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让能眉头紧锁,他知道陈墨的判断很正确,而他自己也有了这种预感。李茂贞和张造曾经是田令孜的人,杨复恭有自己的人,他怎会让别人去获得这样的功绩。而皇帝的思维和做法估计也不会改变,这就是真实的光启皇帝,也是时代的潮流。
    “子涵看。。。此次我军胜算几成?”
    “必胜!”陈墨毫不犹豫的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就。。。让李茂贞李大将军出兵,一定要力争,我去和得圣商议一下,联络诸位臣公上表,不能再这样下去。。。。。。”
    “陛下不会放李大将军去。”
    “那也要力争!我去得圣那里!”这是文官争取话语权的最佳时机,必须削弱宦官的权利,杜让能同样要极力争取。
    “杜公。”陈墨喊住了已经起身的杜让能:“难道杜公忘记了我们在京师还有自己的力量,那可是三万军队。”
    陈墨要出手了,他果断提醒了一下杜让能。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杜让能也想起来。在京师南侧仅仅二十余里的山中,那里还有一支军队,而且属于文官可以借助的力量。虽然这支军队名义上属于右军大将军张造,可实际上现在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
    这个机会很难得,一定要把那支军队单独罗列出去,让它成为一个强大的助力:“左将军手下有三万军队?”杜让能记得左睿有一万多军队,怎么变成了三万。
    “过去是万五,陛下撤离京师后,据可靠消息,左将军收拢了近两万的禁军溃兵,总兵力已经超过三万。这三万军队正好可以在京师牵制住朱玫,只要几路夹击之势形成,朱玫就必败无疑。杜公一定要记得给左将军讨要一个京畿招讨使的名义,最好给一个其它封号,也好有见机行事的权利。”
    陈墨的意思是让左睿的军队脱离神策军,这样就会不受到宦官的牵制,不得不说是一种最好的策略。而杨复恭等人现在不在皇帝身边,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
    杜让能重新坐下来,他兴奋起来:“这没有问题,不但是京畿招讨使,还要让左将军自成一军,子涵认为如何?”
    “这自然最好不过。”陈墨的目的达到了,但这件事还需要萧遘和其他人帮忙才能够成功。
    “那我现在就去得圣那里,这些事恐怕要耽搁很长时间,我就不管子涵了,请子涵静候佳音。”陈墨的级别不能参与到这件事的最终决定中,杜让能很抱歉。
    “杜公,此事若成,小子准备亲自去子午堡一趟,也好安定那里的局面,杜公以为如何?”陈墨提出自己的要求。
    杜让能稍稍思索,陈墨处事稳重,心思敏捷,的确是很好的人选。他对陈墨还是比较放心的:“可以,子涵去子午堡再好不过。此事若成,子涵可以暂领掌书记之职,也好便宜行事。”
    掌书记的官职很低,但它却是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全名节度掌书记,属外官之一,景龙元年置,亦为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
    掌书记唐初为行军大总管府临时军事差遣,后来发展为文职僚佐,其名称也由记室、典书记、管记等固定为掌书记。随着藩镇权力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掌书记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掌书记在藩府中作用很大,掌表奏书徽等文书工作,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高级文职僚佐,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行军司马、节度判官等“上佐”。
    这个职位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所以入幕前其人员主要来自科举和有出身者、朝宫、地方官和知名文士。掌书记的迁转一是幕府系统内部的迁转,即幕职升迁和幕府兼官迁转;二是由边镇幕府迁出任官,主要是任朝官和地方官。掌书记在幕府系统内多迁转为节度副使、节度判官甚至是节度使,其命运通常与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掌书记入朝为官多任监察御使、殿中侍御使、拾遗、补栩等清望近要之职。
    杜让能的意思很明显,陈墨去做类似监军的职司。只要这次胜了,皇帝回京。不但左睿飞黄腾达,陈墨也可以凭借功劳担任朝中清要,这就是一种分配,到时候其它人也无话可说。
    “小子义不容辞,自当为先驱。”陈墨当然愿意,这是一次必胜之战,战后自己可以升官,左睿的崛起更是他需要的结果。
    “子涵认为左将军手下的战力如何?”杜让能的兴奋还没有降下去,他现在也不急了,开始考虑左睿手下军队的战斗力。
    “神策军无人出其左右!”
    陈墨的回答让杜让能再次愣住了。
    很惊人的说法,很久之后,杜让能才从惊讶中缓过神来:“子涵确定?”
    “表面上,张大将军手下最强的将领是姚开姚将军,李铤李将军,还有就是公孙郜将军,左将军只能排名第四,但。。。那是以前,不是现在。”
    作为兵部尚书,杜让能对姚开手下还是有了解;姚开的骊山行营屡次守卫潼谷关,并在东都附近作战经年,这支军队可谓久经沙场考验,战力绝对不俗;李铤作为一个世袭神策军大将,在这次防守战中也体现出他强劲的战斗力;而公孙郜也不简单,他曾是灵州的一方大将,自祖父辈就和吐蕃人战斗,后来并入神策军。
    PS:大家中秋快乐!送上所有的祝福!

