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偈子,就性上来说,这是对前面来说的,好像是有住处,现在讲法性如空,这明白告诉你无所住,没有住处。清凉说得好,何况性体无生,无生哪里会有能住?「不住诸法」,就叫做住法性,这个话你懂不懂?不懂,换句话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楞严经》上说的,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离一切相不是让我们身离,是心里头,就是心里头对於一切现象都不执著,我们讲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都不执著。有没有这些境界?有。你记住一个总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统统都不住,在这个状况之下,说一个名称:你住法性,住法性就是你见性了。慧可就是这么见性的,「觅心了不可得」,还有什么安与不安?你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吗?人家给你解答不就废话吗?这个意思很深。
  所以《金刚经》中国人最喜欢,跟中国人最有缘分。《金刚经》说得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这个话讲得好。《大品般若》也说:「若住一切法,不住般若波罗蜜」,你要是住一切法,你就没有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那就叫真的住般若波罗蜜。六百卷《大般若》,总共有十六会,每一会的开端,都先说明无住的道理。《维摩经》上讲,佛法是无住为本,傅大士讲「无生为体,无著为宗」,那个著是住,著跟住意思相通。
  「无住亦无去」,这针对上面讲的,无去当然就无来,《中观》里面讲的八不,不来不去。如果有来有去,就有一物;既然无一物,哪有来去?如果有生有灭,那也是有一物。「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示出生」当然就有灭,有生就有灭。法性没有生灭,法性现的相哪里会有生灭?你要找生灭,了不可得。前面跟诸位举《仁王经》的例子,那是佛的方便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生灭现象不可思议,那是真的,太微密了。细细观察不可得,生灭相不可得。所以「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一不异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跟多,多就是异、就是不一样,一跟多是一。《中观》讲一跟异也是一,痕迹都找不到,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凡夫所忧虑的,大概最大的忧虑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生灭。不生不灭,给你讲真相就是这样的。你为什么对生死那么恐惧?你把生灭的真相看错了,生灭的真相你完全不了解,所以对生灭产生了恐惧。这不是一个人,可以说六道众生,哪一个不贪生怕死?哪一个人不把生死看作第一个重要的大事?
  生死大事,在佛法不称生死,调过来「死生事大」,这是佛提醒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死生,意味就长了。生死是讲一段,现在人不相信有轮回的,生死他讲一段;给你讲死生,你死了以后还生,它不是完了。中国古人讲,不讲始终,讲终始,事有终始,终了底下就生了、就开始了。腊月三十是终,第二天大年初一开始了。这个观念、这种说法显示出智慧,没有出六道轮回,你就没有办法逃过这个定律。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人一定会重视来生来世。我这一生结束了,来生立刻就开始了。古大德常常警惕我们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今天晚上我们这里的温馨晚宴,来参加的多半都是我们的街坊邻居,带著他的家人、带著他的亲戚朋友,欢欢喜喜,都是退休的老人。平常生活很寂寞,没有人跟他讲话,到这边吃饭。我让你们能够懂得一点英语的陪著他们交谈,他们心里得安慰。有个同学说,老人讲的话老是一遍一遍在重复,我说是的,中国老人也是一样,老了他只记得他从前一些故事,他的故事讲不完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们要有耐烦的听,不要让他生烦恼。这是什么?慈悲,这就是给他的温馨。我们这个晚宴上有温馨你要懂得,要给他有温暖,要给他感觉到我们以真诚心、无私的心、无求的心来照顾他们,来帮助他们,真正为他们服务。这就是生心,无住要生这个心,绝不嫌弃老人,把老人看作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一样,亲切的招呼,这就是修菩萨道,这就叫做学佛。佛到哪里学?常常跟同学们讲,佛就是在生活当中学。人生在世,什么最快乐?为别人服务最快乐。什么最苦?自私自利最苦。即使是冤家对头,如果你要是满面笑容为他服务,你的冤结可以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世间人许许多多想不通的人,选择一条最傻的道路,什么道路?自杀,这个事情严重。
