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农女种田记 作者:暗墨沉香(晋江vip2013.10.29完结)-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琉璃地瓜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菜,在附近几个县城盛行起来。
  
  李梅估计,等大伙都跟风种起来,再过几年,地瓜肯定成了大众货,到时候就不值钱了。
  
  李梅又想起粉条可以用地瓜做出来。她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出来的,好像听说过是加明矾。于是李梅让孟瑞山去县城的时候去药铺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明矾。孟瑞山打听了一下,药铺还真有这种东西,他就买了一斤回去。
  
  李梅反复实践了多次,终于做出了干粉条,只是条件有限,做的粉条比较宽,没能做成细细的那种。不过,这已经让李梅很知足了,毕竟是她费了好大功夫才研究成功的。幸亏她原来爱看饮食方面的书籍,知道这方面的东西多些,才能瞎鼓捣出点东西来。
  
  她做了微辣的酸菜猪肉粉条,一家人都挺喜欢吃。尤其是壮壮,一根粉条含到嘴里,抽溜溜一下都吸进去了,吃起来特带劲。
  
  李梅跟孟瑞山提出,可以把粉条加工,卖到外地去。这东西晒干后易存放,不容易变质,可以卖到远一点的地方。孟瑞山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法子,做成了能赚大钱,就去县里找了县令,跟他商量这件大事。
  
  原来,最近几年县里经常出现新鲜事物,尤其是高产量的地瓜,增产的粮种等,终于引起了县令的主意。县令查来查去,查到孟瑞山头上,孟瑞山便在县令心里挂了号。
  
  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爱民如子,他驻守一方,当然希望干出点政绩来。上天垂怜,让他发现了高产作物,他知道若是这种作物能在全国范围内种植,等到灾荒年,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就吩咐手下人去查了。
  
  县令到了李家村实地考察,结识了孟瑞山一家。知道孟瑞山是从商人那里买回的种子,还有孟瑞山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有个贤惠能干的媳妇,做了一手好菜。
  
  孟瑞山除了将种子的来源隐瞒下来,其他如数告诉了县令,包括育苗、积肥等各种经验。县令考察完毕后,不敢也不想隐瞒,便把这里的实际情况上报。
  
  很快,上面就派官员到李家村考察。孟瑞山一家得到了奖励,奖励他五百两银子,三十顷地,还有地周围的几座荒山。此外还免了他的赋税,让李梅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主婆。
  
  其实,不光是孟瑞山得到了奖励,凡是参与此事的官员,事后都升了官,县令也是如此。由于此事是他上报的,就由他负责地瓜扩种的事件。等他任满,说不能还能再升一级呢。
  
  县令带孟瑞山和颜悦色,私下叫他孟老弟。因为有县令私下护着,就算有人眼红孟瑞山的机遇,也没人敢找茬。
  
  孟瑞山也有眼色,受了县令的好处,有功的事情自然是推到县令那里,不只为了回报县令的维护,更是为了维护一家的安危。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家没底气,若是一夜暴富,恐怕是没好日子过了,就把很多有好处的事情告诉县令。再说了,他听说县令夫人可是出自世家大族,好好供着肯定没错。
  
  县令跟孟瑞山商定好了生产粉条的事情。孟瑞山出秘方,负责生产等一切事情,就这样他只要了三成。县令说拿出两成为县里做些有益的事情,比如说修建书院,发放救济等方面。其他五成县令拿了,不过事情也全交给他了,像是上下打点啥的,孟瑞山是说不上什么话。
  
  孟瑞山从县令那里批了一块地,根据李梅描述的建成厂房,雇佣了很多人,开始生产粉条。
  
  粉条也渐渐成了众人口中常见的菜。尤其是冬天,农村没啥青菜的时候,炖上一锅白菜粉条,里面在加上点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那个香啊,就别提了,大多数人都喜欢吃。
  
  李梅还是和原来一样,没事就爱琢磨着做好吃的饭菜,直接受益人是一家人。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菜来,既能满足家人的胃口,又能顺便赚银子,这一举两得的事情她乐意做。
  
  李梅隔两三年就生一个孩子,一共得了三男两女。加上壮壮,孟瑞山总共五个孩子。
  
  这十多年间,孟家又陆续请人加盖了院子,加高了围墙,渐渐地将家里修建成一个小庄园。李梅移植了一部分鲜花和树苗,将自家收拾地跟小园林一样美轮美奂,跟那些官员首富比起来,她家一点都不差。
  
  孟家不只富起来,就是其他方面也不差。
  
  先说李梅的小弟李成文,十三岁考中了童生,十五岁中了秀才,又过了几年,就成了举人老爷。
  
  李成文没完成将来做大将军的梦想,那似乎成了儿时的戏言。不过,十年寒窗苦读,能考中举人,算是各方面都不错的人。托孟瑞山的关系,进县衙做了文书方面的小官,混得也不错。
  
