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纪事 许知远著-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仍未看到对邓小平的深入探讨,不管是他的价值观还是政治智慧,而他所代表的正是中国历史上在专制与社会动荡之间摇摆的中国社会所最缺乏的素质。
  李约瑟的提问
  我依然顽固地去探索祖国历史的秘密,好像从北坡去攀登一个高峰,因为从小这就是我的梦想。
  ——阿兰。佩雷菲特
  那本绿色封皮、356页的《李约瑟游记》,打开了一个我从未想像的世界。那是1942-1946年的中国,她在与日本人对抗中,丢失了大部分土地,民族的生存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而战争又激发起中国人空前的团结,长期如同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处于获得胜利和重建国家的高涨热情中。
  我们了解了关于那个时代的很多故事,士兵的、农民的、将军的、政客的,但是科学家们在这场风暴中是怎样的呢?30年前,“科学”与另一个词“民主”,被认定是解救中国的良药。
  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一连串对抗西方的失败,中国人的自信心从未如此低落,作为世界中心的天朝一去不返。
  一开始,人们相信是军事技术上的不足,但是洋务运动的成就却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功亏一篑;然后,人们开始将失败归于制度上的落后,维新与革命,都试图将欧美的制度移植到中国,它的效果也令人怀疑;最后,人们认定问题出在他们一直为傲的中国文化传统上,它已经僵死,无力应对现代世界。一些最激进的知识分子宣称,应该将线装书全部扔进茅坑。
  很多新观念涌入动荡的中国,用以解救“外国干涉、政治分裂、基层社会动荡”这些严峻的问题。“科学”在其中占有的地位无疑是最为独特的,民主是政治改革的方法,而科学则牵扯到更为根本的变化——它可以改造我们的文化基因。以至于那个时代的思想领袖胡适1923年会这样一说:“近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那真是个焦虑的年代,不仅是我们的制度、技术,甚至人类学意义上的中国人自身都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太静而不活跃,思维上欠缺逻辑,身体太文弱,郁达夫在小说中甚至对于我们的性能力也倍感怀疑。
  缺乏科学精神,是最经常被指责的一项。欧洲中心论者带着考察土著居民式的眼光打量中国,发现欧洲人“生来就是具有智慧的民族”,而中国人则尚未开化,他们不善于分析、怀疑、科学思维,中国社会则长期停滞,一直以来是黑暗的专制主义,它扼杀一切想像力。即使在那本极力将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化的作品《吾国吾民》中,林语堂也说,希腊人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埃及人发展了几何学与天文学,连印度人都发明了自己的语法学,这都以分析性思维为基础,但中国人“却未能发展自己的语法学,数学与天文学的知识大多是由国外引进的……他们只喜欢道德上的陈词滥调……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李约瑟1942年来到中国时,他已听到了太多类似的论调。他的名字是JosephNeedham,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富有成就的生物化学家,他也是自由教育所产生出的最佳人才,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与好奇心。1936年,因为一名叫鲁桂珍的年轻中国女科学家的出现,他对中国深感着迷,依靠自修学习中文,阅读中国典籍,并取了这个中文名字。
  “大约在1938年,我开始酝酿一部系统的、客观的、权威性的专著,以论述中国文化区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及医学史,”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在欧洲文明史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
  文明中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
  1942年的中国之行,是个饶有兴致的探究过程,充满了李约瑟一直渴望的新鲜感受与一手经验。他努力让自己融入中国,他的朋友发现,他不喜欢别人叫他JosephNeedham,或是叫他“倪德汉”,而坚持叫“李约瑟”的用法,他睡前与早起时,不穿西式睡衣,而是中国蓝布长衫,一位听过他讲演的学生记忆他是“一个结实的人,个性非常活泼,穿着咔叽布料的艺术,上装上戴着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蓝白的牌子……他喜欢别人叫他李先生,谈话明白而快捷。”那真是奇特的旅行,处于抗日战争的中国,一切都艰苦卓绝,然而中国人却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并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在嘉定,李约瑟发现科学家们在可以遥望西藏山峰的宗祠里讨论原子物理;在广西的山洞里,他又看到了大型发电厂,而工程师们争相同来自外部世界的技术专家交谈;在大理的土著部落中,有人帮助一位浮游生物学家把小船推入五华塔下的洱海;在一座炼焦厂里,所有的管道、蒸馏塔和金属部件都是用汽油桶建造的,一座轧钢厂是由打捞起来的沉没江轮上的发电机供电的,一流的鼓风炉则是上面的钢板改装的,当显微镜的盖板买不到时,他们就使用天然云母片……
