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匆匆忙忙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南方去了。但是他这套装神弄鬼的把戏,并没能
吓住明朝正直的大臣。尚书胡当即出面驳斥他,说:“当年明成祖决定把
陵墓修建在这里,就是要告诉子孙后代,北京是不能放弃的!”侍郎于谦也
义正辞严地说:“宣扬南迁的人应该杀掉!京城是国家的根基,京城一动,
国家的根基也就动摇了。宋朝南渡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么?现在应该做
的,是赶紧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到北京来,誓死守住北京!”连太监兴安也
厉声说:“我们逃走了,祖宗的陵寝将由谁来看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把徐有贞轰了出去。
太后问太监李永昌,是迁都好还是不迁都好?李永昌回答说:“历代皇
上的陵寝在这里,皇宫在这里,粮食国库、文武百官、亿万百姓都在这里啊!”
太后恍然大悟,断然决定留守北京。
过了三天,皇太后和皇后派去用珍宝换皇帝的使者还没回来。皇太后召
集文武百官,宣布她的意旨,说:“皇帝领兵亲征前,已命令让郕王代理国
… Page 101…
事。今后国家大事,一律向郕王汇报,听他处理。”不久,皇太后又决定立
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可是朱见深这时才两岁,当不得皇帝,所以
还是由郕王朱祁钰代理国家政事。
郕王在皇宫午门的左门接见群臣。右都御史陈镒等人哭着说,国家遇到
如此大难,皇上落入瓦刺之手,都是因为太监王振专权造成的,现在一定要
清除王振的党羽。王振的党羽马顺大声斥骂陈镒等人,要他们退下去。大臣
王竑气得扯住马顺的头发咬他的肉,骂道:“你依仗王振作威作福,今天还
敢这样猖狂!”恨透了王振一伙的百官一拥而上,当场把马顺打死了。郕王
见朝廷上一片混乱,吓得爬起来想跑。于谦上前拉住郕王,请他向百官宣布,
说:“马顺罪有应得,打死就打死了,不再追究责任。”文武百官都安定下
来。于是大家议定,把王振的党羽都抓起来斩首,又抄了王振的家,抄出金
银珠宝难以计数。不久,太监郭敬从大同跑回京城,也被抓了起来。
于谦在安定朝廷的大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
手说:“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人啊!像我王直这样的老朽,就是有一百个,
又有什么用呢!”朝廷上下,文武百宫,都更加敬重于谦。于谦也当仁不让,
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他向郕王提议,一方面,要严令边境守将,尽力防
守,不让瓦刺军队侵犯边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北京城的防卫,又征召兵勇,
修造盔甲武器,严守各个城门。他又向郕王推荐了一批足以信任的大臣。郕
王都接受了。
当时,北京附近的通州粮仓中,储存着大量军粮。有人担心这批粮食会
落到瓦刺军队手中,建议把它烧掉。应天巡抚周忱不同意,说:“这么多粮
食,够守卫京城的军队吃一年的,完全可以命令军队自己前去搬运充作军粮,
何必烧掉呢!”于谦接受了这个建议,果然,没有几天,通州粮仓的粮食全
部运空,而军队的粮草都得到了补充。
到了这年的九月,于谦和各位大臣,向皇太后汇报说,一个国家,没有
一个成年的皇帝,总是不行的。现在英宗一时回不来,不如就让郕王继位当
皇帝,免得瓦刺也先总拿英宗来要挟我们。
皇太后同意了。
就这样,郕王当上了皇帝,史称代宗,尊称被俘虏的皇帝英宗为太上皇。
明王朝的政局,渐渐稳定了。
不久,也先又故伎重演,押着英宗到了大同,想把守大同的明朝官员骗
出来抓住,趁机攻取大同。大同总兵郭登却不上这个当,派人通知也先说:
“亏得天地祖宗保佑,明朝已经有皇帝了!”同时连夜派人向北京朝廷报告,
提醒京城加强防卫。也先见此计不成,知道大同守军已有准备,便没敢贸然
进犯。也先在边境上没捞到便宜,便转而南下,一直攻打到了北京城下。于
谦领兵出城列阵,命令北京各城城门都紧紧关闭,以断绝官兵后退的念头。
同时,于谦又公开宣布:“与敌军对阵时,将领不顾士兵先退的,士兵可以
杀掉这个将领;士兵不顾将领先退的,后队的士兵可以杀掉退却的士兵!”
