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最先发现“入侵”的飞机,他向地面指挥所报告:“我发现了目标。”随
后的几分钟,奥西波维奇一直紧跟在韩国客机后面跟踪观察。他向地面报告:
“目标的标志灯和闪光灯是亮着的。我正跟在它后面。怎么办?”
一般而言,“入侵者”肯定熄灯潜行,但中校却报告说目标灯火通明,
颇有点招摇过市的模样。地面指挥员不禁有些吃惊但又不以为然,他命令奥
西波维奇用识别敌我的无线电应答器与这架飞机联系。只有苏联飞机才能对
战斗机发出信号有所反应,韩国民航机显然不可能携带应答设备,更不可能
回答信号。于是,奥西波维奇又报告:“目标对敌我识别器毫无反应。”地
面指挥官似乎下了决心:“目标已侵犯我领空,消灭它!”
奥西波维奇接着报告:“一切准备就绪!我已打开导弹发射系统开关!”
他刚要开火,耳机里忽又传来新的命令:“先发射警告弹!”中校飞行员感
到很为难,机上装的都是穿甲弹,没有曳光弹,黑暗中有谁能看见它们呢?
… Page 489…
无奈,他只好连续射出4梭子,约200余发穿甲子弹,这显然毫无用处。
可怜的无辜旅客对于即将飞来的横祸一无所知。这时候,客舱里的 14
名空中小姐已经开始为醒来的旅客送早点了。郑炳寅机长也不知道大难临
头。他似乎感到飞机要晚点,便在3点15分呼叫东京控制塔,请求稍稍爬高
到35000英尺再继续飞行。3点22分,东京控制塔同意了他的请求。与此同
时,日本的雷达已经测到这架韩国客机的位置,是在北海道以南185公里,
而不是像郑炳寅机长这时向东京报告的那样位于北海道以北185公里。东京
控制塔开始意识到这架韩国客机有点偏离航向了,可是,已经晚了。
007航班为准备升高,将速度放慢到每小时400公里,使得一直跟踪的
苏霍伊SU一15战斗机突然超前。奥西波维奇便认定“入侵者”已经看到他
的飞机,并开始采取狡猾的规避动作,企图甩掉他的跟踪。这使地面指挥官
更坚决地发出“消灭目标”的命令。
在007航班飞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客机和它的追踪者都出现在日本军
用电子监听站的雷达屏幕上,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场空中截击演习。而且监听
站也截录了苏联这架战斗机与地面指挥所的俄语无线电通讯。
这时,007客机已经飞越库页岛西岸,朝西南方向飞去,重新进入国际
空域。苏联防空指挥所觉得马上要错失良机。尽管他们一直未能证实这架飞
机负有侦察使命,但时间已变成最重要的因素,机不可失,必须抢在目标逃
离苏联领空前把它击落,以示惩罚。于是最后下达了摧毁“入侵者”的命令。
3点25分46秒,苏霍伊sU一15飞行员报告:“导弹发射准备已就绪。”
接着,在3点26分20秒,他又报告:“导弹已经发射!”两枚AA一3型“阿
纳布”空对空导弹,从SU一15战斗机的机翼下闪电般地射出,直奔8公里
外的007客机。第一枚导弹击中了客机的尾部,腾起一阵黄色火焰。第二枚
导弹击中左翼发动机,摧毁了左翼的一半,飞机上的灯火全部熄灭。
3点26分21秒,奥西波维奇以例行公事般冷淡的声调向地面报告:“目
标已被摧毁。”
3点27分,东京控制塔收到遇难客机发出的最后呼叫,“我是韩国007
航班,舱内急速减压,飞机降至1万英尺高度……”接下来就是一片噪音,
什么也听不见了。
日本雷达跟踪到这架被击毁客机的最后坠落过程。3点35分,飞机从
35000英尺下跌到5000英尺;3点38分,飞机飘落到1000英尺。客机的亮
点从雷达荧光屏上消失了。这时离导弹击中已有12分钟。
正在库页岛以西48公里的莫涅龙岛附近海面作业的日本渔民,目睹了客
机坠落海面的惨景。日本渔船“千岛丸”号船长早矢康和6名船员,突然听
到高空传来隆隆的飞机声,伴随着明亮的桔红色闪光,巨大的机身横空坠落,
笔直窜入东南方海面,一时间火光耀眼,接着是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飞机
坠落地点在莫涅龙岛以北17海里处的国际水域。
苏联防空指挥所得知月标已摧毁的报告后,反而显得有些慌乱,又急忙
命令奥西波维奇继续追踪正在下降的那架飞机。苏霍伊SU一15战斗机在低
空盘旋了几分钟,怎么也没找到中弹的飞机,这时燃油又快用完,只好飞回
基地了。
韩国007航班被苏军导弹击落事件,顿时在国际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由于悲剧发生在世界上最敏感,同时也是监视最严密的地区,设在阿拉斯加
南部和日本北部一线的美国监听站,以及日本北海道最北端雅内市雷达情报
… Page 490…
站等日本27个雷达电子监听站,都监听并且录下了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在跟踪
和击落韩国客机过程中,同地面指挥所的通话,甚至还截获了伯力苏军防空
