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视朝,将出临之,太常奏、祭致斋不得哭,乃止。此明太宗之时,宗庙未
备实行,其证五也。
    贞观二十三年,自九葬回,迎神主於太极殿之西阶,日中行虞祭之礼。
有司请依典礼以神主庙,高宗欲留神主於内寝,旦夕供食,申在生之敬。诏停
礼。英国公李等抗表固请,曰:“窃以祖功宗德,饰终之明典;文昭武穆,
严配之明训。”今停庙,奉徇哀情,直据典章,乖替为甚。又国哀已後,而庙
停时祭,逾月之後,须申大。以唐礼九庙观之,自太宗已上,才足七庙。未有
毁主,将申大,其证六也。
    贞观十六年四月癸丑,有司言将行祭,依今礼,享功臣并得配享於庙廷,
享则不配,请集礼官学士等议。太常卿韦挺议曰:“其及时享,功臣皆应不
预。”故《周礼》六功之官,皆大而已。大,即祭也。梁初误功臣,左
丞驳议,武帝允而依行。降及周、隋,俱遵此礼。窃以五年再,合诸天道,一
大一小,通人雅论,小则人臣不预,大则兼及有功。今礼,无功臣,诚谓礼不
可易。太宗改令从礼,载详此论,该晓历代,援据甚明。又贞观年中,累陈,
其证七也。
    高宗上元三年,有司享於太庙,上有七室,未有迁主。《通典》、《会要》
及《礼阁新仪》具明此礼,其证八也。
    中宗景龙三年八月,帝将祠南郊,欲以韦皇后助行郊礼,国子司业郭山等议
云:“皇朝旧礼,圜丘分祭天地,唯有皇帝亲拜,更无皇后助祭之文。及时享并
,亦无助祭之事。”今据中宗之代,国子祭酒等举之文,称是皇朝旧礼,
又明太宗、高宗之朝,皆行,其证九也。
    疏奏,从之。
    宋制:三年一,以孟冬;五年一,以孟夏。
    仁宗嘉四年冬十月,大於太庙。
    先是,上将亲,下礼官集议东乡之位。同判宗正寺赵良规请正太祖东乡位,
而知太常礼院韩维以为宜如祖宗故事,虚东乡之位便。时礼官不敢决。乃与待制
以上台谏官同议,曰:“太祖为受命之君,然僖祖以降,四庙在上,故大上列
昭穆而虚东乡。魏、晋以来,己用此礼。今亲享之盛,宜如旧便。”诏恭依。
    礼官张洞、韩维又言:“唐《郊祀志》载祝文,自献祖至肃宗所配皆一
后,惟睿宗二后,盖昭成,明皇母也。《续曲台礼》有别庙皇后合食之文,盖未
有本室,遇享即附祖姑下。所以大顺中,三太后配列祭。博士商盈孙以谓误
认《曲台礼》意。每室既有定配,则馀后不当参列,请依奉慈例。”
    学士承旨孙等八人曰:“《春秋传》‘大者何,合祭也。未毁庙之主皆
升合食於太祖。’是以国朝事宗庙百有馀年,至之日,别庙后主皆升合食,非
无典据。祥符五年己曾定议,礼官著酌中之论,先帝有‘恭依’之诏。他年有司
摄事,四后合食。今甫欲亲,四后见黜,不亦疑於以礼之烦也?受命之君,以
议礼制典为重,继体之君,以承志遵法为美。先帝议之制之,陛下承之遵之,臣
曰可矣。宗庙之祭,至尊至重,苟未能尽祖宗之意,则莫若守其旧礼。疑文偏说,
未可尽据。传曰‘祭从先祖’。又曰‘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臣等愚以谓如其
故便。”
    学士欧阳、吴奎等九人曰:“古者宗庙之制,皆一帝一后。後世有以子贵
者,始著并之文,其不当者,则又有别庙之祭。本朝,乃以别庙之后列
於配后之下,非惟於古无文,於今又有四不可。淑德,太宗之元配也,列於元德
之下;章怀,真宗之元配也,列於章懿之下,一也。升之后,统以帝乐;别庙
诸后,以本室乐,二也。升之后,同牢而祭,牲器祝册一统於帝;别庙诸后,
乃从专享,三也。升之后,联席而坐;别庙诸后,位乃相绝,四也。章献、章
懿在奉慈庙,每遇、本庙致享,最为得礼。若四后各祭於庙,则其尊自申,
而於礼无参差不齐之失。以为行之已久,重於改作,则是失礼之举,无复是正也。
请从礼官。”
    於是刘敞特奏曰:“今群臣不务推原《春秋》之法,而独引後儒疑似之说;
不务讲求本朝之故,而专倡异代难通之制;不务将顺主上广孝之心,而轻议宗庙
久行之仪。欲摈隔四后,使永不得合食,臣切恨之。夫宗庙之礼,神灵之位,岂
可使有後悔哉。当留圣念。”
    初,上春秋高,议者恐上劳拜起,礼官遂造此议。上微闻之,及得敞奏,谓
近臣曰:“朕初谓礼当然,苟以拜起为烦,朕犹能之,何惮也!”乃诏“别庙四
后,享如旧,俟大礼毕,别加讨论。”
    杨氏曰:伏读国朝《会要》仁宗皇帝嘉四年三月,内出御札曰:“惟享
之义,著经礼之文。大祭,先王合食祖庙,盛迪尝之荐,深肃ㄊ之怀,追孝奉先,
莫斯为重。兹享之废,历年居多,有司所行,出於假摄,礼之将坠,朕深惜之。”
大哉王言!此仁圣之君,至孝至敬之心之所形而不能自己也。当时建明此议出於
富公弼,弼之言曰:“国朝三岁必亲行南郊之祀,其於事天之道,可谓得礼。独
於宗庙,遣大臣摄行时享而已,亲祀未讲,诚为阙典。检书,今年冬至当有事
於南郊,又孟冬亦当合享於太庙。欲望诏有司讲求祭大礼,所有降赦推恩,则
并用南郊故事。”富公弼之言,可谓“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者也。夫圣
王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以享之礼,比於南郊,诚哉,是言也。然南郊推
恩肆赦,本非古典,乃人主一时之优恩,其後遂以为故事。今孟冬享,冬至南
郊,二大礼相继而并行,享推恩南,郊可复行乎?享肆赦,南郊可复行乎?
