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协同,后方军械物资也能及时跟进。其实一个很简单的词就可以总结王晨后续的安排,那就是稳扎稳打。
在出了山地平原交叉的地带后,王晨再令大军放慢了行进的速度,每天只保持三十到五十里左右的行进距离,一点都不急于北进。
如今情况下,我大宋军队各方面都占据优势,而且天气越来越势,无论各种情况都非常有利于我军,王晨想以这种使软刀的功夫,每天都折磨金人。
自己亲领的中军在抵达距易州约一百里地,距斥候及特别行动队成员打探到金人大军集结城约八十里的地方后,王晨令全军暂时休整,等待侧翼支应的折彦质部及宗颖部齐头并进后,再继续北行。
第二次救援太原之战的时候,种师中就因为策应支援的另外两支人马没及时赶到,结果被金人重创,最终种师中也身死,王晨不想重蹈种师中的覆辙,何况他心里一点都不着急,非常希望能继续与金人磨洋工,让他们干着急。
在保州暂时休整后,王晨再一次召集麾下的将领,讨论即使要举行的大战要怎么打。
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包括所有统制官以上的高级将领,侧翼跟进的折彦质和宗颖及他们麾下的主要将领也都一起过来议事。当然,这次军事会议是以非常秘密的形式举行,各前锋人马还做出各种继续前行的姿态,用以迷惑金军的斥候,让金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也是大战前王晨召集所有高级将领进行的最后一次军事讨论,制定的计划也将是最终作战的规则,各部的安排上不会做出重大的改变。
军事会议开始后,王晨就令诸将,各抒己见,将他们对马上要进行的这一仗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都说出来。
作为统领一方的大军副统帅,折彦质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元帅,末将认为,接下来这一仗,关系到我大宋军队与金军的生死,甚至关系到两国的存亡,所以必须要十分小心。末将认为,即使我们放弃一些机会,也决不会去冒很大的风险。末将觉得,我们应该继续保持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不给金以各个击破的做法,即使在平原地带,也要逼迫金人没办法通过击溃一部而达到乱我军军心的做法,决不能冒进、冒险。”
宗颖也站出来,表示了相似的意见:“元帅,末将觉得折将军所言甚是有理。此战两方人马及辅助人员投入近两百万,都以倾国之力而战。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去做一些风险很大但有可能战果也非常辉煌的事。毕竟燕云一带脱离我大宋已经一百多年,这一带的百姓早失去大义,不能为我所用,甚至会助纣为虐,帮金人做事。我们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被金人抓住漏洞,给我们以致命的一击。”
折彦质和宗颖都这样说,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我大军连续取得胜利,军中“恐金症”固然没有了,但轻视金人的将士也多起来,许多人认为,金军已经完全不堪一击,遭到我炸药的攻击,很快就会溃败。因此许多人提出,在燕云一带进行分步,分别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州城,让金人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达到各个击破,尽快夺回燕云之地的目的。
军中许多将领生出骄傲之心,这让折彦质和宗颖很是担心。这两将与金人打过很多次仗,深知道金军战斗力的厉害,他们完全不认为,如今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完胜金军,可以分兵各个击破燕云一带的守军。他们认为,要是在抵达燕云之后兵分攻击各州城,那正是给金人快速机动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精锐骑军的强大机动能力,对我各军分头击破。要是这样,我大军很可能全线溃败。
王晨在现在阶段保守的策略让折彦质和宗颖稍稍放了心,但他们担心年少气盛的王晨,在听了一些将领的提议后,会做出冒险的决定。
军中将领意见当然不会统一,肯定有许多人抱着想一举击溃金军的念头,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仗打的太顺利了,许多人生出轻敌之心。
但折彦质和宗颖这两位主将如此一说,许多抱此意见的人,一下子犹豫了起来。
岳飞紧跟着站了出来,但他表示的意见与折彦质和宗颖并不尽相同:“元帅,末将认为,如今我大军平面推进的策略固然不错,但也应该准备奇兵的手段,作战讲究的是正奇结合,要是我大军与金人作战的时候,出现了极好的机会,那可以遣一支奇兵,进行穿插或者包抄,彻底让金人溃败。”
岳飞年纪尚轻,打仗喜欢冒险,他并不完全认同王晨现在所采取,几路大军齐头并进的做法,他觉得这样打仗,即使打胜了,也少了点成就感。
要是主力人马与金人作战的时候,有一支偏师能穿插到金人的后面,或者越过燕云一线直扑金国境内,那说不定会取得奇效,就如去年与金人作战的时候,王晨令张宪的老爹张说派一支人马急袭金国境内,取得了非常意外的效果,让金人大受震动,为何这次不采取同样的策略呢?
