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6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土地庙就很多,大概有十几二十个,教因果教育。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藏海安布庄严」,偈颂第二首:
  【金刚为地甚可悦,宝轮宝网具庄严,莲华布上皆圆满,妙衣弥覆悉周遍。】
  前面三句跟诸位介绍过了,后面还有一句。说到因果教育,我们讲到城隍。现在我们这个道场,印的有城隍的画像,这个像是台湾江逸子老师他画的,这个原本现在在澳洲供养。这个像是从原本照相而且缩小了,现在缩成差不多是照片十寸的样子,我们一般供养比较方便。在市面上买相框可以买得到,家里面都可以供养。城隍也是我们的护法神,不但是佛门里面的护法神,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守护神,这个要知道。
  末后这一句『妙衣弥覆悉周遍』,「妙衣」前面跟诸位说过,衣表礼仪、表遮羞,遮羞就是忍辱的意思。所以佛家讲我们这个袈裟叫忍辱衣,特别表这个意思。礼仪,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得到,佛法里面讲八万威仪,儒家也讲三千威仪,这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微细的这些规矩。佛门出家人初学,威仪是二十四门,在沙弥戒律里头;沙弥戒律前面是十条戒,后面是二十四门威仪。在此地是「妙衣」表这个法,但是现在没有人学了。中国古时候这个威仪都在《仪礼》里面。古礼有三种:《周礼》、《仪礼》、《礼记》。《周礼》就相当於现在国家的宪法,周朝的宪法,典章制度都规定得很清楚;《仪礼》是一般生活的细节,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现在已经没有人去讲究这些东西了。我们说到这个地方,不能不懂。人懂礼,即使我们现在不想学礼,可是遇到有礼貌的人,总是喜欢,这是人的天性。
  由此可知,礼不是人为的,礼是天然的,天然的就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佛法的戒律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来约束人的,不是的。释迦牟尼佛自己在生活当中表现就是这样的,他演,他都做到了,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戒律。你将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给他做一个介绍,那就是戒律。不是制定的,确确实实像经上所讲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头流出来的,我们要明了。我们今天看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说学经教倒还有一点兴趣,要叫学戒律的时候,没人来。我们在这里讲经,如果讲戒律谁来听?没有人肯来听,听了处处受约束,怎么也不自由、不自在。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还要这个东西干什么?而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现在不喜欢,什么原因?我们随顺烦恼习气已经成习惯了,把烦恼习气看作自然,把自然的性德反而觉得格格不入,这个问题严重。
  学佛的人要不能认真好好的学,不但你成不了佛,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成了问题。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各个戒律清净,威仪具足,我们到那里去一切不习惯,跟他们格格不入,你能进得去吗?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你总不能在那个团体里面放逸,那不可以的。大家都守规矩,你一个人不守规矩,那像什么话?别人不责备你,你自己也觉得难看。所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上头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的威仪具足,一条细行都不缺。佛在经上确确实实说明白了、说清楚了,我们不认真学习怎么行?总得要守规矩。
  佛教在中国,唐朝时候百丈大师,他明了印度这些礼俗跟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们没办法去做。但是学佛应当要知道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可以改变,实质不能改变。所以他老人家依照戒律的精神、原理原则重新写一部戒律,叫《清规》,他不叫戒律,叫清规,我们后人称为《百丈清规》。《百丈清规》就是古印度佛教戒律的中国化,那时候是唐朝,唐化,现代化了。我常常讲佛家教学要懂得本土化、现代化,为什么?你要度的是本地人、是现代人。你在这个地方建道场,你不是度外国人,你不是度古人,你度现代人,度这个时候的人。你要是跟这个时候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脱了节,你怎么能度现代人?你就度不了。这是近代佛教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度不了当地人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本土化跟现代化。印度那些高僧大德比我们是聪明,他到中国来的时候,马上跟中国社会风俗人情打成一片,受中国人欢迎,受中国人爱戴,佛法在中国就扎根,开花结果了。
