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它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就是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英国全国被划分为许多个选民人数基本相同的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下议院议员。大多数选区议员是一个政党的成员,但是无政党背景的人士也可以参加选举,而且在正式法律中政党并不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

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

英国的议会制度当然不是完美的,它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例如办事效率低下,简单的说就是不犯大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宁可无功但一定无过,西方的议会就是妥协的产物。

虽然存在弊端,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种社会制度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能在更长的时间里,保证大唐的延续,传承。

因为在这种社会制度之下,皇帝只是在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利者、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但事实上主要扮演礼仪性的角色。

当然这种社会制度想要实现肯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杜睿觉得自己都有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那种能够促使华夏社会进步的社会制度的期待。

他这一代无法实现,但是他还有儿子,他的儿子还会有儿子,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只要他的后辈儿孙能够坚定这个信念,总有一天,理想能够被实现。

就像现在一样,杜睿将这个期望寄托在了杜学武的身上,他希望杜学武能在这条道路上有所突破。

然而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想要在大唐本土取得进展,就现阶段而言,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但是如果是在澳洲大陆上,那可就不一定了。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即使是唐人移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肯定是要强一些的,杜睿动了将杜学武也留在澳洲大陆的心思,就是想要将澳洲当作杜学武的试验田,让他在这里尽情的施展一番,用这种由外而内的方式,去刺激大唐本土的人们,接受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

杜睿没想到杜学武居然看穿了他的心思,杜睿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心中又不禁有些不舍,杜学武毕竟是他的儿子,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吃苦,尤其是在尚未开发,依然处在蛮荒之中的澳洲。

但是同样,每一个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大大的有出息,甚至超越自己的成就。

杜睿觉得自己对这个时代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义务已经尽到了,他让大唐变得比历史上更加强盛,疆域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这是他的功绩,任何人无法抹杀。

现在该轮到他的儿子了,杜睿不可能在人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的一切都做完,他虽然有远超这个时代上千年的知识,但是人力总归是有限的,即便是他这么一个穿越者,也难免会犯下错误,或者遗漏一些事情,这些漏洞,都需要后来人去修补。

“学武!你可要想好了,澳洲道不比中原,这里~~~~~~~~~”杜睿还想要再让杜学武考虑一番。

但是杜学武根本就不等杜睿说完,便道:“爹爹!孩儿已经考虑好了,孩儿总归是要长大的,总归是要自立的,如果一辈子都在爹爹羽翼之下,孩儿充其量也只能做个富家公子,孩儿不想这样,孩儿有自己的理想,想要去实现它,希望爹爹能给孩儿一个机会!”

杜学武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杜睿还能说什么,他作为一个父亲,现在能做的只有嘱咐他的孩子了。

“好!学武!你能有这般志向,为父很高兴,不过今天这个选择是你做下的,为父只希望你将来不要为今天的选择而后悔!”

杜学武坚定的说道:“爹爹放心,孩儿既然已经决定了,如果不能实现的话,绝不回头!孩儿如今只有一件事,想要请爹爹应允!”

杜睿道:“只管说!”

杜学武仰着头,看着杜睿道:“孩儿想请父亲为孩儿加冠礼!”

第七篇永徽第三十八章

“不行!妾身绝不同意!绝不同意!”

澳洲道都督府,杜睿的卧房内,这里曾经是客房,冯毅曾经住过的房子,杜睿是不会进去的,虽然冯毅背叛了大唐,甚至要除掉他,但是冯毅终究是他的弟子,睹物思人,杜睿也不免伤怀。

宝钗平安无恙,夫妻久别重逢,应该是高兴的日子,但是如今这里却在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准确的来说,是宝钗在和杜睿一个人吵。

