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麦克阿瑟-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日军顽强抵抗。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在林加延湾又登陆两个师的兵力,加强北面的攻势。2月1
日,骑兵第1师赶到打拉,麦克阿瑟指示这个师的师长马奇:〃向马尼拉前进,跳过
被包围的日本鬼子到马尼拉去。〃马奇积极实施了这一命令。他抽调人员组成两支
摩托化特遣部队,由威廉·蔡斯指挥,冲在大部队的前面。这两支部队以每小时30
英里的速度向南疾进,在日军还未来得及炸桥之前就冲过了桥梁。2月3日傍晚,蔡
斯的部队冲进马尼拉市,在惊慌失措的日军面前直奔关押战俘的圣托马斯大学,解
救了3700名俘虏,并与日军进行巷战。第二天,第37师先头部队也从北面攻入市郊,
救出关在比利比德监狱中的1500名战俘。
  在南面,第11空降师进攻受阻后,艾克尔伯格要求肯尼向他空降增援部队。2
月3日,肯尼把一个旅的兵力空投给他,两军会合后于次日突破日军防线向马尼拉
疾进,从南面攻到市郊的伊穆斯,但再次遭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疯狂阻击。此前,
有消息说,日军在马尼拉不设防,部队撤离市区。但日本海军坚持死守马尼拉,它
的2万部队在一位海军将领指挥下拼死阻止麦克阿瑟的部队全面控制这座城市。看
来,彻底夺取马尼拉必将要经过一番苦战。
  2月7日,麦克阿瑟随第37师主力进入马尼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圣托马
斯大学看望被解救的战俘。他写道:〃当我到达那里时,可怜的饿得半死的俘虏们
激动得大声喊叫。我一走进营房,马上被那些情绪激动的人拥到墙边。他们衣衫褴
褛,污秽不堪,泪如泉涌,仿佛用尽毕生最后的力气挤过来靠近我,握住我的手。
有一个人张开双臂搂住我,一头扎在我的怀里,无所顾忌地嚎啕大哭起来。……他
们歇斯底里地边哭边笑,所有的人都争着对我说:'谢谢您。'他们拉我的上衣,吻
我,拥抱我。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和永远难忘的时刻。……〃随后,他又来到比利比
德监狱。那里有800名巴丹老兵,个个瘦骨嶙峋,以立正的姿式迎接麦克阿瑟。他
们默不作声,似乎在接受检阅,唯一的声音是偶尔有人禁不住要掉泪的哽咽声。当
麦克阿瑟缓缓地走过这些受尽折磨的老部下时,他们有气无力地几乎是耳语地对他
说:〃您回来了。〃麦克阿瑟回答说:〃我回来晚了,但我们毕竟回来了。我尽可能
快地赶到这里来,我将给你们所需要的一切医疗照顾,治愈后就送你们回国。〃
  同一天,麦克阿瑟发表公报,宣称〃我们的军队正在迅速夺取马尼拉〃,敌人很
快就会被消灭。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等盟国首脑纷纷发来贺电。罗斯福在电报
中说:〃在解放马尼拉的时候,谨向您个人和您的指战员们表示庆贺。这是在远东
重建自由和庄严的历史性时刻。这次战斗行动和兵力调配之迅速,使我们无限地增
加了对您成功的赞赏。〃然而,上述公报和贺电似乎早了一个月。马尼拉还远未收
复,美军在彻底占领这座城市前还不得不与日军进行4个星期的艰苦巷战。麦克阿
瑟原打算乘车环城一周进行祝捷游行,但他很快就发现他所控制的地盘很有限。他
意识到,几年来为之奋斗的重返马尼拉的漫长道路,〃最后的5英里是最艰巨的了〃。
  争夺马尼拉的战斗是极其残酷的。日军在巴石河南岸筑有城墙的老城区建立了
坚固的防线,据守主要建筑物进行拼死抵抗。肯尼曾请求麦克阿瑟允许他对守敌进
行空袭,但麦克阿瑟为了减少平民伤亡没有同意。他对肯尼说:〃我们将用大量的
火炮,在城墙上打开突破口。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样我们的伤亡就可降到最低限
度。〃肯尼则认为,日军必定顽抗到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且还会杀死城里的
菲律宾人。麦克阿瑟回答道:〃是的,他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而且他们可能宁
愿自杀而不投降。我也估计到他们将杀死许多百姓,但不会把所有百姓都杀死,我
们将营救出大部分人。〃但猛烈的炮击仍造成大量伤亡和严重破坏。持续的炮火将
一座座建筑物炸毁,共有10万平民在双方的炮击和枪战中丧生。
  2月21日,美军已经冲过巴石河,打到马尼拉饭店附近。麦克阿瑟迫不及待地
想要挽救他在这个饭店顶层的老家,亲眼看看他的住所是否还完好无损,便跟随进
攻部队前往那里。但他在那里看到的是冲天大火。在硝烟中,他迈着沉重的步伐,
在冲锋枪手的掩护下走进饭店,顺着楼梯向顶楼爬去。此时,楼里仍有残存的日军,
每上一层都要经过一场战斗。终于到了顶楼,但收进他眼帘的除了灰烬,什么都没
有了。门口躺着一具刚刚被击毙的日军军官的尸体,被打碎的两个花瓶的碎片散落
在他的身旁。那花瓶还是前天皇送给老麦克阿瑟的礼物哩!琼临走时把它们特意放