  所以我们近代这些法师到外国去弘法,比不上古印度的高僧;又不知道去研究、去学习:古印度高僧从印度把佛法传到中国来他是怎么成功的?他不去研究这个,搞自己的一套,到外国建道场也建宫殿式的。宫殿式的建筑物在中国行,能够为大众接受,到外国就不行,外国人一看这是外来文化,一看到建筑物他心里就有一道隔阂了,这是障碍!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要是保持中国人这种生活方式、中国这些礼俗,外国人更是不能进来了。到什么时候佛法才能够普及到全球?要靠这些传法的大德们的智慧,没有智慧不行。好,这一首偈就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第三首:
  【菩萨天冠宝璎珞,悉布其地为严好,栴檀摩尼普散中,咸舒离垢妙光明。】
  「冠」是帽子,帽子也是属於衣的一种,头上戴的。它跟衣的作用没有两样,保护头发的。古人头发都是留著的,没有剃头的,头发很长,梳在上面挽一个髻在这个当中,用帽子把它戴上。帽子的种类很多,古时候士农工商人民戴的帽子、穿的衣著都有一定的,不能乱穿,你是什么身分,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是什么用意?便於行礼。人在这个社会上有尊卑上下,地位卑下的见到地位高的一定要知道行礼,便於行礼。现代这个时代没有了。
  譬如从前皇帝,在古代的中国他的服装是代表他的身分,他戴的帽子叫「平天冠」。帽子上长长的像一块板一样,表什么意思?表平等。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对於全国人民要平等对待,它表这个意思。前后有冕旒,这个帽子前面挂的像一串一串穗子一样,皇帝是十二串,有用意的。什么意思?你是做领导人,对於一切事情不要看得太清楚,你看得太清楚,你底下的人就不能办事了。只要大致不错,过得去就行了,不能够苛刻的要求,取这个意思。你再仔细看,他这个帽子两旁边还有两个棉花球,干什么?塞耳朵的,听也不要听得太清楚。做领导的人有权、有智慧决策问题,做大臣的人他要办事。
  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领导人要有权,下面办事的大臣要有能力,权与能要分别清楚。所以你做一个国君、做国家领导人,你不是办事的,任命大臣来办理国家的事,你有这个权任命。他办得好,让他继续办;办得不好,再换一个,这是你有权。所以他戴的这个帽子不一样,那个显示出要平等。但是底下办事人戴的帽子跟他的型式不相同,这些文武百官戴的帽子叫「进贤冠」。你看看我们现在这个城隍,城隍是护法,城隍也皈依三宝,我们也称他菩萨。他这个服装是宋朝的,照宋朝服装来画的,他戴的帽子就是进贤冠,前面低,后面高出来。表什么意思?前面是自己,后面是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要高过我这一代,这个用心多好!
  天天戴上这个帽子,你就想到什么意思。要培养人才,要爱护人才,希望后一代的人才超过我这一代,比我做得更好,用意很深。帽子两旁边有尺,这个尺愈长,官愈大,地位愈高。表什么?表影响。做宰相那个影响面大,他的尺是最长的;县市长比较短一点,用意很深,念念不忘选拔人才。所以古时候的国家,最高的赏赐给谁?替国家推荐人才的人。也许有人听说古人有这么一句话,「进贤受上赏」,这是最上等的赏赐,给谁?替国家推荐人才的人。这是帝王奖励一些人替国家选拔人才,他定的有这个制度。地方上的首长官员,他的政绩是选拔人才摆在第一,替国家选拔人才,所以从前中国实在讲也是选举。
  「选举」这两个字是古老的名词,汉朝的时候就选举,但是不是人民选举,是官吏选举,就是地方的主管官他要替国家选拔人才。选拔不是公开的,公开恐怕就有舞弊。怎么选法?私访,换著便装到外面去查访。当然有人给他推荐,给他说「某个年轻人不错」,这个地方长官听到之后,找时间去看一看,看看也不能够暴露身分,去跟他接触。选拔的标准两个字:「孝廉」,孝廉两个字一直用到满清,这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古人常讲:「忠臣出孝子之门」,这个人在家里头对父母能尽孝,肯定为国家能尽忠。所以选拔人才第一个条件是孝,第二个条件是廉,廉是廉洁。这种人来做官办事,大公无私,不会贪污,不会循私,所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这两个字。这个标准从汉朝建立,一直到满清都还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标准,标准没有改变。
  所以中国历代有那么多贤人在历史上留名,他们被选都是孝廉。不孝父母,不廉洁、贪而无厌的,没有人会选你。你书念得再好、才华再好,那也不选你,国家不会培养你的。具足孝廉条件的年轻人,地方首长把他选举出来,国家来培养他,他进学读书,读书的费用国家给他。诸位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袁了凡那是被选出来的,进学做童生,童生就是秀才。进学之后,国家给你一份待遇,那个时候都是用米,国家每个月给你多少米粮,你能够养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你可以专心读书、专心求学,你这个生活能过得去,不要为衣食操心。
  所以地方首长戴的帽子是进贤冠,穿的衣服,衣服的颜色代表你的品级,你的地位高低;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