杜睿回房之后,就将自己的决定对宝钗说了,和意料之中的一样,宝钗在得知杜睿居然要将杜学武留在澳洲之后,立刻就出言反对。

宝钗看着杜睿,她简直难以相信,杜睿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在杜睿的身边已经二十多年了,一直以来,她都绝对杜睿是一个对家庭,亲人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可是今天杜睿居然要将刚刚才十五岁,尚未成年的杜学武留在这个地方。

宝钗不曾经历唐军与土人的大战,但是她却也能感觉到这个地方到处都充满了危险,将杜学武留在这里,她如何能够放心,杜学武虽然不是宝钗的亲生儿子,但是宝钗因为对杜睿的爱,将大观园内的每一个孩子,都看得比自己亲生的更重。

“夫君!妾身求你了,不行!真的不行!绝对不能讲学武留在这里,这里太危险了,他还那么小,一旦出了事,夫君该如何向伊莎贝拉妹妹交代,夫君伊莎贝拉妹妹抛弃故国,跟随你到了大唐,她什么都没有了,膝下就学武一个儿子,你~~~~~~你怎么忍心!”

杜睿当然不忍心,澳洲道是个什么情况,他比宝钗更为了解,叛乱虽然被平息,土人虽然被安抚,但是现在的澳洲道依然就像个巨大的火药桶一样,一旦处理不好,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也就是说,将杜学武留在这里,那可是随时将他置于危险之中。

但是,杜睿已经做出的决定是不会更改的,他对杜学武这个儿子的期望很大,甚至高过了他的长子杜学文,杜学武不单单志向远大,而且他的思考方式,他的价值观更是让杜睿欣赏,他希望杜学武能够成才,而一个孩子就算是天分再高,终须磨练,不然的话如何能够达到期望的高度。

杜睿想着,长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了下来,道:“宝钗!仲辅已经加了冠礼,他已经是大人了,身为大唐子民,身为我杜睿的儿子,他有义务为这个国家效力!”

仲辅是杜睿方才为杜学武取下的表字,从这个表字当中不难看出,杜睿对杜学武确实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大唐的辅弼之臣。

宝钗却不愿意听杜睿说这些,争辩道:“就算是加了冠礼又怎样!学武才十五岁,他还是个孩子,夫君你将他留在这里,难道就不为他的安全担心吗?夫君!如果你真的想要留一个儿子在澳洲道的话,你可以将学义,学桢他们两个选一个留在这里,他们都是学武的哥哥,如果当真要为国效力的话,他们最为哥哥更是责无旁贷!哪怕是将学理换来都行!就是不能将学武留下!”

杜学义和杜学桢是宝钗为杜睿生的儿子,在杜睿的子嗣当中排行第二和第三,两个人是双生子,和杜学武同岁,至于杜学理,则是宝钗为杜睿生下的第二十一子,如今不过九岁的年纪,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

杜睿看着宝钗道:“宝钗!你方才说学武还小,难道学义他们就不小了吗?而且学义和学桢两个根本就不是出仕的料,他们的志向在书法和绘画上,而且天分极高,将来必成大家,你将他们带来这里,那是害了他们!至于学理,他不过九岁,能做什么大事!”

杜学义和杜学桢在杜睿的众多子嗣当中,是最为另类的两个,对功名利禄完全不上心,按理说,他们虽然是滕妻所生,可是毕竟是杜睿的次子和三子,身上也有当年太宗皇帝蒙荫的爵位,可是对国家大事,功名利禄却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反倒是对书法和绘画极为感兴趣,杜睿也就投其所好,细心调教,如今兄弟两个在书法和绘画上虽然还尚显稚嫩,但是已经隐隐有大家风范了。

父母总是期望儿女能成才,有所作为的,杜睿自然也是一样,他记得前世曾看过明代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其中有一段话一一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无。

清代林则徐还曾提出了让儿孙自强自立,不能有所依赖的主张。他写了训子对联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损其过。”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训子联”最感人肺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这首绝笔联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岳母给岳飞刺背上刺:“精忠报国”相映成辉。

清代诗人蒋心余有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