岳飞过后,张宪、曲端、赵立、李彦仙等年岁比较轻的将领也都站出来,表示了相似的意见,表示不能一味与金人硬拼,那样就缺少了战场的机动性,很容易被金人牵着打。
听了将领们各自说的意见后,最终王晨都有所采纳,令刚刚参加了围攻完颜宗弼的几部人马,在此战中当作预备队,准备当奇兵使用。
这让岳飞、曲端、张宪、赵立、李彦仙五将很郁闷,没想到提议后得到的结果竟然是这样。
不过他们也没站出来反对,最终接受了王晨的安排。
但就在折彦质和宗颖率麾下诸将连夜赶回到各自军中,布置后续的行动之际,从开封传来的一份紧急诏令,却将王晨的计划全打乱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谁也没料到的事情
这份紧急诏令中所表达的意思让王晨目瞪口呆。
诏令中说,一个金人使团抵达了开封,与我大宋就结束目前的战争进行了和谈。
金人表示,他们愿意放归太上皇及其他所有被俘的汉家子弟,并放弃靖康之难时候索要的战争赔偿,归还所有被占河北、河东诸地,将燕云十六州也归还给大宋。
朝中大部大臣都觉得金人非常有诚意,朝议时候,包括宰相李纲,宰执大臣赵鼎、张浚、胡寅、赵开等朝中大部大臣,都觉得应该接受金人和谈的条件,结束战争,还百姓以安宁。
诏令中还说,现在金人已经答应将太上皇和无上皇都放归,并放弃战争赔偿,归还被占的河北、河东诸地,并将原本属于我大宋的燕云十六州也归还给我大宋,那我大宋对金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动兵事不太适合。金人已经被打乖了,以后他们一定会与我大宋和睦相处。
连续的战争下来,朝廷财政吃紧,百姓负担加重,南方各地都时不时起动乱,为了让天下百姓有休生养息的机会,朝廷决定,接受金人提出的和谈要求,与金人签订了和谈纪要。稍后,金人会退出燕云之地,王晨所部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接收燕云十六州,不得再对金国发动攻击。
诏令还令王晨在接收了燕云十六州后,将军务交给折彦质和宗颖处理,护送太上皇赵桓回开封。
看到朝廷下给他这样的紧急诏令,王晨气的差点一口鲜血吐出来。
大战在即,他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所有布置都传达了下去,却没想到,朝廷却来了这样一份诏令,让他马上停止与金人之间的战争,准备在金人退出燕云之地时候。接收这片地方就行。
他也没想到,金人在派人与他和谈的时候,还派出了数次使团前往开封,虽然被他的手下截拦了一支。但依然有其他的使团抵达了开封,与朝廷进行了和谈。
这情况让王晨进一步相信,金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力应对现在情况的地步,但他没想到,朝中那些大臣,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同意与金人的和谈。他们怎么就没想到金人愿意做出这样大的让步,正是他们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时候,再对他们狠狠地打击一番,那所谓的大金国很可能就亡国了。
金国灭亡。那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的边患?
这几点,为何朝中大臣就没想到呢?
看着诏令中特别列出那些支持接受金人所提和谈条件的大臣,王晨很想狠狠地骂人,甚至想杀人。
在仔细地看了几遍诏令后,王晨也有点明白过来。
诏令上所列这些同意与金人和谈的大臣。应该就是促成这次和谈的人,李纲、胡寅、赵鼎、赵开、张浚,要是没有这些大臣的支持,那朝廷根本不可能与金人和谈。
特别是李纲,如果他反对,那和谈的事也不可能进行,更不可能达成协议。
看到诏令上特别罗列的这些人名后。王晨想到了另外两个也位列宰执的大臣,一个是宗泽,还有一个是张说。诏令中没有说明他们支持和谈,那是不是可以说,宗泽和张说是反对与金人和谈的?诏令上罗列这些宰执大臣意思又是什么?王晨一下子想不太明白。
这份诏令给王晨的决策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从来没遇到过这样事的他。在仔细地揣摩了一番诏令中的意思后,依然难以想明白所有,也即召虞允文进帐来说话。
虞允文看到王晨扔给他的诏令后,同样大吃一惊。
“元帅,朝廷竟然背着我们。与金人和谈并签定和议了!”虞允文看看王晨,又看看手中的诏令,一副目瞪口呆的神色。
“是的,我也完全没想到!”王晨非常郁闷,刚才他已经喊人拿来一点酒,说了这句话后,一口就将一大杯酒都喝进肚子里。“这一点是朝中大臣逼迫陛下做出的决定,他们这是胁迫陛下。这些人,完全无视了我们近百万大军在这几个月内做出的成绩,他们阴了我们一把!”
王晨说着,恨恨地把杯子砸在地上。
“呯”的一声响后,杯子摔在地方四分五裂,让虞允文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