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隽笑言,道:“怪不得广州来的将士们人人都是白白胖胖,都是他的猪肉养的吧?”

“正是。”赵良淳直承其事。

“那我就马上给陈宜中下旨,要胡苟赶来临安听用。”李隽热情高涨地道:“自古以来,百里奚饭牛得相,千古佳话,没想到在这朝也有这样的能人,一定要重用。”

都知道百里奚是奴仆出身,却成了秦穆公的丞相,他除了治理国家有一套外,养牛也是很有一套,他养的牛膘肥体壮,让人称赞。

※※※

“渡过长江,兵分两路,左路以张世杰将军为先导,高达将军跟进,廖将军负责协调各军之间的行动,从淮西进军。”李隽站到地图前,指着地图给众将分派任务。

大战之后,稍一休息,立即渡过长江,趁蒙古人大败之际,把淮东淮西之地彻底稳定下来,才是上上之策,李隽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然是要大进军。

这次进军集中了宋朝的所有部队,每一个将领都有任务,牵涉面非常之广,李隽决定亲自部署。

张世杰,高达,廖胜功站起身领旨,道:“遵旨。”

李隽招呼他们坐下,道:“右路军由君玉为先导,柳将军跟进,由祥甫负责协调各部之间的行动。”

张珏,柳河子和李庭芝站起身道:“遵旨!”

张世杰熟悉淮西,李庭芝熟悉淮东,如此安排再合适不过了。

“玄甲骑兵,特种部队,黄汉将军的步兵,解晋将军的骑兵为总预备队,由我率领,随后跟进,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增援。”李隽看着众将,继续道:“自从高宗皇帝南迁以来,北方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王师恢复故土,现在,我们投入江南部队,淮东军,淮西军,四川军总计八十万,加上淮西淮东坚守江北的十五万军队,共计九十五万。这不仅是我朝历史上,也是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这次北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稳固淮西淮东地区,第二阶段左路军西进,收复襄阳、蕲黄之地;右路北上山东,收复山东,建立良好的港口,以便水军运送补给。第三阶段,目标汴京!”重重一拳砸在地图上的汴京。

自从宋室南迁以后,收复故土,光复汴京一直是宋人的夙愿,多少人仁人志士为此洒热血抛头颅,由于宋室积弱始终没有得以实现。直到今天,这一百年心愿方才付诸行动,李隽明显感到屋里的热度高了许多,众将眼里的热切之光热情万分!

※※※

长江岸边,宋军登船完毕,只要李隽一声令下,就可以万舟齐发,直去江北,开始北伐,光复故土。光复在即,将士们非常振奋,人人都是热情高涨。

李隽站在岸边,看着急欲渡河的将士们,也是兴奋起来。回想起一年前初来这个世界时,南宋面临的局面是何等的凄凉,时间仅仅才相隔一年,局面完全不同了,百万大军云集,准备光复中原了,其间的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巨大得让李隽都有些难以相信了。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高达红光满面,好象年青了二十岁,道:“皇上,快下令吧。”

“好啊,我这就下令。”李隽的话给一声远远传来的声音打断了,这声音急切地道:“皇上,臣有十万火急之事。”李隽回头一看,是中书省侍郎冠占文,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飞马赶来。后面跟着几个骑马的兵卒,也是人人气喘不已。

中书侍郎一般不会出现在这里,他如此急切地赶来,肯定有十万火里的事情,李隽感到事情不妙,问道:“你有什么事?”

“皇上,臣奉文丞相之命给皇上送来十万火急的奏章。”冠占文勒住缰绳,连行礼都忘了,喘着粗气道,取出一道加了火漆的奏章递给李隽。

文天祥递奏章居然要侍郎亲自跑一趟,这事情肯定是重大得不能再重大了,李隽一下接过来,去掉火漆,把奏章看完,只觉天旋地转,原本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突然之间变成了灰色,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晕了过去,仰面便倒。

解晋忙把李隽扶住。高达惊叫一声“皇上”,从马上跳下来,捡起奏章看了一遍,难以置信地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手一轻,奏章掉在地上。

(第一卷 危局篇 完)

第二卷 巴蜀篇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大迂回战略行动,一次是一九四九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渡江作战进军南中国的军事行动。伟大领袖考虑到不能让更多的国民党残部逃到国外,给剿匪带来更大的困难,决定采取大迂回战略,先切断西南边境退路,以防其逃蹿。为了执行这一战略计划,陈赓率领的第四兵团到达广州,再从广州北上云南,行程达八千里之多。

