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诵大乘」,我不是讲经就是读经,这里头有乐趣,无穷的乐趣!所以我现在差不多三、四十年没有看过电视了,没有看过报纸,杂志都没有看过。偶尔有什么新闻,同修们看到时候告诉我,给我做讲经的材料。你说要不是真正的享受,我为什么干这个?入了境界你才有享受。你要是不入境界,当然这是高级的享受,你享受不到,入境界受用无穷。
  我一生感激老师,要不是老师指出这一条光明的大道,我们这一生活得很辛苦。佛经里面讲的三苦八苦,我们怎么能够避免?这一条道路让我们离苦得乐。虽然是佛教导我们的,老师介绍。没有老师介绍,我们怎么会知道?介绍人的功德跟佛菩萨没有两样。
  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自己得到这个好处,我们要把这个好处与大家分享,那就是介绍给有缘人。什么有缘?我介绍他肯听,他肯接受,这就有缘。我介绍他摇头,他不能接受,叫无缘,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我们也合掌令欢喜。
  但是介绍,你要晓得形相影响非常大。你修学这个形相很好,他见到你,他就动心了。众生,他第一个观念他就要果报,你没有好的果报给他,他不相信。你讲什么因,他不相信因。所以佛在讲经说法,经典里我们看到,先讲果报,然后再讲因,这个是契机,知道众生的根性,众生见到果报非常羡慕,想这个果报怎么修成的?所以佛说法不是先说因后说果,是先说果后说因,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
  所以决定不能动摇,不管遇到什么境界,我这些年总结佛陀的教诲,决定坚持我们的心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用心,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一切恶劣的众生,不能有一丝毫怨恨心。《八大人觉经》上,佛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要记住,这是世间很多人常常犯的。过去对我不好的人念念在怀,永远不忘,不好!世间恶人也把他们记在心里头,生起怨恨,我们自己的心是清净心,纯善纯净,你把这些东西装在你自己心里头,你的心变成了不净,变成了不善,把别人的垃圾装在自己清净心里,这是个聪明人吗?要学善财,善财聪明,善财绝对不会把一切人的恶劣放在心上,他专门装世间人的善行善心,自己的心纯善。
  其实这个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一切人事物的善,我们常念,我们思惟、观察。一切人的不善,心里头一丝毫的痕迹都不沾染,培养自己纯净纯善之心,以这个心念佛求生净土,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清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在此地已经修成纯净纯善的心,我们有条件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有这个条件往生有把握了。如果对这个世间一切不善的放在心上,好了,你这一次的机会失掉了;然后你再问问,谁吃亏?
  所以学佛的人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吃亏上当念头都不生,决定没有怨天尤人的念头,只有纯善纯净的念头,与阿弥陀佛相应,与诸上善人相应,不是普通的善人,上善之人,你说这多快乐!我每天展开经卷就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读经听他们谈话,自己有心得,那是自己的意见,可以跟他们交流,你说这多快乐!现在这个社会上到哪里去找知心的朋友?经本上去找,读儒书跟孔子交朋友,跟孟子交朋友,读佛经跟诸佛如来做朋友,跟法身菩萨做朋友,这是多大的福报。所以原则要抓住,在一生生活当中要看破要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恶作。
  我们看末后这一句,『佛藏摩尼普严饰』,这是讲的果德,藏是含藏的意思。什么东西藏在里头?佛藏在里头,这是说的自性,说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如来,所以叫如来藏。「佛藏」就是如来藏,你已经发现了,你已经明了了,你的心里头有如来。「摩尼」,这是形容是比喻,摩尼宝珠比喻自在如意,我们世间人讲称心如意,心想事成,摩尼的意思。「普严饰」,普是普遍平等,严饰是庄严,这不是庄严一个世界,庄严华藏世界,庄严诸佛刹土,往后我们在经上会读到,也在这一品里头。
  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华藏,都在同一个层次,都在第十三层。华藏世界好像一个大楼一样,二十层,娑婆跟极乐都在第十三层,不远,在同一层大楼。这个庄严是庄严整个华藏世界,我们为什么不修?为什么不肯干?经上讲的虽然是毗卢遮那佛,我们要向他学,这个才是正理,才是佛说经真正的目的。
  你要真发心,真学习,『如来愿力令清净』,这个话双关语。我们要真发心,真学习,我们的心不能得清净,佛力加持,我们心清净了;心清净,身就清净,这是一定的道理。身心清净你就转境界了,环境清净了,能够转逆境成顺境,转恶缘成善缘。你自己要会转,你不能等外面的改变,要自己从内心里头转,这个叫行菩萨道,这叫修菩萨行。
  这一段都是讲活动,风轮就是活动。下面第四首偈,前面两句跟第三首,这总共六句说一桩事情,我们把这个偈颂念下去:
  【普散摩尼妙藏华。以昔愿力空中住。】
