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大宋-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鹏满脸无辜叫嚷道:“哪有?儿子天天在国子监用功修习,岂会犯事?”
“嘘,小声些,没有就好。娘看你父亲那样子很是不善,你自己仔细着就是。快去吧。”说完满脸担心地推他朝书房去了。
谭鹏鬼头鬼脑溜进书房,见父亲谭仁京正在读书。上前恭敬道:“父亲,儿子给你请安。”谭仁京听见。放下书本,盯着他道:“你在学里才回来?”
“是,才回来。”
“今rì讲些什么功课?”
“今rì早上范直讲说《易经》,午后判院大人说《chūn秋》、《论语》。”
“有没有说些别的?”
“没有哇。”谭鹏不知道父亲到底要问什么,很疑惑。
谭仁京心事重重,不知如何措辞,沉吟半晌又才说话:“听说你们学里要开些新科?”
一提到这个,谭鹏顿时兴奋起来:“正是,父亲有所不知,判院大人已经把奏本都递上去了,今后不光读经,读史,还要兼学诸子百家,同时要开武学、律学、算学,哦,听说还有工学哩!”说到这里,小谭同学差点手舞足蹈起来。
“混账,开新学,你咋呼个啥?你高兴个啥?”谭仁京把脸一沉,喝断了谭鹏的情绪。谭鹏大是不解,无端端被吼,有些不服气地嘀咕道:“开新学是好事啊,学里同窗们都议论,今后可多学些道理本事。”
“什么道理本事?圣人的书就是道理本事,学好经书,才是你的前程,将来科举制试,难道不考经书文章,要去考拿刀弄杖,砌墙修路不成?”谭仁京忍不住骂道。
“父亲,未必哦。我们判院大人说了,一个真正强大繁荣的时代,必定不会只是尊崇一门学问,不会只是一群人受益。而是各种学问都得到繁荣,各类的人才都受到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体现。那才是百花齐放,那才是万紫千红,那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哩!”谭鹏忍不住把梁丰平时灌输给自己们的那些话拿来反驳老爹。话说当他们在课堂上听到梁丰这些话时,真的是一个个都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尤其谭鹏这种,其实对读书写字兴趣不高,只对行军打仗舞刀弄棍特别热衷的人士来说,简直就是给自己开了一扇美妙的窗子,看到了一种异样的风情。
谭仁京鼻子都气歪了,这梁判院不是歪理邪说么?这么搞下去,你要我家的儿子去干什么?他又不是什么开明人士,靠了家里一套棍棒教育苦读诗书才考中的功名,自然不会想起来要耐心和儿子开展辩论和讲道理,也根本不屑那样做。勃然大怒之下,顺手抄起书案上的镇尺,一步跨上,揪住谭鹏就抽起来,边打边骂道:“我叫你百花齐放,我叫你万紫千红,我叫你伟大时代!”人既恼怒,下手便重。谭鹏虽然学了一身枪棒功夫,却哪里敢跟自己老子放对?只好护住头尾,任由施暴。不一会儿,便被他爹揍得鼻青脸肿,果然有了百花齐放的效果。
谭仁京打得累了,狠狠将镇尺扔在地上,啐一口喘息道:“从今rì起,你禁足在家,哪里也不许去!”
“凭啥?我要去国子监上学!”谭鹏虽然挨打,痴心不改,流着鼻涕说道。
“就是不许你去国子监上学了。今后要上,在家里上。又不是请不起先生,老子也是进士出身,你有不懂,不会拿来问我么?不许去!”谭仁京无名之火又起,忍不住一脚踹在儿子屁股上,自己倒闪了一个趔趄,愤愤拂袖而去。
这情况不止谭鹏一家,陆陆续续,将近有四五十家都发生了。直接导致一个chūn意盎然的季节,国子监里居然又出现了那种萧条的景象。
范仲淹叹气道:“玉田,你看,要做些事就是如此难。本来国子监已有六十来人的,现在竟不足二十,照此下去,如何是好?不行,我要上书朝廷,分说缘由。”他士大夫气一上来,马上就要提笔写文章。
梁丰笑道:“希文兄,且不忙提笔。小弟看事仍有可为,不是还有十几个学子照常来的么?”他倒是很乐观。
范仲淹眉头一皱:“若是不狠狠刹住这股风,怕是连这十几个也保不住了。唉,当初你跟下官提起,下官也没转过弯来,颇有抵触。幸得咱们知之甚深,我才慢慢体会你的意思。我尤如此,可见其余人等。如此,不若仿前次故事,你再来一次庭辨如何?我去声援你!”
“唉,次次都闹这么大,那还得了?咱们自己不烦,官家和相公们也烦了。希文兄,咱们自己拿定的主意,还是要自己克服困难。老是请人帮忙,次数一多,情谊全无,忒不划算。好了,不多说了,十几个就十几个呗,咱们好好教着。过两天,我去拜访孝先相公,跟他先分说分说。”
梁丰准备结束谈话,忽然又想起一桩事来,对范仲淹笑道:“希文兄,国子监学子的事我倒不担心,但有另一样,怕是须着落在你身上。”
“什么事?”
