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利的话,从21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开始,共和国的月球殖民地就将向所有人开放,到时候就算是普通平民,只要运气足够好,或者足够有钱,再加上一幅健康的身体,都有可能成为月球公民。

更重要的是,在地外殖民活动中,共和国一直坚持开放政策,即地外殖民地没有国家的区分,地外星体也不以国家为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财富。虽然在当时看来,这是共和国在向欧洲施压,因为对于实力弱小得多的欧洲来说,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宇航活动等于是在自杀,而不进行宇航活动又等于慢性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入宇航时代是人类文明大融合的必要基础。

只有进入宇航时代,只有以宇宙观来看待人类文明,才能真正理解到地球的局限性,也才能真正理解到人类文明是多么的渺小。事实上,在通往宇航时代的道路上,连人类文明都如此渺小,就更别说这个文明体系中的某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了。正是如此,在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宇航时代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也得考虑全人类的力量,也只有联合全人类的力量,才有可能使人类文明彻底摆脱地球的束缚。

以此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与毁灭,还有新的希望。

事实上,在人类的历史上,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毁灭,几乎在每一次大规模战争之后都会出现一个黄金时代。换句话说,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帝国都是通过战争,通过对外扩张建立起来的,并且在战争中登上辉煌的巅峰,最终又在战火中走向消亡。毫无疑问,人类的好战本性就决定了,人类文明是一个以战争为主线的文明,是一个永远也离不开战争的文明,不管是与自身的战争,还是与外来文明的战争。

从理论上讲,人类文明也绝对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可以说,共和国能够在短短数十年内崛起,并且在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上超越老牌帝国,就是沾了地外文明的光。而美国能够称霸世界上百年,引领了至少3次产业革命,也与地外文明有关。在人类走出摇篮,迈向广袤的宇宙空间的时候,必然会遭遇地外文明,并且找到新的斗争对象,将纯粹自耗的内部战争转变成对外战争。

这一切还得从结束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

只有结束了内部纷争,人类文明才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升华,才真正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文明体系,也才真正具备了进入宇宙时代的基础。在广袤的宇宙面前,地球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事实上,在人类文明爆炸式的增长方式面前,以光年为基本长度单位的宇宙空间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终章 飞翔的文明

2113年10月31日,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除了庆祝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联盟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避免了邪恶的美帝国主义集团统治全人类之外,还是人类文明迈向太阳系外的开始。

黎志强即是这伟大时刻的见证者,也是这伟大行动的参与者。

一切的一切,还得从五十年前的那场夺走了数亿人性命的世界大战说起。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几乎破坏了整个世界,让引领人类世界数百年之久的西方文明在短短数年之间分崩离析,沦落为二流文明。更重要的是,这场世界大战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科技大爆发”。有意思的是,上一次科技大爆发也与世界大战有关。毋庸置疑,战争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大力量,在疯狂的战争时期,没有科学家不敢做的,只有政治家不敢想的!

第二次科技大爆发的核心就是量子技术。

量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只算得上是个开端,好比以相对论为基础制造出原子弹一样,只是打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门。虽然到大战结束的时候,量子技术仍然集中应用在通信领域,甚至大战后二十多年,量子技术仍然没有超出通信范畴,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早在大战结束之前,共和国的科学家就看到了量子技术在其他领域,特别是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具备的巨大潜力。

这些科学家中就包括黎志强的导师宫雪铭教授。

外界知道宫雪铭的人并不多,可是在量子物理学界,特别是在共和国的科学界,宫雪铭绝对是大名人,而且是“国宝”级的大名人。别的不说,量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就是由他奠定理论基础的,因此他又被共和国的科学家称为“量子技术之父”。

可以说,仅凭这一项成就,他就能进入共和国的百年名人堂,成为与钱学森齐名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他从事的是更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因此贡献肯定在众多应用物理学家之上。问题是,宫雪铭的最大贡献不是为量子通信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也不是在同态量子的捕获与保留技术上取得决定性的成就,而是他为量子理论广泛应用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根据传闻,早在2060年之前,当时已经为量子通信打下理论基础,并且致力于实践量子通信技术的宫雪铭就向国家申请了一笔数百亿元的科研经费,组织了一个有2000多名高级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研究团队,专门研究量子理论的推广与应用。这个团队最终发展成了共和国国家物理实验中心最大的研究机构,而该计划也是“炎黄计划”之下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系统科研计划。

