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持自己的势力与权位而已,朝廷是万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的。任何一名武将,他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国而战,此次朝廷不严加责罚,任他们这样而为的话,那以后会依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王殿帅,这一点某也知道,但临阵换将,却是兵家大忌,只有等战事结束后,再想办法处置这些人吧!”对于这一点,李纲挺是无奈。
“不!李相公,”王晨摇头,“下官觉得不能等战事结束再处置他们,应该在令他们各自归建时候,就想办法剥夺他们的兵权,交由其他有能力的将领或者宣置使统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定他们的罪,可以待战事结束后再进行。”
王晨的倔强也让李纲有些无奈,最终他还是屈从了王晨之意,以朝廷名义向赵构发出密信,待张俊和刘光世部集结到大名府、开德府一带后,想办法解除他们的兵权,交由赵构亲自统领或者令赵构自己挑选手下的亲信接任,但要保证军中不出现动荡。
同时也给吕好问送出密信,让吕好问亲自接管韩世忠的人马。
虽然命令下达了,但李纲却依然很担心,他生怕这样做,会逼反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给金人可趁之机。但他也知道,要是在强敌压境之时,听任统兵效仿畏敌怯战,逃跑抢掠,那也一样会给金人以可趁之机的。两权其害取其轻,但现在无论哪种方面所带来的危害都是巨大的,根本判断不出哪种方法的后果严重,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处理。
发密信给赵构和吕好问,令他们先将这三部人马各自收归部下,再慢慢收取这此将领的兵权。
对于西面的处理,王晨在与李纲等人商议时候直接给出了意见,那就是晋升吴玠与吴璘兄弟的官阶,令他们与其他几将一道执掌西军的大部兵马。
据历史的记载,名将吴玠的战功并不比岳飞差,比韩世忠要好上很多,兄弟两人都是宋朝历史上战功卓著的著名将领。曲端也不差,只是有点不听号令罢了,王晨希望通过晋吴玠和吴璘兄弟的官职后,能扭转西线的局势,不给金人以渡过黄河的机会。
吴玠被晋为都统制,吴璘泾源路副总管,曲端这个人王晨想将其调到开封一线来,归他自己麾下。
当然王晨的意见是通过赵谌实现的,李纲也是知道赵谌的意见肯定是王晨给的,
虽然接受了赵谌的意见,但对王晨如此果断行事还是挺惊异。他想不明白,王晨为何直接提拔了吴玠和吴璘兄弟的官职。这件事上王晨事先没有和他商量,让李纲感觉不是非常舒服。但非常时刻,从大局出发的李纲最终还是相信了王晨的“判断”,没有在这件事上提出反对的意见。
吴玠此前立下的战功也算不错,但他的资历尚浅,将其突击提拔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朝廷突然的命令让张浚也有点吃惊,不过赵哲作战不力,导致失败,并祸连友军,削其领兵权,这是很自然的事。朝廷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事先没有征询他这个川陕宣抚使的意见,让他觉得朝廷对他有点不信任。但他也知道,朝廷中的几位重臣是恼怒于他麾下人马的作战不利,因此也下了严令,要是再有将领敢畏敌不战,或者与金人交锋后就溃败的,定严惩不怠。
他也一再要求刚被提拔的吴玠和吴璘兄弟,必须拼命抵抗,决不能让金人攻入陕境。
吴玠今年才三十五岁,吴璘才二十六岁,如此年轻就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张浚在对此不太放心的同时,也在奇怪是何人提出的建议。
而意外地被晋了职的吴玠和吴璘兄弟,却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此前他们一直在别人麾下领军,军事才能不能完全发挥,时常受曲端压制,如今大战刚开始时候,朝廷却绕过张浚直接提拔了他们兄弟,让他们有单独领一支人马的机会,这让他们顿觉意气奋发,豪情满怀,誓言要将金人痛殴一顿。
谁也不知道,王晨这凭着自己对宋朝历史的一知半解而生的“未卜先知”能力让他做出的意气用事的决定,却是完全改变了西线的战局,吴玠和吴璘兄弟指挥大宋西军,在以后的战事中接连取得了大捷,打的完颜娄室连黄河都不敢过了。当然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预料这个结果,连王晨也是。
就在各方形式急促转变,大多都朝着完全不利于大宋方面转变,朝中大臣包括王晨在内都很是紧张的时间,虞允文护送着自己的父亲虞祺返回了开封。听到虞允文回到开封后,王晨大喜,他知道,接下来的战事进行过程中,他又有了一位高参可以问询意见了。
虞祺抵达开封后,被任命从六品的开封府少尹,协助兼任开封府尹的赵鼎处理开封府境内事务。
自己的父亲从原本一个从八品的县令升职为从六品的开封府少尹,挺让虞允文惊喜的,也让虞祺这个当事人意外。虞允文的才学与能力非常出色,他的父亲虞祺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差,很快开封府的事务就被他梳理的井井有条了。在将事儿安顿好了后,虞允文也特意找了个机会,寻王晨讨论事。
“晓初兄,多谢你这段时间照顾若然!”虞允文略带尴尬地对王晨说道:“原本我想,待父亲过来了,让她也搬离你府,与父亲一道同住,可以相互照应,但若然她……她却是不情愿,还想替你再打理一些事,她要说看你将金人击败后,才会离开。其实啊,我也不知道她会这么决定的!”
