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粱襄王在两幕之间插科打诨一番,转眼就下场了,现在登场的是一位重要人物:齐宣王。
  有人会想:老孟忽悠不住河南人,又跑去忽悠山东老乡了。呵呵,这话只对了一半,孟子确实是离开了魏国来到了齐国,来见齐宣王,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齐国推销,在去魏国之前他已经在齐国做过一次失败的推销工作了,那时候齐国当权的是现在齐宣王的上一任,齐威王(关于孟子的行程争议很多,这里姑取一说)。齐威王和梁惠王还很有交情,好交情是:这两位一起打过猎,还发生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后面再谈),最重要的是他们曾办过一次徐州大会,会上互相承认对方是“王”,很有点儿妄自尊大又互相吹捧的劲头;坏交情是:梁惠王前面自曝丑闻的时候,不是说过自己曾两次被齐国打得惨败吗,那就是齐威王的人干的好事。《孟子》这里,先写的是梁惠王这段,然后孟子离开魏国,去了齐国——注意,这其实是第二次去齐国——见了齐宣王,而孟子把更早的在齐威王时期的经历放到了后文来写。
  那么,为什么《孟子》这书不按时间顺序来写,也不在书里交代清楚?第一种可能是:纯粹从思想性考虑,梁惠王那段对于孟子的思想有开宗明义之功,所以要提前;第二种可能是:这书是孟子在国际间的文化苦旅都跑完了的时候,这才安分下来,和弟子们靠回忆来写的,所以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玩了个意识流写法——这我们又可以自豪地说:意识流写作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比吴尔芙早多少多少年,比乔伊斯早多少多少年,比普鲁斯特早多少多少年!
  孟子见齐宣王这段,篇幅比较长,却很精彩,也很经典,其中一些台词被后人广为引用,其普及程度不亚于《大话西游》的台词对于现代年轻人。比如,老婆准备做饭了,让你帮着杀只鸡,你就会说:“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呵呵,你老公是位君子,怎么能去杀鸡呢?”你老婆没辙,退而求其次,自己去杀鸡,让你下厨烧饭,你又说:“孟子曰:‘君子远庖厨’,呵呵,你老公是位君子,君子是不能下厨的。”得,这时候,你老婆一定连杀孟子的心都有。再如,有朋友来找你借钱,你便两手一摊:“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很想帮你,可我实在没有余钱借给你啊!”孟子的话真是可以活用的啊!再如,你是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向家长要零花钱去泡网吧,老爸批评你:“孩子,要专心念书,要有恒心,别总分心去玩。”你会说:“孟子曰:‘无恒产,因无恒心’,我得有了恒产才能有恒心啊,你得多给我零花钱,让我置办一点儿产业,我才能有恒心读书学习的!”——其实,这几个例子,说的就是《孟子》这一节里的几个核心观念。
  “君子远庖厨”——这是孟子“推己及人”的观念。
  “不能”和“不为”——这是孟子“仁政易行”的观念。
  “无恒产,因无恒心”——这是孟子的“民本”观念。
  在具体进入这一节的内容,进入这几个主要观念之前,我们先来花上一点儿时间,做一回狗仔队,挖挖这位齐宣王的老底——听小道消息说,这里边可有点儿不可告人的黑内幕!呵呵,这对我们了解孟子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一行人,黑西服、黑皮鞋、黑墨镜(不好意思,虽然墨镜没有白的,可是为了文字整齐,我还是写成“黑墨镜”了),悄悄到了齐国的首都临淄,立即展开了暗访工作。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那是一句重要的话。
  那也是一句乍一听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各位姓陈的读者千万别生气,这句话不是针对各位的。是这样,我有一个姓陈的好朋友,他是我这稿子的第一个读者,从写这本书的一开始我就惦记着能找个什么机会恶搞他一下,现在机会终于来啦。哈哈哈哈!
  “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当然了,这句话可绝对不是我说的——这我可得给自己辩解清楚了——这是狗仔队一行人在暗访过程中录到的话,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年迈苍苍的没落的齐国贵族,姜老先生,看上去得有七十多岁了,牙齿几乎掉光了,操着一口浓重而漏风的山东口音——虽然他只是个被我虚构出来的人物,但这话确实是他说的,绝对不是我说的。
  这位老人家用颤颤巍巍的声音气愤地说:“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为什么?姓陈的都是些什么人?和我们要调查的齐宣王又有着什么关系?
  狗仔队采访说:“老先生,您给我们详细讲讲,这个姓陈的什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人家应了一声,从床底下翻出一套竹板儿来,不愧是山东人,有传统,这手腕轻轻一抖,开书了:
  “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
  闲言碎语费工夫,有话直说心里才舒服。
  齐国的先祖是太公望,原本在朝歌卖豆腐——。”
  “您老先停停,”狗仔队央求着说,“您还是别说您这快板儿书了吧,先把那竹板儿放一边儿去。您老这么大岁数,牙都掉光了,说话漏风,这快板书还偏偏押什么‘服’呀‘腐’呀的韵,我们都得打伞了,您还是有话慢慢说吧。”
  “好,那就慢慢说,”老人家放下了竹板儿,接着道:“孟子这人不地道,要是他祖师爷孔子在,根本就不会去见我们齐国的这位大王,我们齐国最近这几代大王全都是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
  “对,他们姓陈,不姓姜!”
  老人接着说:“我们齐国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太公望,就是《封神演义》里的那个姜太公,他老人家可是咱们周朝的开国名臣啊!姜太公的早年生活不太可考——”
  狗仔队有人插话了:“您方才不是说,他以前是在朝歌卖豆腐的么?”
  老人白了他一眼:“你懂不懂啊,那是为了押韵方便,那叫艺术加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
  “打住,打住,您还是继续说姜太公吧。”
  老人说话罗嗦,还是我来替他说吧。不过我一扯远了可能比他还罗嗦。
  姜太公是位历史名人,中国人没人不知道他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比如,姜太公钓鱼,这事我们就先当作真的好了,总之,他确实在周部族中受到了重用,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他手里拿着一个斧头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钺”,大体代表着他是周部族的军事负责人。
  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开始了分封诸侯(不是封神),姜太公被分封在了齐国,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我们现在说山东是“齐鲁大地”,因为当时齐国和鲁国大体就是这个范围。
  诸侯王的位置是世袭的,所以,齐国的国君一代代都是姜太公的后裔,自然也全都姓姜,“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也姓姜。就是在齐桓公在位的时候,齐国收留了一个外国的逃亡者,这个人,叫做陈完。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诸侯国很多,所以政变也很多。政变一多,在政变中失败的逃亡者也多,而各个诸侯通常也都会很好地收留这些逃亡者,有时候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帮助逃亡者归国夺权,当然,也有时候会拿他们的脑袋去交换什么利益。但大多时候,逃亡者只要能逃出国门,总不会少一个舒服的落脚之地。
  这个陈完,就是从陈国逃出来的流亡者。陈国是个小国,离齐国不太远,就在现在的河南,具体说就是河南淮阳,陈国统治者以地为姓,所以都姓陈。(我这里稍微扯远了一点儿,这是顺便告诉我那位朋友他的陈姓的来历——从祖籍上说,他是河南人。)陈家人的老祖宗就是孟子“言必称尧舜”的舜,很辉煌吧?可陈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却不大排得上号了,能拿出来说事的主要就是出了个超级大美女夏姬,在国际社会上颠倒众生,极富传奇色彩;再一个能拿出来说事的就是曾把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再有的就是这个陈完了。
  陈完流亡到齐国之后,受到了上至齐桓公下至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