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全成道:“这样也好,我们交趾与高候爷一向关系良好,欢迎高候爷到交趾去暂免一时。”
高建铭点点头,道:“笫一,现在大理城被宋军占领的消息绝对不能公布,否则军心就会大乱,笫二,事不迟疑,我们收拾一下,明天就走。”
第二天,高建铭立刻叫来自已手下的两员大将陈览和丁昌文,假意说自己要返回大理城去招集人马,让他们领人马在礼社江与宋军对持,最多只要十天,自己就会领援军回来。这两人当然不知道大理城以经被宋军攻取了,还信以为真,虽然觉得招集援兵的事情似乎不该高候爷亲自去做,但也没有多想,只是尊令行事。
到了当天晚上,高建铭、高建勋、高继能以及交趾的李全成和众将一齐连夜出营,向交趾方向逃去。
交趾和高氏联军一共出动七万多人马,前几天虽然打了一场败战,象军虽然伤亡较大,但人马到没有多少损失。不过高建铭知道,自已人马虽多,但大多都是新兵,这一次逃亡交趾应该尽量少带人马,而且这里也不能少留人马,引起宋军的怀疑。因此只挑选了一万五千精锐后人马,连同交趾的一万五千人马,还有剩佘的二百多头大象,一齐上路了。
不过高建铭也不敢大意,一路上小心翼翼,同时也让士兵保持警惕,以防宋军的袭击。果然走了还不到十五里路,突然背后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宋军从身后杀了过来。只见在火光之下,杨炎全副盔甲,指挥着宋军追杀上来。
不过因为一直都保持着警惕,高建铭和李全成到不惊慌,立刻命令士军迎战。只听箭矢破空之声不断,宋军以经开始发箭了。交趾和高氏联军的士兵也早有准备,一见宋军放箭,立刻竖盾牌挡箭。除了一开始被射死几十个人之外,到也没有给交趾和高氏联军带来多大损失。
宋军一见弓箭不起作用,立刻冲杀了上来,交趾和高氏联军也放下盾牌,迎击上去,在黑暗中,两军互相纠缠,杀成一片。一时之间也杀了个难分难解。
见自巳的军队成功的抵挡住了宋军,高建铭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一次不会再被宋军杀得大败了。不过交趾和高氏联军的士兵到底不及宋军勇猛,两方混战了一会儿,立刻有些支持不住了。特别是宋军的俱甲骑兵开始冲击的时候,更是节节败退。
不过对此高建铭也早有准备,在撤退时,他就把象军分成五队,分散在队伍中,以防宋军的俱甲骑军。而因为害怕宋军再用“火龙出水筒”来对付象军,因此一开高建铭没有派出战象,不过现在两军混战在一齐,也就不用怕了,所以一见宋军派出了俱甲骑军,高建铭就立刻命令身边的两队象军出战,
巨大的战象踏着沉重的步子冲进了战团,立刻改变了战局。宋军的俱甲骑军抵挡不住战象的冲击,被杀得连连后退。不过高建铭也不敢过份追击,一见宋军后退,立刻收回人马,也且战且退。直到天光放亮的时俟,宋军一见占不到什么便易,也就撤军了。
高建铭一见宋军撤军,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也不敢大意,命令士兵们保持警惕,继续前进。
看着交趾和高氏联军渐渐走远,刘仁先催马来到杨炎的身边,道:“杨大人,就这么放他们走了吗?”
杨炎微微一笑,道:“当然不会,虽然高建铭到是聪明了不少,但我自有安排,不会轻易就放了他。不过现在我们先回去,可以请陛下回大理城了。”
三天以后,大理城被宋军攻取时消息也传到了高氏军的大营中,陈览和丁昌文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高候爷把自己和这几万人马当作了弃子,有大半士兵的家属都在大理城里,再加上高建铭撤军的时侠又带走了大量的粮食,这时营中的粮草也不足了,顿时军心大乱起来。陈览和丁昌文也不是什么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也不知所措,惶惶不可终日。
杨炎立刻叫刘建赫写信给陈览和丁昌文,劝这两人投降,并且保证不追究两人随高建铭反叛的罪行。陈览和丁昌文见信之后,略一商议,觉得事以至此除了投降之外,在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因此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向宋军投降。这样宋军兵不血刃就收降了这近四万人马。
这时段智兴也带着随行的大臣们从石城郡赶到礼社江边,杨炎立刻下令拔营起寨,到大理城去。
到了大理城,张师颜和段知贤一起出城迎接,段智兴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回到大理城了,不禁喜及而泣,甘华、刘建赫等大理老臣见重返故都,一个个都激动得老泪纵横。其他大理众臣也都激动万分。不过在激动之余,也都纷纷向杨炎道谢。要不是杨炎,大理君臣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到大理城。
第六卷 靖边 十 收复大理城4
