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巨大的吵杂声从外面传来,将整个文华殿的安静打破,马士英紧皱着眉头,生气的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喝道:“谁在外暄哗?”

马士英话声刚落,王铎带着六部主官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他们身后还跟着两名信使,没等马士英开口,王铎已经大喊起来:“首辅大人,皇上大捷了,皇上大捷了。”

“大捷。”马士英反应过来,他兴奋的语无论次:“你说的是真……真的,皇上当真大捷了?左良玉呢,他退兵了吗”

“没有,左良玉没有退兵,他已经死了,皇上全歼了左逆的大军。”

听到左良玉没有退兵时,马士英心中忍不住失望起来,这些天,左良玉的大军就象是一声大石压在他心上,可是听到后面一句,马士英忍不住张大了嘴吧,在他看来,皇帝虽然大捷,了不起是暂时击退了左良玉的进攻,没想到左良玉竟然已经身死,而部下也被全部歼灭。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详细情况大人问他们吧。”王铎将两名信使推了出来。

“参见大人。”

“行,不用多礼了,快说说皇上大捷之事。”马士英急不可耐的道。

两名信使舔了舔干燥地嘴唇。将皇帝这次亲征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夸大之词。比如左良玉地死。在两名信使嘴中。左良玉完全是被皇帝御驾亲征地消息所吓。又初次交战失利才忧惧而死。金声恒等人地反正也是皇帝高瞻远瞩。派人联络地结果。

“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明啊!”听完信使地禀报。马士英满脸泪水。丝毫不顾自己首辅地形象大叫起来。兵力相差太大。皇帝能击退左良玉都是一个奇迹。更不用说将左良玉部全军歼灭。自己损失还微乎其微。这不是天佑是什么?

看到马士英泪流满面。卢九德、王铎等人也步了后尘。这些人要么是拥立功臣。要么是皇帝提于微末之中。是皇帝登基得到极大好处之人。如果皇帝败了。他们即使向左良玉投降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卢九德边流泪边向北方拱手道:“皇上英武。此仍不世英主。我大明中兴有望。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相对于马士英天佑地话。无疑卢九德地话更深入人心。倘若大明中兴。皇上是中兴之主。他们自然是中兴之臣。如果在数月前讲大明中兴只是笑话地话。现在他们却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兴地契机。左良玉起兵号称百万。被皇帝五万人马轻易破之。如此不可思议地事都能发生。大明又如何不能中兴?

“大明中兴有望。大明中兴有望。”王铎和六部官员都如同颠狂一样同复着这一句。外面地守卫不知发生了何事。只能面面相觑。

“咚”的一声响,刚才报信的一名信使又累又疲,再也支持不住,就这么直挺挺的倒了下去,殿中颠狂的群臣才清醒过来,马士英急忙吩咐:“快,请郎中,把食物和水拿来,千万不能让他出意外。”

城中,早已是鞭炮阵阵,从三名报捷的骑士喊出大捷开始,鞭炮就开始响个不停,救助了一名报捷信使的顾大牙已经成为守城门官兵当中的一名英雄,信使走后,许多人都围着顾大牙打听这次大捷的具体消息。

虽然知道皇上大捷了,只是不知道大捷的经过,未免美中不足,顾大牙唯一作为了解情况最多的人,自然受到大家的追捧,连顾大牙的上司也在人群中催着顾大牙讲述。

顾大牙受宠若惊,他从没有这么风光过,不过他只是从信使口中知道一个大概,这当然不能让听众满意,顾大牙只能发挥自己的想像,根据信使口中的一点信息尽量吹嘘,结果越吹越离谱,皇帝简直成了神仙,只是挥军手,左良玉的大军已经灰飞烟灭了,虽然漏洞百出,其他人却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晚上,除了鞭炮,整个南京城点起了灯笼,从远处望去,城中灯光点点,整个南京变成了一个不夜城,无数的百姓在灯笼下开始围绕着皇宫游行,表达自己的欢乐,万岁的欢呼此起彼伏。

五城兵马城的衙役也及时解除了晚上戒严的命令,任由百姓举行盛大的游行,这些天,大家都担心皇帝的失败的消息,压抑实在太久了,如今都可以尽情释放,南京的军心民气到了顶峰,此时就是被形容的青面獠牙的北方鞑子也变得不可怕了,只要有皇帝在,叛军也好,鞑子也好,都不是皇帝的对手。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刘宗周府上,各个东林党人都忍不住摇头晃脑,他们实在相不通左良玉为什么会失败,还落得一个身死的结局。

“大人,这个消息会不会是假的。”姜曰广问道,他略通兵事,从哪方面来看皇帝也没有胜算,至少不会这么快取得胜利,只是随姜曰广又摇头,九江离南京并不是太远,即使作假,只需数天的时间就可以拆穿,又有什么用。

“应该不是假的,报捷的三人确实是皇上身边的羽林卫,他们不眠不休,跑了二天一夜才到南京。”刘宗周道。

“唉。”众人都叹了一口气,外面的鞭炮声和游行声是如此的刺耳,与他们的心情格格不入,没有左良玉,东林党人彻底失去了重返朝廷的本钱。

……………………

高弘图是流放,不是被杀,老茅上一章写错了,已改正。

关于更新有许多读者表示不满,老茅也是读者,遇到喜欢的书恨不得作者一天更新数万字,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老茅码字的速度一直不快,现在只能保持每天六千字。

