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主力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给他以有力支援,柳河子才把主意打到汉军身上。他的想法的确不错,要是把近两千汉军招降,他的实力会大增,好处不言自明。
“高兴。”汉军非常配合,大声吼起来。
听了这声音,柳河子以为有戏,也是高兴,道:“鞑子奸淫掳掠,烧杀抢劫,你们的祖辈,你们的父母兄弟姊妹深受鞑子之害,鞑子把你们当作下等民族,奴役你们,把你们不当人看,送死是你们,领功是鞑子,你们恨不恨鞑子?”
他说的都是事实,汉军们不是亲身经历过就是他们的亲朋有人经历过,吼道:“恨!”
“朝廷优待你们,愿意为朝廷出力的,朝廷欢迎。不愿意的,朝廷发给路费,让你们回家。愿意为朝廷出力的站到右边。”柳河子开始执行起李隽对待汉军的政策。
他的话音一落,有差不多五百人出列,站到右边去了。
柳河子打的主意是把这两千汉军全部招降,才五百人响应,和他的预期少得可怜,微微皱下眉头,问道:“还有没有?”
汉军相互望望,迟疑了一阵,又走出差不多一百来人。
一共才六百来人,柳河子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在旁边观看的许光汉眉头也皱起来了。焦裕火了,一下站到汉军前面,骂道:“他妈的,你们这些狗……人,是不是犯贱了?鞑子奴役你们,成天用鞭子抽着你们,你们跑得比狗还要快。朝廷优待你们,你们却不给朝廷出力,嘿,真是贱!”他本想骂狗汉奸,想到太伤人心,与此时招降情景不合,才没有骂出来。
不能怪焦裕心急,实在是情况特殊,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柳河子拍拍焦裕,阻止他再说下去,柳河子知道焦裕的性格有点急,一个不好口不择言,反而会坏事,才阻止他。对未降的汉军道:“你们还不知道,现在的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了。朝廷取得了很多胜仗,从临安一直打到这里,打到略阳。你们要是为朝廷出力的话,你们就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你们会升官,会发财,会加官晋爵,你们,还有你们的后人都将因你们今天的正确选择而受益终生。同胞们,归顺朝庭吧。”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行,那就用加官晋爵来引诱吧。可惜的是,响应者廖廖。
一个汉军大着胆子问道:“长官,是不是真的发给路费,让我们回家?我家里有老娘,有孩子,我好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我只想回家尽孝,看儿子。”说到后来,已经是泪下如雨了,蹲在地上哭起来了。
自打蒙古人占领了汉人江山后,类似这个汉军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柳河子很是同情地拍拍他的肩头,道:“朝廷说话算话。来啊,给他十两银子。”从焦裕手里接过银子递给这个汉军,拍着他的肩头,道:“兄弟,你回家吧。回到家里,请你代我柳河子,还有朝廷向你的娘亲问个好。”
“谢谢将军。”这个汉军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迟疑了好一会儿才接过银子,就要向柳河子跪倒磕头。柳河子忙扶住,道:“兄弟,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兄弟,你回到家乡,给父老乡亲们说,朝廷回来了。”
这个汉军激动地道:“嗯。”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许光汉拍着他的肩头,亲热地道:“兄弟,你快走吧,不要让你的娘亲久等。”
汉军流着眼泪,点了一下头,转身就要走。柳河子喊道:“兄弟,等一下。”牵过一匹战马,把马缰递在他手里,道:“兄弟,你就骑马回家吧,快些。”
如此好事,汉军一下子难以相信是真的,傻愣愣地站着,一点反应也没有,过了好一阵子,一下跪在柳河子跟前,道:“将军,小的不走了,小的要跟着朝廷打鞑子。”
柳河子把这个汉军扶起来,道:“兄弟,你回家吧。你的娘亲,你的老婆,还有你可爱的儿子都在等着你。打鞑子,将来有的是机会。”扶着这个汉军上马,一巴掌拍在马屁股上,挥手道:“兄弟,走好。”
这个汉军哽咽道:“朝廷万岁!将军,我叫王大宝,我会回来找你们。”不住地回头,眼泪已经满面。
有了这个汉军的表率作用,未降的汉军又有三百多人走到右边去了,这一来就有上千人投降了。
一半人投降,已经很不错了。柳河子仍是不满足,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汉军好象顽石,就是不投降。
柳河子心中那个气可大了,要不是情况特殊,真的是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滚蛋,免得惹人生气。
焦裕一跺脚,恨恨地道:“要是皇上在这里就好了。”李隽足智多谋,策出无方,难测难料,遇到难处,焦裕就想到李隽了。
他的话很得许光汉之心,点头道:“是啊,要是皇上在这里,就好办了。”
柳河子不无遗憾地道:“你们别想皇上了。皇上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声音传来:“好你个柳河子,就知道背后说人坏话。我是说我的耳朵咋就这么烫,原来是给你说的。”民间有一种说法,有人在说自己,耳朵就会发烫。其实,这是无稽之谈,李隽用来开玩笑的。