共和国到底在这个计划上投入了多少经费,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该计划的规模与花费都不可能小到哪里去。

别的不说,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整个大战期间,共和国用在科研工作上的经费就多达550万亿元,相当于共和国在大战期间全部政府开支的17%。这笔足够共和国8亿公民享用将近1年的巨额科研经费中大约有七成与“炎黄计划”有关,而“炎黄计划”中的开支有至少三成与宫雪铭主导的量子技术工程开发工作有关。由此可知,共和国花在量子技术上的科研经费在100万亿元左右。

要知道,这只是在大战年间的科研开支,而且主要集中在后面四年!

也就是说,在大战的后四年,共和国当局每年向量子工程上砸了20万亿到25万亿的科研经费。这一开支,已经超过了共和国当局花在全部军人身上的福利开支(后四年,每年的军人津贴与福利支出均没有超过20万亿元)。虽然无法肯定的知道参与量子工程的科研人员数量,但是肯定不会超过10万人,因为共和国的国家物理实验中心也就只能容纳10来万名科研人员。花在10万名科研人员身上的费用相当于花在1500万军人身上的费用,可想其经费投入有多么巨大。

即便在大战结束之后,与量子技术有关的投入仍然没有减少,至少没有像其他战时科学项目一样迅速减少。

前前后后上千万亿元的投入,绝对没有白花。

战时的一百多万亿元,只是打下了基础,为量子理论在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进行推广与应用打下了基础。这就好比晶体管技术为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整个人类世界中的推广打下了基础一样。

这个时候,宫雪铭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将这些技术全部联系起来。

大战结束之后,量子理论除了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已经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开发,而且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空间。

虽然大战结束后不久,一些有着科学背景的全体代表就意识到了量子计算机有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开发具备高级智能的人工系统,也就是不准科学家赋予计算机高级人工智能,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阻止量子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全面应用,实际上任何法律都不可能阻止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

仅仅十年,既在2073年左右,量子计算机就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唯一计算机。

这也很容易理解,不管是电子计算机还是神经网络计算机,实际上都是基于电磁技术的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发展到极限的时候,通信延迟已经成为限制计算机速度的关键技术。而神经网络计算机只是用更多的微处理器来解决运算频率不足的问题,发展到极限,电磁通信延迟仍然是最大的瓶颈。量子计算机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其基础是量子通信,而不是电磁通信,所以不受电磁通信延迟影响。从理论上讲,量子通信没有延迟,也就不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产生任何影响,频率不受限制,再加上在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上积累下来的联合应用技术,量子计算机很快就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了一万倍!

量变,必将引起质变。

当计算机能够在一眨眼的功夫完成全球150亿人在地球有可能存在的100亿年中都无法完成的计算工作的时候,计算机的能力就不在人之下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宫雪铭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即利用“信息重建”。

当然,这不是针对0和1这样的数字信息,也不是针对计算机,而是针对发明与使用计算机的人。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把一个人与存在相关的所有信息都用0与1来编写,也就是用一段数字信息来代表某个人。如果这个数字信息最终能够还原,并且误差在人体自身的控制与容忍范围之内的话,就能实现人体的跨空间转移。

毫无疑问,这一步真要迈出去的话,那绝对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

用后世的评论来说,这是人向神迈进的第一步!

可以说,这才是宫雪铭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黎志强加入了宫雪铭的科研团队,并且很快就成为宫雪铭的关门弟子,而且是宫雪铭在“信息重建”技术理论上的得大成者。

大约在2075年左右,宫雪铭的理论研究得到政府秘密支持。

仅仅5年之后,宫雪铭就开始用生物做实验。

最初只是蓝藻这样的单细胞生物,而且不太成功。不管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