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帝看着黄来福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下感慨黄来福确是个经营高手,而不象一个武将。如果只看他的外表,决对是来一个,被骗一个。他微笑地点了点头,道:“如此,便有劳黄爱卿了,一干的事宜,黄爱卿可便宜行事。”

黄来福道:“臣领旨,臣自当尽心戮力,以报皇上洪恩。”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在黄来福面前,万历帝才敢这么轻松地和他谈到钱的事,如果是别的官员,只要略略提出这种想法,决对是铺天盖地地寻死觅活的进谏。当然,在大明各皇帝中,也只有万历帝,才敢在黄来福这个臣子面前,公然和他谈经营的事情,别的皇帝,是开不了这个口的。

而站在黄来福的角度上,他也是有私心的。

以浅一点的心思来说,看情形,自己以后的官会越做越大,对大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就不知未来自己及家族的前景如何,多将自己与大明皇室的利益连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家族的安全就有了更大的保障。就算有一个万一,他经营塞外,将来还可以为自家子孙留一条后路,将来子孙或在塞外逍遥,或在东南亚,澳洲等地逍遥,就算远走美洲,都可以保留家族血脉。

以深一点的心思来说,他之所以事事为大明着想,也是守护这个文明的意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要不想自己子孙将来死于流寇的刀下,或是不想自己子孙留一条金钱鼠尾,为满洲人做贱民。大明,决对不能亡。

到了这个时候,万历帝对黄来福更为亲热,他心中盘算以毕,奇怪地道:“朕有一事不明,比起晋西北的五寨堡之地,我各地皇庄,土地更为肥沃。为何五寨堡年年丰收,而我皇庄子粒,却是年年欠收呢?”

黄来福沉吟起来,依他穿越前看过的相关历史资料,还有穿越后详查大明各类史料,各地皇庄经营不善,在于相关的制度有问题。一般掌管皇庄的有太监,官校,庄头,伴当,家人等数十人。这些人为非作歹,肆意加税,奴役庄客,对庄农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庄农的不断反抗。

再加上事实上皇庄的经营,也和各地民田无一,无所谓合力兴修水利,集体使用耕牛等,还是一样的小农似经营方式,在频繁的天灾面前,也是无力应对。这样的经营制度,能丰收才怪。

最后黄来福叹了口气,道:“一言难尽,臣也要实地考察后,才能提出相关的意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让臣来经营,相关管理,必须改变。”

万历帝道:“朕有意在朝鲜国乱平后,将各地皇庄,交于黄爱卿经营,就不知黄爱卿所说的改变,是指哪一些?”

黄来福心中一喜,心想:“皇帝还真对自己越来越依重,连他们的私家产业,都交给自己经营。”

他谢过万历帝对自己的看重,凝重地道:“包税,每年上交子粒银多少,然后皇庄的管理,由臣全权负责,就如五寨堡各庄田一样。否则臣放不开手脚,各地皇庄的经营,便谈不上丰收。”

万历帝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负手在阁内来回踱步,最后他叹道:“国朝支出日增,国用日匮。平宁夏,费银百万,平朝鲜,又不知要费银几何,国库空虚,户部官员束手无策,不知黄爱卿有何妙法?”

他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去问户部,只不过户部各大小官员,摆明了都是无能为力,万历帝只希望黄来福有什么妙法了。

看着万历帝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黄来福的脑子,也是急速地运转起来。大明最大的心病就是财政吃紧,然后这个问题,是从开国初,就埋下的。明太祖制定的各种财政制度,是以当地的小农经济为收税依据,然而几百年过去了,早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又无法改变。现今大明财政上的死板与混乱,早己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加上大明官员上下造假,大明收税的依据,黄册和鱼鳞册中的田亩与人口,都已经不再真实,几乎纯属捏造,搞出了明中后期在册人口还不如建国初期的人口,这真是一场笑话。其实以明中后期的经济发展,如果有后世那样良好的财政制度,不要说现今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收入,就是一年几亿两的税收,也是非常轻松的事。

解决财政问题一般在于开源与节流,事实上,一个庞大的国家,发展到后期时,想要节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去年九月时,京营的武官哗变,连工部尚书曾同亨都被殴打,就是所谓节流的反弹。

不过在开源方面,也是问题多多。最大的税收方面,田亩子粒,早己不再真实,各地的地主官员,隐瞒土地不报,把税收转嫁到小民头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还有各地商税,这其中的利润,都被大商人大官员瓜分完毕。海禁早己解除,然后海贸除了给沿海的官员大海商们增加利润外,国家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还有各地矿山,也被各地豪强及官员占据,国家同样收不到钱财。更可怕的是,这些得到好处的官员商贾们占据了舆论要点,如果国家开征税收,便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弹,动辄以与民争利抨击。

对于财政问题,历史中万历帝以开矿榷税与三饷加派解决。说实在,开矿榷税,黄来福是非常赞成的,事情处理得好,利大于弊。但三饷加派他就不赞成了。

想到这里,黄来福道:“皇上,国用问题,纷繁复杂,一时解说不易。如需长远解决国财问题,臣需好好思量,写个折子。如只需解决眼下的朝鲜用度,臣倒是有一个法子。”

第149章 发行国债的构想

“国债?”

