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凡双生-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后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声音,郭守敬却没有一丝慌张、意外。他没有诚惶诚恐,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只是头也不回的淡淡反问道:“你们没找到?”

“哼!”银祭祀不爽的哼出一个鼻音,然后用不甚流畅的汉语闷闷道:“本座已招三万军士,严密排查,那老和尚,逃不了。只要有一点味道,我们便会像狼群一样,猎食他。”

“唉,禅宗祖庭,气运汇聚,果然不是这么容易到手的。”郭守敬也不显得太过沮丧,随即声音又转为严厉:“那石头落在和尚手中倒也罢了,老和尚没什么造化。但却绝不能落在青龙、白虎或者朱雀的手中!”

郭守敬的语气让银祭祀很不快,但他又忍不住好奇问道:“你要找的石头,到底,是什么?

“不是我要找,而是大汗必须得到的,便是它。”郭守敬侧身让开,只见那浑天仪的基座上一处凹槽中,放置着一块尺许长的石头。那石头黑不溜秋毫不起眼,但郭守敬却笃定道:“此物名讳甚多,每教每派都有不同名称,但我称其为‘风雨石’。”

“风雨石?”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原句为‘一遇风云便化龙’,出自港漫《风云》。南宋人不可能知道这句话,此处借用)。所谓画龙点睛,这‘风雨石’,便是‘化龙’的‘点睛’一笔,是天下罕见的奇门异宝。”郭守敬拍了拍那黑石头,一脸严肃的说出了最中二的话:“这东西,能逆、天、改、命!”

ps:古墓派和逍遥派的关系,是寿自己脑补的。但实话说,当初看原著的时候,一直都觉得这两个门派有关系,实在是太可疑了。另外,因为突然要准备一个文件应对某个重要审查,明天很有可能紧急去趟天津,后天回来。如果真的要去的话,明天就没办法更新了——也就是说我可以早睡了,好嗨森~~!后天一定会恢复正常更~~

第0章626聚念成神,命数之争

“逆天改命?”这个说法早就不时髦了,十年前能让少年之心怦然而动的词汇,放在现在已经变成了狗血的代名词。一个连网文界都已经摒弃的东西,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受待见。银祭祀不知年纪多大,但中二的少年心已经快褪干净了。他没有急着否认郭守敬的话,但语调中依然充满了不信和不屑:“如何逆,如何改?”

郭守敬似是对银祭祀的反应早有预料,他依然沉着冷静,娓娓道来:“人各有命,或发于末端却终成大事,或心有春秋却马失前蹄。或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此机遇缥缈难测,但总归是‘命运’二字。便如你,年纪轻轻便成了超绝高手,但此后二十于年不论如何努力却终究寸步未进,无法登临真正的武道巅峰。命数限于何处,则终生难以逾越半步。”

“你!”银祭祀浑身气势瞬间变了,他又是震惊又是恼怒,声音都严厉了:“你是如何得知本座之事?可是你买通教中祭祀?此乃死罪,本座必严查到底!”

“呵!”面对对方似乎下一瞬就要动手杀人般的气势,郭守敬却依然神色高傲:“郭某一介术数之士,微末之技蒙大汗赏识,虽不能翻江倒海,但看人面像这等杂耍功夫,倒是还略有心得。”

“看面相?”银祭祀戴着面具看不到五官,但想来他的脸色一定很有趣。

戴着面具看面相都能看这么准?这已经是近乎神仙掐指一算一样的本领了!银祭祀还是不信,但心中已经有些惊疑,开始认真审视眼前这个专搞封建迷信的家伙来。

或许。这家伙并不只是糊弄别人玩的。

“接着。”郭守敬忽然挥手一扔。那石头唰的一下打着旋飞向银祭祀。

银祭祀下意识的一伸手接下那块风雨石。他手掌中满布真气,谨防这石头上有什么异变。可那石头抓在手中,触感冰凉冷硬,与普通石头并无不同。但让银祭祀瞳孔紧缩的是,那石头在他手中忽然开始发出极淡极弱的光。那光之微弱,若非是在夜晚,普通人恐怕还看之不见。但在这微光亮起后,银祭祀开始确信这石头的确有不凡之处。

郭守敬瞧着那微光。目光微动不知在想些什么,口中则继续道:“而这风雨石,便能助人突破那茫茫命数的限制。宛如金鳞化龙,腾跃九天。对你而言,便可以助你更上层楼。”

银祭祀仔细看着手中的石头,他的眼神已经不再像刚刚那么抵触了,但片刻后依然摇头:“郭守敬,你所说之事毫无道理。刚刚你也说过,各教各派对它都有认知,显然它在世上流传已久。若真如你所说可以逆天改命。这石头代代易主,世上早已群豪并起、强者辈出。天下自然也不是如今的天下。”

“确如你所言。”郭守敬点点头又摇摇头:“但这风雨石却并非人人可用,此物有两大限制。”

“限制?”

“然也。此物第一限,便是要万念加身之人直接佩于身上时方才起效。”

“万念加身?什么意思?”

