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环境也与宋九有关,宋九当初提议,赵匡义最先接受的就是鼓励大户做好事,这些年来接见了一些善户,并且给了一些善户一些闲职官,书院那边同样也在鼓励大户做善事。但主要这些衙内,有的父辈年老或者过世了,就象潘美今年再度病重,侥幸身体好抗了过来。于其捐给大和尚们,还不如在朝廷需要用钱时,捐给朝廷,还能买一个好应象。宋九谋划,潘美也没有事,在京城转了转,这个大风气在,也有一些意义,便有了这次捐助。

五十艘海船货物连本带利价值不菲,特别是高石宋潘四家,几乎所有船上都装着名贵的香料,珊瑚,玳瑁。

能稍稍起一些作用,例如……背嵬军。

辽国那边元气大伤,宋九迅速在枢密院决策。

若是没有意外发生,好象这个燕燕太后还有的活。一旦恢复过来了,两国必然恶战。不是宋朝打辽国,就是辽国打宋朝,除非一方将另一方生生打得臣服才罢休。

现在就要未雨绸缪。

未来的那个宋真宗,也许内治上不用担心,但在外战上宋九有些忧心仲仲,其实宋九还真想错了……

现在有了好底子。也许能改变那个真宗皇帝的想法吧。

虽然赵匡义的疑心病让宋九有些小不爽,但这样想一想,宋九反而渴望着赵匡义多活上几年。

于是有了背嵬军。

嵬,高山也。

另一个时空有一支强大的背嵬军,背嵬不过万。不过万也无敌。即便女真人,也只有望其背影……

那便是岳飞手中最强大的军种。

背着高山,意味着背着沉重的使命。

宋九说出这个名字后,赵匡义拍手喝彩。

……

荆嗣来了,杨延昭来了,张凝来了。以及杨琼本人。

一万背嵬军,共分前军,左右军,以及中军四个军指使,四人分别担任四军头。

前左右各两千兵士,五营轻骑。又各有一营蕃骑兵。中军六营轻骑,一千蕃重骑,六百汉重骑。

即便轻骑,也是在几万轻骑兵中挑选出最强悍的战士。

现在一起集中在西北操练,以后还会打散的,放在三个战区里。但眼下不会打散,主要是用来练习配合。甚至就着西北与河东有大量兵步,练习与他们配合作战。

暂时是训练。

可能以后要调到巴蜀。

这支精骑待遇会很高,比普通兵士每月会多拿五百文钱的月薪。还不仅如此,朝廷将花重金提供大量羊肉,猪肉,因为西北开始大肆养殖,肉价比中原便宜。最好是牛肉,但宋朝仍缺少耕种的牛,牛肉不现实了。

然后勒令每一个兵士每天必须吃半斤以上的肉类。

吃吐了也要吃。

宋九在前线参战,多次注意到一个现象。宋军纪律严明,就是用这个阵型击败辽军的。但真正个体战斗力,未必及上辽兵。无他故,一个是吃肉长大的,尽管往往这些辽兵同样半饥不饱。不得不吃粮食补充。

还有一个比较。

那就是女真战士,以及后来的元蒙军队。

为什么辽军比他们弱,甚至以后还不及西夏军队。食物问题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得到了燕云与辽南,辽国可以养活更多人了,兵士食物也渐渐由肉类转为粮食。但女真那边虽然半饱,却以肉食为主,那怕是猪肉,未去辽东之前,连宋九都不知道女真人的养猪业那么发达。元蒙更不用说了,他们哪里怎能种起庄稼?

军纪,将军指挥能力,国家力量与政策,民心所向,士气,装备,后勤,以及这个兵士的身体素质,是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

食物好了,待遇高了,但这支军队将会肩负着宋朝未来的重任,战场上的杀手。因此训练强度很大。

荆嗣匆匆到了西北,练了练,上书朝廷,这样练不行啊,于其瞎练,还不如将这支背嵬军带到巴蜀,在战场上操练。

赵匡义看到奏折后大笑。

手下有此勇将,也让赵匡义很得意,那种心情不亚于李世民看到薛仁贵在高丽的表演。

但宋九却更看重李继隆与石普二人,统帅能力。

赵匡义又道:“用不着了。”

起初李顺陷成都,诸州太守仓皇失措,唯有梓州知州张雍有备,立即训练城中兵,又募强勇四千余人,运来绵州金帛以做帑藏,销铜钟为箭头,伐木为竿,纫布为索,守械悉备,再派官员请兵于朝廷。西川都巡检卢斌以十州之众援成都,然而成都已沦陷,敌人势大,只好退守梓州。

表现有些不佳。

但整个巴蜀有谁能上台面?