第七十一章江北

江北淮安,这座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一度与扬苏、杭、扬三州并列的大城此刻正杀声震天,城下无数穿着大明红色军衣的官兵正在沿着云梯向上攀爬,队伍的最前面已经杀上了城头,与一支同样穿着红色军衣的军队杀得难解难分,不时有人惨叫着从城头掉下来,又有更多的人补充上去。

这里是刘良佐、刘泽清两人余部的最后老巢了,徐勇、方国安、张天禄、张天福、施风仪、黃国琦、李洪基、李化鲸、刘之干这些人刚刚叛乱时声势浩大,其中光刘良佐部四总兵名下步兵十万,骑兵三万,刘泽清部下步兵五万,骑兵二万,水军二万;总共二十二万大军,而且水陆步骑齐全,一路攻城掠地,好不快活。

只是黄得功统领大军刚一进攻,叛军就显出了原形,由于谁也不服谁,二十多万大军分散各地,每处比起黄得功来兵力都不占优,素质更是差得太多,黄得功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往往在叛军刚到一地就突然出兵,叛军只顾抢掠地方,无心应战,一触即溃,四散奔逃。

黄得功与其说是与叛军作战,更象是检验自己的行军速度,短短二十余日,刘良佐部下总兵徐勇、方国安战死,张天禄、张天福见识不妙,拼命向北逃窜,黄得功部追之不及,才让两人溜走,施风仪、黃国琦本来是水贼出身,被刘泽清收复不久,见到黄得功部势不可挡,干脆丢下部下,只带着小部分骨干窜入大湖,重新当起了水寇。

只有李洪基、李化鲸两人拥着刘泽清的侄儿刘之干逃入淮安,凭借着淮安城池固守,淮安也是黄得功部唯一要啃的硬骨头,只要攻破淮安,这场江北两镇余部掀起来的叛乱就可以宣告结束。

“砰、砰、砰。”数十名膀大腰圆的士兵推着一辆巨大的撞车正在撞击着城门,撞车每撞击一下,连带着整个城墙都在摇晃,城门两旁,数辆已经损坏的撞车静静的躺在一边,它们身上火烧,巨石所砸的痕迹清晰可见,上面的斑斑血迹更是诉说着此战的惨烈。

又是一声巨响,城门终于经不住了,哗啦一声裂成两半,砰然倒地,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一条笔直的城中大街显露在这支攻城的军队面前。

“万胜!万胜!”城外的大军欢呼声响了起来。

一名将军模样的人拨出长剑,斜指着趟开的城门:“骑兵,进攻!”

隆隆的马蹄声响起,无数的骑兵从城门风驰电掣般涌入,叛军看到城门被破,已是惊慌失措,面对骑兵的冲击,更是吓破了胆,撒腿就跑。

“城破了,城破了。”城中到处是惊慌的声音响起。

正在城头舍生忘死。拼命阻挡着明军攻城地叛军顿时土气大溃。步步后退。数名明军轻松地来到原先撕杀最为惨烈地一杆大旗旁。将绣着斗大刘字地大旗旗杆连砍数刀。大旗轰然倒地。另一杆飘扬着黄字地大旗冉冉升起。正在城墙沿着云梯向上攀爬地官兵暴发出震天般地呐喊:“万胜!万胜!”

淮安府最为华丽地府第内。刘之干坐在椅子上呆呆地出神。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二十多万大军就这么完了。他本以为就是破不到南京。至少可以占领江北。到时大清南下。他以江北之地相投。即使不能象吴三桂。孔有德他们那样封王。至少高官厚禄少不了。没想到还没等到清人南下。他已经败了。

一名满身污血地军官闯了进来。见到刘之干还在发呆。连忙道:“官军已经进城了。少帅赶快逃吧。”

“逃。逃到哪里去?”刘之干冷然地问道。

那名军官嘴唇动了动。眼下淮安被数万明军围得水泄不通。刘之干目标如此大。又如何能逃出去。

“不好了。不好了。李洪基。李化鲸已经降了。官军正在往大帅府过来。少帅。赶快逃吧。”又一名军官闯了进来。向刘之干禀道。

“哈哈,大难临头各自飞,本少帅也不怪他们,只是他们难道以为到了此时投降就有活路么,蠢,真蠢!”刘之干大笑起来。

两名军官见到刘之干一幅疯狂的模样,摇了摇头,互相望了一眼,默契的转身出了刘府,将身上沾血的军衣脱下,融入到淮安百姓当中,他们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黄得功的军纪相对于他们来说好的太多,并不会进城之后大屠杀。

就在两名官军走出刘府不久,府中一片火光升起,熊熊的大火很快席卷开来。

城外,一名亲兵纵马来到主帅黄得功的面前:“报,侯爷,刘之干在府中纵火身死,淮安叛军都已投降,马总兵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