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能抗令?就算他爹在日,朝廷的命令,也只有听从的份啊。说起来三边那里听说是靠近北虏的,又有吐鲁番蛮,这……这万一是蒙古人过来,可怎么是好?”
第一百四十三章稳定后院
这个时候还在夏天,离防秋还有一段时间,杨承祖计算了一下日子,“连来带往,应该是不到秋高草长之时,我就能回来了,正常情况下,遇不到北虏。”
这一家人精神都正常的很,没有什么老母送子上战场,妻子要夫去边疆的疯狂举动。反倒是都怕真的北虏寇边,杨承祖在军籍里,被拉到边墙上去打鞑子兵。
如仙道:“就算眼下不是防秋的时候,谁知道鞑子是不是吃错了药,忽然就杀过来。总之,这个差事不能去。”
铁珊瑚也道:“是啊,我现在有了夫君骨肉,还想要夫君多陪陪我呢,结果刚回来,又要走。”
她怀了身子,算是眼下对杨承祖最好的消息,他将铁珊瑚就这么抱在怀里,怜惜的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好珊瑚儿,我又何尝不想在家陪你?可是眼下这情形,张容实在是不好惹啊。他是个伯爷,也算是勋贵中人,超品大员,那威风,不是咱们能比的起的。”
“那天在酒楼上,百户官说打就打了,如果不是天子有话,说不定他还要杀人呢。跟这种军班里出来的夯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让你去,你还能不去不成?总算他给我留了点时间,咱们先把这边的事料理了,再想张容那边的事吧。或许这段时间,能出点什么变化,也未可知。”
他从小旗升成了总旗,滑县的锦衣卫编制就扩充了五倍。张容也知道给他的是个难办差事,从中给他留了点余地,没让他马上赶到陕西处置军粮丢失一案。而是允许他将手头的活计料理一下,再行出发。
一个小旗所扩充成总旗所,正役多出四倍,朝廷为此多支付多少钱粮,这个不在杨承祖考虑范围内。因此造成的人事变动,以及整个权力架构的变化,则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防止从外面空降下几个小旗及若干锦衣军户过来,夺自己的权,架空自己的位子。
他一去陕西往来最少也要超过一个月时间,如果这时间内真有人来夺他的权,很可能回来后就面临掌握不住部下,控制不住机构的局面。因此当务之急,不是陕西丢失的军粮,也不是秦王是否想造反,而是他自己的利益不能受损失。
如仙茶楼内,宋连升等一干锦衣老人都聚在里面,连那位王忠王老爷子,本已经告老还家,这次也重出江湖,围坐在杨承祖身边。
论班辈岁数,杨承祖跟这些人都比不了,这都是跟自己老爹一辈,甚至是比老爹大一辈的老前辈。可是眼下,他是一行人恭维的目标,众星捧月,捧的都是他这个后生仔。
“大侄子,你可不能糊涂,这个天下是咱们一起打回来的,可不能便宜了外人。”宋连升语重心长道:“人心隔肚皮,若是外人来了,不但是我们的地位不稳,就是你这总旗位子,也不保险啊。”
王忠则拿出来老前辈的派头,指点江山道:“连升侄儿这话说的对,想当初登封县那也曾把小旗所升成了总旗所,结果怎么样?原来的小旗提升成总旗,可是他还没高兴几天,百户就把他的小舅子派来,当了小旗。那位舅爷带了一干亲信故旧,全都要安排前程,这个做小旗,那个也要补正役,一干新来的反倒占了所里的大多数名额。而原有的老人没得到提拔,人心一下子就散了。再后来,那位小舅子居然是挤走了原来的那位,自己当了总旗了。你说说,这不就是前车之鉴么。”
杨承祖点点头“您说的都对,我也都明白,好在段爷那边,没有派人过来的意思。而周边几个县城,倒是有人跟我提了,要想派几个人过来,说是咱这人手不足,他们愿意帮衬。还有宋爷不是走了么,他有几个亲信不愿意随他走,想留在河南,他也想让我给安排安排,您看这……”
“不行,绝对不行。”这帮人不管平时有什么过节纠葛,眼下是一致对外的时候,谁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拆台。宋连升道:
“那些瘟神来了,就送不走,到时候不是咱打的江山他们坐殿么,天下没有这种便宜事。滑县的总旗所,只能留滑县的人,外人不能要。”
“您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杨承祖一脸为难“可问题是,咱人手不是不够么。就算把铁头他们递补进来,正役也是凑不齐,要是军余的话,倒是够数了。可是这么多军余,你补谁不补谁,这玩意搞不好要说闲话的。”
“闲话?谁说闲话谁就别干了。”王忠一拍桌子“那帮军余,就是指望咱们吃饭的,平日里靠着锦衣的威风,他们赚了多少好处。给他们正役名额是人情,不给是本分,谁要是为这个闹事,直接打一顿,不让他跟着咱混就是。你现在是所里的大当家,这事你说了算,谁敢在这个事上说三道四,老夫第一个不放过他。”
