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衔。就好比后世,军官从大校晋升为少将,虽然只提了一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过这个门槛。
    那徐绍为什么惊骇呢?他并非觉的自己的侄子不配作预备节度使,而是以老九目前的处境来讲,这个加官可能不太合适。加了“侍卫马军都虞侯。”又加“大安军承宣使。”这两个加官可能会让陕华路大帅感受到压力。但皇帝御笔亲批,绝难收回,徐绍也只得以枢密使身份。行文陕西宣抚使司执行。
    南边封赏不断,喜气洋洋,北边却是阴云密布,闷雷声声。高李两军前线的挫败,让女真人大为头疼。尤其是高世由,七万人出去让人啃西瓜一样啃得差点连皮都不剩。这副德性,怎么能肩负起作为大金国屏障的重任?就算不提这一桩,你连消耗南朝军力国力的作用都不起。我要你来有何用?南朝一路之兵就能连败高李,那要是陕西六路精锐尽出还得了?不得收复了两河去?打到燕云十六州来?看来,高世由李植还是不成气候,如果要废了他们便罢,一旦要继续用,就得更加卖力地扶持。
    此时,金国内部就有人提出。谋求占领两河的合法性,断绝两河之民的回归之念,现在看来已经不现实了。除此之外,那就只能另起藩国。在两河再立一全忠于女真的朝廷起来。此事其实早已成为金国国内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所在。
    在金国权力核心中,以二太子斡离不为代表的“缓进派”主张徐徐缓图,蚕食南朝。即使攻灭大宋。也可继续立赵氏为帝,只是受金国控制罢了。而以国相粘罕为代表的“激进派。”则主张一举鲸吞,灭亡大宋。然后让异姓建立政权,去节制南人,如此一来则南朝“国”。
    但第二次南征失利之后,斡离不东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他回国之后处境被动。
    因此粘罕一帮人得以利用高世由李植等南朝投降人物,接管河北河东。在此之前,斡离不一派一直隐忍不。直到有人提出要在两河“更立异姓”他们才赶紧出来救火。
    为什么要说是救火?那就得提到二太子的谋主“韩昉”。此人是辽国状元,燕地汉儿,对南朝态势很是熟悉。在女真人决定对大宋动手之前,他就跟斡离不提过。赵宋立国以来,善待士人,广开言路,因此很得读书人的心。而读书人一张嘴,就是舆论的导向,足以煽动民心。如果大金国要取南朝,切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斡离不深以为然,一直坚持这种策略。现在有人要在赵宋未灭之前。又立新君,他岂能不急?因此。他面见金帝吴乞买,也就是他的亲四叔。指出,如果更立异姓为帝统治两河,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
    先,女真人虽然攻陷了两河大部分土地,但是民心向背没有改变。两河之民仍旧盼望着有朝一日南军打回故土,收复山河。如果在这时候另立朝廷,只会激起更加激烈的反抗,对于稳固两河,将是一大防碍。
    其次,太祖皇帝阿骨打起兵的时候,我们女真人兵不满万,这么些年打下来,靠谁?除了女真勇士之外,还依赖渤海人,契丹人,然后是燕地汉儿,最后才是南人。现在不管是高世由还是李植,都是投降的南人,对大金国有尺寸之功么?我看他们狗屁功劳没有,反而尽捅篓子。你看看那高世由,让徐彰差点啃得骨头都没了。还有李植,那厮铁定是被紫金虎打怕了,部队到前线去打个转,一箭没,掉头走的时候还被人捅了腚眼子。立这样的人作皇帝?咱们自己国内怎么想?南朝又怎么想?
    最后,国相粘罕,打仗他是把好手。但司仪行政,稳固地方上就不敢芶同了。比如说如今的两河,就算你要更立异姓为帝,那也只能一个人。你怎么搞出高世由李植两个人来?没听说一山不容二虎么?你现在要是立了高世由,李植不会答应,你要是立了李植,高世由更不会答应。先不说立不立,立谁都还是问题!