“你下书去延请的几位名士高人,怕是已经在路上了。若听到咱们国子监要开新学,我看他们也未必肯来了。还要你解释一番呢。呵呵。”
王曾看到梁丰的拜帖,眉头皱着,吩咐请进。
“见过相公,一向少来问候,相公恕罪。”
“呵呵,你少来些好,免得旁人闲话。不过,我正想找你来说说话呢。”王曾笑道,示意他喝茶。
“请相公示下。”
“正想问你,这个工学,又是怎么回事?”
“哦,是这样的,学生想着我大宋如今百事待兴,士农工商百业蒸腾,百姓要住,要行,要有事做,要有饭吃,这些可不光是读读书,种种田就能解决的。工学兴起,必定能大大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创建发明。对我朝的帮助很大!”
“这些事,自然有工部,有将作监去做,你国子监只管教好学生读书为文就是,何必多次一举?”王曾也不以为然这事儿。
“可是学生上次因为给长公主修建道观,搞了个隔音墙出来,学子们都很好奇,由此触类旁通,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学生想,反正这也是好事,何不顺水推舟,开设一门工学呢?每个人xìng格不一,兴趣不同,真要人人读书,也未必都会有出息,莫如任他们自己选择一门喜欢的学问去深究,能有发展,也未可知。”
“玉田,这是你的看法。你也太过单纯了,百官们把子弟送来你那里,原是想借助你国子监这块招牌,又有那么好的条件,将来做官出仕,比别人要容易些。你却倒好,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人家怎能放心?呵呵,听说现在你只剩了十几个学子还在,知道厉害了吧?”
“知道了,所以来求相公帮忙的。”梁丰陪笑道。
“这个,老夫可帮不了你什么了。实说吧,我也反对你这么弄,官家也在犹豫之中,因此奏本迟迟未批下来。你还是改弦更张吧!”王曾劝解他道。王曾是真担心他,怕他走火入魔,弄得国子监成了个四不像,名声臭了,今后再有作为,怕是很难。
梁丰怎么会不了解王曾这番苦心,一听到官家也在犹豫,心知自己的推断不错,幸好没有直接进宫去求。(未完待续……)

457、骤来风雨

多谢“流年的印记”打赏!
~~~~~~~~~~~~~~~~~~~~~~~~~~~~~~~~~~~~~~~~~~~~~~~~~~~~~~~~~~~~~~~~~~~~~~~~~~~~~~~~~~~~~~~~~~~~~~~~~~~~~~~~~~~~~~~~~~~~
范仲淹没有料到,为了一个新设工学,朝野上下,几乎将以前对梁丰积攒的少许好感和理解都化为乌有。不但猛烈抨击他的工学计划,甚至连前些rì子基本上都认可的律学、算学和武学等等都一起否定之。
《京华报》对梁丰的国子监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
现在的《京华报》自从夏竦被撵回老家后,就由一直郁郁寡欢的陈执中做了主编。他上次竞争御史中丞未得,反而被重重压下,后来还是薛奎推荐保举,去主持朝廷喉舌。
陈执中来到《京华报》,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或者说是别人期许的本事来,平平淡淡,别说比不上以前的《汴水闻见》,就连夏竦在时的情形也差了许多。原来夏竦在时,曾经到过一期两万份的高峰,现在在陈执中手里,只有每期区区五千份的发行量。而这要不是看在别人不具备梁丰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和开封府、皇城司等等大量的底层资源,无法成立报社同他竞争的话,这份报纸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 。
因为他总是登载些扯淡的事,动不动就是圣人之言。前贤行述以及朝廷大事背书。连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趣事轶闻、小说连载都几乎消失不见。版面也缩小了将近一半。这样的破报纸。人家爱看才怪!
但是最近他生意忽然好了起来,就因为全社会都找到了一个吐槽的目标国子监!《京华报》一面倒地将所有咒骂梁丰胡作非为,倒行逆施、违背圣贤教训、容忍三教九流于一炉,玷污朝廷重器、误人子弟,等等等等,简直是罄竹难书!
老百姓开始哪知道这个?可是一看报纸,一打听,也就跟着议论起来。话说先帝爷有言在前:天子重英豪。文章叫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寻常人家勒紧裤袋,但凡儿子没有蠢到猪一般的地步,谁不供养几年,好生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发财发福,光宗耀祖?国子监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圣地。当然,这是在外人看来的国子监。
但毕竟是国子监啊,它代表了朝廷教育的方向和最高水平!
梁丰这么一搞。很多人都不满了,那个科举当官的捷径之地。居然要办成一个大杂烩。这岂不严重引发了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教育价值观的崩塌?人家迷茫了,这是要干啥?难道以后朝廷做官,连泥水匠、修路工都可以?那朝廷倒是给条圣旨啊!
圣旨没有下,可见朝廷也没觉得这是好事。既然不是好事,那就该骂。我们当家长的,投入那么多财力物力,好不容易在孩子心中培育出一条光明前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你这么一弄,那孩子还能安心读圣贤书?还能安心科举?
也不知道梁丰到底咋想的,这厮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每天照样乐乐呵呵上班下班,课堂上几个孩子也好,十几个也好,他照讲不误,兴致不减。一面还不停催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