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部署精锐部队阻止清军的追击,一边沿途安置老百姓,直到三月二十日
才抵达丰润。这时恶耗传来,说北京已在头一天失守,崇祯皇帝自杀了!吴
三桂此时不了解敌情,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便暂时在丰润驻扎下来。但他清
楚地知道,丰润不是久留之地。一方面,李自成起义军不会容忍他在这里威
胁北京的安全,另一方面,他多年的对手清朝,已经进逼长城一线。吴三桂
如处理不当,便会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中。
再说东北的清王朝,自从明代中期逐渐强盛起来,就不再安于偏处边疆
的地位,多次试图进入中原,取明王朝而代之。清朝政府始终把明王朝作为
主要对手,甚至曾打算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联合,共同推翻明王朝。这个计
划没能实现。眼看李自成起义军攻破了北京,天下大乱,清王朝君臣自然不
肯放过这个好机会,决定乘虚而入,混水摸鱼。但清军仍然对吴三桂军队的
战斗力心怀余悸,不敢直入山海关,而打算绕道蒙古,从蓟州密云方向越过
长城,攻取北京。对于清王朝来说,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一旦李自成
起义军站稳脚跟,天下渐渐平定,那清军进入关内的计划,不知道又将推迟
多少年!
面对着这样两支强敌,攻占了北京的李自成起义军,仍然沉浸在盲目的
陶醉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早在李自成率领着40万大军兵临北
京城下时,他就向部下许愿,说攻下北京后,皇宫内的财富归李自成,明朝
皇亲国戚的财产和文武官员的财产归各路将领。而富商大户的财产就由起义
军战士瓜分。结果在攻进北京之后,农民军就到处抢掠,搜刮民财。李自成
这时才感到,如此军纪败坏,后果不堪设想,赶紧开始重申军纪,可是竟然
有部下当面质问他说:“皇帝让你做了,连金银财宝都不分点给我们吗?!”
… Page 122…
李自成被问得张口结舌,整顿军纪的事也就不了了之。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
干脆说:“我们现在只怕军队叛乱,不怕老百姓闹事。军队如果心怀不满,
我们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老百姓闹事,只要手中有军队,就一定能镇压下
去。”这实际上纵客了士兵的纪律败坏,让他们“心满意足”。同时,李自
成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严重的敌情视而不见。他根本不相信清军会乘机
进入中原,将吴三桂也不放在眼里,认为山海关不过是弹丸之地,抵不上北
京城的一只角,他动动鞋尖就能踢倒了!而农民军内部又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刘宗敏公然同李自成分庭抗礼,不甘心由李自成来做皇帝。李自成对保持清
醒头脑的李岩心怀疑忌,生怕李岩会夺了他的帝位。这些情况传到吴三桂耳
朵里,吴三桂断定李自成起义军成不了大气候,也就不再考虑与李自成合作
的可能了。
三月二十日,吴三桂在丰润给他父亲吴襄写了第一封信,询问北京的情
况。信刚送走,他派出的侦探已经返回,确证北京已落入李自成起义军之手。
吴三桂当即又给父亲写了第二封信,表示打算仍然退守关外,征求父亲的意
见。这时,吴襄的第一封回信到了,告诉吴三桂,他已投降了李自成。吴三
桂在三月二十五日发出第三封信,对父亲的投降表示理解,“只希望全家老
小能够平安无事;并表示自己也有投降李自成的意思。
然而,三月二十六日,事情发生了剧变。从北京逃出来的吴三桂亲属告
诉他,全家都被李自成军抄光了,吴襄被李自成抓起来了,连吴三桂的爱妾
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去了。
吴三桂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李自成为敌。这时,李自成部下两万人,原
已占领了吴三桂放弃了的山海关。吴三桂在三月二十七日发动突然袭击,重
新夺回了山海关。李自成的二万部队全部溃散。
三月二十九日,吴三桂袭取山海关的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才接受了李
岩、宋献策等人的建议,打算招抚吴三桂,利用吴三桂父子为新政权效劳。
李自成派人给吴三桂送去两封信,一封是他以“大顺国王”名义写的,表扬
吴三桂等明王朝将领“响应归附”大顺政权,赐给他们彩缎和黄金。另一封
是李自成部将牛金星,强迫吴襄写的,要他以父亲的身份,劝诱吴三桂投降。
此外,又派人送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帛千匹到山海关,慰劳吴三桂的军
队。
吴三桂见信后,勃然大怒,命令杀掉李自成派来的使者。他的部下连忙
阻止了他,对他说:“不如收下这些财宝,分给士兵。一方面鼓励士气,一
方面也可以麻痹李自成,使他不防备我们。杀掉一个使者,有什么意思呢?”