到了大理城,张师颜和段知贤一起出城迎接,段智兴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回到大理城了,不禁喜及而泣,甘华、刘建赫等大理老臣见重返故都,一个个都激动得老泪纵横。其他大理众臣也都激动万分。不过在激动之余,也都纷纷向杨炎道谢。要不是杨炎,大理君臣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到大理城。
进城之后,众人又随着段智兴进大理皇宫。其实在高建铭叛乱之前,段智兴还只是太子,并不是大理皇帝,以前他虽然也多次出入皇宫,但自从记事起,每一次进皇宫都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生怕自已的行为不慎,惹恼了父皇,失去了太子的位置。段智兴当然知道,一但失去了太子的位置,等待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过现在可不同了,现在自己是以大理皇帝的身份进入这座皇宫,高建铭以经被赶走了,自已再也不用有什么可但心的了。
高建铭叛乱之后,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以经开始住在皇宫里了。因此皇宫不但没有被损坏,反而又翻新了不少。宋军奇袭大理城也十分顺利,而且军纪也十分严格,对大理城也没带来什么破坏,对里面的宦官,宫娥,嫔妃也没有冒犯,只是限制了他们的行动。
现在段智兴回来之后,宋军把他们都放出来,迎接新帝段智兴,并交由大理君臣处置。
段智兴带领着群臣走进了皇宫,只见一个老宦官一下子扑到段智兴面见,泪流满面道:“陛下,陛下,你总算回来,老奴可盼到这一天了。”
段智兴一见,原来是以前宫里总管宦官宁公公,早在正康帝的时候他就以经是宫里的总管,深得正康帝的信任,在正康帝面前红得发紫,说一不二,连甘华、刘建赫这样的重臣对他也礼让三分,而一般的大臣如果不打点他,官就做不长久。
不过因为段智兴原来是太子,因此这宁公公和他关系不错,一见是他出来迎接自己,段智兴又惊又喜,一把拉起了老宦官道:“宁公公,原来是你,没想到你还活着,快起来吧。”
宁公公忙又跪了下来,道:“陛下,您这样称呼老奴可是拆杀老奴了,老奴万万不敢当,万万不敢当。零点看 书”
段智兴怔了一下,这才意识到,自己现在以经是大理的皇帝了,以经是这里的主人,不用像以往那样对宁公公毕恭毕敬了。把胸一挺,道:“宁继忠,你先起来,以后你就留在朕的身边,继续待候朕吧。”
宁公公心中大喜道:“多谢陛下。”又给段智兴磕了个头,这才起身。
刘建赫“哼”了一声,正要说话,身边的甘华轻轻拉了他一把,示意他不要说了。刘建赫怔了一怔,终于还是止住了。
这时段智兴道:“宁继忠,快叫他们排摆盛宴,今天晚上朕要与众位爱卿好好庆贺一下,一醉方休。”
宁公公答应一声,立刻安排人下去准备去了,这时甘华道:“陛下,现在杨驸马还在城中料理军务,酒宴还是等杨驸马到了以来再开始吧。”
段智兴一拍额头,道:“对,对,对,如果不是甘丞相提醒,朕都险些忘了,要是让杨驸马挑理却可不好。这样吧,甘丞相,刘老将军,你们两人就替朕去请杨驸马来,朕就在这宫里等候,等他来了以后再开宴吧。”
甘华和刘建赫答应一声,一齐走出去了。到了外面刘建赫才气忿忿道:“宁继忠这阉奴,以前就一直和高建铭狼狈为奸,蒙蔽先皇,高建铭成势之后又投靠了高建铭,现在我们打回了大理城,又来向陛下买好,甘丞相,我刚才正要劝陛下把这个阉奴废掉,你为什么要拦着我?”
甘华摆了摆手,道:“刘老将军,当时高建铭势大,趋炎附势者也不是只有宁继忠一个人,如果把每一个附势高建铭的官员都治了罪,只怕现在大理剩不了多少人了,?现在我们刚刚打回大理城,百废待新,这个时候还是应该也稳定大局为第一要务,何况宁继忠在先皇架前得宠多年,势力也不小,如果冒然就动他,只怕会引起大动荡。”
刘建赫听了,觉得甘华说的虽然有几分道理,但还是觉得有几分不妥,不过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妥,自己一时又说不上来,只好叹了一口气,不再说什么了。
两人找到杨炎,说明了来意。杨炎知道这事是推辞不掉的,只好带着陈亮、凌翔以及其他各军的统制一齐赴宴。
反正大理的国库还在,而且还有高氏的家底,因此为了讨段智兴的欢心,宁公公不惜代价,把这场宴会十分丰盛,而且自己忙上忙下,每一道程序都亲自把关,仅大殿中估红油大蜡就点了数百根,照得有如白昼,席间使用的餐具都金樽玉盘,牙筷瓷碟,十分华贵。各式美酒陈酿,山珍海味更是如流水一样上来,席间安排了三十六名舞妓,轮番歌舞助兴,殿外还燃放着各种烟花爆竹,仅仅只有半天时间,这宁公公就能布置成这个样子,也照实不易。
这场酒宴从下午掌灯时分一直庆贺到二更过了才结束,杨炎也带领着大宋的众人向段智兴告辞。宁公公知道这次段智兴能够回到大理城,完全都是宋军的功劳。尤其是眼前这位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杨驸马,就是这次宋军的主帅,因此更加不敢怠幔,见他们告辞,忙亲自把他们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