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艽野尘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会之。彼颇疑惧。问参赞何在。余曰:“已赴昌都谒赵帅,明日即回。”始安之。长裿因各处招降番官均解至,乃决定一并诛之。翌晨,长裿至郊外刑场,升坐,解林噶及招降番官至,数其罪,咸就缚焉。惟林噶体貌雄伟,年二十余,见长裿升坐,知有变,怒目咆哮,不肯就缚。健卒十余,反接其手,以毛绳紧缚之。犹狂跑奔逃,毛绳尽断。余急夺卫士刀,自后砍之,始扑地就戮。

林噶及各番官骈诛后,遂不能再以计诱白马青翁矣。白马青翁远窜野人山,又无法用兵。于是长裿乃赴昌都,谒赵帅,校改:电赵帅)请示方略。赵为悬重赏,(校删“赵为”二字)通令各理事官番官,募能生致白马青翁者。适有新任昌都理事官朱慎,晤昌都喇嘛寺管事喇嘛(校改为“晤喇嘛诺那”五字),偶谈通缉白马青翁事。喇嘛曰:“余昔游野番地三载,为野人诵经,颇识各处酋长,不知渠辈今尚在否?”朱慎极怂之,曰:“曷往一游。万有一成,以赵帅之力,为子谋一大喇嘛寺呼图克图,不难也。”喇嘛大喜,羸粮而往。至野番地,晤昔时所识酋长,扬言大军数万,已平定波密,现闻白马青翁逃至于此,将移师压境,宜早为之谋。野酋大惊,求计于喇嘛。喇嘛曰:“白马青翁现在何处?”野酋曰:“前已入境,吾等尚拒之,不使过夥若桥。”喇嘛曰:“何不诱而杀之,函首送汉军,可免祸矣。”野酋踌躇良久,曰:“万一波番报复奈何?”喇嘛曰:“既拒其入境,彼衔恨已深,今不杀之,能保其将来不图后报?祸在眉睫而不顾,遑计后事耶。”野酋大悟,急召各山酋长共谋。数日,乃决定从喇嘛议。竟诱白马青翁过桥,执而杀之。复以强弩守其桥。其余波番见酋长已死,又为弩箭射死十余人,悉散去。喇嘛乃偕野酋,函白马青翁首,绕道送至卡拖。长裿重赏野酋而去。又送其首入拉萨献功。赵帅以昌都喇嘛功尤伟,遂升为硕板多呼图克图。此役不失一兵,不费一弹,而能收此全功,诚有天幸,非人力也。

'校注三十七'按此所应募喇嘛即诺那也。诺那者类乌齐寺黑教喇嘛。宣统元年,充三十九族民众代表,谒赵尔丰昌都,请内附。因留充统领凤山之夷文缮写员。此时应募,入白马岗,说诸土酋擒斩白马青翁,与土酋函献其首以功授大总管衔,称呼图克图,建诺那寺,拨三十九族差民七十户奉之。

陈氏此记,虽较韩记翔实,惟亦微有错误。查此时为宣统三年,赵尔丰已赴四川总督任。离昌都已一年矣。罗长裿安能谒之于昌都。又诺那时充凤山夷文书记,非昌都寺管事喇嘛。于理,昌都寺(即江心林寺)系黄教,诺那尚不得入住寺内,安能为其管事僧乎,陈当时在卡拖,但诺那偕野番酋函送白马青翁首来报功状,未知其应募情形。既得其应募情形于传闻,又系三十年后追忆之作,自不免有用字错讹之处,兹依当时事校易数字。至于呼图克图,乃转世活佛之称,非赵边使所得授与。韩大载行状作“大总管”似较合。且此时赵已入川,授之者亦当为代理边务大臣傅华封或凤山诸人。不应仍为赵尔丰。惟当时傅与凤氏一切仍请示于赵,书为赵授,亦符史法。诺那进入内地后,自称呼图克图,则汉官曾许其假用此种名号,或当时姑妄给以娱有功,庸亦事之所有。

自波密入野番,中界白马杠大山。过山行十余里,雅鲁藏布江横其前。江面宽七丈余,有藤桥通焉。两岸绝壁百丈,遍生野藤,粗如刀A选AA书A网xuanshu^。c^o^m柄。桥宽丈许,高亦如之,皆野藤自然结合而成,不假人工。桥形如长龙,中空如竹。枝叶繁茂,坚牢异常。人行其中,如入隧道。野人呼为夥惹藤桥。“夥惹”,番语为神造,即神造藤桥之意也。野人迷信神权,语涉荒唐,原不足据。究之,此桥如何结合而成?河辐宽至六七十丈,岸高亦近百余丈,水流湍急,决非人力所能牵引而成者。陵谷变迁,匪可思议。安知今日之大江,非太古时之溪流也。则当日结合自易,稍加人力,遂成小桥。迨终千万年后,浅流变为巨浸矣,小溪变为大江矣。水力既猛,冲刷日甚,故河愈久而愈深,河岸亦愈冲而愈阔,而短桥之藤亦愈延而愈长矣。虽其构成之经过不可得见,然以理推断,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校注三十八'按此夥若桥,跨雅鲁藏布江上,为波密白马岗通珞渝“野番”孔道。以西文地图按之,其桥当在雅鲁藏布江大峡之南部。雅鲁藏布江者,在西藏东南境,喜马拉雅山脉东端。西藏与波密全境之水,皆自此峡泻入印度平原。西藏古昔为内海,赖此峡泄其水,始成陆地。故自有西藏,即有此峡江。绝非古为小溪今为大江也。陈推理论夥惹藤桥生成之理,虽与科学原理吻合,似与西藏地史不能相应。余之推测:疑往时原系一索桥,引岸藤缘附以达彼岸,复以同法,引彼岸之藤达于此岸。彼此牵引排成平桥。复更引其枝,蔓结似隧道,一切皆赖人工导引。因缺乏记载,又无法解释,年久传云神造耳。

