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起到战争结束的4个半月时间里,第20航空队共出动飞机1500余架次,向下关海
峡、獭户内海以及各大海港投布水雷1.2万余枚,毁伤日本船只670艘,总吨位近
140万吨,使日本本土与其西南诸岛、中国和朝鲜之间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结
果,在轰炸和封锁的共同打击下,日本经济陷于崩溃,许多工厂关闭,物资补给中
断,军需生产停顿,油料枯竭,飞机和舰船停航;全国陷于混乱、恐慌和饥饿之中。
面临绝境,日本统治集团一面企图垂死挣扎,准备本土决战,一面进行和平试
探,寻求体面投降。从3月份开始,日本即试图通过瑞士和瑞典某些中间人向美国
进行这种和平试探,但由于其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严重对抗,使执政者举棋不
定,毫无结果。4月上旬,铃木贯太郎上台,起用主和派东乡茂德任外相,向盟国
摆出和平姿态。德国投降后,日本统治者不得不正视败局已定的现实,开始真正考
虑和平问题。在5月12月举行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提议由苏
联出面调停,以保留帝国国体为条件,与盟国达成不丢面子的和平。这项建议受到
铃木首相的认同,但却遭到东乡外相的反对。东乡认为,苏联人不会帮助日本,它
的要价会很高,要使它不参战都难办到。按他的意见,〃最好还是与美国直接进行
停火谈判〃。最后,会议还是决定求助于苏联,并请前首相广田弘毅出面与苏联大
使接触。广田在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接触时,并未直接挑明来意,而只是希望苏
联继续保持中立。马立克对广田的建议态度冷淡,不置可否。
当时日本政府定下的方针是,最好与盟国达成体面和平,起码应保留天皇制度,
若盟国坚持要求无条件投降,那么日本将血战到底。因此,在进行和平试探的同时,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6月6日通过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议。虽然天皇在两天后的御前
会议上批准了该决议,但他内心却有一种不祥之兆。在宫内大臣木户的鼓动下,他
于6月22日即冲绳岛被宣布占领的当天,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开会,亲自过
问和谈事宜,希望立即采取行动,派使者赴苏联交涉。与此同时,广田和马立克仍
在进行接触,他以让出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为条件,要求苏联再次作出中立保证。但
数日过去,苏方仍不予理会。日本人哪里知道,他们给的这点好处,斯大林早在2
月份的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从罗斯福那里得到了,甚至比日本答应的还要多。不明
真相的天皇终于按捺不住了,于7月7日召见铃木首相,指示他〃切勿错过探寻苏联
真正意图的时机〃,立即派特使到苏联去直接交涉。7月12日,前首相近卫文末磨被
召到东京,天皇亲自向他下达了出使苏联的命令。同时,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接
到政府来电,指示他就近卫访苏事宜同苏方磋商。佐藤对此不抱希望,认为〃通过
谈判缔结和约得不到苏联的支持〃,除接受无条件投降外,别无他途。
此时,在美国国内,决策者们正设法寻求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又不必进行计划
中的进攻日本本土的途径。为夺取小小的冲绳岛而付出的可伯代价,使预计中的进
攻日本本土的伤亡数字加码到100万大关了。常规轰炸和海上封锁看来不足以使日
本尽快接受无条件投降,唯一的办法是使用即将研制成功的原子弹。6月1日,杜鲁
门总统收到由陆军部长史汀生领导的临时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尽快使用原子弹,加
速结束太平洋战争。在6月18日总统召集的一次会议上,杜鲁门接受了进攻九州的
计划,并初次讨论到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史汀生和马歇尔都主张使用原子弹,轰
炸一个能明确显示其威力的目标。陆军助理部长麦克洛伊则强调,在使用原子弹前,
应给日本人以适当的警告和投降的机会。当7月16日杜鲁门抵达柏林参加代号为〃终
点站〃的波茨坦会议时,他接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喜讯,这使他信心倍增,〃
简直要指挥整个会议〃。丘吉尔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感到无比兴奋,认为进攻日
本已没有必要。在会议的前两天,斯大林向杜鲁门透露了日本人曾请他出面调停,
但他未作肯定答复,并问杜鲁门是不是应该置之不理。实际上,杜鲁门从军方所截
收的莫斯科与东京之间的电报中,已知道了这一情况,但由于他此时手中已有原子
弹这张王牌,不想接受日本人的任何投降条件,因此让斯大林自行其是。于是,驻
莫斯科的佐藤大使便被告知,由于天皇的建议含糊不清,苏联无法作出答复。
7月24日,杜鲁门把美国已经拥有能使战争结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弹一事透露给
斯大林,其用意一方面在于炫耀,另一方面在于暗示苏联已无必要参战。但斯大林
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会好好地用它来对付日本,而苏