  这两句我们怎么样来学习?『普散摩尼妙藏华』,这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已经契入华严境界了。实际上说的是法身菩萨,他们才能够做得到。前面的活动是自分的,这一个活动是帮助别人。具体来说,就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普门品》里面讲「千处祈求千处应」,这是散华的意思。由此可知,教学,散华就是教学。华代表因,这是说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特别是修学大乘,大乘里面的《华严经》。
  末后一句『以昔愿力空中住』,这是说明为什么你得这么大的自在。这个「空中住」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你住在空中,你这样想就错了。空中是什么?你的心里头空空如也。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就是空中住。你看看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智慧是般若里面讲的空慧,不生烦恼。在墙壁上作偈,神秀和尚的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和尚是住在地上。惠能把那个偈子变一变,他就不住在地上了,你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个「本来无一物」就是空中住;虽然是空中住,他不舍愿力。他那个愿不是虚愿,不是假的,他的愿要兑现,过去生中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要度众生,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虽然帮助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个本事我们要学。我们学会这个本事,你才真正得自在解脱。
  宋朝时候,布袋和尚出现在浙江奉化,以后他自己把他的身分说出来,他是弥勒菩萨,所以中国从此之后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这个也是很不平常的人物,每天拿一个大布袋到外面去化缘,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人家给什么,他往布袋上一放。别人问他修行,修行的方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张扬,一句话也不说。人家看这个样子体会到了,放下。别人再问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提起来背在身上就走了,理也不理。这就是告诉你放下之后还要提起,放下是自己,提起是众生,自己万缘放下了,还要教化众生,众生没有放下,要帮他的忙,要教他。
  所以一切设施,包括这个身体到这个世界上来干什么的?是来提起的,是来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他们可怜,迷惑颠倒,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天天是妄想分别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感受三途六道的苦报。菩萨再想想自己在没有修行证果之前跟他们一样,好不容易遇到佛法,生生世世修学,前面跟我们讲过,「微尘佛所修净业,舍身无量等刹尘」。现在证果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怎么能不顾一切众生?现在照顾一切众生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自自然然的感应道交。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就不是空中住了。
  没有起心动念,他怎么能现身说法,这个不可思议,这跟你讲的是真话。正是因为没有起心动念,现身说法叫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如果起心动念跟你说法,那是有身又有说,完全坐实了,就不是空中住了。就像六祖讲的,不是「本来无一物」,你本来心里头真有物,那是凡夫。凡夫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佛经里面所讲的心、心所、色法,还加上不相应行法,从这里变现出来的。这一展开世出世间一切法,以此为实,你把这个当真了,在这里面虚妄生起得失,患得患失,生起许许多多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这个错误的思想见解,就让你做出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言论。这不是说错误就没事了,这些错误的因感错误的果报,错误是不善的,不善的因,感不善之果。
  佛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人,他有责任有使命,这个责任使命是他的愿力,往昔愿力,永远没有停止,永远没有休息,这就是说佛菩萨他们的活动,他们的活动是尽虚空遍法界。在我们凡人看到佛菩萨好辛苦,到处现身说法教化众生。这是完全以我们凡夫的心来测度佛菩萨,全错了。为什么错了?我们凡夫住有,拿我们这个标准去看他,完全不对。他们住空,毕竟空,所以他们的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他们的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痕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