    吴乞买对南朝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誓灭之”因为大宋官员经常指责女真人“背盟来攻”其实女真人也深恨南朝数次背弃盟约,其实就是一起灭辽的时候,该给的钱不给。该送的粮不送。所以,金帝对斡离不这番逆耳忠言口头上还是表示会加考虑,心里实际不以为然。不久。粘罕还上京,面见吴乞买,极力推动“更立异姓”一事。并陈述了种种好处,诸如动摇南朝国势。绝民回归之望等等。
    金国权力核心还在商量这事。高世由早就闻到了味了。派遣他的儿子携带重金,赴金国游说行贿口他的钱哪来的?挖坟挖出来的,他在河北扩张之前,就组织了一支军队,叫“河北淘沙军”名曰淘沙,实则掘墓,到处挖人祖坟。如果不是斡离不早就给他提过醒,他恐怕在占领大名府期间,连徐家的祖坟都给挖了。
    粘罕一派,凡是说得上话的,都能收到高世由送出的厚礼,因此,粘罕逐渐下定决心,要推高世由上台。只是这手棋,实在不香。

第二百三十八章图谋河东
    二月,赵桓布诏书,改年号为隆兴。大赦天下,升赏赵官家怎么突然来了这个兴致呢?其一是高兴,皇位现在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稳如泰山,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包括住在龙德宫那位太上皇。其二还是高兴,虽说两河丢了,但是这几年南朝已经逐渐安出靖康年间的万般颓势,一触即溃,仓皇逃命的局面不再出现。其三,想通过改元、大赦、升赏的方式激励全国士气民心,雄心勃勃地准备“复两河”“还故土”
    从他拟定的年号“隆兴”可以看出大宋天子志向不巧合的是。这今年号竟和历史上南宋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年号一般无二。想要收复两河,靠什么?那肯定依赖前线的将士们,准确地说主要依靠陕西六路的精兵骁将。但祖宗家法对武臣的限制,使军队战力低下,将领指挥不畅,这已经是朝野共识。赵桓想拔高武臣的地位。提升武臣的权力,可文官集团极力反对,详议司议了大半年愣是没议出个所以然来。
    改元隆兴之后,赵桓强行推动一系列旨在适当向武臣放权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陕西六路的兵权归属。西军正规禁军大概在二十余万左右,若算上番兵、乡兵、弓手。这个数字还会成倍增加。而且是大宋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部队,谁若统领西军,谁就是大宋王朝的擎天巨柱。那么。谁又有这个资格,这个威望,这个能力,镇住陕西六路的骄兵悍将?李纲虽说是宣抚使,可军队这一块,他是有心无力。甭管你在东京是多么地德高望重,但在陕西这块地盘上,没有多大意义。
    有人推荐了自太原撤军回陕西。目前驻扎在凤翔府的种师中。认为他是种家将硕果仅存的一位,在西军中资格老,威望高,且战绩辉煌。可以服众。但赵桓始终不表态。徐绍专门探了口风,官家才说出一句“廉颇老矣”七十岁的老人家,恐怕担不起这个重伤。
    既然种师中不成,那徐彰如何?他是西军宿将,粘罕大军陷洛阳后。他火赶往前线担任陕西五路制置使扭转战局。如今在止。东不但扫荡贼寇,而且大败高世由的叛军,若论自靖康以来的战绩,数他最高!最重要的是,徐家现在可以说是一大将门,徐原、徐胜、徐卫等徐家子弟都在陕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合适不过了!
    赵桓不置可否,就此事问于详议司诸臣。徐绍已经担任枢密使近六年,地位无人能撼动,除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自身的才能外,靠的就是谨言慎行,不张扬,不跋扈。为避嫌,他没有表态。折彦质、许翰等人均表示支持,耿南仲说了一句“徐少保虽有勇略,威望加诸六路。然年已六旬,且有疾,恐不堪重负。”赵桓一听,也作罢了。
    这一日,刚刚荣升“侍卫马军都虞侯大安军承宣使”的徐卫还没来得及接受部下祝贺,就带着杨彦并亲兵百十余名赶到解县治下的东镇。徐卫装扮可谓隆重,没穿铠甲,而是身着五品朱红官服,头戴乌纱。腰扎金带,与初到宋代时比。少了几分清秀俊逸,多出了一份沉鸷从容。
    而身旁的杨彦,似乎变化不大。虽说少了一只眼睛,可还是一个,翩翩郎君,俊秀非凡,即便常年征战沙场,晒得黑些,仍旧是举筋白目向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要说这么个美男子,是个杀人不眨眼,刻悍绝伦的战将,不知内情的人还真不敢相信。
    “哥哥是朝廷指定的河东义军领袖。他不过是一府义军总管,何必自降身份来迎?”杨彦一路上没想通这件事情。九哥对身份不及的人客气,倒也不新鲜,比如杨再兴。可人家那手段,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地,上山能打虎,下海擒蛟龙,理当如此。马扩算老几?值得几次三番行尊降贵?
    徐卫不时望向前方,随口道:“你不懂,咱们从夏津出来,虽说打了几场胜仗,可见识毕竟不广。他从前游走于各国之间,见识群,若能得他相助,于我大有稗益。”
    杨彦略皱一下眉,随即一晃脑袋道:“那就让他到我们虎捷来!”
    “有的人钱能买到,有的人官能收到,但还有的人既不重名也不重利。是最难网罗的。”徐卫语气里颇有几分无奈。现在他的麾下,虽不说猛将云集。但王彦、吴阶、张宪等辈,都是足以独挡一面的将才。可他一直觉得缺乏点什么,后来想明白,是一个能谋篇布局,着眼于四海的人。马扩无疑是上上之选,只是可惜,此人性情孤傲,极难亲近。徐卫多方打听,马扩之所以不愿回朝廷任职,甘心作个义军领袖。可能是因为他在真定任职时,被自己人陷害,坐了大牢。原因据说是因为他和其父马政,奔走了宋金之间,促成了“海上之盟”此事。如今已经被国人当成是导致女真涧书晒细凹曰混姗)不一样的体蛤”、说阅读好去外祸根!而马政马扩父子,也让国人颇多不谅。因此心究罚或者是害怕回到朝廷后,又遭陷害。
    况且,当年指示他父子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