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1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乘风颌首点头,道:“咱们汉人最不愿的就是背井离乡,唯有闽人是个例外。”

李东栋又道:“虽然人口不少。可是楚国境内有大小作坊上万,出入港口的船只亦有数千几乎达到了万数,且不说这些,单说现在客栈,竟也有数千之多,各种各样的生业无以数计,所以这些人口非但没有满足用工所需,反而造成了用工短缺,所以除了这些在此安居的人口,还有大量是附近州县前来做工的流动人口,这些人也足有百万之数,这些人其中有半数,将来也是要在这里安居的,而且现在各地流民纷纷涌入,假以时日,微臣估计这廉州的人口会达到五百万之上。”

乘风不由倒吸口凉气,现在大明的人口只怕也不过一亿多而已,廉州这种小地方,居然短暂之间容纳这么多人口,便是现在的安南,人口只怕也不过如此。

过想一想,也就释然了,廉州所处的位置本来就在西南一隅之地,现在大明朝有三大工坊聚集地,一个是京师,一个是江浙,另一处就是廉州了,这三地现在都是吸引流民的重要地点,但凡是不想务农又或者是没有生业的人,往往都会选择这三处去混口饭吃,这里大量缺工,因此薪水不低,西南和东南一些地方多山,耕地极少,人口又是众多,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人衣食无着,自然而然的背井离乡来这里讨个生计。

更不必说楚国比起京师和江浙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便是大量的海运贸易,楚国现在总计有三处港口,除了一个河运的港口之外,其余两处都是深水港,出入这里的船只每年超过十万以上,可便是放在全世界,只怕吞吐量也是最大的,无数的船只带着货物抵达这里,又有无数船只带着大明朝的货物扬帆万里之外,这里便是大明朝的窗口,是大明朝唯一对外的通道。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窗口只有这么小小的一处,所带来的优势可想而知,李东栋絮絮叨叨的说到了用工的问题,现在单单在楚国跑船运的水手就超过了二十万以上,还有码头的搬运工人,引水员,以及其他维持海运的人工,也有十几万之处。再加上港口附近的无数货栈,单看管的人员也有数千上万。

楚国国内还有大量拉货的车夫,如今载货的货车已经超过了两万辆之多,川流不息的将港口的货物运至货栈,又或者将作坊里的货物运至港口,甚至可能远途送往江南、京师。

柳乘风一边用心的听,一边心里计算,越是计算,便越觉得现在制约楚国发展的第1044章送到,推荐一本书《辛亥大英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八百七十八章:楚国特色

更新时间:20134717:25:45本章字数:4023

经过李东栋的梳理,现在的楚国最紧要的有三件事要办,其一是土地,其二是南洋各处租借港口的整顿,其三便是海盗。

土地的事,李东栋倒是有了方案,李东栋道:“廉州与安南、真腊接壤,真腊与安南都是世仇,这几年更是攻伐不断,安南国现在是元气大伤,可是因为无休止的战争,已让安南与真腊两国都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如这安南和真腊两国为了筹措军费购买军械、火炮,已向聚宝钱庄各自借债都超过了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利息,旧债未还又要添上新债,只怕连每年的利息都还不上了,微臣的意思是,钱庄是不是该催催帐,并且禁止给予他们贷款了,这帐实在还不上,索性就用土地冲抵。”

柳乘风点点头,若有所思的道:“可是要逼他们就范,只怕也要费一番功夫,这件事急不来,孤王的登基典礼要及早准备筹办,这是盛事,可不要出了什么差错,孤王的意思,何不如借着这一次大典,邀上南洋各国的君主、使臣一道来观礼,至于这件事,只能放在登基时来谈,如何?”

李东栋微微一笑,道:“殿下圣明,朝廷本来就让我楚国镇守南洋,这一次正好借着大典,树立我大楚威信。”

柳乘风又不禁道:“至于南洋各处租借的港口确实应该整顿,孤王的意思是,让商行把这些租借的土地和港口全部转到我大楚的名下。由我们进行管辖吧,商行毕竟有商行的局限。”

李东栋不禁有些为难了。道:“大人,这只怕不妥吧。这么多的飞地,需要多少官吏来管理,微臣现在最为难的就是人手的问题,咱们现在的人手只有这么多……”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官吏的事,朝廷有科举取士。咱们大楚也必须得有举贤用能的法子,是不是?”

李东栋点头,随即又苦笑,道:“微臣也想过一些办法。可是总觉得行不通,楚国多商贾而少士人,律师、会计和一些寻常的读书人倒是有一些,可是毕竟他们不是什么干才,和天朝那些读书人比起来,这学问差的太远,轻易授出官职去,只怕大大不妥。”

柳乘风道:“那就不妨用个变通的法子。”

李东栋见柳乘风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禁打起精神,道:“还请殿下示下。”

柳乘风道:“何不如开考取吏?”

