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三国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各自图强,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大大加强,这为以后的统一开辟了道路。    
    


第三部分:东汉外戚宦官专政三分归晋

    魏国后期,政权落到了世家豪族权臣司马懿手里。他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魏国出现曹氏和司马氏两大集团的争斗,司马氏父子最后夺得政权。265年,晋王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三国纷争的局面结束,全国统一。    
    曹操当政时,为争取世家豪族的支持,曾征聘地方名士出来做官。曹操起用河内名门士族的司马懿,但未加以重用。到曹丕即位时,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曹丕死后,他与大将军曹真两人受命辅佐明帝。司马懿统帅劲师北伐西征,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了军事大权,并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曹氏的势力以曹真的儿子曹爽为代表,中央政权形成曹氏和司马氏两派政治势力,两派的党羽遍布朝野。明帝死后,司马懿和曹爽辅佐8岁的曹芳。曹爽将司马懿调任为皇帝的太傅,虽位高但无实权,就此谋夺司马氏的军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让出高官厚位并称病在家,暗中却让儿子司马师夺取统领京师禁卫军的重要兵权。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听情况。司马懿将计就计,披头散发,卧床不起,并胡言乱语,曹爽中计。第二年,曹爽陪同皇帝出洛阳城到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调集重兵控制洛阳,并发布诏书,逼迫曹爽交出兵权,并处死曹爽及其家族党羽,独揽朝政,这就是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氏父子又陆续镇压其他的军事叛乱,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国势日衰。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宠信宦官黄皓,政治腐败。263年,司马昭伐蜀,攻蜀大军分别由邓艾、钟会率领。蜀将姜维在剑阁进行抵御,邓艾率军避开了重兵把守的剑阁而从离剑阁几百里的阴平进军到剑阁后方。阴平周围都是荒无人烟的偏僻小道,山势险峻,处处悬崖峭壁。邓艾身先士卒,用毡毯把自己包裹起来从山上滚下去,士兵们跟着前进,并凿山通路,向成都进攻。后主刘禅吓得六神无主,赶快用绳子把自己缚起来向邓艾投降。钟会率领的伐蜀大军被姜维挡住,相持不下,刘禅命姜维投降。蜀国灭亡。钟会野心勃勃想独占灭蜀之功,于是诬告邓艾谋反。钟会逮捕邓艾后和姜维共同反抗司马昭,被魏军杀死,邓艾也被冤杀,魏军损失惨重。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封为晋王,不久病逝。其子司马炎继承父位,掌握了魏国大权。魏帝曹奂被迫宣布甘愿效法古代圣贤让位给司马炎。司马炎再三推让后代魏为晋。司马炎称帝14年后,才在群臣的催促下发兵灭吴。吴主孙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专横残暴,唯我独尊,朝政黑暗,人心涣散。279年,晋武帝兵分六路大举攻吴,并派王等率水陆大军从益州出发进攻建业。吴国在江河险要处,设置铁锁横拦江中,企图用铁链锁住长江;又作长几米的铁椎,暗置江中,以铁锥破坏西晋的兵船。王用大木筏开道先行,当木筏漂过时,便将铁椎拔除;晋军又在船前安装了十多丈长的浇了麻油的大火炬,用火烧断了吴军的铁链。孙皓见大势已去,自缚起来向晋军投降,至此全国统一于西晋。    
    西晋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轻徭薄赋,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比较安定。西晋的短暂统一,避免了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    
    


