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而用大义来转化贼兵也不可能,只能用掺沙子的办法来控制这些俘虏,让他们没有机会叛乱才是最好的办法。
第九章 赵司马
“这种办法只能解决贼兵俘虏五六百人,剩下四五百贼兵怎么办?”吕屯长问道。
“可暂时拘押,等下次战斗杂兵损失后再行补充。”刘峰回答。
“好,我这就去找我们曲的向军候。”吕屯长大喜,急急忙忙就冲出营帐去找上司去了。
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吕屯长就回来了,见到刘峰就道:“快,快跟我去见我们杂兵的赵司马。”
刘峰赶紧跟着吕屯长向一座大营帐走去。
路上吕屯长向刘峰解释了这支军队的情况。这支军队的杂兵满编原本有两部,共有八百余人,由两名军司马统领。还有三部,一部为刀盾兵,一部为长枪兵,还有一部就是弓箭手了。赵司马是刘峰所在的杂兵部的军司马,算是这支军队里的高级军官了。部的人数大约相当于现代一个营的兵力,军司马大约就相当于一个营长吧。而刘峰所在的整只部队,编有五部,共二千人,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四营编制的团。刘将军自然是团长了。
到了大营帐口,吕屯长在营帐口立定,吼道:“报告,屯长吕四农带领什长刘峰奉命报道!”
刘峰心里嘀咕,这种报告方式是自己在前一世部队里的习惯,怎么现在吕屯长也开始用了?
他不知道这种简洁又洪亮的报告方式是军营里最好的说话方式,所以吕屯长喜欢,吕屯长的上级也喜欢,经过吕屯长这么一用,以后慢慢就变成了军营内的统一的下属向上级报告方式了。
“进来,进来。”营帐内一个粗壮的声音道。
吕屯长带着刘峰走进营帐,只见一位面色黝黑,虬须满面的人端坐在正中,刚才的声音想来就是他发出的。他的左右分立着四五人。
吕屯长一进大帐立刻单膝跪倒,双手抱拳道:“禀告赵大人,刘峰带到。”
刘峰傻不唧唧站在后面,并没有像吕屯长那样下跪,而是直愣愣地看着赵司马。吕屯长一看刘峰如此不懂礼节,连忙用手拉扯刘峰的衣服,想要他跪下向赵司马行礼。
刘峰这才想起来这是在古代,见到上官是要行跪礼的,要不是在军营,恐怕还得双膝跪倒磕头行礼呢。刘峰虽然是现代人,绝对不想行跪礼,但是这是在古代,而且是在古代的军队里,上官的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的生死。自己总不能因为一个礼节问题而送掉小命吧。
想到这里刘峰赶忙学着吕屯长的样子,单膝跪倒,双手抱拳道:“禀告赵大人,刘峰出身居此地五十余里的一个叫宁山的小山村,全村老少皆被贼兵杀光,唯有小人上山砍柴逃得性命。小人才进军营不到十天,一应礼节都不甚明了,因此小人刚才失礼了,望大人赎罪。”
这一番话说得清楚明了,既向上官点明了自己的出身,说明自己和贼兵有不共戴天之仇,又点明自己只是个没见过市面的村民,才入军营没几天,所以并不知道军中的礼节,这才有些失礼。
刘峰觉得自己既然已经跪了,那么当然不能让上官心里有疙瘩,自然要解释清楚。可能这时候的跪礼就相当于后世的军礼,如果现代你在军营内见到比你大的军官,你不敬礼,那你的上司当然会不高兴。会认为这小子居然见到上级都不敬礼,飞扬跋扈到了极点,不整治你小子整治谁?也许在现代的整治最多也就是一些体罚,但是在古代上官一句话,可能就被推出去斩首了。刘峰可不愿意就这样死翘翘。
赵司马听得刘峰解释,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并不像出身小山村的没见过市面的村民。他说道:“两位起来说话。”
吕屯长和刘峰一起抱拳道谢:“谢赵大人。”
这才站起来。
赵司马继续问道:“刘峰,你可读过书?”
看来赵司马已经对刘峰的身世产生了怀疑,刘峰闻言一惊。刘峰的气质表现实在不像一个在小山村里出来的没有见识的村民。
刘峰抱拳道:“禀告赵大人,小人读过一些。小人父母和祖辈都是识字的,家父名讳刘世民,祖父名讳刘嵩。小人小时候曾跟着父母学过《论语》,然父母去世得早,家贫,就没有机会再读书了。”
刘峰当然不能说自己没读过书,否则他的语言就露馅了。赵司马询问自己可读过书,就是在查问刘峰的来历,所以刘峰干脆把自己上一世的父亲和祖父的名讳拿出来了。当然也不能说读过很多书,否则人家一问这个年代读书人必读的四书五经,刘峰这个半吊子立刻就露馅了。因为《论语》刘峰在上一世是看过的,所以只敢把《论语》拿出来说事。这些天来刘峰经过自己观察,发现自己所处的这一世和自己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古代社会基本一致,想来也会是儒家当道,所以说度过《论语》是最保险的。
赵司马心中一动,这个刘峰姓刘,又读过书,要知道这个年代,能够读书的都是世家子弟,这刘峰别不是当今圣上遗落在乡间的某个旁支吧。不过刘嵩,刘世民这些名字都从未听过,而且如果是皇族,岂能给自己的儿子起三个字的姓名?(古时,特别是汉代,以单字名为尊,只有贫民才会给孩子起二个字的名。不像现代,户籍警察都不许你给孩子起单字名。)
赵司马仍然不放心,继续问道:“刘峰,汝祖上是什么时候搬到这个宁山村的?”