另一次大迂回战略行动就是忽必烈的兄长蒙哥推行的灭宋计划,在当时南宋拥有强大的水军,长江防线很是稳固,蒙古水军非常弱小,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南宋水军的对手,再加上蒙古军队在荆襄、四川、江淮等地遭到宋军的顽抗抵抗,无法取得进展,蒙哥最终采纳了忽必烈的建议,决定迂回当时的大理,为南北夹击南宋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蒙古军队从四川西部进入大理作战,灭了大理,准备从贵州调头东进南下,与从川襄一带顺江而下的蒙古大军南北夹击南宋。要是这一计划实现的话,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插上一刀。幸运的是,蒙哥在进攻四川时战死于钓鱼山,这一计划遭搁浅。

忽必烈继位后采纳郭侃的建议,决定攻打襄阳,实行中央突破,大迂回战略才彻底放弃。

然而,大迂回战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云南贵州相继落入蒙古人的控制中,选成西南地区不稳,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为了打造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李隽必须要消除这一影响,审时度势,决定改变战略进攻方向,以巴蜀为中心,稳定西南形势,进而攻占关中之地,再稳定淮西淮东的形势,为进攻汴京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

在江南大战中,南宋的财力极大地消耗,李隽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他将如何解决财政危机?他将如何在因谢道清之死而引发的政治风暴中化险为夷?他又将取得哪些好处?李隽本人和全皇后都卷入了这场政治危机中,他们的感情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是不是会结出美丽的爱情花朵?李隽将如何对南宋内部进行改革?这些问题都将在本卷中解决。

当然,本卷还要解决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究竟发生的一些什么事情,文天祥等人为什么对他的变化一点也不怀疑,很是信任他?

请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章 政治黑手

“黑手,黑手,无耻的黑手。”李隽骑在马上飞驰,表面上看来一点变化也没有,一如平时,心里实是已极怒极,恨不得把捅出谢道清死讯的罪罪魁祸首碎尸万段,在心里愤恨不平地想道:“不论是谁,我一定不能饶了他,就是血流成河也居不所惜了。”

解晋率领两万骑兵簇拥着李隽一道进京,骑着高头大马跟在李隽身边。赵佥也率领玄甲骑兵走在头里,为李隽开道。

李隽本是个大度的人,一般事哪里会惹得他生气,这事也实在是太难以让人忍受了,竟然是在即将北伐的关键时刻捅出来,可见此人的心机有多深,此人的眼光很老练,显然是蓄谋已久的事情,是故意在这节骨眼上捅出来,目的就是败坏这次北伐行动。

不用说,李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使南宋的形势发生了好转,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先是打败了临安城下的军队,现在又把入侵江南的郭侃军队全歼了,他已经在群臣、在南宋老百姓心中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还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原先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与妃子嬉戏的无能皇帝形象已经不复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精明强干、圣明过人的圣圣君,老百姓一提起他都会以尊敬地口吻叫声皇上。

要是李隽率军北伐成功,汴京光复的话,他在群臣、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就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是妒忌他,不允许他成功,才在这关键时刻把谢道清之死捅出来,以此大做文章,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逼李隽退位。

皇位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蒙古大军席卷江南之时,皇位又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虽然有人很想,就是自忖没有那个能耐打得败蒙古军队,只好忍痛割爱,抛给李隽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把李隽逼得退位,自己坐上去,岂不美哉?要是再趁形势大好的机会率军渡河北伐,光复汴京,自己岂不成了中兴明君圣主?名垂史册?

这是多少代宋朝皇帝追求过而未果的美事,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那些只要有一点点企图的人还有不以谢道清之死做文章的?李隽这个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由不得他不怒。

李隽并不贪恋皇位,当不当这个皇帝,对于李隽来说都无谓。以李隽的设想,把谢道清的死讯瞒一段时间,等渡过长江北伐成功之后再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所有的罪过自己一力承担,自己引咎退位就是了。

到那时,北伐之后,形势大好,无论是谁接任皇帝,光复燕云之地,收复燕云这个自古就是中原北方门户的重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光复了燕云之地,也就进一步改善了南宋的战略态势,中原有了屏障,也就可以不会再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了。

李隽相信,只要再给他一到两年时间,他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再提拔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再发现一批行政才干杰出的优秀人才了,有了这些人才,就算他不在位,南宋也会发展得很好。

即使继位者不如人意,李隽还可以耍一个小小的花招,那就是以太上皇的名义,也就是现在说的顾问之类的名义干预政事,以他在朝中、在军中、在老百姓中的威望,只言片语都有很大的作用,要推动南宋向好的方向发展,自然是没有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