第三部分:东汉外戚宦官专政淝水之战

    短命的西晋灭亡后,天下又陷于混乱。在南方,司马睿建立东晋。在北方,前秦以武力统一了北方。于是南晋、北秦两国对峙。    
    前秦的皇帝是苻坚。苻坚从小就有宏图大志。他重用汉族寒士王猛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整顿朝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改革军队,提倡教化。苻坚号召流民回乡生产,并兴修水利,兴办学校,鼓励吸收汉族文化。但前秦王朝并不稳固,那些投降前秦的各族贵族希望分裂前秦,建立自己的政权。382年,苻坚召集群臣,提出要倾国而动,击灭东晋,一统中国。这遭到以其弟苻融为首的大部分大臣的反对。苻融明白自宰相王猛死后,建立在多民族基础上的秦朝民族矛盾开始激化。而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豪贵姚苌则极力赞成。苻坚决意南下,朝野为之不安。383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大举进攻东晋。苻融是前锋都督,统步骑先行;姚苌带领蜀军东下;苻坚亲帅主力殿后。各路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苻坚不无骄傲地认为这百万大军即使把马鞭丢入长江也能阻断江水,晋军插翅难飞。    
    东晋王朝只图苟安于江东,从未打算统一全国。年幼的孝武帝即位后由谢氏家族辅政。宰相谢安颇有才智。他起用失势的士族,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减免赋税徭役,缓和阶级矛盾;又征募北方流民组织军队,由谢玄负责训练,号称“北府兵”。这些措施使政权相对稳定。    
    当前秦大举进攻时,东晋命谢安统筹全局,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与将军谢琰等率领8万北府兵北上抗秦。十月,秦军前锋攻克寿阳,首战告捷。晋将胡彬退守在淮河山峡中的军事据点硖石,苻融命秦军竖栅截流,隔断淮河,堵住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向谢玄修书告急,不料告急文书被秦军搜获。谢玄畏惧秦军,不敢前进。苻坚知道此事后,率轻骑来到寿阳,并派东晋降将朱序到晋营劝降。朱序虽备受苻坚恩宠,但心在晋国,就建议晋军先下手为强,趁秦国百万大军尚未集合齐全赶快攻打他们。谢玄于是命令刘牢之率精兵,突袭秦军,秦军大乱,四散奔逃,争渡淮河,落水者多人。晋军水陆并进,屯军于淝水东岸,与寿阳秦军隔淝水对峙。秦军遭此失败,苻坚很吃惊。苻坚登上寿阳城楼眺望,只见晋军阵容整齐,旌旗飘扬,附近的八公山草木茂盛,风吹草动,好像满山都藏着晋军。谢玄请苻坚让出一片战场,以便晋军渡河决战。前秦诸将大都反对这一请求,苻坚却想乘晋军渡河时突袭,一举成功,就同意后撤。秦军一退,晋军竞渡猛攻,锐不可挡,于是秦军阵势大乱。苻融企图稳定军心,被乱军杀死。朱序又趁机喊秦军败了,秦军更加混乱。晋军趁势进攻,秦军战死被踩死落水而死的不计其数。苻坚单骑逃回淮北。秦军败退时,一路上听到风的呼啸和鹤的啼鸣,还以为东晋军队在追赶。    
    淝水之战后,北方又陷入战乱之中,少数民族贵族乘机纷纷建立许多割据政权,并互相混战。东晋王朝则满足于偏安的局面,不思进取,逐渐衰落。    
    


第三部分:东汉外戚宦官专政孝文改革

    拓跋氏原来在山西建立过政权,后被前秦苻坚攻灭。淝水之战后,拓跋氏重建政权,国号魏,定都山西平城。此后几十年间,北魏先后灭掉了其他地方割据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胡汉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多次进行了改革。    
    北魏初建时曾得到中原汉族世家豪强地主的支持,这些世家大族即宗主,拥有大量的人口、田地、财产,负责地方统治和征发徭役租税,成为北魏的地方基层政权。这种宗主督护制保障了地方利益,却削弱了中央权力和财政。宗主剥削属下的农民,发展势力,处处制约政府,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以孝文帝和冯太后为代表的孝文统治集团的改革势在必行。    
    孝文改革首先围绕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当时执政的冯太后是孝文帝的祖母,她是颇有才干的女政治家。献文帝死后,10岁的孝文帝继位,她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从公元484年开始,她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第一,整顿吏治,实施俸禄制。北魏前期吏治败坏,地方官员不论政绩好坏,任期都是6年。官吏没有俸禄,生活来源靠自行搜刮,巧取豪夺。冯太后针对吏治的混乱,规定官吏任期由政绩优劣决定,并推行班禄制,即给官吏发俸禄,官吏贪污价值一匹绢以上者一律处死。第二,实行均田制,发展经济。中原地区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土地大片荒芜,世家大族乘机兼并土地,国家财政日益困难。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可向政府领受露田(荒田)40亩,女子20亩,用以种植谷物。因为土地要休耕轮种,露田可以加倍或两倍授给。另给男子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用以种植桑麻。受田人年老或死亡时,露田要交还政府,桑田可以传给后代。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第三,建立三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冯太后废除了宗主督护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这三长负责掌管田产、户口,征发租调徭役,维护地方治安等。三长制的建立确立了户籍制度,巩固了地方统治秩序。冯太后的这些改革措施,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冯太后病逝后,孝文帝亲政,继续改革,主要进行的是以“汉化”为中心的文治改革。魏都平城地处边塞,气候严寒,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运输也不便利,而迁都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总是阻力重重。文帝首先取得任城王的支持,并精心编导了一幕“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喜剧。493年,文帝亲率30万大军渡过黄河,进驻洛阳,准备大举南征。当时正值秋雨绵绵,军队疲惫不堪。众大臣纷纷跪在御马前,叩头哭劝,请求停止讨伐南齐。孝文帝让群臣在南征和迁都之间选择,百官宁愿迁都也不愿冒险南征。494年,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全面汉化政策。从平城迁来的人都得改为洛阳籍,死后也要葬在洛阳。同时,他们都得改穿汉服,学说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