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秦不暮楚 作者:冰蛇(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06正文完结)-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维的前半生,曾经光华灿烂,曾经轰轰烈烈,然后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隐藏在秦节的影子里。

    而这一刻,蛰伏了快二十年的他,终于又一次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华来。

    他率领山阴县仅有的三百士兵,以及自愿留下来守城的二百余名秦节的护卫队,五百多名士兵,在不足两章高的山阴县城的城楼上,面对两万西金骑兵的攻击,仅仅坚持了一个时辰,城门就被攻破,四百士兵全部战死,穆维被俘。

    其实对于选择了这条路的穆维来说,他本来就没有活的可能,他完全可以选择一条更轻松的死法,但是他并没有在城破的那一刻自尽,而是宁可束手就擒,在被死了儿子的西金大汗绰罗欢折磨了一天一夜后杀害。自始至终,他都是自称秦节秦仲德,他想尽办法激怒西金大汗,让他的脑子里只剩下折磨眼前这个人,这个害死他独子的仇人,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处境,在大郑境内的山阴县整整呆了一天一夜。绰罗欢在杀掉穆维后终于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处境,发现城外已经有大正军队围来,便匆匆将穆维的人头挂在山阴县城的城楼上之后迅速逃窜。

    三天后,一路仓皇逃窜的绰罗欢终于被杜茂春与秦节追上,此时他的两万大军只剩下三千的残兵败将,他试图向大郑投降,但是因为穆维死亡而悲愤到了极点的秦节并不肯接受他的投降,这种情况下,本就习惯以杀制杀的杀人狂杜茂春更是没了约束,带着敢死军将包括西金大汗绰罗欢,绰罗欢的两个弟弟巴兰与褚库巴图鲁在内的三千西金残部全部斩杀。

    可以说,穆维用他的命,换来了秦节的命,又用他一天一夜的痛苦,为大郑军队争取到了一举端掉西金王庭的机会。当然,比起三百年前那个强大的金国,如今的这个西金王庭远远称不上强大,西金王手下也不过就是那么几万人,所谓的王庭也就是那么三两个王爷罢了,但就是这些人,像跗骨之蛆虫一般,在大郑的北疆,时而与西蛮人沆瀣一气,时而又与蒙古人称兄道弟。有时候又跟东北那边的高丽人混到一处……大郑建国百年来,西金人给大郑带来的麻烦甚至不比拥有数十万铁骑的西蛮人少。

    这一切,终于终止在了戊子年的二月,戊子年二月十八日,西金大汗突袭山阴,戊子年十九日,西金大汗带兵从山阴向北逃窜,杜茂春帅十万大军一路猛追,终于在三天后将包括绰罗欢在内的西金王庭一网打尽。从此,“金”这个国号彻底消失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

    如果穆维后半生碌碌无为的度过的话,或许他曾经状告父亲为母亲伸冤的行为只会成为野史中的一个小故事供后人嗟叹。然而立下了这样赫赫功劳之后,让人们对于“孝”的坚持在某个方面产生了一点点松动,比如父亲杀了母亲,这种情况下,儿子告官,是不是还要像穆维这样受到惩罚?一个国之栋梁因为为母亲伸冤而失去为国效力的机会对国家是不是一种损失?当然,这种讨论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那时候,连瑜已经身为首辅,他力排众议,以穆维的经历为例子,将“子告父”的合法性进一步扩大……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对于此事的皇帝来说,一方面为北疆双喜临门而雀跃,另一方面,对功臣们的封赏问题也摆在了眼前。

    对于穆维的封赏不算难,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在这样天大的功绩面前,都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了,更不要说,他过去所犯下的“不孝”的罪,其起因却又是为了“孝”,这当口没人会去追究过去那点事儿:毕竟曾经的他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对于死去的人,人们都是宽容的。

    可是活着的人却让杨蒙头疼极了。

    秦节没有死,不但没有死,他还在立了天大的功劳之后强势归来:秦节在离开山阴不远后就醒了过来,然后当机立断带人去找到驻扎在附近的杜茂春,让杜茂春能够及时带兵追击西金人,并将西金王庭一举端掉。这个功劳不可谓不大,但也不至于大到没法封赏的地步:可是皇帝现在却真的不知道怎么封赏才好——在他把人家的女儿逼去当了道姑之后。

269
 杨蒙英明一世;老了老了;急匆匆地想要把事情全都安排好;赐婚的事儿确实办的有点急了;但除了秦昭,换谁家姑娘;明知道做不成太子妃,得到这种程度的补偿也得乐呵呵的了。偏偏皇帝运气不好,遇到了秦昭这么个百年一遇的硬骨头;更倒霉的事这边才传旨那边人家爹爹殉国的消息传过来,他的补偿方案顿时彻底成了个笑话:一个忠臣为国尽忠而死;你这边却逼着人家女儿嫁人;幸好秦昭够会做人,直接承认是自己抗旨在先;又打了守孝跟为国祈福的理由主动出家,皇帝顺手推舟封了个郡君,在黄金地段赐了个道观,好吧,总算把这事情抹平了……

