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归彦始。隋有左、右领军府,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
惟有长史、司马、诸曹掾属等官。炀帝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即唐左、右威卫)。
唐复采旧名,列置领军卫,分为左、右。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
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左、右玉钤卫,神龙元年复旧。各置大将军一人,掌宫掖
禁备,督摄队伍,与左、右诸卫同,将军各二人以副之(长史,齐、梁、陈并有
之。北齐有长史、司马。隋置录事以下诸曹。唐因之,同左、右卫)。
宋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事,皆命宗室为之(详见《总叙》)。靖康元年,
御史中丞陈过庭言:“请遵艺祖开宝初罢诸节度使归环卫故事。”於是节度使钱
景臻等并为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孝宗隆兴初,诏学士院讨论环卫官制,欲参酌
祖宗时及唐太宗制。如节度使则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则领左、右卫上
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正任为上将军,遥郡为大将军;正使为将军,
副使为中郎将;使臣以下为左、右郎将。通以十员为额。宗室不在此例。馀管军
则解,或领ト门、皇城之类则仍带,虽戚里子弟,非战功不除。上谓宰相,谓欲
以此储将才,重环卫如文臣储才於馆阁也。
○左右金吾卫
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如淳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颜师
古曰:“徼谓遮绕。”)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颜师古曰:“金吾,
鸟名也。按《起居注》天子出,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缇骑二百人(缇骑无秩,比史食俸),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生满路,群僚
之中,斯最壮矣(光武微时叹曰:“仕宦当为执金吾。”)。旧掌京师盗贼,考
按疑事。後汉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卫尉巡行宫内,金吾徼巡宫外,相为
表里,以擒奸捕猾)。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自中兴,但专徼循,不与他政。
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直至後周置武环率、武候率下大夫各二人。隋置
左、右武候府大将军一人,将军三人,掌车驾出入,先驱後殿,昼巡夜察,执捕
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宜,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炀帝大业三年,改为左、右武
候卫,所领军士名飞(《汉百官表》曰:“汉有左武右,武帝太初元年,更名
飞,掌弋射属少府。光武省之。隋氏采旧名)。唐初又为左、右武候府。龙朔
二年,改为左、右金吾卫,置大将军一人,所掌与隋同,将军二人副其事(领官
属,并隋置,唐因之)。
宋制,见《左右领军卫门》。
○左右监门卫
隋初有左、右监门府将军各一人,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各执郎将二人,校
尉、直长各三十人(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铠曹行参军各一人。
二汉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非唐时任),炀帝改将军为郎将,各一人,
正四品,置官属并同备身府。唐左、右监门府置大将军、中郎将等官。龙朔二年,
改府为卫,大将军各一人,所掌与隋同,将军各二人以副之。中郎将各四人,分
掌诸门,以时巡检(领官属,并隋置,唐因之)。
宋制见总叙。
○左右千牛卫
千牛,刀名。後魏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因以名职(谢绰《宋拾遗》:有
千牛刀,即人君防身刀也。齐尚书杨玉夫取千牛刀杀苍梧王是也。其义盖取《庄
子》云:“庖丁解牛十九年,所割者数千牛,而刀刃若发於硎。”因以为备身刀
名)。北齐千牛备身属左、右将军。隋有左右领左右府,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
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
掌供御刀箭。备身十六人,掌宿卫侍从(左右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
曹参军事,铠曹行参军)。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置备身郎将等官。
唐贞观中,复为左右领左右府。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左
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後改为左、右千牛卫。神龙二年,各置大将军一人,所
掌与隋同,总判卫事,将军各一人以副之。中郎将各一人,通判卫事(领官属,
即隋左右领左右府长史以下,唐改之)。左右千牛备身各十二人,掌执御刀宿卫
侍从(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为贵胄起家之良选)。备身左右十二
人(执御刀弓箭宿卫侍从),省备身各一百人(掌宿卫侍从)。
宋制见《总叙》。
○左右羽林卫
汉武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後更名羽林骑(象天文羽林星,主车骑也)。
