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全世界注目的罪犯形象。
11点20分,当奥斯华德在一批刑警押送下,朝大门口的警车走来时,
在电视摄像的弧光灯照射下,从人群中突然钻出一个人,手握一支科尔特手
枪,对着奥斯华德的腹部就是一枪。犯人惨叫一声扑倒在地,送到医院一个
多小时后死亡。
开枪打死奥斯华德的那个人被当场抓获,经审讯,此人是当地一个叫“旋
转木马”夜总会的老板,名叫杰克·鲁比。他宣称,打死奥斯华德是出于对
杀害肯尼迪总统凶手的无比憎恨,完全是受个人情绪的支配,与谋杀案毫无
关系。
经过联邦调查局的严密调查,发现达拉斯市检察院检察长韦德和警察局
长克里在掌握奥斯华德的罪证方面太不严肃,据他们说,在那支“卡尔卡诺”
步枪上发现了凶手的指纹,还有一张绘有总统车队行经路线的平面图,其实
这都是他们编造的。也没有证据说明打死警察蒂皮特的那个人就是奥斯华
德。
这样一来,案情就变得复杂化了。
继任总统的林登·约翰逊借口联邦调查局对此案侦破不力,下令成立一
个七人调查委员会,由最高法院院长沃伦任主席来负责调查此案。人们称此
为“沃伦委员会”。
1964年9月,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认为肯尼迪总统被刺系奥斯华德一
人所为,并不牵涉他人。杰克·鲁比枪杀奥斯华德是出于义愤,并非杀人灭
口。调查报告还认为奥斯华德行刺的唯一动机是“痛恨权威”。
但是,有些社会舆论并不同意“沃伦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认为肯尼迪
被刺可能有幕后指使者,并提出以下的疑点:一是根据肯尼迪总统被刺时,
警方对迪利广场音响的录音,发现枪响次数至少有四次,其中三次来自教科
书仓库,至少有一次来自广场附近的小山丘的方向。这就是说凶手可能有两
个,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阴谋活动;二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在警卫
森严的达拉斯看守所中,能轻而易举地开枪打死凶犯奥斯华德,这用出于义
愤的原因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三是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为什么在刺
杀真相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就第一个提出“必须让人们相信奥斯华德是唯一
的凶手”的断言?四是凶犯杰克·鲁比为什么直到1967年1月病死狱中也没
敢吐露一点有价值的材料?
上述种种疑点,美国官方既未否认,也未加证实。因此,二十多年来,
凡是牵涉到有关肯尼迪总统遇刺的内幕材料,美国舆论界从来没有忽略过,
对事件的原因有多种猜测。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与肯尼迪政府的古巴政策有关。1960年4月17日
至13日,经肯尼迪总统秘密批准,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训练和指挥的一支
雇佣军,约两千人,在美国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在古巴的拉斯维拉斯省的
吉隆滩强行登陆,企图以内外策应的方式,一举推翻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
府,实现肯尼迪总统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惊人之举。但是,在古巴军队的英勇
反击下,入侵者成了瓮中之鳖,被打死了114人,俘虏1189人。
入侵古巴的失败,并没有使肯尼迪政府接受教训,改弦易辙。相反,他
… Page 214…
们却更加敌视古巴政府,恨不得置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于死地而后快。1960
年夏,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司法部长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再次制定了旨在颠覆
古巴政权的代号为“獴行动”的计划。其中包括对古巴的情报搜集、宣传、
破坏、游击战和暗杀等手段。随后,在中央情报局的直接领导下,由美国收
买和训练的情报人员对古巴领导人采取了投毒、暗杀和策反的阴谋活动。但
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肯尼迪总统对古巴的入侵和颠覆政策失败了,但这一政策本身却
遭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谴责。这就会成为一些激进分子行刺肯
尼迪总统的口实。而凶手奥斯华德自称是“公平对待古巴委员会主席”,又
似乎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佐证。
另一种说法认为,肯尼迪是因为得罪了美国黑社会的犯罪集团。随着肯
尼迪古巴政策的失败,美国上下对肯尼迪政府产生了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情
绪。这就刺激年轻的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助手们要创造更大的惊人之举。这就
是总统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上任以后所发动的美国有史以来空前