万历帝惊讶地道。

“是的,皇上。”黄来福施礼道:“我大明虽未发行过国债,然在西洋红夷各国,以国债解决国家用度,却也有百年历史,且效果非常明显。我中华取天下之长,西夷之法,也未尝不可为我中国所用。”

近代以来,西方银行界大多是沿用中国古代银行之法建立,比如纸钞发行,基本银行程序等,都是学自中国。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经过多年发展,西方银行发展出了许多独到之处,国债制度就是其中一点。在中古晚期,西欧各国家便普遍采用了包税制及国债制,有效地解决了国家政财问题。

以英国为例,从17世纪起,英国建立了国债制度。很快,国债增长越来越快,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为5300万镑,到七年战争时即高达1。22亿镑。总之,英国通过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使它的资本原始积累以超过任何国家的速度顺利地进行着,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不过国债这个东西有利有弊,需要将来有一定的偿还保障,而且听起来不好听。国债国债,国家欠债,怕是那些大小官员们听后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吧。中国传统的官员都是希望国家库藏满仓,而不是欠个一屁股债。

黄来福之所以向万历帝提起这个方法,原因之一是万历帝是个非常灵活的君主,对他来说只要达到目的,手段问题可以考虑。二是此时的大明包容精神还是非常宽广的,她们并不介意引进国外任何先进的东西,以佛郎机火炮为例,从发现到引进,到完全国产化,到青出于蓝,胜于蓝,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

国债的发行程序对黄来福这个来自后世的商人并不是问题,他简单地向万历帝介绍了一些国债发行的工序,该如何做等,然后道:“发行国债,除可以有效解决国用问题外,臣还有一点考量。”

黄来福道:“古有云,财富如水,国朝到了现在,天下富户巨万,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财富。大部分的人,都是将银子藏于地窖中。这些银子和废石又有何分别?”

“先圣曾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在于动也。大明现在国库空虚,然民间巨量的白银又淤积于窖房之中,只有让银子如人体的血液一样流动起来,才能让国朝气血充盈。”

万历帝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关于银子还有这样一番大道理。这些话语,户部的官员们从来没有和他说过,万历帝以前也想不到,他有种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感觉。万历帝越发觉得黄来福应该来做户部尚书这个位子。

万历帝精神焕发,道:“黄爱卿所言,真是说到朕的心中去,朕一直听锦衣卫言国朝现在民间富裕,却一直想不到国库为什么越发空虚,国用日匮,原来是有这样一番道理在内。”

黄来福笑道:“所以说,大明现在不是没有银子,而是银子所用不得法。发行国债,可以将淤积于民间的财富为我所用,有效地解决国用问题。而银子流动起来,又可以增加更多财富,让国朝气血更加充盈。”

万历帝满面笑容,在阁内来回踱步,连声道:“好好好,如能解决国用问题,黄爱卿当居功为首。”

他在阁内来回踱步了半响,忽然停下脚步,道:“国债即为债,意味着将来必须偿付,将来朝廷如何偿还这笔帐呢?”

国债这个词难不难听,倒不在万历帝的考虑之内,他关注的,是将来如何还这笔钱款。如果国家借了债,将来却还不上,引起什么民间骚乱的话,大明的脸面,就会被丢个光,这是万历帝必须考虑的。

黄来福暗赞万历帝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没有被当前的好处迷惑。他道:“皇上英明,一眼就看出这国债的优缺点。国债确实也是债,将来除发还本金外,还要支付年息,这年息还不能低,否则便吸引不了商人富户购买。”

黄来福道:“国债将来的偿付,一般可用几种方法。如提高各种税收,让民间来支付国债,当然这是竭池而渔,轻易不可取,臣也认为此法不可,否则臣便是国朝的罪人。”

“一种是将国债偿付转嫁到外,臣先前言的开发塞外,也是一种方法,可效防以前的开中引盐法,以土地换国债,臣以武力护卫那些商贾们的安全,他们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此法运用得当的话,效果颇佳,开发塞外,获利丰厚,且塞外土地众多,足以任我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