吴三桂接受了部下的建议,立刻召见使者,对他说:“听说崇祯皇帝的
太子还活着,我只要能见太子一面,马上就投降!”
使者见吴三桂这么爽快,喜出望外,连忙赶回北京去报告李自成。然而
他还没到北京,吴三桂已经又一次发动突然袭击,歼灭了山海关附近的另一
支李自成部队。
同时,吴三桂也给父亲吴襄写了一封信,责备他不该那么快丢掉北京城,
又忍辱偷生,投降李自成。吴三桂明确表示,既然父亲不能做明王朝的“忠
臣”,那么他也就不能做吴家的“孝子”了。他声明从今以后同父亲断绝关
系!随后,吴三桂又发布了《讨闯贼李自成檄》,向普天下宣布了自己坚决
反对李自成的立场,树起了反李自成的大旗。
吴三桂当然预料到,李自成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要发兵前来征讨。他
… Page 123…
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固山海关的防御设施,另一方面以“报
君父之仇”为号召,招集附近的明朝流散部队,几天之内就招到了一万八千
人。这样,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了五万八千余人。然而,要同号称百万的李自
成起义军较量,五六万人马未免显得太少了;更何况,他的五六万人马还不
能全部投入战斗,因为一着棋走错,他就将陷入敌众我寡,腹背受敌的险境
而无法自拔!
吴三桂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眼看李自成步步进
逼,吴三桂急得整天吃不下睡不安。
吴三桂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方光琛,另一个叫胡守亮,他们向吴三桂
提出一个建议:“不如请清兵入关,共同歼灭李自成,然后重谢清兵。”
吴三桂听了,叹了一口长气,说:“看来只能这样办了。”作为久经沙
场的军事统帅,他早就想到过联合一方打击另一方的策略,但迟迟拿不定主
意,因为这局势实在太不同寻常了。一方是清兵,是他吴三桂几十年来的敌
手,吴三桂清楚地认识到清兵侵占中原的野心。他也认识到,尽管李自成起
义军逼得崇祯皇帝自杀,又抓了他的父亲,抄了他家的财产,但他并不认为
这些是阻碍他同李自成联合的障碍。他相信只要他一归顺李自成,父亲就会
被释放,家产也会被发还。但是,李自成起义军内部的急剧腐败,却让吴三
桂寒心了,他因此判断李自成是不能依靠的。这样,作为吴三桂的最佳选择,
只有联合清兵共同消灭李自成起义军了。
方针既定,吴三桂迅速派出特使杨坤、郭云龙前往清王朝借兵。
这时,清兵已在摄政王多尔袁的率领下,绕道蒙古向长城进发。四月十
三日,杨坤和郭云龙来到多尔衰军前求见,呈上了吴三桂请求借兵的信。
多尔袞立即召集谋士和将帅们商议对策。大家都以为,不应该放过这个
良机,也不必听从吴三桂的指挥,而是趁此机会发兵直取山海关。多尔袞当
场决定,大军改变前进方向,转向山海关进发。但对吴三桂要求借兵,多尔
袁却不敢贸然答应。他怀疑这是吴三桂同李自成串通了来骗他上当的,一旦
他钻入圈套,就难免全军覆灭了。为此,他决定借兵的事到山海关后,待摸
清情况再说。于是,多尔袞派清朝学士詹霸和来袞为使者,同郭云龙一块到
山海关去见吴三桂,却把杨坤扣留在自己军中,名义上是做向导,实际上是
当人质。
几天后,郭云龙和清朝使者到达山海关。吴三桂急忙打开多尔袞的回信,
看罢不禁一愣,原来,多尔袞并没答应借兵给他,却反过来劝他归顺清王朝,
并且以将来可以封王为诱饵。吴三桂读完回信,反复思考,觉得多尔袞与自
己的意图虽有不同,但在共同对付李自成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这就是联
合的基础。恰在这时,有侦探前来报告;说李自成已亲率大军20万向山海关
杀来。形势紧迫,吴三桂不再犹豫。他又给多尔袞写了第二封信,避而不谈
自己“归顺”清朝的事,只要求清兵赶快进驻山海关,并表示消灭李自成起
义军之后,明王朝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清军。
多尔袞原以为吴三桂在腹背受敌的险境中,一定会很痛快地投人清王朝
的怀抱,没想到吴三桂仍然坚持借兵,不谈归顺的事。但多尔袞也是个聪明
人,他想只要清军进入了山海关,这个战略要地就再也不会还给吴三桂了,
这样便宜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也就不再说同吴三桂讨论什么归顺
的事,挥师直下山海关。
再说李自成率军出北京征付吴三桂,也是四月十三日的事。在这之前,
… Page 124…
李自成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