广泛、猛烈地打击犯罪集团的运动。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说:“在肯尼迪以前。
历任司法部长都只是口头上向犯罪集团宣战。罗伯特·肯尼迪是第一位付诸
行动者。”
空前广泛、猛烈地打击犯罪集团的运动到1961年底已初见成效,同时也
引起了犯罪分子的恐慌,增强了他们对肯尼迪兄弟的仇恨。特别使犯罪分子
恼火的是,当初肯尼迪参加竞选时,他的竟选班子曾私下接受某些黑社会组
织的“捐赠”。在肯尼迪对古巴的“獴行动”中,黑社会的某些成员也出过
力。可是肯尼迪兄弟并不对他们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出卖了他们。因
此,一些犯罪分子发誓要“搬掉这块绊脚石”。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肯尼迪的冤家对头、亿万富翁汉特所为。汉特是世
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既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商,也经营其它多种行业,是
极右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喜欢插手政治,但又是一个蒙昧无知的家伙。在得
克萨斯,尤其在达拉斯,没有人敢于违抗汉特的旨意,他不仅控制着市政委
员会,也控制着警察。
肯尼迪则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也是百万富翁。由于他年轻有为,
在许多做法上与那些顽固的保守派形成冲突,使他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众
所周知,早在肯尼迪竞选总统的时候,汉特就花了不少钱与他对抗;汉特仇
恨肯尼迪,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肯尼迪明确表示他将关心黑人的利益,而且
他也是这样做的。当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大选前在佐治亚州面临威胁时,
肯尼迪不顾来自极右势力的警告,公然为他辩护。在肯尼迪兄弟二人的努力
下,金牧师获得释放。这一举动赢得了黑人的好感和支持,却得罪了南方的
豪门权贵。肯尼迪当上总统,黑人的选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61年1月,肯尼迪宣誓就任,许多美国人注意到,肯尼迪的政策同伟
大的亚伯拉罕·林肯的政策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同林肯一
样被刺的遭遇竟也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肯尼迪遇刺那天在《达拉斯晨报》上刊出那则加黑框的广告幕后策划人
正是汉特的儿子纳尔逊·汉恃,他为那则广告支付了1645美元。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次暗杀幕后指使人就是约翰逊副总统,因为
他原本就是肯尼迪的竞选对手,败在肯尼迪的手下,心里很不平。总统一死,
他就理所当然地当上了总统。
… Page 215…
但是,沃伦委员会对这些一概否认,一口咬定不存在什么密谋,不过是
1.9亿美国人中的两个精神状态不稳定者的单独行动。而大多数美国人对沃
伦委员会报告是持怀疑态度的。几乎有一半美国人坚定地认为,沃伦委员会
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排除存在一个杀害肯尼迪总统的密谋集团。
更令人惊恐不安的是,与暗杀肯尼迪总统事件有关的一些最重要的证人
一个接一个地丢了性命。不是死于被暗杀,就是莫名其妙地自杀,要不就是
飞来横祸、性质可疑的心脏病发作等等。到 1983年,陆续死去的证人已达
188人。
列在这个神秘死亡名单头一个的是那个叫蒂皮特的警察。但后来有些目
击者说,打死蒂皮特的那人长相与奥斯华德毫无共同之处,倒与杰克·鲁比
非常相似。
第二个死亡者就是凶手奥斯华德。当他在人群中发现杰克·鲁比的时候,
显得异常恐惧。还没来得及叫出声,便死于夜总会老板的枪下。
杰克·鲁比本人几年后也病死在狱中。临死前说,有人人为地使他患上
了癌症。
还有一个是铁路工人利·鲍尔斯。肯尼迪总统遇害时,他在附近铁路路
基后面的停车场发现了几辆他不熟悉的汽车。而在凶杀发生的时刻,他注意
到有一群人在那里显得很忙乱,几个军人和一个手持报话器的人在说什么。
鲍尔斯向沃伦委员会报告了这些情况,不久,他就死于车祸。
有两位看见警察蒂皮特被打死的目击者,一个叫哈罗德·拉塞尔;另一
个叫瓦伦·雷诺兹,他们在接受联邦调查局讯问时都说杀死蒂皮特的不是奥
斯华德,而是另外一个人。事后,两个人都遭到枪击,拉塞尔死了;雷诺兹
重伤,侥幸活了下来。在联邦调查局再次讯问他的时候,他改口了,否认以
前的证词。
一个谋害雷诺兹的嫌疑犯被捕了,但在杰克·鲁比的夜总会工作过的一
个女服务员贝蒂·麦克唐纳作证说,这个人不在犯罪现场。嫌疑犯被释放了。
但此后不久,贝蒂却不知为什么自杀身亡。几天以后,贝蒂的丈夫汉克·基
拉姆在大街上被几个陌生人切断了喉咙。基拉姆也是奥斯华德一个熟人的好
友。
女记者多茜西·卡尔戈伦曾有机会与开枪打死奥斯华德的夜总会老板杰
克·鲁比面对面地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后来也莫名其妙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