于是官兵都能奋勇杀敌。明朝军队同瓦刺军队一连恶战了五天,瓦刺军队开
始动摇了。到第七天,瓦刺军队战败而退。明军在后追杀,也先只得再次押
着英宗,逃回去了。
明王朝终于转危为安了。
(薛兵)
… Page 102…
布哈林之死
1938年3月18日清晨,破晓前的昏暗笼罩着莫斯科城,沙皇时代的前
贵族俱乐部大厅里灯火辉煌。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经过十一天的审讯,
今天将宣布对右派和托洛茨基反苏联盟案的判决。突然,大厅的正门开了,
全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几百双眼睛投向被带上场的被告。他们拖着沉
重的脚步,缓缓走进设在一道简陋板壁前的被告席。有些人显得心绪不安神
色紧张,另一些人则若无其事镇定自如,等待着对自己的宣判。其中有个身
材不高但却粗壮的中年人漠然盯视着座前的地板,看得出他已经精疲力尽。
他,就是这个案件的主要被告——苏联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布哈林。
宣判是无情的。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以进行恐怖、破坏和间谍活动
等罪名,判处包括布哈林在内的十八名罪犯极刑,予以枪决。另外三名被判
处长期监禁。被告们的眼中流露着绝望,喷射着愤怒,明知所有的指控都是
毫无根据的诬陷,他们却无力反抗。这些曾经在苏联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
含冤被押上了刑场……
时隔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乌云终于被驱散,正如布哈林在他的遗书中所
说的那样:“历史迟早必然会清除我头上的污秽。”这个天大的冤案是怎样
造成的,现在已经完全水落石出了。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理论
阐述者和贯彻者之一,一度成为斯大林的左右手。他积极支持斯大林对托洛
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所开展的斗争。可是,到1928年以后,在许多政策问
题上,布哈林与斯大林产生了分歧。于是,布哈林被宣布为“右倾投降主义
分子”,“富农在党内的代理人”,是一个新出现的“反党集团”的头领。
先后被撤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消息报》主编的职务,并被
开除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
据说,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布哈林为斯大林的表里不一所激怒,当众
抖出斯大林过去为拉拢他而私下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布哈尔奇克(布哈林
的爱称),你我是喜玛拉雅山,其他人全是些可怜的小苍蝇!”听了这话,
斯大林脸色突变,厉声喝道:“造谣!布哈林编出这种话是要煽动政治局委
员们起来反对我!”
但是他忘记了,类似的恭维话,他私下里几乎对每一个政治局委员都讲
过。
此后不久,布哈林和李可夫,托姆斯基曾主动拜访斯大林,表示和解。
即使是这样,斯大林也没有原谅他们。紧接着,在1930年苏共十六大时,托
姆斯基被开除出政治局;同年12月,李可夫也从政治局清洗出去,第二年又
撤掉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过了些时候,政治空气有所缓和,布哈林被任命为《消息报》的主编和
最高经济工作委员会下属的一个研究部主任。他 学识十分渊博,又有长期办
报的经验,因此把报纸办得十分出 色,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在
这期间,他和一位叫拉林娜的姑娘热恋上了,这是他在艰难岁月中的一大安
慰。拉林娜对布哈林的思想品德有深刻的了解,对他十分钦佩,所以才能在
他身处逆境、前途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和他结为夫妻。
他们总算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但却是短暂的……
1934年12月1日,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遇刺,
… Page 103…
嘶大林惜此掀起了一场“肃反”的高潮,逮捕了季诺维也夫等一大批原来的
反对派。此时,布哈林暂时还没有被触及。在一次宴会上,斯大林举杯为布
哈林敬酒。他说:“我们都了解他和热爱他,谁要是老记着过去,谁就从我
眼前滚开!”然而,与此同时,他的调查机关却在准备一份布哈林“过去”
情况的档案材料。
布哈林当然不会被斯大林的甜言蜜语蒙骗,凭着他的政治敏感性,他意
识到斯大林绝不会放过他的。
1936年春,为了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手上买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
布哈林奉命带领一个小组赴巴黎。但是,他是以“心里想着自己的讣告”的
心情去进行他的最后一次旅行的。回国后不久,有些被卷入基洛夫案件的人
突然作了“补充交待”,供出他们和布哈林、李可大、托姆斯基、拉狄克等
一大批人的“罪恶关系”。一个星期后,加米涅夫的供词竟然在布哈林主编
的《消息报》刊出,声称1932年至1934年期间,他曾与托姆斯基及布哈林
“保持联系”,布哈林“和我想的一样,不过他的策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