“所谓万念加身,便是被无数信众所信之人。”郭守敬语调平缓:“据郭某所知,此物虽在世间流传已久,但却并非中土所出。至李唐时,方才由一方外教派自波斯西域带入中土。此物本是该教圣物,用以聚敛信仰。信者越多,念之越笃,积之越厚,则被信之人便越是念念加身。所谓聚念成神,这万念平日虽并无一用,但这风雨石却可对其生出感应。它能将那虚无缥缈的万念,化作逆改命数的利刃。所以,这风雨石对郭某来说并无一用,但对阁下来说,却是一桩异宝。”

“原来如此……”长生天神教是一统大草原的顶级教派,虽然七大祭祀的设置并非人尽皆知,但人口基数够大之下,依然有很多人知晓他们的存在。作为七大祭祀中的银祭祀,他身上有万念加身也不足为奇。

握着这块风雨石,被这微光照在身上,银祭祀已经隐隐觉得不一样了。长久以来困扰他的瓶颈,似乎微微有一丁点松懈。不多,就只有一丁点,但也足以让他彻底兴奋起来。他目光一闪,开始考虑如何弄到这样一块石头。

这石头并非只有一块,他觉得自己总有机会。

若这石头真的可以逆天改命,那么……

“这第二大限,便是要看本身运道足不足,通俗说来便是命硬不硬。”郭守敬的话打断了银祭祀的沉思:“这石头之所以叫‘风雨石’而不叫‘造化石’,就是因为它送去的不是单纯的造化,而是一场风雨雷霆。宛如修士历劫,若度的过去,则超凡入圣羽化登仙。但若度不过去,则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郭守敬的话让银祭祀目光一凛,不由出口问道:“何谓命硬?何谓命不硬?谁的命硬?”

“硬与不硬,都是相对罢了。木头比泥土坚固,却比不上石头。你可知方腊此人?”

“方腊?百余年前被赵宋剿灭的草莽?”银祭祀心头一动:“莫非此人曾得到过风雨石?”

“得到?哈!此人乃是摩尼教教主,风雨石本就是由摩尼教带入中土。中土总总便只有六块风雨石,每多一块便会多一层神妙,当时六块风雨石已然尽在方腊手中!”

“全部在他手里?!”银祭祀也有些震骇了。一颗风雨石就让他感觉不同,六块都在手中,那该会是如何骇人的一件事。

“此人出身贫寒,但却英雄了得,可谓文武双全。他年纪轻轻,便已经成了摩尼教教主。他传播教义、聚拢信众,手下人才济济、强者依附。又谋划江山。定计于东海之滨揭竿而起。一呼百应。起事后不久。便云集百万附从,可谓声势滔天。原本若按其计划,江南三十八州都将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战而下,从此与赵宋划江而治分庭抗礼,形成以坤克乾的大势。若能再固本培元养精蓄锐,不需十年便浑一宇内,掌握八荒。”

郭守敬语气激昂,让人悠然神往。但说到此处却话锋一转。不胜讽刺道:“可惜,他的命,不够硬。一个摩尼教教主,顶不住赵宋一国之运。命之所至,童贯挥师南下,断其命脉。方腊成于覆船山,死于覆船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只是开了个头,便已经落幕。只是,一场命数之争。终究是两败俱伤。赵宋国运克死方腊,摩尼教运数却又克死赵佶。太平之世。一国之君却终被金国所俘。靖康之难,嫔妃皆尽受辱,赵佶死尸亦被拿去炼油。从此赵宋国运大伤,渡江南逃。若非儒教中尚有高人定风改水,又如何能苟延残喘至今。”

这种路人皆知的往事、王朝更迭的历史,银祭祀这等武人本来毫无兴趣。但今日郭守敬以命数之争的全新视角一解读,实在让银祭祀动容不已。他忽然发现,风雨石并不只是宝贝,还有莫测的凶险。

他正想着其中关窍,冷不丁的却听郭守敬哼笑一声:“所以,若不非命数够硬,凡持这风雨石之人,都绝无好下场。想来那少林寺,恐怕也是遇到了极大机缘,自认为飞黄腾达近在眼前,但运道被更硬者所克,终究满门被屠、祖庭尽毁。是以古来得石者众,成事者寡。希望近在眼前,却因时运不济功败垂成,如此大起大落之境遇也甚是有趣啊。”

银祭祀心中一抽,握着石头的手不由紧了紧。他的情报比郭守敬灵通的多,少林寺灭门前后的传言他也听过一些。那些和尚似乎的确因为某个机会而激动莫名,有人一路从西域快马加鞭护送什么东西上嵩山。只是白天机缘刚入手,晚上便被杀成一地。这郭守敬身在千里之外,却如同亲见一般说的一丝不错,实在是惊人。

而这石头竟然会给持有之人带来如此大劫……银祭祀自问,却不知自己的命,够不够硬。如果够硬的话,不如我……

郭守敬仿佛没有看到他的心里挣扎一般,继续从容道:“命数之争牵涉甚多,你们杀丘处机、屠少林寺,便牵涉气运。郭某着尔等去寻的十二气历、梦溪笔谈等物,同样也牵涉气运。国君纳妃封后,重臣加官贬黜,一举一动都有影响。天下名山大川名人逸士,也与气运照合。历代帝王常去泰山封禅,便有聚纳气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