卢斌表现算是好的了,他毕竟与辽国多次酣战过,又平灭了关中两大巨盗。于是张雍立即给予重用。

卢斌是一个内行人,他到了梓州一看,看到子城先为江水所毁,立即带领百姓掘堑壕,深丈余,做护城河环城拱卫。

前面护城河挖好,后面李顺派大将相贵率二十万兵马来攻,卢斌率领部下出城应战,没有惨败,但敌人太多了,也没有击退,于是撤到城中。

相贵便命令手下于夜间用大梯攻城,张雍命城中兵士用城中投石机用巨石向大梯上猛砸,多数大梯砸碎,又发射火箭焚烧。相贵又在城西北用山上的木头再制造攻城器械。张雍刻意打开东门,派五百步骑冲向东门。相贵在城外牛头山上居高临下观看,以为张雍必出城袭击,于是将兵力调向东边山脚以待。张雍乘机派一百敢士兵放绳而下,冲向西北。一把火将其攻城器械焚之一空。

相贵又借北风,纵火北门,张雍与卢开领兵据门,立矢石间,固守不动,带头的不怕死,手下更不怕死,一次次击退了相贵的进攻。特别是节度推官陈世卿,箭法好,当城一面,一人就射毙数百人。

然而相贵手下太多了。

城中官吏皆议弃城突围撤走,陈世卿正色说道:“食君禄,当委身报国,奈何欲避难为它图。”

这些官吏才不能作声。

但陈世卿背下又对张雍说道:“此辈皆怯懦,存之适足惑众,影响士气,只有一法可保全城池,立派人突围求援兵。”

可最后赏功时,却是花花轿子大家抬,张雍为给事中,仍知梓州;都巡检、内殿崇班卢斌为西京作坊使,领成州刺史;通判、将作监丞赵贺为太子中舍,监军、供奉官辛规为内殿崇班,节度掌书记施谓为节度判官,节度推官陈世卿为掌书记,榷盐院判官谢涛为观察推官……

他们的功劳不仅是守住梓州,主要是牵制了李顺大部,这个作用非同小可,为王全斌入蜀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全斌先强破研口寨,过青强岭,李顺在剑州的兵力少,不能敌,于是剑州先平。

再与李顺战于柳池驿,败之,于是趁机收复绵州。另一个曹习分兵葭萌进攻老溪,破义兵万人,收复阆州。

东路军在广安军击退三千义兵,于是趁势西下,收回巴州。

这时李顺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四处分兵,特别是相贵那二十万义兵陷在梓州没有及时调回,听闻王继恩到来,将余下周边十万义军集于成都,两军会战,立即被官兵击败,攻入成都城中,生擒李顺。

王继恩接到张雍求救,立即让石知容派数千兵士前去救援。卢斌趁机从城中杀出,里应外合,相贵大败,数万人投降,余下逃散。卢斌接着向东挺进,正好有一部义军围困阆州,被卢斌击败。阆州围解后,卢斌又杀向东南,击败义军另一部,蓬州平定。

还有,但余下的义军不足为虑了。

所以赵匡义说不用再劳烦这些新编的强大骑军。

宋九摇摇头道:“未必。”

吕蒙正奇怪地问:“宋公,为何?”

宋九叹息一声:“因为朝廷以前的杀戳,以及后来的不作为,四川的山有多高,对朝廷的恨就有多大……”

第四百七十五章一(上)

赵匡义脸色阴暗。

梓州是二十万义兵,成都的是十万义兵,以及其他各地的,那么义兵数量最少达到了四十多万。巴蜀能有多少万户?况且又不是整个巴蜀在叛乱。如果是部分义兵,还能说是王小波李顺挟持谋反的,这么多义兵,说他们是挟持的,谁相信啊?

至此,东西两府两个大佬都犯了错误。

王继恩平贼有功,吕蒙正提议以王继恩为宣徽使。

表面上也行啊,王继恩先前下去的兵马并不多,一二三打败了李顺,并将李顺生擒活捉。

至少比赵匡义王府里许多旧人强得多了,不管他人,至少比赵镕强吧,混一个虚职又有何妨。

但是赵匡义怒了,大声说道:“朕读前代史书多矣,不欲令宦官干预政事,宣徽使,西府执政之渐也。”

宣徽院也是一个比较古怪的建制,有南北院使,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其名物。下面还有四案,兵,骑,仓,胄。应当它是一个独立建制,用来进一步分卸西府之权。可分来分去,分到最后连赵匡胤与赵普自己也乱了。因此后来索性以枢密副使兼任,或者作为升迁枢密副使的先声。因此渐渐也将它归于西府权利范畴。但它又不是西府的下属,所以往往会让西府首相十分头痛,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于是南宋时索性取消了这一建制。

这仅是宋朝官场与官职混乱的一个缩影。

吕蒙正未必指的是这个宣徽使。

就象平章事,潘美也是平章事,不过他的平章事是职,非是差。没实权的,有实权的是他有重大军务时,进入西府出谋划策的参议之权。同样的还有东府,东府更乱,中书门下两省各有各的虚官。如令,侍郎,这个都不能当真,接下是中书六房的长官中书舍人,这才是东府宰执以下第一实权官。不过往往又能用中书舍人做职官封外放官。

虽然两者当做职官封授有功之臣很少,但也不是不可以。

吕蒙正还在争辨。然而赵匡义怒喝连连,吕蒙正终于不敢说话了。

赵匡义不是为这个官职而恼怒的,而是吕蒙正有的时候太作为了。

前次为首相时,与赵元佑眉来眼去,勾搭不清。这次为首相时,主动替宫中第一大太监求官。

小正子。你是啥意思?

吕蒙正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