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与现在的河北政策差不多,就是以各大堡砦为首,周边再建一些兵屯兵铺,兵屯兵铺不是防止辽军大部入侵的,一是用来防范辽国斥候,二是防范辽国小部来宋境打草谷,三是互相警讯。

所驻兵屯的都是骑兵,一旦大部入侵,就近迅速撤到各大堡砦里。

它有些消积。但不能说不起作用。

如武则天时突厥入侵,兵力达到深州,敢不敢象萧燕燕那次南下,将兵力再往德州方向延伸?或者象史上萧燕燕最后一次入侵,径直攻到大名府。澶州城下。

后面这些堡砦只要没有全部攻破,一旦深入过份了,这些堡砦便成为层层绳索,一道道捆绑起来,很可能突厥有去无回。相比于武则天时,宋朝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尽管他们现在遇到最强的辽国王朝君臣。首先是募兵制,不象唐朝府兵征调那么缓慢,而且武则天时府兵制度渐渐溃崩。

前线成了闲田,辽国想有所斩获,必须要深入。

武则天将许多名将一一处死,手中二流将领王孝杰都快成了武则天的倚靠,若非薛仁贵侥幸还活着,武则天时外战会更惨。然而宋朝现在虽然罕见能与薛仁贵媲美的名将,可能打的名将一一保存下来,没有加害,甚至在宋九重视下,一一提拨上位。

宋朝军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现在还有,不过宋九纠正了很多。

新的堡砦战术,又将以前那种山寨范仲淹的堡砦战术缺陷一一改进。

因此想将山后拿下也许很困难,但这种战术,至少使这段分枝古长城以南地区重新真正的收回。

若是真想收回这一带,辽国又无所谓。

难道还指望这里与易州那边有所收获吗?它们只能成为战场,一会儿是你的,一会儿是我的。

可不是如此。

王承美继续向丰州发起猛攻,尹宪与杨琼继续率军扑向云州,杨嗣继续在猛攻朔州。

这仅是山后的,孙全照刚到京城不久,立即赶到登州,率水军渡海,攻向辽东半岛。李继隆等将率军又攻向易州。

一时间辽国都无从判断宋朝的用意。

李继隆与孙全照那两支军队肯定是策应,主要还是在山后,去年辽国就在猜测宋朝有吞并山后的想法。这次议和不成,三军悲愤,士气可用,就连萧燕燕都怀疑赵匡义所谓的请和难道也是计策?用以激励士气?真实的意图去年宋九到太原,就想攻打山后了。然而她同样想不明白,既然宋朝想占领山后,为什么抢修偏关与神武城?

兵来将挡,辽国也不害怕,早在议和不成后,辽国就做好了防御准备,耶律斜轸率领五万辽军,徐徐赶向云州,耶律休哥于幽州防备,萧挞凛去辽东半岛,防御宋军登陆。

不过宋朝那边反对声音也不小。

非是反对北伐。

真北伐打响了,许多大臣心中又后悔了,而且这次用兵与上次何其相似,又是分兵,又是遥远的分兵,从西北到河东到河北再到大海上!

赵匡义看着李昉不悦地说道:“若此,难道朕就坐看燕云几十万户百姓永远陷于敌虏?”

从郭威起,到柴荣,再到赵匡胤,赵匡义,越来越重视民生,尽管当中大部分是做戏的,但民生至少成为北宋的口号,包括司马光打击王安石,也用老百姓的幸福做文章。天知道他心中的民是什么民。

然而李昉心中却在想,燕云尽管多是汉户,可他们是你的民么?

不过他好不容易上来,赵匡义不快活了,于是自觉地闭上嘴巴。可他运气真的很好,赵普一上台,灾害连连,摊到他上位了,今年虽有蝗灾,局部性灾害,影响不大,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南风调雨顺,粮价又急剧掉下。朝廷害怕粮贱伤农,只好动用一笔钱粜粮入储。但到了这一步,赵匡义也发现一件事,真要北伐,还真的想不出什么好策略!

除非宋九这种浅攻消耗战术。

但这个也不容易,马上山后宋九将迎来一个强敌,耶律斜轸,宋九得将这个关口渡过去,才能会有接下来的动作。否则风还是刮不起来。

赵匡义还担心一件事,是人总有欲望的,宋九欲望几乎达到满足,要富有富,要贵有贵,这一点赵匡义从不怀疑。唯一的遗憾,便是他那个小妾在辽人手中。现在小妾回来了,马上去河东团聚,宋九心中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会不会因此失去动力,至少宋九才榨出来一小半,大半才华未榨出来呢。国家自赵普以后,也缺少重臣坐镇,这更需要宋九。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黄门说道:“你去洛阳将赵普请到京城。”

不是真的北伐,然而未来将会有很多事发生,让赵普呆在京城里,不用去中书,可以做一个内政重要的参谋。

黄门下去,但却带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

“赵普死了?”宋九惊讶地说。

但在他眼中没有任何悲伤,相反,略有些喜悦溢出。

赵普家的仆人也看出来了,十分地不乐意,不过还是忠实地执行了赵承宗嘱咐,说道:“宋公,赵公临终前曾托负大郎,让他送一封信给你。”

宋九打开信,信上是赵普遗言,他在信中问了一句,我于太祖可忠乎?我于陛下可忠乎?