南郊而不推恩肆赦,又非祖宗之故事,於是享之礼行,而南郊因而权罢,是虽
有以尽宗庙亲之诚,而又失南郊祀天之礼,夫岂圣主之本心然哉?盖欲矫其轻,
则事从其重,而遂至於过重,过重,则不可继也。夫因有原庙,则宗庙之礼必至
於轻,欲矫其轻,则宗庙之礼必至於过重。不惟过重而已,自是亲止行於一时,
而其後遂辍而不举,此则矫轻过重而终於不可继也。夫三年一,此宗庙祀典之
大者,其实亦宗庙之常礼也。常礼,则非异事也,何欲矫其轻而遂至於过重,而
终至於不可继哉。故曰“轻宗庙而重原庙”,其失一也。
    神宗熙宁八年,太常礼院言:“已尊僖祖为太庙祖,孟夏祭,当正东向之
位。”又言:“太庙祭神位,己尊始居东乡之位,自顺祖而下,昭穆各以南北
为序。自今,著为定礼。”诏恭依。
    元丰四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之义,存於《周礼》、《春秋》,
而不著其名。行礼之年,经皆无文,唯《公羊传》曰:‘五年而再盛祭。’《礼
纬》曰:‘三年一,五年一。’而郑氏、徐邈又分为二说。为郑氏之说,则
曰‘前三後二’,谓後四十二月而,後十八月而。为徐邈之说,则曰
‘前二後三’,谓二祭相去各三十个月。驳郑氏者,则曰‘三年而,为月有余;
二年而,为月不足。’驳徐氏者,则曰‘在前,则是三年而,在後,
则是二年而。’以二说考之,惟郑氏曰:‘鲁礼,三年丧毕,於太庙,明年
於群庙,自尔之後,五年而再盛祭,一一。’由此言之,郑氏依仿鲁礼,
推明王制,实为有据。本朝庆历初用徐邈说,每三十月一祭。熙宁八年,既又
,此有司之失也。请今十八月而,四十二月而,庶几举礼不繁,事神不
渎。”
    太常礼院言:“唐开元中,礼官用晋徐邈之说,以二祭相去各三十月,合
‘五年再盛祭’之说,以为之数。本朝自庆历以来,皆三十月而一祭,至熙
宁五年後始不通计,遂至八年并在一岁。昨元丰三年四月已行礼,今年若
依旧例,十月行享,邪比年频,复踵前失。请依庆历以来旧制,通计年数,
皆三十月而祭。”诏依见行典礼。
    十月,详定礼文所言:“古者献、馈食,礻龠、祠、、尝,并为先王之
享,未尝废一时之祭。故孔颖达《正义》以为:‘天子夏为大祭之,不废时祭
之礻勺;秋为大祭之,不废时祭之尝。’则王礼三年一与其享,更为时祭。
国朝沿袭故常,之月不行时享,久未正,非古之制。请每之月虽以大
祭,仍行时享,以严天子备礼所以丕崇祖宗之义。其郊礼、亲祠准此。”从之。
    五年,帝谓宰臣曰:“者,所以审谛祖之所自出,故‘礼,不王不。’
奏、汉以来,谱牒不明,莫知祖之所自出,则礼可废也。”宰臣蔡确等以为圣
训得之本意,非诸儒所及。乃诏罢享。
    於是详定礼文所言:“按《记》曰:‘礼,不王不。王者,其祖之所自
出,以其祖配之。’若舜、禹祖高阳世系出自黄帝,则虞、夏黄帝,以高阳氏
配;商祖契出自帝喾,则商人喾,以契配;周祖文王亦出自喾,故周人喾,
以文王配。虞、夏、商、周四代所,皆以帝有天下,其世系所出者明,故追祭
所及者远也。艺祖受命,祭四庙,推僖祖而上所自出者,谱失其传,有司因仍旧
说,三年一,五年一,与皆合群庙之主缀食於始祖,失礼莫甚。臣等窃
谓国家世系所传,与虞、夏、商不同,既求其祖之所自出而不得,则礼当阙,
必推见祖系所出乃可以行。”从之。
    礼文所又言:“古者,天子祭宗庙,有堂事焉,有室事焉,按《礼》,祝延
尸入奥,灌之後,王乃出迎牲,延尸主出於室,坐於堂上,始祖面南,昭在东,
穆在西,乃行朝践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