩,就要在这些人面前给国家丢脸了。紧要关头他只有横下心来,便迎着赫尔曼的傲慢目光,咬牙点了一下头。 

  他心里不停地翻腾,要在这帮白种人面前为民族争气,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闯过去。只有敢碰硬骨头,才能显出水平,打掉赫尔曼的气焰。 

  温默罕见姜云松显出坦然的神态,就做出不在乎的样子:“这个不是问题。我们的姜先生乐意解决它!”说完,他忽然觉得有点儿发虚,对姜云松能否解决,也不是十分托底。 

  姜云松回到办公室,赶忙搜集技术资料,策划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紧张的设计计算。这是国际协调会的决定,他要加倍谨慎对待,不敢有丝毫疏忽。 

  梅约很关心他的进展,尽自已力量支持他。他对密封设计不熟悉,只能提供工作条件,自己办公室里的技术资料,让姜云松随便使用。 

  为密封技术设计,姜云松经历了一个月没日没夜的艰苦工作, 

  他翻查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觉得思路仍旧不够开阔,想到国内技术攻关的老路子,就拿着图纸跑到车间里去。 







五十




  车间的工人们,很多都跟他熟悉了,看见他来找,就热心地问有啥事儿?白胡子亚历山大听明白了,找了几位老师傅来,一块儿帮他出主意。 

  姜云松跟他们讨论,学到不少工艺技术经验。回来结合自己的技术知识,构思出各式各样的密封技术方案。 

  他又用了近两个星期,对这些方案进行浩繁的分析计算和比较,才把“核反应堆事故研究”试验装置密封的技术难题解决。 

  科研组长温默罕拿到姜云松的设计方案报告,立即把烟斗从嘴里拔出来,感慨道:“瞧,中国人比德国人聪明!” 

  看他高兴的神气,姜云松心想,亏了那些老师傅,我才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个月,赫尔曼到科塔核能中心来,温默罕拿出姜云松的密封设计资料给他看。赫尔曼看着设计图纸和计算报告,老半天不说话。 

  新中国科技人员的思想作风和机敏,不要说傲慢自负的赫尔曼预料不到,连温默罕也没想到,智慧就蕴藏在一帮普通的工人中。姜云松立足西方工人的工艺技术经验,就地开源解决了那些专家们难以解决的技术关键。 

  中国伙伴给争了脸,节省了资金,温默罕心里好高兴。赫尔曼走后,他拉上小白脸梅约,一块儿到楼下的无人售货柜,取了三听饮料,三人当场碰杯庆贺。旁边的人问明缘由,也跟姜云松碰杯。 

  玛丽琳娜知道了国际协调会的决定,就一直为姜云松担心。看他把难题解决了非常高兴,就问想出了什么方法。 

  她在中国生活过,听姜云松讲了他的做法,又惊奇又疑惑:“你怎么把中国人的办法用到法国来了?” 

  姜云松笑了:“哪国的工人都一样。法国工业发达,工人的经验就更多了。” 

  她显出钦佩的神色:“你好聪明!” 

  “不是我,是工人们聪明。” 

  她似有所悟:“你父亲是工人,所以你爱他们。”她听他讲过自己的出身。 

  她的话,让姜云松想起故去的父亲,心里一阵难过。看她深思的神态,他默想道,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她变得更加深沉了。 

  第二天,室主任布朗到姜云松的办公室来,请他周末到家做客。 

  姜云松猜测,大概是布朗给自己鼓励吧,很高兴地接受他的邀请。 

  星期五上班,姜云松带了件从国内买的贝雕画。下班时,就坐布朗先生的小轿车去他家,他开一辆法国产的雷诺牌汽车。 

  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姜云松渐渐看出,许多外国同事都开国产的经济型汽车。尽管论经济收入,他们满可以买高档小车。坐在车里,他看布朗兴致勃勃地驾着车,就问:“布朗先生,你没有打算买更漂亮的汽车?” 

  布朗显出不解的神色:“这辆车的性能很好,为什么要买别的车?” 

  姜云松点了点头,却不知如何回答他的反问。心里默想,跟要面子讲排场的中国人不同,他们买车是为了使用不是争光彩露脸皮,工业经济的文化理念讲求实际不图虚荣。 

  布朗的家在埃克斯的城郊。木栅栏内繁花茂树,一派田园气息。推开木门,一条石砌的小径,通到园内一座两层木结构的小楼。园内种着柠檬树、橄榄树、无花果,围墙上攀着爬墙虎、葡萄藤。 

  姜云松随布朗先生进入一楼的客厅,布朗的太太已经在门后等着他,她后边还有布朗的两个儿子。姜云松跟他们互相问过晚安,送上自己的小礼品。 

  布朗太太说:“你不介意吧,如果我把礼物打开?” 

  姜云松知道外国人的习惯必须立即打开礼品以示重视,就说:“非常乐意。” 

  布朗太太看到用贝壳雕制的凤凰和花草,赞口不绝。 

  她请姜云松在沙发上坐下,问他:“要喝点什么?” 

  姜云松说:“桔子水,如果方便的话。”尽管那些开胃酒的味道不错,为了不失礼,他还是选择零度数的饮料。 






五十一




  布朗夫妇都喝波尔多红酒。 

  到法国人家里做客,女主人最活跃。聊天中尽是布朗太太问些中国人情风俗的琐事,布朗先生和两个儿子只是坐着听。直到布朗太太离座去准备晚餐,才轮到两个儿子向他询问中国的学校。 

  绅士风度的布朗先生在研究室里是严肃刻板的领导,回到家却是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姜云松来家做客,布朗随便多了。对中国的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说,他的两个儿子中学毕业后,想到中国大陆或香港去念书,叫姜云松跟两个孩子谈谈中国的教育制度。 

  将近八点,布朗太太叫大家吃饭。 

  饭桌摆在花园的葡萄棚下边。虽然已是深秋,地中海北岸的普罗旺斯地区依然很暖和,在花园里吃饭感觉很浪漫。 

  布朗太太还在桌上点了蜡烛,气氛更显得温馨迷人。 

  吃完橄榄沙拉,主菜是他们家的特色,“醉羊肉”。热腾腾的一个大盆,像中国的酱牛肉。女主人说,是新鲜羊肉浸在葡萄酒中腌制出来的。 

  她夹一大块到姜云松的盘中,足有半斤多。 

  他用餐刀切下一小块尝,比鲜羊肉要硬。这一大块吃完,觉得肚子实沉得很,大概明天一天不用吃饭了。 

  瞧他们津津有味吃着,他心想,中国人吃粮食饭量大,要跟西方人比吃肉,只好甘拜下风了。 

  他笑着讲:“听说,比利时人把法国人叫‘Grand mangeur’(大食鬼)。” 

  布朗摇了摇脑袋,显出不敢苟同的神色:“哦,你知道吗?他们一天吃五顿!” 

  姜云松就说:“我看法国的饮食文化,不亚于中国人。” 

  布朗立即浮出骄傲之色:“我们法国有一句成语: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跟你讲,你是什么样的人。” 

  布朗太太问姜云松:“还要吗?” 

  他赶紧说:“不要了,谢谢。” 

  西方人请客非常实在,吃多少给多少。吃完之后,还用面包把盘子上的菜汁擦尽吃了,桌上的碎面包统统捡起送入口中。 

  姜云松看大家做这些,动作都自然而洒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