“取吏?”

李东栋不由呆了一下。

随即李东栋便有些不以为然了。只听说过开考取士的,这开考取吏却是头一次听到,毕竟在天朝,吏是贱业,不是什么很光鲜的职业,素来为读书人所轻,这要是传出去,那些读书人还不是要笑话?再者说,现在楚国缺的显然不是吏而是官。吏这东西就跟仆役一样,张个榜人不就来了吗?何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柳乘风见李东栋费解的样子,耐心的讲解道:“想必是李先生想错了孤王的意思,孤王说的吏,并非是寻常的吏,而是将来能做官的吏。”

李东栋不由惊讶的道:“这吏还能做官?”

柳乘风不由苦笑,任何一个时代毕竟有它的局限,于是便把后世脱胎于科举的公务员制道出来,随即开始分析这种制度的优点和缺点:“科举只取士,可是寻常的小吏却都被视为贱业,朝廷甚至连俸禄都不肯颁发,往往都是官员私自雇佣,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差役和小吏多是目不识丁,说难听一些,这些人甚至连王法都不知晓,居然能代替官员管理治下的百姓,因此才有不少小吏作奸犯科,肆无忌惮,这是其一。”

“小吏良莠不齐,再加上又无升迁的希望,朝廷根本就不承认他们的身份,这就导致他们并无公心,人没有了升迁的希望自然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于是这些人除了为官员效力之外,却是往往鱼肉乡里,胡作非为。”

“可是若是开考取吏就不同了,一旦开考中的吏员,这便是官府承认的在编人员,多少有了些约束,再加上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人读了书,懂了王法,就不至于胡作非为,至少这脸面多少还要一些。再其次他们慢慢在官府中磨砺,又有学识,渐渐的熟稔了事务,还可以一步步提拔,其理政的手段至少比那些平时只知高高在上的老爷要好一些。否则只去取那些学问极好的读书人做官,这种人不接地气,成日的空谈,要他们又有什么用,反倒不如让这些有些学识,又经验丰富,熟知内情的人来做官为好。”

“当然,这么做还可以解决任用私人的问题,往往有人做了官,都会安排一些远亲在衙中听差,这不是什么好事。可一旦开考取吏就全然不同了,不经考试,想进官府是不成的,这就杜绝了任用私人。”

柳乘风一番道理倒也说的振振有词,虽然柳乘风比谁都清楚,这开考取吏也有它的弊端,可是比起这时代的开考取士来却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李东栋认真琢磨了片刻,倒也觉得有一些道理。

柳乘风继续道:“天朝之所以不开考取士,其一是因为读书人自恃身份,对小吏往往不屑为之。可是在咱们楚国却不一样,读书人能给商贾们记账做律师,为何就不能做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本来是没有错的,可是因为读了书就眼高于顶,一心只奔着去做官却是大错特错了。本王的意思今日明白透个底吧,将来这楚国上下的官,靠的可不是你有多大的学问,这只是衡量标准的第一步,有了学识,还要有给人听差,有治理一条街道,一个村落的经验才成,单凭读过几本圣贤书就给乌纱,这未免太轻浮了。现在楚国的条件弄这开考取士其实是最好的,毕竟这儿地方不大,人口也是集中,要考起来也便利,李先生意下如何?”

虽然已经成了君臣,可是柳乘风仍然称呼李东栋为先生。

柳乘风的一番话,倒是有不少是李东栋心中赞同的,他也没有经历过科举,也见识过不少不接地气,甚至满脑子书里知识来套用到现实的官员,这些人学问是极好的,可是未免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柳乘风一口否认了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这也相当于给李东栋正了名。毕竟他现在是领议政,可是将来楚国要开考取士,那么不少科举出来的官员难免要对他这上官心怀几分轻视,倒不如来个开考取吏实在,小吏有什么不好,他李东栋就是从书吏做起的,若不是有这经验,现在把楚国这一大摊子的事给他,李东栋相信自己也保准会傻眼。

“殿下既然开了口,微臣自然极力赞同,只是要开考,却也有一些麻烦,比如这试题该如何出,还有考试的规矩总要及早衡量。”

柳乘风沉吟道:“四书五经当然是要占一些,不能让别人抨击我们不尊孔圣人嘛,本王对孔圣人他老人家还是很佩服的,也曾读过他老人家的书,不过也不能全凭四书五经来取士,不如这样,考试分两种,第一种考试招文吏,四书五经占五成,其余则是算学、律学等等。第二种考试招募武吏,将来充作差役、巡捕和巡检,四书五经可占两成,律学要占三成,算学占一成,其余的四成要检查他的身体是否健壮,考校骑射。”

柳乘风手抚着琉璃案牍,继续道:“总而言之,这考试必须尽快开始,这件事你来筹措,明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