白马青翁与林噶先后就戮,各处投降番官亦诛戮几尽。于是波人震恐,无所逃死,复有倾多寺呼图克图,及营官觉罗涅巴等,聚众数千于八噶山,声言报仇。其南有大雪山,距春多寺八百余里,中隔金珠山,皆荒徼不毛之地也。终年积雪,仅每年夏秋可行,余时大雪封山矣,长裿恐其窜入,乃派兵一队驻金珠山防之。余以地势荒远,雪山甚大,谏阻。不听,竟派遣之。队长姓石,山东人也。后驻波军队哗变回藏,此队因大雪封山,不能归,尽为波番攻杀之。又有谓逃至三十九族被藏番所歼。未知孰是。

长裿以波密全境平定,乃筹划善后,分全波密为三县,仿川边例,设理事官治理之。又取中波密喇嘛寺银骨塔解京,献于贝勒载涛,借以表彰平定波密之功绩。此塔以银制成,上嵌珠宝甚多,为呼图克图示寂后焚尸装置之所。各地喇嘛寺皆有之。后闻此塔解至雅州,内地已反正,遂不知流落何处矣。波密平定后,川边军以撤回两营,彭日升尚率一营驻春多寺,日与官夫役作牧猪奴戏,毫无警戒,亦边军积习使然也。此军随赵尔丰在藏久,颇能野战。然平时无教育,无训练。驻军时,但于营内设更鼓焉。一夕,官兵聚赌楼上,正呼雉喝卢之间,忽番兵百余人,持利刃潜入营,巡更兵方起如厕,番兵突入喊杀。幸搂上官兵闻警,开枪堵击,毙十余人,始遁去。边军亦死伤数人。亦云险矣。

'校注三十九'彭日升,湖南永绥人,由行伍积功致新军前营管带。勇敢善战,亦与陈相似。然彭以不学故,治军宽疏如此记所云。其后赵尔丰在川督任内,为保路同志军所困,争调边军入援。彭营进驻在昌都。藏军东犯,彭力战死守、赖以保障全康,以功升标统。民国三年川边镇守使张毅到职,分旧边军为三部,刘端麟统领驻巴塘,刘赞廷为分驻江卡,彭日升为标统驻昌都。分段设防抵抗藏兵(时藏军沿澜沧江东侵不已)。彭曾率军进援类乌主昌,大败藏军于葱坡埂。进勋五位,其年夏藏军反攻。彭军败退。自是川边军和藏军以瓦合山脉为分界线。至一九一七年九月,驻类乌齐炮兵连长擒送越界割草之藏兵二名至彭按鼾间谍法斩之。由是藏军复东侵。时藏军得英人接济新式枪弹极犀利。边军万戍久师老械窳。被俘入藏,不知所终。其营长兼昌都知事张南山,于缴械日投水死。

第七章 波密兵变退江达

边军彭营,不久亦回昌都。罗长裿移住春多寺。余仍留卡拖。时周春林在长裿左右,屡言:“哥老会势力,已布满全藏,军队尤甚。前此败退鲁朗,乃军队不服从官长命令,而惟彼中会首意旨是从,致有此败。今兵气益鹗张,官长拥虚名而已。我军远屯塞外,脱有事变,危险不可言矣!”罗长裿在拉萨,即习闻哥老会之名,而深恶之。至波密后,春林又屡以为言。长裿遂思乘此波密平定之时,严加整顿,以除后患。适驻春多排长王雨膏,因处罚兵士稍失当,哥老会即在郊外“传堂”,罚之跪。其执行首领,一正目也。长裿自喇嘛寺楼上瞥见,而不解其何故,使春林查之。春林以哥老会规告。长裿大怒,日:“排长处罚一士兵,而正目挟哥老会之力,竟可使排长长跪,尚成何军队耶!”乃严核哥老会组织,及其首领姓名。乃知官兵入会者,已占全军百分之九十五。其总公口为“聚集同”,分仁义礼智信五堂,以川人刘辉武、甘敬臣等为首领,即彼中正龙头也。本营军需张子青副之,其重要首领,共十三人。其时甘、张等六人驻德摩,余七人驻波密。长裿乃遣马弁,持密札往德摩,令管带保林,执甘、张等六人杀之。驻波密首领七人,则密令春林五日后捕杀之。此十二月二十一七日事也。

既而武昌起义消息,由“太晤士报”传至拉萨。钦署洋文翻译某,乃长裿所推荐者,急由驿传快马,密缄告长裿,长裿惶急。急召余至春多寺,引至内室,出示拉萨密缄谓余曰:“大局已生戏变,三数日后,消息传遍全藏,军队恐生动摇。奈何?”余踌躇久之,乃言曰:“塞外吏士,原非孝于顺孙,公所知也。此信传出,兵心必变,彼等皆川人,哥老会势力之大,亦公所知也。不如委而去之,径出昌都,以观其变。”长裿默然,约余出大厅中餐。因密言:“兹事决难成功。吾辈皆官守,何可轻易言去。纵军队有变,傅大臣必进兵镇压,决不听若辈横行。不如暂至江达,再决进退。”余因武昌情势不甚明晰,不敢如何主张,唯唯而已。长裿嘱余迅返卡拖,密为准备。俟约陈统带来此商定,再告。余遂匆匆而返。是夜,即见士兵窃窃偶语,似已知拉萨消息。时新兵队驻彭诸,相距四十里。乃星夜调其回。司书杨兴武,永顺王村人,年四十余,颇谨厚。余以实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