柳河子,许光汉和焦裕大喜过望,三人一齐叫道:“皇上。”他们遇到难题,李隽这个收拾烂摊子的专家赶到,还有什么摆不平的,要他们不高兴都不行。
李隽在段干木和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大步而来,步态轻盈,好象他们没有翻越秦岭,而是闲庭散步一般,一点也不觉得累。不仅李隽没有疲累,就是段干木他们也是轻松自在不说,还边走边唱,哼着小调,好象他们不是在行军,而是在观光旅游似的。
垓下一战,张良一首楚曲吹散了楚霸王的子弟兵;管仲《黄鹄》一首救命,千古留传。李隽带头唱陕北民歌,将士们行军自然是轻松多了,要李隽不轻松自如都不行。
柳河子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心里的惊奇非笔墨所能形容,直勾勾地看着李隽,连话都不知道说了。
李隽何等玲珑之人,哪有不知道他们想法的道理,笑道:“你们是不是在惊奇我走秦岭这么悠闲?”这个问题正是柳河子他们心里所想,无不凝神静听李隽给出答案,可惜的是,李隽是一个很不配合的人,笑道:“那我就不告诉你们。”李隽这是开玩笑,柳河子他们明白李隽的心情很好,只是没有得到答案,在心里惋惜不已。
“你们动作很快,这么快就拿下略阳了。”李隽对柳河子他们的表现很是满意,问道:“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焦裕马上就道:“是啊,皇上。你看他们……”后面的话给李隽摇手阻止了,李隽极其聪明之人,哪有看不出来的道理,笑道:“没事,小事。”走到未降的汉军面前,道:“朕理解你们的难处,你们不归顺朝廷,你们是怕鞑子对付你们的家人,朕也不勉强。好聚好散嘛,在给你们路费之前,我们来唱首歌,为你们送行。”
大手一挥,段干木忙指挥一众侍卫站好,只等李隽起头了。
这时节,李隽居然还有心情唱歌,要不是李隽具有神一般的地位,焦裕肯定是要说李隽是犯神经病了。
柳河子虽然不知道李隽用民歌行军一事,以他想来,李隽决不会做无意义的事,肯定是有妙计,做好了静听下文的准备。可惜的是,李隽接下来的表现让他很是失望,以他想来,李隽接下肯定是妙语如珠,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未降的汉军,没想到李隽唱的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唱!”
配合过多次的段干木带着,和一众侍卫一起唱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这这这……”柳河子这个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官万万想不到李隽真的是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说唱就唱,一时间难以置信,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这字。
许光汉一双虎目瞪得象铜铃,盯着这一难置信的一幕,惊讶满脸,他出入蒙古百万军中也没有如此惊奇过。
焦裕重重一脚跺在地上,道:“这这,皇上,你是不……”李隽大手向他一挥,道:“唱,你也唱。”焦裕虽是不愿,也不能违抗李隽的旨意,只得跟着轻轻哼唱。
“还有你,柳将军,跟着唱。”李隽非常清楚,柳河子不知道歌词,只是要他跟着唱。柳河子无奈,只好学起了焦裕的模样,跟着哼唱。
在李隽的指挥下,许光汉,以及在这里的宋军,还有投降的汉军都跟着唱《黄土高坡》。一时间,略阳城头上响起了雄浑的歌声。
第一遍唱完,李隽笑道:“都会唱了吧,来,一起再唱一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唱。”在段干木和一众侍卫的带动下,柳河子他们又唱了起来。
《黄土高坡》是陕北民歌,正宗的秦腔秦韵秦调。这些汉军绝大部分是陕西人,他们从小就听惯了秦腔,说惯了秦调,乍听之下很是熟悉,等他们熟知歌词后跟着唱起来。就是那些没有投降的汉军也跟着唱起来,他们开始是小声哼唱,到后来是放开喉咙大声唱。
李隽就是陕西当地人,再加上学识渊博,对陕西的轶闻趣事,历史掌故了解极多,知道的民歌不少,唱了几遍《黄土高坡》再教他们唱《信天游》。一首接一首地教下去,还没有教到五首,这些未投降的汉军中有人一边唱着歌,一边走到右边去了。
一人行,众人效,越来越多的未降汉军站到右边去了。不到一炷香时间,顽石一样的汉军全部站到右边去了,除了那个王大宝外,略阳的汉军全部投降了朝廷。得到这两千汉军,李隽在关中的军队实力增强不少。
歌曲,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太多,根本就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其实歌曲的作用非常之大。本书已经提到的《黄鹄》救管仲,张良楚曲吹散楚霸王子弟兵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要是夸张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一首歌引发的,这首歌就是德国的国歌。
元首上台之后,向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要独裁权力。兴登堡很不高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