司令部和莫斯科国防部的通话。因此,在韩国客机被击落3个小时后,美国
国家安全局就把空难经过的资料全部整理好,呈报美国政府。
美国东部时间9月1日10点45分,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国务院召开记
者招待会,愤怒谴责苏军击落韩国客机的恐怖罪行。美国总统里根在第二天
也提前结束在西海岸的度假,返回华盛顿,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研究对苏制
裁措施。
直到莫斯科时间9月1日21点15分,苏联才打破沉默,由塔斯社发表
了一个措词含糊的简短声明,说一架所属不明的飞机粗暴地侵犯了苏联的领
空。苏联空军战斗机进行警告性射击后,它就朝日本海方向飞去,机影从雷
达屏幕上消失。根本就不承认击毁韩国客机的事实。
为逼迫莫斯科承认事实,美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在9月6日几乎同时召开
记者招待会,将苏军战斗机与地面指挥部通话录音这一确凿证据公之于众。
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也播放了事件经过的图像和录音。在美国接二连三咄咄
逼人的攻势下,苏联政府在9月6日21时才被迫承认击毁韩国客机,尽管表
达方式极其暧昧。
直到9月9日,克里姆林宫才匆匆忙忙展开反击。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
科夫举行记者招待会,把这场悲剧的责任完全推到美国头上。他声称,韩国
007客机侵犯苏联领空,是一次有预谋的侦察飞行,目的是让苏联暴露远东
防空方面的重要情报。为此, 007航班故意离开原来的航线,并与一架RC
一135侦察机一前一后潜入苏联重要军事设施上空;当苏联截击机向它发出
警告,试图迫降它时,它还躲躲闪闪,继续入侵行动。至此,有关方面才决
定将它击毁。就这样,苏方间接承认了击落客机的事实,却不愿作出谢罪表
示,反而提出了“侦察飞行说”,把责任转嫁美国。
随后,克格勃不断制造谎言来混淆视听,进一步强化“侦察飞行说”,
将悲剧归咎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时间怪论四起,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有的
说韩国客机曾在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降落,安装了特殊的间谍设
备;有的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预订了该机的机票,但是受到秘密的劝阻而
更改;还有的说韩国驾驶员郑炳寅曾向朋友炫耀过飞机上特制的间谍设备,
还私下向妻子透露过这次飞行的危险使命,等等。总之一句话,韩国007航
班是一架间谍飞机。这使得原来就扑朔迷离的悲惨事件,更增添了一层神秘
的色彩。
就在两个超级大国唇枪舌剑、相互攻讦时,在离鞑靼海峡不远的碧海蓝
天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打捞争夺战”。因为找到客机残骸和黑匣子,
事件真相便昭然若揭了。
苏联人捷足先登,抢先一步赶到出事现场。空难发生不久,苏联船只和
飞机立刻封锁了这片国际海域。他们在旗舰“彼得保罗斯克”号巡洋舰上设
立专门的指挥部,并从天然气工业部调来一艘海上钻井采油船“米·米尔钦
克”号。天上有十来架直升飞机来回巡视,海面上有几十艘苏联渔船反复搜
索,海底有一百多名优秀的潜水员一次又一次打捞,形成一个严密的立体搜
寻网。
苏联渔船一字形排开,撒下拖网,一寸一寸地仔细搜寻。六七天后终于
找到了飞机残骸坠落地点。“米·米尔钦克”号钻井船立刻开到那里停住,
… Page 491…
苏联渔船将这个地点团团围住,装出一副捕鱼的架势,不许外国船只靠近。
美国、日本的船只也聚集到这里,他们想方设法,却无法冲入“包围圈”。
为迷惑对方,苏联海军还将一只假黑匣子扔到远离“作业区”的海底,让它
在那里发出信号,以便把美国船只引开。
1983年9月底,苏联潜水员在距莫涅龙岛以北17海里处的174米深的
海底找到了飞机残骸。机身在坠水时已炸成碎片,最大的残片也只有1米多。
机上的乘客更是炸得支离破碎,血肉横飞。潜水员只发现过一段烧焦的手臂,
一个女性的残缺的头颅以及一截戴着手套的手掌,其他的尸体不是随海水漂
走,就是葬身鱼腹。此外,还打捞到一些乘客的物件,如钱夹、提包、计算
器、衣服等。至于所谓的间谍设备,根本就没发现。黑匣子也被苏联科学院
一只潜水艇发现,但刚打捞上来,就被军方代表带走。到10月底,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