    本以为到这个地步就够尴尬了,谁知道还有更尴尬的!人家爹没死!这事儿真的是太巧!战报这个东西的时效性很重要,所以军中有军官专门负责把重要的消息实时传到开封,金人把穆维的头颅挂出来的时候,是四外宣扬的。而最先赶到山阴县的并不是秦节求援的那支部队,而是另一支人数不多的邻县守军,隔了那么远,谁能看清楚挂的是谁的头颅?一听说秦节殉国,只惊得两个驰援的小军官胆儿都要裂了,两人一商量,这种事儿瞒不得,与其因为秦节死在他们周围而被追究,还是赶紧先往上头说明情况,自己说总比别人说强,于是赶紧写了加急文书,快马加鞭把秦节殉国的消息传出去。紧接着,这两个军官就在下面的战役里一死一伤,受伤的在床上躺了七八天,醒过来才知道秦节没死的消息,顿时泪了:妈蛋,我这不算谎报军情吧?不算吧?

    前些天西北打成一锅粥,无论是秦节还是杜茂春都不知道有人把秦节殉国的消息传到开封去,而秦节又是文官,在战争中的作用有限,所以在战斗期间的发出去的简短战报上,杜茂春并没有提到秦节。等到大获全胜之后,偏偏西北又倒春寒,下起了大雪,消息传送更是十分成问题,仅有的几次战报钱都比较简单。大战过后,秦节又病了几日,杜茂春一看这个情况,跟卢元达一商量,卢元达正好刚俘虏了西蛮皇帝,他觉得反正必须要找个人将西蛮皇帝押解进京,干脆就请秦大人走一趟吧!西北打成一锅粥,武官们都忙死了,押解西蛮皇帝这种事儿也不能随便派个小校尉啊!于是卢元达匆匆写了好了战报,汇报大胜以及秦节要押解西回开封的喜讯,让人快马加鞭送去开封。结果偏偏送信的人过黄河的时候遇到凌汛,整条船被突然而来的大水给卷到了河底,以至于秦节都到了开封跟前儿,杨蒙才知道他没有死的消息。

    当然,这些巧合都是后来才查出来的事儿,这会儿的杨蒙只有一个感觉:焦头烂额。

    秦节风尘仆仆地来到开封,到了开封来不及回家,赶紧先把西蛮皇帝以及其他几个战俘,然后就跑去觐见皇帝:他的情况跟普通的外任官员述职不一样,并没有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而是直接就进了宫。当然,在见到皇帝之前,秦节已经知道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但知道又能如何?他首先要做的是把工作的事情处理好。

    秦节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杨蒙却没办法装下去,秦家的事情他必须处理好,他又不是那等昏君,便是偶尔出了晕招,也一定会想办法补救……他或许老了,有时候会犯糊涂,但绝大部分时候,他还是清醒的。

    他叹了口气,对秦节道:“秦卿此番回京,就不要再回山西了,等这场大战过后,山西的情况也就能逐渐稳定下来了,再不是非要你才能压得住了。你这一年过得太辛苦,以后就好好地呆在开封,多陪陪你的一双儿女吧!”杨蒙说道这里,到底还是硬着头皮把秦昭的事儿说了:“前阵子前线传来消息,我们都以为你去世了,朕一时糊涂,允了阿昭出家修行,为你尽孝,为国祈福……这会儿你回来了,西北那边眼见着也要彻底安宁了!看来是是阿昭的诚心感动了上。”

    饶是杨蒙当了二十几年的皇帝,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也觉得脸红脖子粗,倒是秦节脸色不便,肃容道:“西北大胜,是卢大将军率领全军将士用命拼出来的,也是天佑我大郑。她一个小丫头,念那几句经能有多大的用?是上天佑我大郑国泰民安。”

    杨蒙咳嗽了一声:“咳,此时中间诸多误会,我这就下旨召阿昭回家与你相聚。”

    秦节摇摇头:“便是没了战事,国家依然有水涝灾害,小女既然主动提出入道门修行为国祈福,就该有个诚意,还没一个月就回家去,道尊岂不是要怪她不诚?”他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凄容:“小女原本说是要为我积福的,我虽然活着,可穆安国却是代我去了的。安国一生无妻无子,孑然一身,他从来都把我的一双儿女视为己出。阿昭叫了他这么多年的舒服,便让她多为暗沟念几日经,也算尽了这份孝心了。”

    秦节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杨蒙也挑不出什么理来。而且秦节这么说,也算给了皇帝台阶下:要不然才把秦昭封了郡君赐了道观,没半个月就又下旨让她回家了……皇帝的脸面也实在过不去。

    此时北方战事还没有完全平定,论功行赏也不在这一刻:穆维的事儿纯粹是情况太特殊,功劳已经拍板了,而且封赏的内容其实是很虚的,自然可以立刻拍板。可其他人的封赏就不好算了,仗都没打完呢,封赏个球啊!秦节的任务倒是已经结束了,不过他的官位足够高,功劳也足够大,所以赏赐问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皇帝暂时先赏了秦节一堆的金银财帛,让他回去跟儿女团聚,好吧,最后这句话皇帝说出来就又想抽自己了,妈蛋,团聚个屁,人家闺女在道观蹲着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