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动因,指出与安民政策有关。
宋应星主张减免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呼吁罢除军界、政界中的贪官污吏,
代之以廉洁奉公、一心为国的清官。使工农能获温饱、商人能有利可图、贫
士有获得科举入仕的机会、各阶层的人都能各安其业。然后,全面发展农业、
工业和商业,养兵练武,则国运也许会有救。书中有许多精辟思想:譬如认
为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增加社会财富就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来提供
丰富的劳动产品。宋应星的这种财富观为经济学原理作出了贡献。
由于《野议》在一夜之间写成,所以在文字上略逊一筹。
宋应星同时又整理发表了他的自选诗集《思怜诗》。
《思怜诗》共52首,分成《思美诗》和《怜愚诗》两部分,宋应星取两
卷的首字“思”和“怜”命名为《思怜诗》。
《思美诗》10首,都是七律,《怜愚诗》42首,都是七绝。
《思怜诗》主要反映了宋应星的人生观,用文学形式表达他对人生价值
和意义等问题的看法。宋应星在诗中塑造了两大类典型人物,分别给以褒美
和讥讽。他继承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772—846)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诗论
传统,主张写诗应当揭露时政弊端,反映社会现实,并且给人以启迪和教化。
《思美诗》中塑造了应当效法的一些贤人的形象:
第一,身处乱世而洁身自励,不同流合污;
第二,精忠报国,以造福百姓为做人根本;
第三,德才兼备而识时务,以其思想、著作和实际行动唤起世人觉醒;
第四,不图名利,一心为国尽忠,为民尽孝,必要时可牺牲一切。这样
的人虽然难得,但是,必然会千古流芳。
《怜愚诗》塑造了应当讽刺和鞭挞的一些愚人的形象,思想性较高,是
以诗的形式表达《野议》的思想:
第一:争权夺位,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第二:贪婪无厌,聚敛财宝,剥削人民;
第三:沽名钓誉,妄想世代富贵,死后还求美名;
第四:迷信神佛和巫术,不相信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宋应星用对比的方式在诗中展示人生追求的目标应当是什么和怎样做人
… Page 8…
的道理。他的诗既有哲理性,又有艺术性。
宋应星还著有《画音归正》、《原耗》二书,可惜均已失传。
《画音归正》是讨论音韵、乐理的作品,与《乐律》的内容相近。
《原耗》万言,除与《野议》有类似内容外,还谈到桑麻,绵葛等“小”
事。
公元1637年,宋应星发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天工开物》。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卷首写了一篇序,序中说: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购买奇书、奇
器)考证,而乏洛下之资 (指钱,三国魏蒋济说,洛阳城里的东西很贵,少
一个钱就买不到),欲招致同人,商略赝(yàn,假的,伪造的)真,而缺陈
思之馆(三国魏陈思王曹植聚会文人的宾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心)
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约1582—1645,名绍 ,江西新建县人,
与宋应星同年中举人,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推
究物理),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修订成书)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付印)。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
之,其亦夙缘(平素的缘分)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重
视发展农业生产,轻视金银珠宝等奢侈品。语出自晁错 《论贵粟疏》)”之
义。 《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 (请求)大业文人(指一心追求读书做官的人),弃掷案头!此书于
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在崇祯 (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丁丑
(1637年)孟夏月(夏历四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关于家常生
活的学问)堂 (指作者的书斋)”
通过宋应星这篇自序,我们了解到:
第一:《天工开物》是由宋应星的友人涂绍煃资助刊刻的。
第二:《画音归正》也是涂绍煃资助的。
