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皆与焉(与音预。食肉之禄,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大夫命妇,丧浴
用冰(命妇,大夫妻)。祭寒而藏之(享司寒),献羔而启之(谓二月春分,献
羔祭韭,始开冰室。韭音久),公始用之(公先用,优尊)。火出而毕赋(火星
昏见东方,谓三月、四月中。疏曰:“《周礼》云‘夏颁冰’,谓正岁之夏,即
四月是也。故杜兼言四月。”)。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老,致仕
在家者)。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冬无愆阳(愆,过也,谓冬温),夏无
伏阴(伏阴谓夏寒),春无凄风(凄,寒也),秋无苦雨(霖雨,为人所患苦),
雷出不震(疏曰:“雷出不震,言有雷而不为霹雳也。下云‘雷不发而震’,言
无雷而有霹雳也。”),无霜雹,疠疾不降(音灾。疠音利。疏曰:“霜雹
即是,言无此害之霜雹也。”寒暑失时,则民多疠疾,天气为之,故云‘降’
也。”),民不夭札(札,侧入反。短折为夭,夭死为札)。今藏川池之冰弃而
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疏曰:“风不以理舒散,而暴疾害物;雷不徐
缓动发,而震击为害。”)。雹之为,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
也(《七月》,《诗·豳风》。卒章曰“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十二月凿而取
之;“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冰室也;“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谓
二月春分,蚤开冰室,以荐宗庙)。”
    秦德公时,初作伏祠(立秋之後,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遇庚日必伏。庚,
金也。周时无伏,至此乃方有之)。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按:秦伏祠磔狗之礼,非古也。以古有祀寒暑之礼,姑附於此。
    宋孝武帝大明六年,立凌室藏冰。有司奏:“季冬之月,冰壮之时,凌室长
率山虞及舆隶,取冰於深山穷谷固阴Ё寒之地,以纳於凌阴,务令周密,无泄其
气。先以黑牡、黍祭司寒於凌室之北。仲春之月,春分之日,以黑羔、黍祭
司寒。启冰室,先荐寝庙,夏祀用鉴盛冰,室一鉴,以御温气、蝇蚋。御殿及太
官膳羞,并以鉴供冰。自春分至立秋,不限称数,以周丧事。缮制夷,随冰供
给。凌室在乐游苑内,置长一人、吏一人、保举吏二人。
    隋以季冬藏冰,仲春开冰,并用黑牡、黍,於冰室祭司寒神。开冰、依以
桃弧、棘矢。
    唐制,先立春三日,用黑牡、黍祭司寒之神於冰室。祭讫,凿冰万段,方
三尺、厚尺五寸而藏之。仲春开冰,祭如藏礼,依以桃弧、棘矢,设於冰室户内
之右,礼毕遂留之。
    ◎唐开元礼
    △孟冬祭司寒仪(纳冰开冰附)
    前三日,诸祭官散斋二日於家正寝,致斋一日於祭所。右校扫除祭所,卫尉
陈设如常。祭日,未明二刻,太官丞具特牲之馔。未明一刻,郊社丞入布神座於
庙北,南向,设神位於座首;又帅其属设酒樽於座东南,设洗於酒樽东南,俱北
向,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篚者各位於樽、
、篚之後。上林令设桃弧、棘矢於冰室户内之右(祭讫,遂留之)。奉礼设上
林令位於神座东南,执事者陪其後,俱重行,西向北上。质明,上林令以下各服
其服。郊社丞、良酝之属入实樽、,太官丞监实笾、豆、簋、。赞引引上林
令,又赞引引执事者俱就门外位,立定。太祝与执樽、、篚、幂者先入,立於
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讫,各就位。赞引引上林令,又赞引引执事者俱入就位,
立定,赞“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太官丞出诣馔所,赞引进上林令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太官丞引馔入,太祝迎於座首,设於神座前讫,
太官丞以下还樽所。赞引引上林令盥手,洗爵,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上林令
酌酒。赞引引上林令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少退,北向立。太祝
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开元神武皇帝谨
遣某官姓名,敢昭告於元冥之神:顺兹时令,增冰坚厚,式遵常典,将纳凌阴。
谨以元牡、黍、嘉荐、清酌,明祀於神。尚享。”讫,兴。上林令再拜,太祝
进跪奠版於神座,俯伏,兴,还樽所。太祝以爵酌福酒进上林令之右,西向立,
上林令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还樽所,上林令俯伏,
兴,再拜,赞引引还本位。太祝进,跪,彻豆,俯伏,兴,还樽所。太祝与执樽、