  李梅不但是个好母亲,还是个好姐姐。李成文成亲的时候,就跟孟瑞山说好,在县城内给弟弟买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又给他添置了很多聘礼。李成文娶的媳妇就是跟孟瑞山交好的那个县令的小女儿。
  
  因为两家关系好,一直来往。即使后来县令高升为知府,孟瑞山所在的这个县城还是归他管。两家因为生意上有往来,知府大人也认识李成文,并且得到了他的认可。
  
  李成文受大姐的影响颇深,早就被灌入了不纳妾的思想。他这一想法无意中被知府大人得知,心疼小女儿的知府就把自家女儿许给了李成文。
  
  李成文做了知府大人的女婿,有大人护着,这辈子差不了那里去。
  
  再说李香。当年李成文考中童生后,李香已经到了成亲的年龄。因为有个富足的姐姐,童生弟弟,这亲事不难寻,媒婆差点没把门槛踩破。
  
  只是李梅一直仔细挑着,觉得很多都不太合适。李梅知道女人生孩子还是最好等到十八岁以后,身子骨长开了,生孩子不会伤身子。所以她一点不着急,就给妹子慢慢挑婆家。
  
  齐东林是李成文的夫子,偶尔见过李香几次,是李香给弟弟送东西的时候见的,对她有些印象。因为过年过节的时候,学生们尝尝送一些东西给夫子,齐东林每次都能收到很多,给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李成文家送来的肉干和炖肉等,每次都让他意犹未尽。
  
  渐渐地,齐东林就有了想法,要不娶个会做饭的媳妇。就算不识字也没关系,成亲后他可以教给她,也算是一番情趣。想想李成文的二姐长得甜美可人,秀气斯文,一点不像乡下姑娘,要是成了他的妻子……他想着想着,脸越来越红了。
  
  齐东林私下从侧面问过李成文,知道他二姐的手艺都是从大姐那里学来的,做饭也很好吃,心里就有了数。心里就有了数,打那待李成文越发好了,直接把他当小舅子对待。
  
  要说这书生就是让人着急,既然中意了干嘛不早点提亲,磨磨唧唧一点都不爽快。知道李成文考中了童生,要进县里学院学习,齐东林才托媒人上门提亲。原来齐东林是怕自个学生笑话他,硬生生憋到李成文从他底下考出来才提亲,这可真是让人无语。要不是李梅紧着挑,说不定让人捷足先登了。
  
  李梅挑来选去,觉得齐东林不错。反正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嫁个秀才是个很有脸面的事情。两家商定好亲事,很快李香就成了齐东林的另一半。
  
  李梅老早就把妹妹的嫁妆准备好了,而且极为丰厚,给妹妹置办了三十亩良田、整套家具、还有一些金银首饰、布料毛皮一类,地主家小姐的嫁妆也不过如此。把妹妹风风光光嫁出去后,李梅又了了一桩心事。
  
  李梅早就跟孟瑞山商量过,若是李成文将来不在村里住,李老爹不愿跟弟弟走到话,就让他跟自家住。反正他家没老人,接老爹过来养老也没人管。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李梅也迈入了中年。努力了这么多年,李梅的农场中终于升级出一种稀罕物,那就是人参。李梅心情一激动,一下子种了好多,这下参满成患了。孟家现在很有钱,说土财主都不为过,在现代那就是暴发户。这人参自然能用得起。不过家人身子骨都很好,没有需要大补的人,就是人参再多,也没用了。
  
  李梅看着一仓库人参发愁了,这就是把人参当萝卜吃,也要吃好久才能吃完,何况这东西不能多吃。看来只能把这些人参当做传家宝留给孩子们了。
  
  李梅开始寻找好的木材,让人加工成一些木盒,准备盛放人参,以后有个合适的时机在留给孩子们。
  
  孟家的山上中了各种果树,比如苹果、梨、柿子、栗子、核桃、葡萄等。山下挖了大河塘,里面种了藕,撒了很多鱼苗,每年都能捞很多鱼。除了自家买了一部分老实能干的仆人外,每到忙的季节,孟瑞山就从附近雇人帮忙。
  
  现在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基本没有再挨饿受冻的事情。有的地方受了灾,逃到当地一些难民,都被妥当地安置了。没钱的卖身为仆,有钱的自个置地置家,当地人口越来越多,逐渐繁华起来。
  
  多年以后,壮壮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娃儿,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都尉。李梅其他三个儿子,两个当了地方官,一个成了富商,两个女儿也都嫁了官宦人家。
  
  孟瑞山活到八十多岁,他年纪本就比李梅大,是在睡梦中去的,没受啥罪,算是喜丧。李梅悲伤了好久,几个月都缓不过劲儿来,一直没大有精神。几个子女把孩子送到李梅跟前服侍,想宽宽她的心。
  
  李梅想,两人相伴这些年,没想到他到比她先走了,她还以为自己会先走,一直活在他的保护下呢。这些年孟瑞山都是李梅的依靠,是她的主心骨,这人一下子没了,她难受地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