联则仍将于8月份对日宣战。同一天,杜鲁门批准了向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
将军下的命令,该命令称:〃1945年8月3日后,一俟天气条件允许目视轰炸,第20
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即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
和长崎。〃
作为对日本的最后警告,两天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
〃日本政府立即宣布其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公告既未提到原子弹也未提到
天皇,只警告说若不立即投降,将遭彻底毁灭,并保证一俟建立起〃爱好和平的负
责政府〃,占领军就将撤走。东乡外相在听到这个公告后认为〃这不是无条件投降的
命令〃,建议要慎重对待,不予评价,但军方却要求公开拒绝。作为妥协,铃木首
相于7月2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称:〃我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开罗宣言》
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视。我们对之'默杀'(不予评论之意)。〃但美国人把〃默杀
〃一词理解为〃置之不理〃、〃拒绝接受〃。杜鲁门在听到铃木的讲话后只说了一句话:
〃现在没有选择余地了。〃
此时此刻,日本政府仍指望苏联出面,作出某种有利于日本的和平创议。东乡
电令佐藤:〃请再作努力,务使苏联对派特使去一事产生热情。……关于此事,一
日之差可能铸成千年悔恨。〃但苏联此时已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即将对日作战,
因此对日本的呼吁继续装聋作哑。
美国此时则已不耐其烦,急于赶在苏联参战前结束这场战争。8月6日凌晨,蒂
贝茨上校驾驶〃伊诺拉·盖伊〃号B一29轰炸机在两架护卫机的护航下从提尼安岛起
飞,机上携带着取名〃小男孩〃的原子弹。8时15分,〃伊诺拉·盖伊〃号在日本广岛l
万米上空投下〃小男孩〃。43秒后,这颗当量为2万吨梯恩梯的原子弹在距地面666米
处爆炸,顷刻问,广岛大部分市区化为一片焦土,10万人被炸死。16小时后,白宫
发表声明,宣布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并称《波茨坦公告》的目的在于使日本人民
免遭彻底毁灭,但日本领导人却拒绝了它。〃如果他们现在仍不接受我们的条件,
那么一系列毁灭性打击将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这种毁灭在地球上还从未有过。〃
东京对这一警告仍不予答复,只是电令佐藤在莫斯科加紧活动。8月8日下午,
莫洛托夫终于召见佐藤。佐藤欣然前往,但他等来的不是帮助,而是宣战。当晚,
强大的苏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中国东北同日本
关东军作战。
9日上午,斯威尼少校驾驶B一29轰炸机〃博克的小汽车〃,携带取名为〃胖汉〃的
第二颗原子弹来到小仓上空。但由于小仓上空云层较厚,无法找到瞄准点而改飞长
崎。11时零1分,〃博克的小汽车〃在长崎上空投下〃胖汉〃。由于长崎周围都是山,
影响了原子弹的轰炸威力,因此破坏程度不及广岛,但仍造成10万人的伤亡,其中
亡4万。麦克阿瑟对美国使用原子弹事先并不知晓。在得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
他认为,从军事角度讲,这完全没有必要。
在〃胖汉〃轰炸长崎的同一天,铃木首相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开会,讨论
投降事宜。会上形成三对三的局面,即铃木、东乡和米内主张立即投降,阿南、梅
津、丰田主张继续抵抗。午夜时分,天皇召集御前会议,会上仍是争论得不可开交。
铃木最后只好把矛盾上交给天皇,让天皇定夺,尽管宪法规定,天皇只有批准而没
有提出政策的权力,但他决意要破这个例。天皇痛苦地站起来说道:〃朕已认真考
虑了国内外局势,并得出结论认为,继续战争意味着民族的毁灭,延长人类的流血
和暴行。我不忍目睹无辜国民再受苦受难。恢复世界和平、解除国家之可怕苦难的
唯一办法就是结束战争。〃他承认《波茨坦公告》的条件不能容忍,〃但现在是我们
忍不住也得忍的时候了。〃接着召开的内阁会议,决定在保留天皇地位的前提下接
受《波茨坦公告》。这个决定被很快通过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转送给美国、英国、
苏联和中国。
在接到日本的上述决定后,美国在征得中、苏、英三国同意后于11日通过无线
电向日本作了答复,其中在涉及天皇的地位问题上规定:从投降之时起,天皇及日
本政府的权力必须隶属于盟军最高统帅;日本政府的最终形式将根据日本国民自由
表明的意志来决定。与此同时,为保持军事压力,美军继续出动轰炸机对日本进行
轰炸。哈尔西的第3舰队于8月13日出动飞机1000架次,再次对东京进行袭击,使对
日本的空袭达到最高潮。
在是否接受盟国的答复问题上,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又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吵,还
是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不得不再次请天皇出面定夺。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