虞允文对这个比自己只小一岁的妹妹很头疼。一直以来,他这个妹妹行事可全凭自己的喜好,对父母及他这个兄长的劝告都是置若罔闻,不加理会的,现在更加如此。虞允文也是知道,自己这个自小崇尚英雄的妹妹,肯定是看上了王晨,因此才想继续找机会呆在王晨府中的。
虞允文当然也非常期望自己的妹妹能成为王晨之妻,那样他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心了,并且带可以给他及家族带来很多便利,这也是他的父亲所期望的事。但王晨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表示,他又不方便主动提及,而虞若然表现的太主动,他担心被王晨嫌弃,最终连累到很多人。
但要怎么处好这件事,虞允文却没太多办法,他知道一切都要看王晨的态度了。
第四十七章 提醒
听虞允文如此说,王晨虽然一下子不能明白其意,但也大概知道了怎么一回事,也没太在意,呵呵笑着说道:“彬甫老弟,若然已经和我说过了,愿意继续帮我处理府中事务,这样也好,反正我这段时间没空回府,有个人帮忙处置,那是最好了。如果你能继续住在我府上,我们能随时交换意见,那就好了。大战将临开封,作为开封城防备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我肯定会与多交流很多意见,也希望你到时能多多给我出主意。”
听王晨如此说,虞允文也马上答应:“那没总是,我马上去禀明父亲,继续住在你府上,待这场战事过去再说!”王晨这样表示,那就是对虞若然继续呆在府中并没意见,甚至还挺欢迎。
一切的可能都会出现的哟!
接下来王晨也与虞允文就如今的局势交流了一下看法。
让王晨惊异的是,这段时间虞允文虽然不在开封,但对局势的了解却并不少,如今各地形势的变化他知道的八九不离十。给出的意见依然如前些日子那样,别具一格,很有见地。
“晓初兄,我觉得,依如今的布置,只要我开封附近这些军队不自乱了阵脚,没有在金人攻来的时候自行溃败,那金人是攻不破我郑州到滑州的黄河防线的。东西两路的金军,也是没办法攻到开封府境内的,即使金人尽占黄河北岸也是如此。如果我大宋军队能顽强坚持黄河防线,并顶住了从东南方向攻击而来的金军,那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我大宋军队在大名府、开德府一线与金军的东路军对峙,金军的左、右中路军隔着黄河与我军相持!”
虞允文说着,话锋一转,道:“而这种情况下,金人肯定不会撤兵,他们会等待,他们会等黄河河面上结冰才展开下一步的行动。金军没有成规模的水师,他们水军的作战能力完全不能与我大宋水师相比,如果黄河没有封冻,即使黄河南岸没有防守的兵力,我大宋军队水师战船就可以将黄河阻断,金人没办法过河。但黄河一封冻,我水师战船就没有任何用处可以发挥,金人可以轻松地从冰面上过河。那时候,将是最考验我大宋军队战力的时候,要是不能阻止金人从冰面上过河,那金人肯定会兵临开封城下。所以,我认为,晓初兄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针对这些情况做出布置。”
虞允文所说的,让王晨顿然惊觉。他不是没有想到过这情况,只不过是在金人大军压境后,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应对金人几十万人马逼近所带来的困局上,并没去考虑太多严冬到来,黄河河面冰封,可以跑马时候的情况。而朝堂上那些大臣,也没花什么精力关注这情况。
金人第一次、第二次南侵时候,虽然也有黄河河面冰封的时候经历过,但黄河冰封的时候,金人已经渡过河了,河面有没有结冰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
可怜的大宋王朝,在金人前面两次南攻时候,根本没利用黄河天险有过成功的防守,都是不战自溃让金人轻松过河了,也就没了必要考虑严冬来临,黄河结冰后要如何防止其过河这一严酷现实。
但如今的大宋军队却遇到了这情况。现在已经是严冬开始的十月中了,气温也降到很低,差不多到了冰点左右,每天晨起时候看到的霜都是雪白的,还有薄冰。看情况再过几天,水塘等水面不大的地方就会结冰,天也会开始下雪。在气温更底的时候,黄河就会封冻,成为通途。
黄河成了通途,那守住的可能性就成倍地下降,金人的铁骑完全可以在冰封的河面上纵横驰骋。
女真人长于北地,冰天雪地的日子过的多了,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