人财两权,为掌握部下的根基所在。以往为这几十个正役名额,不知道要费多啊气力,做多少平衡。像那些帮役军余,谁还和正役之间没点关系?但凡是没关系的,也混不进这个圈子。
按往常的情形,要是从这些军余里提拔五个人,就得惊动出几十人来说情。杨承祖如果随便决定谁补谁不补,怕是有不少人要出来说话,甚至跟他对着干。他不在乎军余,但是必须在乎这些老人,他们一起闹事的话,这事就不好办。
他这次先是把铁头等人都补到正役里,又把宋连升等几个人都提拔成了小旗,让所里所有人都得了好处,大家就不好说怪话。
接着又用这外来人的威胁,让这些正役必须团结在他身边,否则的话,一旦外人进入,这些老人地位不稳,自己的利益怕是就保不住。
杨承祖想要抓权,这个大家也看的出来,可是他把事也做的漂亮,你不让他抓权,这种话又怎么说的出口?所以王忠干脆乐得大方,把这话挑明了,只要保住大家滑县的基本盘,其他的好处,你只管去拿吧。
杨承祖微笑道:“按说我年轻识浅,岁数小辈分低,不该总揽全局。可是眼下局势紧张,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不得不把这个挨骂的活挑起来了。各位叔伯,要想保住咱的地盘,还需要你们多多帮衬一二才是,我受伯爷密令,到陕西公干,咱们的家,就暂时交给你们了,有天大的事,等我回来也担待的起来。只是这段时间,要辛苦辛苦几位,我在这里以茶代酒,先敬各位前辈。”
第一百四十四章代价(一)
滑县的锦衣卫终归是小地方的,消息并不通畅,杨承祖又说的含糊,这些人不知道他接的是烫手山芋。只知道他从张容手里领到了二百两赤金及八百两纹银的赏赐,又知道他是被张容赏了三碗酒,还有公费宿昌的待遇。想来必然是得了伯爷抬举,去陕西执行的也是了不得的要务。
锦衣如今不比洪武爷时,纲纪早已废弛,可是因为其特殊工作职能,还是有一些不能打听,也不能传达的工作要做。有资格做这种工作的,只要不在过程中殉职,将来大多能得个好前途。
这些人认定他必然有重用,说不定这回回来,能放个试百户当当?因此对他倒是越发恭敬,拍胸口表示这滑县的事交给自己,保证不会出了什么纰漏。
把这干军汉安抚住,自己的后院也就算安稳。别看现在大灾过去,不少难民选择了回乡,可是还是有不少人依旧留在河南讨生活。这些人大多缺乏本领,只好给人当佃户,租块田地过活。可也有一些有一身力气或是满身功夫,愿意拿性命换个前途。
尤其杨承祖为自己家的女卫风光出殡的事,在滑县闹的动静不小,有不少人觉得这样的雇主有良心,肯定不会克扣自己的工钱,愿意为他干活。如仙手下如今有不少好拳棒的好汉,也有不少手脚麻利有力气的女人,在家中保障安全。再有了官面的照顾,杨承祖就不用担心后院失火。
等回到家中,他钻到赵幺娘那,见她正坐在那里绣着什么,不由笑道:“怎么,我们的赵女侠不去练弹弓,怎么改练针线活了?”等凑过去一看,发现绣的是婴儿的小衣服,更觉有趣。
“你平时和珊瑚不是总打架么,要不是她有身子,你还要和她比试棍棒来着,怎么现在倒帮她的孩子做开衣服了。真没看出来,我们的无瑕玉凤,倒是个刀子嘴,豆腐心。”他一边说,一边在赵幺娘身上做起水磨工夫。
赵幺娘轻轻一挣“等等……门还没栓呢,一会要是下人们看见不好。我这个可不是给铁珊瑚做的,她有苗氏呢,两人自己慢慢做去吧。我这是给我的孩子做的。原本我还想着要多自在几年,才不要生娃呢。可是看到她当娘了,我这心里酸溜溜的,才知道为什么我的那些姨娘,都争着要给爹生孩子。”
“那好办的很,咱们今天晚上多用力气,保证种上。我过来是告诉你,你哥哥的正役身份,我给解决了。而且我留了一个小旗的名额在手里机动,至于这个名额是给你大哥还是二哥,你们家自己定,我不掺和。总之只要是你哥,我就认。”
“夫君!”赵幺娘一听这话,不胜欢喜,一不留神,绣花针就将嫩如水葱的手指头扎了一下,血珠流了出来。杨承祖抓过她的手在口内吸吮,赵幺娘的俏脸上布满了红云,这就是娘说的夫妻之乐吧。有这么个夫君,做妻还是做妾,又有多大区别呢。
她甜甜一笑“我哥哥连军余都不是,直接给个小旗,能行?”
“现在这卫里我说了算,我说行就行,谁敢说个不字?”杨承祖得意的一摇脑袋,“让我舅子去大街上巡街收税,我丢不起那人。我这次留了几个名额在手里,给你家里三个校尉,外加一个小旗,是我跟其他人商量好的,没人能说什么。”
赵家的几个儿子,并没有补军余身份,他们毕竟是漕帮坛主,滑县赵员外的公子,若是混成个军余,未免太过丢人。可是这锦衣正职的身份与军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