  我上一次在台湾,有同修送了几本书给我,是道教的,里面是讲城隍十殿阎王的故事,分量很多,这里面就讲到自杀。自杀是枉死、冤枉死,必须要找替身。你上吊自杀的,你要找那个上吊的替身,你找不到替身,你没有办法投生。苦在哪里?每七天就又要重新表演一次,痛苦不堪。服毒自杀的,每七天要服毒一次。世间最可怜、最苦的就是自杀,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做。当然这些人心里都很痛苦,痛苦从哪里来的?不明事理,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当然就有苦了。怎么解决问题?我们在讲席上常常讲,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昨天格丽菲斯大学校长邀请我,我们见面,我们谈得很愉快。原先约订我们谈话时间是半个小时,我们这一谈时间忘掉了,离开的时候七十分钟。他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法师,你讲经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你不能解答的问题?」我说好像没有遇到过,他说:「那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没有自己的问题。答覆大众的问题,过去我们在新加坡,有一段时间,每天有一个小时专门解答问题的。来自各地到新加坡来参访的,我在这个时间跟大家在一起见面,因为人太多了,见面的时候解答问题,这个录像带保存了不少。问题怎么解答法?《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会圆圆满满解答了。不能考虑、不能思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答?」你就会产生困难了。为什么?落在情识里头、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去了。来问的人,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我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不就把它解开了?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也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妄想不一样、分别不一样、执著不一样,这个事情麻烦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有理、一个无理,问题立刻解决了。
  这里头的原理原则很多人不知道,我从哪里学来的?从经典上学来的。佛教学生心地清净,心要空、心要虚,你的心空灵。就像世尊讲舍利弗一样,有人问舍利弗的智慧了不起,当然向他请教的人很多,从来没有被难倒过,答覆的都能让人家满意。他的智慧从哪里来的?释迦牟尼佛举一个比喻比得好,舍利弗尊者他的心就像钟鼓一样,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来提问题的人就像敲钟击鼓,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这个话的含义很深,我们听懂了没有?你真听懂了,这三首偈那你就没有问题了。佛在经上讲的无住,你不要执著名相,你执「无住」,你已经住在无住上。佛讲无生,你也住在无生上,你有了。你有个无生、你有个无住,你哪里会开智慧?无住、无生这些名相都是启发你智慧的。怎样启发?你不住这个相,你就真的懂得无住、懂得无生,事实真相你就了解。
  《般若经》上讲得好,「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罗蜜」,你住一切法,你就没有般若波罗蜜了。给你讲般若,你就住在般若上,住是什么?你就执著般若、你就分别般若,糟了!落般若的印象。所以佛法难,真正难就难在这里。佛用种种善巧方便法,希望恢复你的心境空灵,你要是知道空就灵了;你的心不空,妄念纷飞,说什么你就执著什么,这样学法那真的要无量劫。相虽然是虚妄的,妄相有作用,作用也不是真实的,所以对作用也不能执著。体、相、用都不执著,你就得大自在。相可以受用,不能分别、不能执著、不能落印象。落印象是我们今天讲的记忆,我要把它记住,记住是落印象。不落印象那以后怎么办?自性无量德能,别人一问,这个现相立刻就现前了,那是性德,而不是阿赖耶里面的记忆,这个道理实在是很深。入了这个境界,那就是「处处皆见佛」,佛是性,是真如本性。佛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的相都是佛,唯识所变的境界也都是佛,「处处皆见佛」。
  『光明靡不周』,「光明」是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放光。在哪里放光?经上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全身放光。周遍虚空法界,「靡不周」。佛如是,菩萨如是,声闻、缘觉如是,一切众生无不如是。我们是迷而不觉,看不见。谁看得见?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帮助六道凡夫,像什么?六道凡夫就像水晶琉璃球一样,无价之宝,但是上面现在有一些尘土、泥沙混搅在一团,这些法身菩萨们帮助你清除,把这些脏的东西清除掉。你原本是个珍宝,你跟他没有两样,他也是个水晶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也是完全相同,体、相、作用没有一样不相同的。我们今天是泥沙搅混在一团,但是对於我们的真性性德丝毫妨碍都没有,一点也没有失掉,把这个脏东西除掉就行了。这个脏东西是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佛把污秽肮脏的东西分为这三类。所以诸佛菩萨看我们是什么?是诸佛菩萨,看蚊虫蚂蚁也是诸佛菩萨。
  我说诸佛是讲体,我讲菩萨是讲作用;讲诸佛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住,讲菩萨就是讲的生心。从体起用就是菩萨,菩萨跟佛是一不是二,你懂得我说话的这个意思。『名称悉远闻』,「远」就是周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都普闻,没有不知道的。
  【无体无住处,亦无生可得,无相亦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