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在中东的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使全
世界为之震动。他的死不仅预示着中东的大动乱,而且预示着整个世界的平
衡将会打乱。
萨达特总统的不幸也给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带来了巨大灾难,西方金融市
场陷入一片混乱。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都纷纷谴责这一暗杀行为,但反对与以色列媾和
的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对埃及总统遇刺感到欣喜,他们说,阿拉伯事业的其
它“叛徒”将会遭到同样的下场。
10月10日,埃及政府为萨达特总统举行隆重的国葬。世界上八十多个
国家领导人亲自或派特使前往开罗参加葬礼。
葬礼就在他被刺身亡的胜利广场举行。
为确保八十多个国家贵宾的安全,埃及政府没有允许群众参加葬礼。但
是好几百名普通群众聚集在墓地附近的一条公路上。墓地是开罗东北的纳斯
尔郊区的阅兵场,白色陵墓是在两天前连夜赶制出来的,离市中心9公里,
在无名战士纪念碑旁。
参加葬礼的有头戴蓝色贝雷帽的总统卫队、伞兵、炮兵和其他军种部队。
萨达特的灵柩由八匹纯种阿拉伯马拉着的炮车运往墓地。灵柩上面覆盖
着红、白、黑三色埃及国旗,在大理石的陵墓建成以前,他将长眠在那里。
萨达特亲自选择的继任者穆巴拉克,走在遇刺总统的25岁儿子的旁边,
两人走在送葬官员的前列。
萨达特的遗孀吉汉·萨达特光着头,穿着黑色衣服,镇静地坐在四天前
萨达特遇刺的检阅台附近的一个台阶上,按照穆斯林的习惯,他的三个女儿
和送葬的其他妇女也坐在台阶上,不参加送葬的队伍。
总统的墓穴在无名战士墓穴的旁边。这位埃及总统就这样和那些为国捐
躯的士兵葬在了一起。
(何文)
… Page 349…
科威特班机被劫记
1984年12月1日上午10点整,一架科威特航空公司的A—310型客机,
稳稳地滑过科威特机场的跑道,翘首腾空而去。这架飞经巴基斯坦卡拉奇的
221次国际航班,载有150多名乘客。其中120名是巴基斯坦人,他们在科
威特工作了一年,个个大包小包,满载而归,随身提箱里也塞满了电器产品。
与他们同机的有10名科威特人,包括3名去科威特驻卡拉奇领事馆任职的外
交官;3名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审计员,1名美国商人以及十几名其他国家的旅
客。
机舱内的气氛轻松活跃。乘客们坐在舒适的软椅上,有说有笑。空中小
姐来回忙碌着,给乘客送来饮料点心。那些巴基斯坦人显得特别兴奋,再过
几个小时,他们就要和久别的亲人团聚了。一个半小时之后,飞机飞抵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的大城市迪拜。这是班机预定停留的第一站。
今日的迪拜国际机场格外戒备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治安人员一
宿都未合眼,忙得不可开交。原来,在海湾国家访问了3天的英国郡主安妮,
今天将从这里返回英国,英国皇家空军的专机已停候在机场上。由于皇家专
机与221次航班起飞时间仅仅相差十几分钟,机场保安人员把注意力都集中
到皇家空军的专机上,而忽视了对乘坐221次班机的乘客的检查。
就在这时,有4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从一架来自黎巴嫩贝鲁特的飞机
上下来,他们趁保安人员不注意,绕过设在转乘候机室的安全检查口,偷偷
溜进登机入口,顺利地登上了221次航班。
12点10分,221次班机发出一阵轰鸣,离开迪拜机场,飞上瓦蓝色的天
空。飞机刚达到航线高度,坐在后排的那4个年轻人,便从随身带的黑包里
掏出暗藏的武器,呼地一声站起来。他们右手握枪,左手举着手榴弹穿过走
道。其中一个用英语朝着惊慌失措的旅客大喝一声:“谁也不许动,把手都
放在头上!飞机被我们劫持了!”然后,他又用阿拉伯语重复了一遍。
顿时,机舱里一片混乱。女人们发出刺耳的尖叫,孩子们吓得哇哇直哭。
劫机分子留下一人看管经济舱的旅客,其余3人飞快地朝头等舱扑去。
头等舱的两名空中小姐正在为乘客准备午餐,突然舱内出现一阵骚乱。3
个哇哇大叫的年轻人冲了进来。守在驾驶舱门口的一名机上保安人员见事不
妙,正准备掏枪,被一个歹徒的手榴弹击伤头部,倒了下去。几个科威特乘
客刚站起身准备反抗,另一个歹徒手起一枪,砰地一声,击中一名科威特人
的大腿。几秒钟后,一阵剧烈的砸门声传进驾驶舱。还没等驾驶员反应过来,
舱门嘭地被撞开了。两个歹徒冲了进来,一个用手枪顶住副驾驶的脑门,另
一个把一颗手榴弹架在机长哈里·克拉克的脖子上,用英语喊道:“飞往德