在门口,好让日军看见,或许可以使他们手下留情,但事实证明这毫无用处。家里
的东西不是被日军拿走,就是被烧掉了。指挥这次战斗的一位年轻军官,手里提着
还在冒烟的枪,高兴地对麦克阿瑟大声喊着:〃干得很顺当,长官。〃但此时的麦克
阿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我来说,此刻没有什么东西是美好的。我可爱的家
遭到破坏,我正痛苦地咀嚼着难以下咽的苦果。〃
  当马尼拉争夺战还在进行时,麦克阿瑟即开始了他的收复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
岛的行动,以雪巴丹之耻。据情报部门估计,在巴丹半岛设防的日军有6000人以上,
而科雷希多岛上的日军不到1000人,于是,麦克阿瑟便把作战重点放在巴丹方向。
他命令在西海岸登陆的第11军担任主攻巴丹的任。务,以一个团的兵力从奥隆阿波
出发,在半岛南端实施登陆后向北推进,以另一个团协同第14军的一个团沿半岛东
岸向南推进,达成对日军的包围。驻民都洛岛的第503空降团在科雷希多实施空降,
同时第11军一部从巴丹半岛向该岛实施两栖登陆。
  2月14日,威廉·蔡斯指挥两个团从奥拉尼出发,开始沿东岸向南推进,结果
出乎意料的顺利。半岛上的日军大大少于预计的数字,因此进攻只遇到微弱的抵抗。
第二天,从奥隆阿波上船出发的那个团在半岛南端登陆,未遇任何抵抗。该团迅即
向北穿插,与北面的部队遥相呼应。
  16日,第503空降团2000人在科雷希多岛西部高地空降,同时来自巴丹半岛的
约有1000人的部队在马林塔隧道附近的东面登陆。进攻部队的行动隐蔽而突然,使
岛上的日军措手不及,空降及登陆行动都很顺利。到中午,两支部队即建立了坚固
的立足点,并开始向日军发动进攻,但遇到激烈抵抗。他们很快发现,岛上的日军
足有5000人,而非1000人。
  麦克阿瑟对巴丹半岛上的战事极为关注。2月16日,他扔下正在激烈争夺的马
尼拉,率部分参谋人员前往巴丹。他:兴高采烈地乘坐吉普车沿半岛东海岸疾驶南
下,很快便超过先头部队,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两辆吉普车孤零零地在前面行驶,
四周常有日军狙击手。他的助手提醒他注意别被击中,他却回答说:〃我的心在过
去三年中已经伤透了,再中一枪也算不了什么。〃危险还不只来自地面,他还差点
儿受到空中袭击。那是肯尼支援战斗的一小队飞机在发现他的吉普车后以为是日本
人,准备进行扫射。幸亏在攻击前小队长多了个心眼,用无线电同地面指挥官进行
核实。蔡斯知道麦克阿瑟跑到前面去了,为防止误伤而阻止了这次攻击,否则,后
果将不堪设想。两天后,南北两路部队胜利会师,随即向西进击,于2月21日攻占
了西海岸日军最后一个据点。
  在宣布巴丹半岛被拿下的同时,科雷希多岛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日军是铁
了心要玉碎了,他们破釜沉舟,用炸药炸毁隧道,并向美军发起自杀性冲击。到2
月26日,5000日军除少数逃跑外,全部被击毙。
  27日,马尼拉的战斗也基本结束。这一天,麦克阿瑟在高级军官们和参谋人员
的陪同下,来到在战火中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的马拉卡南宫;举行恢复菲律宾立宪政
府的仪式。此前,华盛顿方面曾向他征询对战后菲律宾管理问题的意见。麦克阿瑟
的答复是,给菲律宾人民的自由与自主权应不低于战争前他们在自治政府统治下所
享有的程度。他认为:〃如果使人产生了美国是在剥夺自由而非扩大自由的印象,
那就必然导致不幸的反响……应该注意,不要在军事行动和军事需要的幌子下把帝
国主义政策引进菲律宾。〃
  在马拉卡南官,奥斯梅纳总统及全体内阁成员已在等候他。麦克阿瑟写道:〃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心痛如绞的时刻。几乎每一个幸存的菲律宾大人物都到了,而
我的脑海里却充满着故人的亡灵:先父、奎松、塔夫脱、伍德、史汀生、戴维斯、
西奥多·罗斯福、墨菲。在这座城市里,我的母亲安息了,我向妻子求婚,我的儿
子出世。〃在随后举行的仪式上,麦克阿瑟讲了话。他谈到自离开马尼拉后三年多
来的苦难、战斗和牺牲,谈到盟军的胜利和菲律宾的光复。最后,他代表美国政府
宣布,〃将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共和国政府〃,希望它能够成为〃东方
民主的堡垒〃。讲到这里,他的声音突然哽咽了,停顿了好一会儿。他想起了那些
为这一时刻的到来而阵亡了的将士们。
  3月2日,麦克阿瑟到科雷希多岛去巡视。他有意把这一活动安排得像他三年前
离开那里时的一模一样。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人的一生有许多戏剧性和传奇性的
时刻,我第一次访问光复后的科雷希多就是其中的一次。我向海军借了4艘鱼雷快
艇,集合了当初所有与我一起离开科雷希多的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