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围猎罗马-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因为,法律、理想、道德、礼俗、情操等文化因子,内含着社会主体可以“做什么”和“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所以,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将真诚、正义、公正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田。
秦东和一些官员身着常服在大街上微服私访,沿途看见各族民众一团和气,以前不同民族的人因为风俗习惯和各种各样的原因常常发生矛盾。
秦东问道:“咦,今天怎么没有看见大街上有人争执,有人打架闹事?”
佩特乌斯道:“大王,刚开始我们也很奇怪,不过后来经过我们派人调查发现,因为几个月以前来了一千多人从罗马来的那些学者,他们对社会的安定也起了不少作用,例如那些人当中有人建了歌剧院,在歌剧院里表演戏剧,许多人都去看,还有人举报演唱会,也有不少民众去看,很多人看了之后都受到了影响,还有不少人在经常闹事的地方调解和演说!”
“难怪了!”
文化除了对社会常态和人类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起着催化作用,还有对凝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外,文化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逛着逛着,秦东便发现离曹查理建造道观的地方不远里,当即说道:“这里离曹查理修建道观的地方不远,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道观建得怎么样了吧!”
见秦东这么有兴致,众官员自然是欣然同意,大家一起前往。
其实这里离建道观的地点还有不少的路程,不过这些都骑着马匹,要到那儿去不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当秦东和众官员到达的时候,位于赛迪卡南面的一座山上正紧张施工,到处都是汗流浃背的工人抬着石头向山上而去。
这座山头是曹查理向赛迪卡市政厅购买的,这可花去了曹查理不少钱,不过曹查理这几年在欧洲也确实骗了不少钱,拿出一些来购买一座山头建道观是绰绰有余。
对于土地、山川和河流的所有权问题,秦东给立法的官署是这样规定的,土地可以私有,可以自由买卖,但农民的农田,不管是旱田还是水田,在买卖之时都必须到当地的官署登记,重新开具土地所有权证明,其他乡村和城镇的土地和宅基地也是一样,否则视为交易无效,而且农民在卖地时必须要留下人均一亩地作为口粮田,这是最低保障,比如一户人家有六口人,一共有十五亩田,最多只能卖出九亩,还必须留下六亩做为口粮田,这六亩地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买卖,这是秦东经过考虑之后决定的,现阶段还必须冲锋保证农民吃饭的问题,如果没有吃的,逼急了农民是要造反的。
农田必须每年都要耕种,不管种什么粮食作物,反正不能让田地闲置长草,一旦官署方面发现有农田闲置了,无人耕种,不管这田是谁的,都一律没收。
另外没有矿产资源的小荒山也是可以买卖的,但只能卖给宗教用做修建传教场所的建筑,其他私人均不能购买。
秦东等人的到来立即引起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注意,曹查理正拿着一块木板不停地给自己扇风,看见秦东等人到来立即丢下木板便跑了过来,连忙牵着战马的缰绳道:“这么热的天,大王怎么来了?”
秦东笑道:“过来看看,怎么样,紧张好像不错,什么时候可以完工?”
“主道观在今年年底应该就可以修建完成,但要用上可能得等到明年夏天!”
秦东点了点头,突然间不远处有一个罗马人,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建筑师,此人正指点工人们如何搬运石头,便问道:“那是你请来的建筑师吗?他现在的薪水是多少钱?”
听秦东问起,曹查理便苦着脸道:“老贵了,那个鬼佬一个月竟然要我十个金币!”