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谓之羽林中郎将,领郎百人,谓之羽林郎。选陇
西、汉阳、安定、北地、西河、上郡良家子便弓马者以为之。一名岩郎(《後汉
志》曰:“言从游猎,还宿殿阶岩下室中,故号岩郎。”)。又置羽林左、右监
(《後汉志》曰:“羽林左监一人,主羽林左骑;羽林右监一人,主羽林右骑,
皆六百石。”),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之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
光武中兴,以所征伐士劳苦者为之。其後复简五营高手,别为左、右监。羽林父
死子继,与虎贲同,所居之处谓之寺(延熹六年,减虎贲、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
俸)。二汉并属光禄勋(後汉窦固、邓彪并为羽林)。魏羽林左、右监与汉同
(夏侯元为右,互范为左)。晋罢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监,置一监而已。哀帝
省。宋武帝永初初,复置江右领营兵,江左无复营兵。羽林监及虎贲中郎将并铜
印墨绶,武冠,绛朝服;其在陛列,则尾冠(鸟每斗死不止),绛纱单衣。
江左不服著冠。齐因之。後魏有羽林监。北齐置监十五人。後周有左右羽林率,
属大司马。隋炀帝改左、右领军为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贞观十二年,
於元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曰飞骑。又於飞骑中简材力骁
捷善战者,号为百骑,扈从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鞯。龙朔二年,
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武太后临朝,永昌元年改百骑为千骑,天授中改
军为卫。中宗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大将军一人(大足元年,左、右羽林卫
各增置将军一人),所掌与左右卫同,将军各三人以副之(领官属并唐置)。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附)
唐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永昌元年,改羽林百骑为千骑。景龙元年,
改千骑为万骑,仍分为左、右营。开元二十六年,析羽林军置左、右龙武军,以
左、右万骑营隶焉。官属并唐置。至德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
林之制。
○左右神策军
唐上元中,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陕州,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监其军。初,哥舒翰破吐蕃临洮西之磨环川,即其地置神策军,以成如ギ为军
使。及安禄山反,如ギ以伯玉将兵千人赴难,伯玉与朝恩皆屯於陕。时边土陷蹙,
神策故地沦没,即诏伯玉所部兵号“神策军”,以伯玉为节度使,与陕州节度使
郭英义皆镇陕。其後伯玉罢,以英义兼神策军节度。英义入为仆射,军遂统於观
军容使。广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陕,朝恩举在陕兵与神策军迎扈,悉号神策军,
天子幸其营。京师平,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也(南衙诸
卫兵,北衙禁军)。永泰元年,吐蕃复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浸盛,
分为左、右厢,势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非他司比。朝恩领之,又请以京兆
之好、凤翔之麟游、普润皆隶神策军。明年,又以兴平、武功、天兴隶之。及
朝恩罪诛,以刘希暹代为神策军使。希暹复得罪,以朝恩旧校王驾鹤代将。德宗
即位,以白志贞代之。及李希烈反,河北盗起,数出禁军征伐,神策之士多斗死
者,下诏募兵,而志贞阴以市人补之,名隶籍而身居市肆。及泾卒溃变,皆戢伏
不出,帝遂出奔。及志贞流贬,神策都虞候李晟与其军之他将皆自飞狐道西赴难,
遂为神策行营节度,屯渭北,军遂振。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
军,特置句当左、右神策军,以宠宦者,而益置大将军以下。又令左、右神策军
皆加将军二员,以待诸道大将有功者。其後,京畿之西多以神策军镇之。以窦文
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又诏左、右神策置统军,以崇亲卫。时边兵
衣饣襄多不赡,而神策军廪赐赢三倍,繇是诸将多请遥隶神策军,往往称神策行
营,皆内统於中人矣。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欲取神策兵柄,以夺宦者权而不
克。元和时,废左右神武、左右神威军,以吴兵骑分隶左、右神策军。及僖宗幸
蜀,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离为十军。令孜自为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
卫观军容使(肃宗以後,营卫惟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皆隶北军,
亦名左右十军),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
将,亦曰“都头”。景福二年,昭宗以藩臣跋扈,天子孤弱,议以宗室典禁兵。
及伐李茂贞,乃用嗣覃王允为京西招讨使,神策诸军五十四军悉隶之,屯兴平。
已而兵自溃,茂贞逼京师,又与王行瑜、韩建连兵犯阙,天子为之斩中尉,杀宰
相,乃去。後又诏诸王阅亲军,收拾神策亡散,得数万,置殿後四军,嗣覃王允
与嗣延王戒丕将之。茂贞再犯京师,覃王战败,昭宗幸华州。明年,韩建畏诸王
有兵请,皆归十六宅,於是四军二万馀人皆罢。又请诛都头李筠,遂杀十一王。
及还长安,左、右神策军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