按照道理,赵普那是不忠不义之辈,赵匡胤对赵普那么好,赵普还弄了一个金匮之盟,这还是忠诚吗?或者说他对赵匡义好,当真是如此,赵匡义差一点就被赵普弄到坑里一辈子抬不起头了,这还是忠诚吗?

偏偏赵普在信中就问了这个问题。

宋九先是很茫然,随后一想,竟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他对赵匡胤真的很忠心,他对赵匡义真的很忠心!

第四百五十七章我非张说,彼非姚崇

例如魏征,事李建成,多次出谋划策干掉李世民,事李世民,则成为李世民的明镜。难道他不是忠臣?赵普也是这个道理,若依赵普,赵匡义就干掉了,赵匡胤会不会死得那么不明不白,两者用心肯定不好相比的,但结果是一样。事赵匡义,气节脸面骨气正义的神马,让赵普看成浮云,以至现在每天晚上让赵廷美恶魂来索命。但难道不是为了赵匡义一脉能够“千秋万代”?

还真他妈的忠诚!

但这封信重点不是在此,整封信就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唠唠叨叨,隐隐有着道谦的语气。

宋九早就看出赵普用意。

他对赵家这个仆人说道:“你回去对承宗说一声,我非张说,赵公也非是姚崇,赵公生前不必如此,河东事了,我返回京城时,必在洛阳吊唁赵公。”

唐朝张说与姚崇极其不和,张说文笔好,可不是姚宋之姚对手,姚崇病重,害怕他死后子女遭到张说报复,便对他儿子说,我死后你们将家中所有重宝放在厅前,如果张说来吊祭我又喜欢它们,全部送给他,让他写祭文。若不喜欢,你们就要做准备了。张说果然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来吊祭,然后赏玩这些重宝。姚崇儿子便依父亲之计将它们送给张说,并且请张说写墓志铭。张说当时被重宝诱惑,便写了。可几天后反悔索要碑文。姚崇儿子便带着张说家仆人看刻好的墓碑,又说他的文章早呈给皇上。张说只好拍胸恨道,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我才知道自己不及姚崇。

宋九之意是赵普虽有才能,然在气节上不及姚崇远矣。

他自己略有些本领。可心中有数,除了态度谦虚,以及一些金手指,真凭吏才,即便磨勘多年。也未必及吕蒙正。更不要说张说惊人的文学之才。

但这句话传出去,却让民间变相解说,这是宋九超级大肚,耻笑赵普小心眼。

然而不管世人如何评价赵普,宋九一生一世,并没有对赵承宗兄弟俩。以及他的堂兄弟下黑手。

不过赵普之死,有许多传言。

说赵普天天晚上被赵廷美冤魂弄得苦不堪言,于是去上清宫祈祷,神为之降语,说,赵普开国功臣。久被赵廷美索命致重病,是冤枉的。

天知道是神降语,还是大师们想让赵普高兴,多糊弄几个钱。

赵普回来后,在中庭说道,涪陵公自作不靖,故抵罪。我岂有过错?但愿速死,血面论于幽冥。

说完后,当天晚上就死了。

看来赵廷美冤魂也是一个欺软怕硬之人哪,两大罪盔祸首,他只敢找赵普麻烦,却不敢找赵匡义麻烦……

赵匡义说了一句,也是对他与赵普一生关系的评价:“赵普事先帝与朕,最为故旧,能断大理,以前向与朕有所不和。众人所知。但朕君临以来,每待之殊礼,赵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社稷臣也。朕闻丧逝。凄怆之怀,不能自已。”

追赠中书令真定忠献王,让右谏议大夫范杲护丧事。

但这一天,许多大臣看着北方。

赵普一死,让他们放下心中一块石头,但也意味着朝廷将进入比较温和的宋九时代。

到现在还不明白吗?

为什么宋九会下去,不管是真讨山后,还是另有奇谋,那是有意下去的。

不说宋九视功名如粪土,到了宋九这一步,至于再要什么功名吗?

只要这次宋九不出现岐沟关之败那样的重大失误,一旦回来,中书首相全部得让位。

说不定张齐贤还哭着喊着让位。

但大家喜欢。

……

“报。”

斥候迅速送来前方消息,杨嗣血战三天,再度攻克朔州。

玉苹到了太原,又到了代州,但宋九不在,他一直在偏关与神武城之间活动。

宋九说道:“开始吧。”

杨业道:“宋公,是不是太早了。”

“河北只是轻压,又有名将耶律休哥坐镇,他们未必会忌惮。那么另一将耶律斜轸就能很快将兵力抽出来,直达山后……”

也许还有一段时间,河北那边施压了,能真也能假,能假也能真,幽州兵力就不敢到山后来援救,辽国只能从后方抽出兵力增援山后。这会给宋军一个缓冲时间。

但若是耽搁,一旦时间紧张起来,很可能整个计划就会失败。

其他人宋九不担心,这个耶律斜轸却是一员智将,尽管他未与潘美直接对阵,然而借助手下偏师,隔空打了数场战役,情形不同,他兵力占优势,士气旺盛,可不管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