刘峰平静地说:“小人没能有幸见到祖父,在小人出生之前祖父就去世了。小人父母从来不说家族来历,而且在小人十岁时就相继去世,小人实不知祖上是什么时候搬到宁山村的。”
赵司马点点头,近百年来,原先无比庞大的帝国,总在内忧外患之中,朝局变化频繁,也许刘峰祖上就是某个避祸的家族,不敢对子女说出来历也是有的。既然刘峰有才,又能为我所用,那么就当他是出身平民就是。
第十章 升官
刘峰算是通过了赵司马的审查,赵司马虽然满面虬须,但是倒不是粗人,反而是读过书的,所以对读书人很有些好感。看刘峰说话不卑不亢,简洁明了,又听了吕屯长的介绍,知道刘峰是杂兵队伍里一员虎将,有“刘虎”称号,又精通医术,救活了吕屯长手下的唐队率等十几人。现在还提出了掺沙子的办法来解决俘虏补充杂兵问题。就算不看出身,也确实是个人才。赵司马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暗中点头。
“刘峰,昨日本部伤员颇多,本官想任命汝为本部的医官,带五十人负责救治本部受伤人员,等同于队率,不知汝意下如何?”赵司马看了看刘峰说道。
刘峰本来以为到这里来是要解说自己关于如何转化俘虏的建议的,没想到赵司马根本没有提这事,而是直接任命刘峰为医官,率领五十人治疗伤员。当然刘峰原来只是什长,现在能率领五十人,那自然是升官了,至少是个队率了。
刘峰到这一世想的首先是怎么活下去,队率至少是五十人的头,而且是医官,估计生存的概率比做什长直接上阵冲杀大多了。刘峰自然是高兴的,在这个年代,队率虽然只是最低级的军官,在军队里屁都不算,但是毕竟是官了。刘峰立刻抱拳道:“多谢赵大人提携,刘峰定尽心尽力治疗伤员。”
“汝需任何物资可找本部柴书办领取。”赵司马抬手示意,站在其右手的一个干瘦的中年人。
刘峰立刻向此人拱手致礼:“见过柴书办。”
柴书办虽然看不起底层的军汉,平时都是鼻孔朝天的,但是对读过书的刘峰倒是另眼看待,也拱手道:“刘医官有礼了。”
“伤员众多,刘峰不必在此候着,去救治伤员吧。”赵司马一挥手就把刘峰赶出了营帐。
刘峰出来后,也不再关心俘虏补充的事情,而是带着新分配给他的四十人加上原来的十人,开始在本部营地建立一个简单的野战医院。
说是医院,其实是高抬了。说实在的,只不过是伤员集中救治所而已。如果刘峰算医生的话,那么医生只有一个,护士一个没有,五十个兵士都粗手大脚的,打仗也许还行,照顾人可能差点。不过在这个条件下,这就算是最好的治疗条件了。有草药,有医官,还有专人照顾,对那些伤员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了。
一开始伤员只有一百多位,但是杂兵的另一部很快得到消息,立刻把他们部的伤员也送来了。接着到了晚上,整个军队都知道了,刀盾部、长枪部和弓箭手部都送了伤员来。虽说除了杂兵部伤员并不算太多,但是这些部加起来,人数很快就超过了四百人。
刘峰和手下的五十人立刻忙得四脚朝天。一开始刘峰还在想赵司马分给自己五十人,只不过用来救治本部的伤员有点奢侈,到这时他已经明白,自己的顶头上司赵司马早就料到其他部得到消息自然也会送伤员来,所以早早就安排下五十人帮忙,又安排本部的柴书办办理物资供给。等于是给其他部的司马做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刘峰再接着想下去,到时候赵司马提出用俘虏补充杂兵的时候,就能获得那些得了人情的司马的更多支持。怪不得赵司马根本不提俘虏的事情,而只是让刘峰医治伤员呢。却原来早就做了伏笔啊。
刘峰摇摇头,这古人的智商绝对不比现代人低啊。
刘峰也没有多想,也没有时间多想,每日只是忙着救治伤员。一边救治,一边教授手下的兵丁一些简单的清创包扎上药换药的知识。很快一些简单的伤,刘峰手下的兵丁就可以处理了,这里面学得最快最好的就属那个一直跟着刘峰的十五六岁的大男孩王狗子了。
现在王狗子已经可以单独对一些轻伤员进行清创包扎上药了,而重伤员的换药也能独立完成。刘峰对他很是称赞。王狗子只是一个孩子,得到上官的称赞更是努力,工作做得就更好了。
刘峰一开始每日只能休息一两个时辰,等到教出了几个徒弟,特别是王狗子能独立清创包扎,大大减轻了刘峰的工作量,到了第三天总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