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举地拿下南朝鲜。美军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茨将军不是说〃韩国
军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军队〃、〃攻虽不足,但守则有余〃吗?因此,他相信南朝鲜军
〃能够振作起来并坚持下去〃。当时,他的反应给人的印象是并不〃十分在意〃,只是
下令海空军准备撤出美国侨民和向南朝鲜军提供弹药补给。正在日本访问的杜勒斯
却不像麦克阿瑟那样沉得住气,他立即致电艾奇逊:〃如果南朝鲜人本身无力阻止
或击退这次进攻,相信应动用美国军队,即使这会招致俄国人反击的危险。〃
美国政府迅速作出了反应,于华盛顿时间25日下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苏联代
表已于1月退出,后于8月1日返回)通过决议,指责〃北朝鲜军队对南朝鲜发动的武
装进攻〃,构成了〃对和平的破坏〃,要求交战双方立即停火,同时要求所有成员国
对执行这一决议〃提供一切援助〃。26日,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作出下述决定:
一、命令麦克阿瑟使用一切必要的飞机和舰只撤出在南朝鲜的美国人,并可击退妨
碍撤离行动的北朝鲜军队;二、为保住金浦和汉城,继续向南朝鲜运送弹药;三、
向南朝鲜派出调查团,以了解事态的发展及南朝鲜所需要的援助;四、在台湾海峡
部署第7舰队,以防止中共进攻台湾或台湾反攻大陆。上述决定被立即作为第l号指
令传给麦克阿瑟。
第二天,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
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要求其成员国向南朝
鲜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随后,杜鲁门
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参战,并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第2号指令:〃
为了直接支援韩国军队,要以远东海、空军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此
项行动的目的在于,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
美国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对朝鲜内战作出干涉的决定,是它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及
年初调整远东战略的必然结果。杜鲁门曾公开声称,他之所以决定介入这场冲突,
并不单单为了一个小小的韩国,而是要借此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美国学者拉塞尔·
韦格利指出:〃在共产党和非共产党世界之间的边界上,几乎不可能选到另一个这
样好的地方来作为用美国的军事资源挫败共产党的军事冒险的战场了。朝鲜是一个
半岛,该半岛在对马海峡的最窄处离日本才100多英里。因此,朝鲜处在美国本土
之外最为集中的美国部队(即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的占领军4个师)易于抵达的范围
之内,而且也在美国海军易于抵达的范围之内。〃
在东京,麦克阿瑟此时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在接到华盛顿的指令后,
立即下令海空军出动,并在南朝鲜设立了一个由约翰·查奇领导的前进指挥所,负
责指挥驻韩美军顾问团及对南朝鲜军进行支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
查奇请求投入美军地面部队。为此,麦克阿瑟于次日亲赴前线视察,以判定是否有
必要投入地面部队。那一天,天上下着雨,飞机不宜起飞,但麦克阿瑟不顾劝告,
坚持登上他那架〃巴丹〃号C一54运输机,命令驾驶员强行起飞。随麦克阿瑟一同前
往的有他的现任参谋长爱德华·阿尔蒙少将和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等
15人。在飞机上,麦克阿瑟点燃了他那只久已不用的玉米芯烟斗,以使自己平静下
来。一位随行人员说:〃将军,有好几年没见你抽这只烟斗了。〃他回答说:〃在东
京我不敢抽这只烟斗,他们会以为我是个乡巴佬。〃
〃巴丹〃号于上午11点多钟在汉城以南20英里的水原机场降落后,麦克阿瑟一行
来到设在一所小学校的美军前进指挥所。在那里,他同李承晚总统和美国驻韩大使
穆西奥见了面,并听取了美军顾问的汇报。随后,他对在场的人说:〃让我们到前
沿去看看部队。判断战争实况的唯一方法,就是现场看看他们怎样作战。〃他们分
乘三辆吉普车迎着纷纷南逃的难民和溃退的南朝鲜军,向北面的汉江方向驶去。
来到汉江岸边,麦克阿瑟登上永登浦东面的一座小山,从那里可以看见已经陷
落的汉城和正在进行的争夺汉江桥的战斗,那战斗显然已接近尾声了。他在那里呆
了有一个小时,亲眼看到南朝鲜军如何溃不成军,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汉江沿
岸的情景足以使我确信南朝鲜的防卫力量已经耗尽……南朝鲜人即使获得空军和海
军的支援,也不可能阻止敌人向南直冲的迅猛攻势。只有立即把我们的地面部队投