  不仅仅为了解答李约瑟难题像政治人物一样,专栏作家是一项可以躲避长期负责的工作。前者经常是突发事件、短期选举的俘虏,他们没有时间考虑长远,必须为保持眼前的权力而斗争;而后者则永远生活在截稿日期的阴影下,当时间到来时,即使无话可说,也要假装深思熟虑,也因此思考经常是碎片的、不连续的。
  这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上周的此刻,我正在试图解答李约瑟难题: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国为什么突然间落后了?我的桌前摊放着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简装中译本,一本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论文合集,那本在80年代轰动一时的《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和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获奖作品《枪炮、病菌和钢铁》……
  我是试着去Think Big。中国的落后,和欧洲突然崛起一样,让人费解,人们做出了各种解释。
  马克斯。韦伯相信,支配传统中国的儒教与道教,缺乏清教伦理中的节俭与虔诚;卡尔。魏特夫则说,治水传统使中国产生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它限制了创新;大卫。兰德斯提出,一切的根本是文化,中国文化固步自封,它不鼓励创新,更缺乏精确性;黄仁宇则相信,中国社会一直未能从数字角度进行管理;贾雷德。
  戴蒙德干脆从地理学上解释,中国的海岸线太平直,而欧洲的海岸线犬牙交错,前者造成了中国的长期统一,而后者则孕育了不同的语言与文明,而前者长期的一致性压抑了创造力……
  而这个星期二的早晨,我则坐在马德里的皇家国家关系与战略研究所里,听对面的研究员谈论中国的崛起给他们带来的希望与忧虑。对于中国的热情仍在升温,最近的一个话题是,全球股市的暴跌是否是由中国股票的衰退引起的,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当中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将会感冒”的年代。
  一瞬间,我似乎觉得之前的困惑毫无意义。人们开始觉得中国注定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你有这么多人口,人民又如此勤奋,如此庞大的市场,你们已经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非常可能再将这个纪录保持30年……不用担心你们的问题,当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时,政治改革自然会发生,民主必将出现;不用担心环境的问题,当你们变得富有起来,必然可以使空气变得更清洁,河流更清澈,想想19世纪的伦敦,如今它不也再度有湛蓝的天空了吗?不用忧虑教育问题,中国的年轻人是如此聪明,他们知道如何迎接挑战,想想看,全世界的教育似乎都很失败;有一天,中文会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你们既拥有伟大的传统,比如孔夫子,也有现在的导演与艺术家,中国的文化会影响世界;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美国,中国可能成为下一个领导者,你们将举办奥运会、世界博览会,那些都是中国成熟的标志……
  对于这些表达,我的感情是如此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过情感而非理智理解世界。一旦成见形成,人们就不再理会事实,而只按照既定的方式思考。就像西方对于中国的理解,在整个80年代,中国是一个贫困、什么都缺少的国家,1989年之后则变成了一个“即将崩溃的国家”,这个角度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对中国的理解开始进入一种崭新的情绪——中国变得如此强大。
  所有的事件似乎都在加固这种想法,中国成为了引入外资的国家,中国加入了WTO,成功地申办到奥运会,中国人被送上了太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一届政府也开始考虑建立“和谐社会”……
  在这些情绪下,所有中国面临的险峻问题都被淹没了。这种情绪甚至感染了更多的中国人,人们放弃了怀疑态度,而对于新获得的地位感到沾沾自喜,并对于未来确信不疑——21世纪必然是中国人的世界。
  但是,历史上充满了这样的教训,一种情绪是多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挑战冲散,甚至走到相反的方向。直到1973年的石油禁运风潮前的几个月,亨利。基辛格还这样对助手说。当时令这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真正兴奋的是密室内的外交游戏,是政治策略上的联盟,但是很快他就发现石油才是国际政治的核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人们深信“儒家价值观”是东亚繁荣的基础,似乎完全忘记了一个世纪前,人们觉得中国得不到发展,完全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