150 京畿制置使
    左睿竟然比这三个人还要强,杜让能不敢相信。
    “杜公不相信小子?”陈墨微笑以对。
    “我。。。相信,怎么会不相信子涵,我现在就去和与得圣商议这些事情。”
    陈墨可不是随便开口吹牛的人,他的建议和判断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错误。既然他说左睿最强就有他的根据,既然这样,左睿就更要争取利用起来,而且事不宜迟,杜让能去身就走。
    机会总是留个有准备的人,陈墨需要某些人强大起来,同时削弱某些人的力量,这就是他需要做的。陈墨偷偷的阴了杨复恭一把,因为杜让能虽然没说,但他和文官们一定会把杨家可以掌控的军队尽量减少,这样对文官集团才会最有利。既然杨复恭不考虑怎样做最有利于国家,而是考虑首先进行权利的掌控,杜让能和文官集团自然也不会让杨复恭特别如意,进行权利的制衡就是一种必然。
    还没有看见胜利,两大集团的斗争就已经开始。陈墨也没办法,他知道这样对国家不好,但让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执掌权柄对国家更不利,因为历史已经说明这条路行不通。
    背后的竞争和尔欺我诈继续,只剩下等候。
    这时,西川有消息传过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斩杀剑南东川节度使高仁厚。
    说起来,高仁厚还真是死有余辜。高仁厚也算是一个名将,早年即追随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官至为营使。后来黄巢军攻陷京师后,唐僖宗出居成都,陈敬瑄遣黄头军部将李鋋、巩咸率军一万五千人守卫兴平,数败黄巢军。黄巢军称蜀兵为“鵶儿”,每次战斗,都互相告诫说“毋与鵶儿斗。”可见这支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
    陈敬瑄见其兵可用,就增选士卒由高仁厚率领。后来,长安有些流寇和闲散人等剽掠乡里,人称“闲子”。黄巢入据长安后,很多人避难到宝鸡,闲子趁机大事抢掠,官吏无法不能制止。高仁厚知道后,派兵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
    早期的高仁厚忠勇敢战,对待百姓也很宽厚,深得人心。作为嫡系,陈敬瑄自然不会亏待他,于是派人进京活动,让高仁厚代替东川节度使杨师立。杨师立自然反对,于是公然起兵造反。于是,陈敬瑄直接派高仁厚带兵去抢自己的地盘。
    高仁厚果然能战,十战皆胜。不但能战,高仁厚还宽待士民,承诺取胜后绝不妄杀一人,就这样逼得杨师立投水自尽。
    但很可惜,人的野心会随着强大而膨胀。高仁厚在东川站稳脚跟,因东川的富足他逐渐强大起来。光启二年初,遂州刺史郑君雄反叛,后占领汉州,随后攻打成都。欲望膨胀起来,想要实现自己野心的高仁厚偷偷的派兵相助,并支持粮饷。
    陈敬瑄命部将李顺之迎战,直接杀了郑君雄。在得知高仁厚背后的小动作以后,陈敬瑄立刻调兵遣将奇袭高仁厚,将他干净利落的也杀了。
    但是,高仁厚在东川很有根基,陈敬瑄已不能控制东川,因为百姓在极力反对他。
    因田令孜的失势,东川肯定不能再归陈敬瑄。经过一次朝会,命神策军将领顾彦朗为新任东川节度使,无法控制东川的陈敬瑄没说什么,默认了这个任命。
    这时候,兴州传来消息,情况危急,王行瑜的军队进攻越来越疯狂,恐怕兴州很难守得住。
    有坏消息自然也有好消息,出使的刘崇望这时带回河中与河东的消息。李克用和王重荣接受了朝廷的谕令,同意派兵与诸道夹击朱玫,尤其是王重荣,他的上表很让人兴奋;愿向兴元遣使表献绢十万匹,请讨朱玫以自赎。
    尽管前方的战斗有些不利,但这个大好消息无疑让整个兴元陷入一片欢腾。
    只要李克用和王重荣出兵,朱玫已经必败,兴元已无忧。
    此时,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率邠宁之师五万屯凤州,而兴州也落在了王行瑜的手中。兴州已经距离兴元很近,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距离。
    当然,王行瑜不可能轻易攻到兴元近前,因为雨季到来,河谷和群山成为了天然屏障。只要毁掉栈道,王行瑜将无可奈何的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想要追上皇帝那是不可能。但毁掉栈道是最后的办法,这一次,谁也不敢大意了,神策左军大将军李茂贞亲自请兵出战。
    兴州在兴元府的西侧,同样是群山环绕。王行瑜自然要选择这条道路,因为走东侧留坝一线路更难,那里的山势更加险峻,毁掉栈道将无路可走,所以只有走这条兴州的路线。
    出兴州往西二十里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名叫大唐峰,大唐峰南北走向,正好阻挡住西行的路线。这次,不但是李茂贞,就连张造也沉不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