、篚者俱复位,立定。赞引赞“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赞引进上林令之左,
白“礼毕”,赞引引上林令以下出。其祝版焚於斋所。
    周显德元年,诏筑坛北郊,以孟冬祭司寒。其藏冰、开冰之祭,俟冰室成即
行之。
    宋太祖皇帝建隆二年,始置藏冰署,修其祭。常以四月,命官率太祝,以黑
牡祭於元冥神,用币。乃开冰以荐太庙。
    太宗淳化三年,秘书监李至言:“周制,以仲春天子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详其开冰之祭,当在春分,乃有司之失。”上览奏,即命正其礼。其後又以孟冬
祀司寒,羊一、豕一,不行饮福。
    天圣令:“春分开冰,季冬藏冰,皆祭。”
    神宗元丰中,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熙宁祀仪,孟冬选吉日祭司寒。国
朝祀令,春分日开冰,季冬月藏冰,祭司寒於北郊。按《春秋左传》曰:‘古者,
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黑牡、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
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古享司寒,唯以藏冰、启冰之日。孟冬非有事於冰,则
不应祭享。其祀仪孟冬选吉日祭司寒,宜从寝罢。惟季冬藏冰,则享司寒於冰井
务,牲用黑牡羊,用黍;仲春开冰,则但用羔而己。《月令》:‘天子献羔
开冰。’孔颖达曰:‘启冰惟献羔。’《唐郊祀录》:‘仲春开冰,祭司寒於冰
室,以桃弧、棘矢设於神座。’夫桃弧、棘矢以禳除凶邪,非礼神之物,当置於
凌室之户;其启冰献羔,当依孔颖达之说。”从之。
    徽宗大观四年,议礼局言:“左氏传《春秋》,以少有四叔,其一为元冥。
杜预以元冥为水官,故历代祀之为司寒。则元冥非天神矣。本朝仪注,其祭司寒,
礼毕燔燎,是以祀天神之礼而享人鬼也。请罢燔燎而埋祝币。”从之。
    ○六宗四方
    按:《舜典》言“类于上帝”之下,继以“于六宗”。《曲礼》言“天子
祭天地”之下,继以“祭四方”。然则古帝王祭六宗、四方之礼,亚於天地,盖
非小祀也。但《经》、《传》俱不明言其神之名目,而先儒训释互有异同。如六
宗则或以为天神,或以为地,或以为祖宗;四方则或以为五官,或以为四望,
或以为蜡之百物。而历代之举此二祀者,各主一说。今除五帝、日月、星辰、水
旱、寒暑、山川、八蜡等项各自该载入本门外,专立“六宗四方”一门,以考历
代所以举二祀之说,而先儒训释之同异,考订之去取,并详著焉。
    虞舜于六宗(精气以享谓之。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
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
    《祭法》: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
夜明,祭月也;幽,祭星;雩,祭水旱也(昭,明也,亦谓坛也。时,四时
也,亦谓阴阳之神也。理之者,阴阳出入於地中也。凡此己下,皆祭用少牢。
“相近”当为“禳祈”。禳,犹却也;祈,犹求也。寒暑不时,则或禳之,或祈
之。寒於坎,暑於坛。王宫,日坛;夜明,月坛;幽,星坛;雩,水旱坛也。
疏曰:“按《周礼·大宗伯》备列诸祀,而不见祭四时、寒暑、水旱者,《宗伯》
所谓,依周礼常祀,岁时常祭,此经所载,谓四时乖序,寒暑僭逆,水旱失时,
须有祈祷之理,非关正礼之事,故不列於《宗伯》也。是以康成之意,谓此诸神
为祈祷之礼,故康成六宗之义,不以此神尊之,明非常礼也。祭时者,谓春、夏、
秋、冬四时之气不和,为人害,故祭此气之神也。祭寒暑者,或寒暑太甚,祭以
禳之;或寒暑顿无,祭以祈之。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谓祭此水旱之
神。若王肃及先儒之意,以此为六宗,岁之常礼,《宗伯》不见,文不具也。非
郑义,今不取云。‘凡此以下,皆祭用少牢’者,以埋少牢之文在诸祭之首,故
知以下皆祭用少牢。”)。
    杨氏曰:“愚按:孔注于六宗,取《祭法》四时、寒暑、日、月、星、水
旱为六宗,王肃之说亦同。朱子《书》说非苟从者,亦取《祭法》六者为宗,必
有深意。但郑元注《祭法》,改‘相近’为‘禳祈’,又以六者皆为祈祷之祭。
夫舜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乃是摄位告祭之礼,安得有禳
祈之礼哉?故《书疏》云:‘郑以彼皆为祈祷之祭,则不可用郑元注以解此传也。’
《周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君以为六宗。按《异义》:‘今欧阳、夏侯说,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
旁不及四方,居中央,恍惚无有,神助阴阳变化,有益於人,故郊祭之。’《古
尚书》说,六宗,天地神之尊者,谓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星辰;地
宗,岱山、河、海。日、月属阴阳宗,北辰为星宗,岱为山宗,河为水宗,海为
泽宗。祀天则天文从祀,祀地则地理从祀。谨按:夏侯、欧阳说云,宗实一而有
六,名实不相应。《春秋》‘鲁郊犹三望’,言郊天,日、月、星、河、海、山,
凡六宗,鲁下天子,不祭日、月、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