入战斗,或许可以挡住他们。〃下午4点,〃巴丹〃号返回日本。
30日,华盛顿向麦克阿瑟发来第3号指令:可以向南朝鲜投入有限的地面作战
和勤务部队,任务是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守住釜山港及机场;可以用海空军攻击北
朝鲜,但切勿接近中国和苏联边境。这项指令意味着战争将扩大到北朝鲜,并将面
临中、苏介入的危险。但麦克阿瑟认为这还不够,地面部队不应只去保卫朝鲜半岛
东南部,而应马上直接投入前线的战斗,阻滞人民军的进攻。因此,他立即打电报
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报告了他的视察结论:〃守住目前战线并能在日后夺回失地
的唯一保证,就是向朝鲜战场投入美国地面战斗部队…我建议立即派美国一个团的
战斗队增援上述至关重要的地区,如有可能,从驻日部队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以
便尽早发动反攻。〃他最后强调,如不使用陆军同海空军联合作战,就只能白白送
命、耗费金钱、丧失威信,并遭致彻底毁灭。因此,他要求华盛顿必须当机立断。
当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是否投入地面部队作战仍持谨慎态度,但杜鲁门和国
务院态度坚决,立即批准了向朝鲜战场派进一个团战斗队的建议。显然,在华盛顿
对是否派地面部队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的时候,是麦克阿瑟使天平偏向了杜鲁门一
边。几个小时后,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又批准了麦克阿瑟提出的从驻日部队
中抽调两个师兵力投入朝鲜战场的请求,并决定对北朝鲜进行海上封锁。
当时,驻扎在日本的美军有近ll万人,其中大部分在第8集团军编成之内。该
集团军下辖第1骑兵师、第7、第24和第25师,以及7个防空营,司令为曾在乔治·
巴顿手下任军长的沃尔顿·沃克中将。麦克阿瑟在获准投入地面部队后;立即命令
威廉·迪安少将指挥的第24师首先出动,并指示他应尽可能向前接敌,迟滞人民军
的进攻,以便争取时间,建立用以发动反攻的基础。迪安接令后,于7月1日派出第
一支部队(史密斯支队)。这支部队被空运到釜山,然后乘火车前往大田。
此时,朝鲜人民军已渡过汉江,正向水原方向挺进。7月2…3日,迪安率第24师
主力赶到南朝鲜,并担任所有地面部队的指挥官。7月5日,人民军开始向已进至乌
山地域的史密斯支队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其阵地,使其溃不成军、仓皇南逃。美军
之初战失利,使麦克阿瑟不得不重新评估人民军的战斗力,并向华盛顿请求增援,
说他面对的是一支在第一流指挥官指挥下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他
还简要阐述了他的战略设想:〃充分利用我们对空中和海上的控制,同时运用两栖
战术,从后面打击敌人的大部分地面部队。〃为实现上述设想,他要求得到4…5个满
员步兵师、1个空降团、3个中型坦克营及炮兵和后勤部队。对麦克阿瑟的这一请求,
华盛顿方面未予答复,而是于7月8日送给他一个〃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头衔(7月7日,
美国第三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发起大田战役,直逼锦江。7月9日,麦克阿瑟再次请求
增援。这次华盛顿有了答复,但以没有那么多可调的兵力,以及必须维持其他地区
特别是欧洲的军事地位等原因为由,基本回绝了他的请求,只同意增派第2步兵师、
第1陆战旅和3个坦克营。当时,华盛顿有不少人怀疑朝鲜战争很可能是苏联声东击
西的一招,旨在把美军吸引到朝鲜,从而使美国在欧洲的力量空虚,然后乘虚而入。
在麦克阿瑟看来,美国的这一战略是重复那个陈旧而错误的〃先欧后亚〃原则,它意
味着巴丹的悲剧又可能重演。
7月中旬,麦克阿瑟把美军第25师和第1骑兵师也相继调往朝鲜前线,并令沃克
将军行使对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的指挥权。7月20日,朝鲜人民军攻克大田,重创
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在与部队失去联系一个月后被俘),随后进逼洛东江。在这种
情况下,沃克将军于7月26日下达了向洛东江一线撤退的预先号令,并请求总部允
许他将其司令部从大丘转移到釜山。阿尔蒙德参谋长意识到此举关系重大,将对前
线官兵的士气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他把沃克的请求报告了麦克阿瑟,并建议立即
前往朝鲜,看看究竟能不能坚持住。麦克阿瑟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上午,他们两人前往大丘。在与沃克的会谈中,麦克阿瑟并未提司令部
是否后移的事,而只是强调第8集团军确保目前战线的必要性,叫沃克立即停止撤
退。随后,他对司令部的参谋们训话说:〃要确保朝鲜,不能出现朝鲜的敦刻尔
克!〃沃克在得到这一精神后,于29日向部队训话:〃决不能再后撤了!……我们必须
战斗到底!当俘虏,毋宁死!〃然而,尽管他发布了这道死命令,他的部队还是在纷
纷败退,迫使他于8月1日正式下达了向洛东江总退却的命令。同一天,《纽约时报》
以〃朝鲜的危机〃为题,向美国读者作了如下报道:〃朝鲜的战局已接近惨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