黑兰!德黑兰!”话音刚落,他们就用手枪柄打机械师的头。机长克拉克连
忙说:“好,我们去德黑兰,但我们必须要有一张飞行图,必须向地面上要。”
歹徒怒吼道:“不行!你们别耍花招,否则,我们就把飞机炸毁。你就给我
用地图飞德黑兰吧!”飞机从迪拜起飞,不到15分钟就被歹徒完全控制了。
在动机分子的逼迫下,221次班机掉转机头,朝德黑兰穆罕拉巴特机场
飞去。歹徒们把副驾驶和机械师以及头等舱的旅客全都赶到后舱,并命令所
有旅客交出护照和证件,然后将美国人和科威特人一个个分别隔开,以防止
他们串联反抗。机组其他人员也被赶到机尾坐在地上。所有乘客都被迫将双
手放在后颈部,身体前倾,不许抬头。机舱内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
… Page 350…
劫机者满以为会受到伊朗当局的隆重接待,以为他们的“革命”行动肯
定会得到伊朗的支持。因为当年7月法国航空公司一架被劫持的737喷气客
机在德黑兰就受到过接待。但此一时,彼一时也,他们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
了。伊朗当局对这次劫机反应冷淡,不仅没有作出任何表示欢迎的姿态,而
且,当飞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请求降落时,穆罕拉巴特机场却断然拒绝。
当221次航班在天空绕了一圈,再次企图降落时,机场干脆开来几辆消
防车和大客车横在飞机跑道上。机上的恐怖分子气得哇哇乱叫,他们又逼迫
机长克拉克向穆罕拉巴特机场一遍又一遍呼救:“控制塔!控制塔!科航221
次班机要求着陆,若不着陆,机上的人质将要被杀害!”可是机场没有回答。
机长又用无线电喊话:“机场指挥塔!机场指挥塔!请允许我们着陆,他们
正用枪口对着我!”地面仍无回音。原来,伊朗当局这几年也饱尝恐怖分子
的苦头。伊朗驻伦敦的大使馆1980年4月曾被5名恐怖分子占领,3名使馆
官员被枪杀,20几名使馆人员作为人质长达6天之久,后来还是英国出动了
反恐怖特种部队,才将恐怖分子击毙。何况,一旦让被劫持的飞机降落,处
理后事极其棘手,并会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因此,当局迟迟不给机场下
达允许降落的指示。就这样,221次航班在机场上空连续向下俯冲了六七次,
都无法降落。最后,机长对着话筒苦苦地连声呼喊:“机上的燃油即将耗尽,
再过几分钟飞机就要坠毁了!”机场指挥塔将此情况再次请示上级有关部门
后,才得到答复:“完全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同意飞机降落。”指挥塔赶
紧移开了跑道上的车辆。221次航班终于在穆罕拉巴特机场降落了。
飞机刚一着陆,伊朗警察和全副武装的士兵便团团将它包围。劫机者见
到这种情况,立即对着话筒狂喊:“你们给我滚远点,否则我就把这飞机炸
毁!”过了一会儿,士兵们一个个向后退去,在远处监视着飞机。
12月的德黑兰已经进入隆冬季节。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机场上一片洁
白。
221次航班停在一条跑道的尽端,就像一个庞大的蓝白色怪物,孤零零
地盘踞在跑道上,四周没有半点生命活动的迹像。
下午5点30分,动机分子通过无线电话筒用阿拉伯语向德黑兰和科威特
机场指挥塔同时发表声明:科威特政府必须在12小时之内释放被关在监狱中
的17名“圣战者”成员,否则将杀死人质,炸毁飞机。
这17名“圣战者”成员实际上是一批黎巴嫩恐怖主义分子。1983年12
月12日上午,在科威特市连续发生了7起爆炸事件: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冲
进美国驻科威特大使馆院内爆炸,紧接着在法国驻科威特大使馆门前、科威
特国际机场指挥塔的下面、炼油厂附近、电厂、自来水厂以及美国移民公寓
门前,都相继发生了汽车炸弹爆炸。短短90分钟内,炸死6人,炸伤86人。
为此,科威特政府宣布全城戒严,搜捕犯罪分子。科威特警方在这次大搜捕
中,将作案的17名黎巴嫩恐怖分子捉拿归案,并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有期徒
刑。而现在劫机者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企图迫使科威特政府释放这批被关
押的恐怖分子。
这伙空中强盗一方面通过无线电与科威特政府进行漫长的谈判,另一方
面在客机内实施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暴行。恐怖分子用塑料绳子将一名科威特
人质的双臂高高地捆在背上,然后将他带到驾驶舱,拆下机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