第三:《天工开物》的指导思想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视金银珠宝等
奢侈品。
第四:《天工开物》不是为一心追求做官的人写的,宋应星对这些人有
贬意,所以请他们弃掷案头。
第五:《天工开物》的发表时间在公元1637年4月。
第六:宋应星的书斋叫家食之问堂,表明了宋应星的志向是研究靠工农
业技术谋生的学问。
第七:《天工开物》原稿还有《观象》、《乐律》二篇,宋应星认为这
两门学问太专业化了,自己考虑研究这两个问题不合适,所以在刻板前删去。
四、《天工开物》(一)
《天工开物》共3卷,18章。
上卷,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
嗜》6章,多数是和农业有关的,放在卷首,表明了宋应星重视发展农业生
产的思想。
《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类)等粮食
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在内的有关生产工具,介绍
… Page 9…
特别详细的是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水稻栽培技术。
宋应星在谈到用浸种法育秧时提到,水稻育秧后30日即拔起分栽,否则
容易引起减产。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在江西
到近代还是这样。又说早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这些重要
的技术数据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
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
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
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宋应星还论述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外界环境变迁对作物物种变异的影
响。例如,他说有些水稻因干旱而逐步变成抗旱性的早稻,通过人工选择可
以培育出这种旱稻,农民们还创造出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宋应星还说,对
于那些排水不良,土温较低的酸性土,用石灰撒在苗根,便于中和土壤酸性,
促成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对于酸性不高的向阳暖土,则不宜用石灰。还提到
了骨灰蘸秧根,是施用磷肥的有效措施。
宋应星还介绍了以砒霜为农药伴种。砒霜又叫砒石或信石,是含砷化合
物,主要成份是三氧化二砷,有剧毒,一般用来烧制白铜、配火药、治疟疾
和顽癣、毒家鼠等。从宋应星开始,才有用于农业上拌种拌秧,以防病虫鼠
害的记载。
《乃服》:包括养蚕、缫丝、丝织、棉纺、麻纺和毛纺等生产技术,还
有上述生产工具、设备、操作要点,重点介绍了浙江嘉兴、湖州地区养蚕的
先进技术和丝纺、棉纺,还有大提花机的结构图。
宋应星在讲到蚕种时介绍的新蚕种的培育,反映了我国古代生物学上的
一项重要成就——人工杂交育种。将一化性蚕的雄蛾和二化性蚕的雌蛾杂
交,便引起蚕种变异,从而育出合乎需要的新蚕种。同样,将黄茧蚕蛾和白
茧蚕蛾杂交后,育出的下一代是褐茧蚕。这是我国古代不自觉地应用定向变
异原理的优秀实例。宋应星介绍的这种变异现象,与 19世纪英国学者达尔文
(1809—1882)所述几乎相同。
宋应星还在本章的《病症》条中记载了根据蚕体变态、行为反常和食欲
不振,来判断病蚕。及时将有传染病的病蚕从蚕群中除去,可以使健康的蚕
发育成长,这些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方法。
《彰施》:介绍各种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对于蓼蓝的种植和蓝靛的提
取,从红花提取染料的过程叙述得比较详细,还涉及到各种染料的搭配和媒
染方法。
《粹精》:叙述稻、麦等的收割、脱粒和磨粉等农作物加工技术和工具,
侧重于介绍加工稻谷用的风车、水碓、石碾、土砻、木砻和制面粉的磨、罗
等工具。
宋应星叙述的江西水碓,以水力为能源,通过立式主轴带动各机件,同
时具有灌田、脱粒和磨面3种功能,是17世纪世界上先进的农用机械。
《作咸》:论述海盐、池盐、井盐等盐产地和制盐技术,对海盐和井盐
论述得比较详细。
宋应星在谈到井盐时,特别介绍了四川井盐,在谈到了冲击式的顿钻后,
叙述了一种吸卤器,是个喉下安“消息”的竹筒。
宋应星所说的安有“消息”的竹筒,实际上就是唧筒装置。“消息”相
当于阀门,皮制,当竹筒沉到井下时,下端阀门受卤水压力而张开,卤水进
… Page 10…
入筒中。提筒时,阀门又受筒内卤水重力下压而封闭。在四川自流井土法制
盐生产时,至今仍可见到使用这种吸卤器提取卤水——它是用物理学原理而
设计出来的吸水器。
《甘嗜》:主要叙述甘蔗种植、制糖技术和工具,同时还论及到蜂蜜和
饴饧 (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