秦东闻言哈哈大笑,摇头道:“十个金币不多,你赚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争论

到了公元455年11月,天气渐寒,秦东担心北方的埃内克会因为天气寒冷冻死了不少牲口造成粮食短缺,因此铤而走险渡过多瑙河下游进攻他在巴尔干山脉以北的领地,所以吩咐刘三的情报系统要严密关注北方埃内克的动静。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秦东并不愿意匈奴帝国陷入内乱,由于埃拉克的死造成了匈奴帝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各地匈奴大将各自为政,也互相敌视,就连西面的南院大王桑布斯对秦东也是防备甚严,秦东领地内的商人由于担心在桑布斯和埃内克的控制区域内遭到不利,因此都不敢往西和往北行商,这让秦东的东院大王府的财政收入都因此少了很多。
不过为了搞清楚各地的地形和人口、民族分布情况,秦东还是组织不少商队冒险前往北方和西方各地贩卖货物,以贩卖货物为名,实际上是派人前往各地建立情报站,然后由情报站收集当地的情况。
11月25日,情报部门收到一条消息,从北方喀尔巴阡山脉中段处有一支军队沿着山脉一直往南而来,行动非常迅速,这支军队好像在故意走人迹罕至的道路,为了就是躲避在北方的埃内克的骑兵巡逻队。
接到这条消息之后,东院大王府立即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新成立的军事厅第一次开始超负荷运转,军事厅的级别与其他厅的级别一样,但不是属于文官系统。它负责军队的粮草、装备、军饷等一系列与军队有关的事务,但军队军官和将领的晋升和军队的调动却不在它的管辖之列。
在东院大王府的作战厅里,一张巨幅地图悬挂在墙壁上。秦东、苏合、托隆、马立、多音、哲离、费萨尔、马斯等将领站在地图下研究着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军队迅速南下的意图何在?
秦东问道:“搞清楚这支军队的身份了吗?是谁的人马?埃内克的,邓直昔克的,又或者是北院大王伊图尔的人马?或者是迪奥德米尔和阿尔达里克的人马?”
身后侧的刘三道:“启禀大王,情报显示那支军队打得是匈奴狼旗,并非东哥特或者格皮德人的旗帜,应该是匈奴的军队!”
马立说道:“会不会是埃内克的人马,如果他大张旗鼓的派兵南下。肯定容易被我们发现,而他这样偷偷摸摸的就不容易被我们发现,然后他可以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
哲离赞同道:“很有可能。现在多瑙河以北地区比我们这儿寒冷得多,埃内克的日子应该不好过,他想突袭我们掳走我们一些人口、抢走一些粮食和牲口并非没有可能!”
其他人没有说话,秦东摸着下巴看着地图。思索一番之后问道:“这支军队最初是在什么地方被发现的?一共有多少人马?”
刘三走到墙壁边上用木棍指着一处地方说道:“一共有一万骑左右。全部是骑兵,在这里,阿尼若!”
秦东定睛一看,阿尼若就在喀尔巴阡山脉南段的中部,有路通向北方的布拉索,而在布拉索的军队则是莫多,在埃拉克大单于还没有阵亡之前,莫多受埃拉克的命令前往深入埃内克的腹地逼迫其回师。后来带着埃内克兜圈子,最后受命驻守在通往西进之路的唯一关口布拉索。堵死了埃内克西进攻击匈奴王庭的通道。
秦东又看了看地图才说道:“是埃内克的可能性不大,去年冬天,他与大单于埃拉克大战一场,损失惨重,此时正在老巢布加勒斯特休养生息,以他现在的军力想要跟我们打基本上没有胜算,我们没有去打他就不错了,我想应该是别人,如果我没有推测错误的话,这支军队应该是莫多的人马,而且是莫多亲自带队!”
莫多?秦东的这个答案让后面的将军们有些诧异,自从秦东当上东院大王、不久大单于埃拉克战败自杀身亡之后,他们这些人早就将莫多忘记了,如果不是秦东刚才提起,也许他们再也不会记起有莫多这么一个人,毕竟莫多已经不是什么大人物了。
苏合疑惑道:“大王,为什么您会认为是莫多?他不是被大单于封为右大当户,前往北方的领地就职去了吗?如果是他的人马,这一路上要经过重重关卡,全部都是敌人的地盘,他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抵达喀尔巴阡山脉的南段!”
众人一听苏合的分析都认为有理,因为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喀尔巴阡山脉就像一个向右横倒下的“几”字,突出的一段在东面,位于今天罗马尼亚的中部,而莫多的领地却在几字的北方,如果要南下的话,就必须要绕道先经过东哥特人的地盘,然后再进入邓直昔克的地盘,最后才进入埃内克的地盘,可以说围着几字绕了一大圈,这简直是十死无生的冒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