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佃户+番外 作者:苏域(晋江vip2014-12-03完结)-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石谷子刘翠当天早上就雇了牛头村后村老魏家的牛车运回了南村去。杨氏对着杂物房里只剩下三石的谷子,皱眉,站了好一会儿才锁了门出去。
    初五不知道杨氏想了什么,只知道以后的日子怕是连红薯粥都难吃到了。这时候初五才深深的感到忧虑,也才真正的意识到,饥饿原来离她这么近。她早防备着这一天,想着开荒想着种蘑菇,可防天灾却没防着*!
    开荒刚开始,蘑菇也刚种下,没这么快见收成,而如今家里却是这样的情况。杨氏去洗衣服去了,初五抱着满福坐在院子里,皱眉想着能快速挣钱的法子。
    打谷机的法子能来钱,但她也不敢拿出去。开荒的田地,种下的蘑菇也还没收成,她还能做些什么呢?

  ☆、第21章 佃户(二十一)

迎春和立夏在刘翠搬谷子的时候已经起来了,这会儿正在院子里玩着初五教的跳格子,两人玩了一会儿。立夏跑过来摇了摇初五,初五才回过神来。
    “姐,我们再去抓鱼吧?”立夏自从吃过一次煎小鱼,就馋上了,只是这几天见她大姐忙着,她不敢提。这会儿见大姐空闲下来了,便提议道。
    “抓鱼?”初五激动了,她怎么没想到这个呢?猪肉十五文钱一斤,抓来的鱼,她拿去镇上卖,胜在是新鲜的野味,应该也能买个十来文钱一斤。现在稻田割了稻子,露出了一条条的水沟子。村里的孩子也有去掏水沟抓鱼的,但水沟子多,泥鳅什么的掏不尽,她何不去抓泥鳅黄鳝来卖呢?
    说干就干,等杨氏回来,初五便说了想法。杨氏正愁着家里没进项呢,听了初五的话并没反对,只嘱咐她注意安全。迎春和立夏听说要去抓鱼都很高兴,这回立夏说什么也要跟着去。初五扭不过,便也带了她去。
    因为靠近村子的水沟子村子里的孩子已经掏了,她们这次便还是到东山边去。只是没去东山脚下那两亩田的水沟,而是走了大半个时辰到了开荒山坳外的那片田地。初五跟刘长生来开荒的时候就已经惦记上这里的水沟子了,只那时候忙着开荒没时间去抓鱼,后来又忙了一阵子就忘了。
    一样拿了上次抓鱼的烂簸箕和小水桶,姐妹三人到了东山大冲坳外的稻田。三人选了赶水的大水沟,便沿着水沟走。冬天时节,泥鳅都钻在淤泥里不出来。她们便沿着水沟细细的找,见了淤泥上有小拇指大小的孔洞,就说明里面可能有泥鳅在淤泥里。
    初五沿着水沟走了没多久,就见着一处淤泥有两个小拇指大小的孔,便放下小木桶,脱了草鞋,挽了袖子和裤腿,下了水沟。冬天田野水沟的水不比井水,冻人得很。初五忍着脚下刺疼的冰冷,拿过迎春手上的簸箕,就着小孔的附近下了簸箕,兜上来不少淤泥。
    这回稻田没了稻子,初五也不扒拉淤泥了,直接把簸箕里的淤泥往只剩稻茬的稻田里泼上去。淤泥受到冲击四下散开,果然有两条拇指大小的泥鳅在淤泥里面,这会儿没了淤泥的遮掩正弯了软软的身子到处游动呢。
    迎春和立夏见了泥鳅,惊呼一声,笑着跑过去抓。迎春有了一次经验,学聪明了,拿了身边的稻杆覆在泥鳅身上才去抓,这样就不怕泥鳅滑溜了。立夏不知道,直接伸了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手上,她在稻田里追着泥鳅跑,把迎春和初五逗乐了。
    掏了这处,初五赶紧上来。脚上全是淤泥,也不穿草鞋了,让立夏提着草鞋,姐妹三人继续沿着水沟找。
    三人这般摸了这条沟再掏那条沟,一个上午也得了不少,泥鳅足足有二十条呢。这回小鱼得的少,估计只有一个海碗的,黄鳝还没有找到一条。
    因为没带午饭,三人要回去吃午饭。中午往回走的时候,到得一处还有积水的水洼,初五便停下来洗手洗脚。
    却听得迎春一声惊呼,“姐快看!有鱼有鱼啊!”
    迎春又跳又叫的,着实吓着了初五,她还以为有蛇呢!但很快又反应过来,这寒天冻地的哪里还会有蛇。转头看去见迎春指着水洼高兴的叫唤,初五看去,就见她洗手的水洼对面浅滩地方有两条巴掌大的鱼。
    水洼是从山里流出来的溪水形成的,有五六米宽。周围有不少牛蹄子印,应该是放牛的赶牛喝水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水很浊,初五刚来时候也没注意,竟是有这么大的鱼在!
    立夏也看见了,惊呼道:“真的有鱼啊!好大的鱼!”
    “迎春,簸箕拿来!”初五也是高兴啊,她掏了这么久水沟子,见过最大的鱼也不过两个指头大,现在这鱼可有她巴掌大呢!
    初五赶紧挽了裤子,拿过簸箕,试探着趟下去。水洼最深的地方到了初五的大腿根处,初五夹着簸箕,站在水洼里重又挽了裤腿,才继续去拿簸箕围鱼。迎春和立夏也没闲着,一人找了一根棍子,守了两边拍水,帮忙赶鱼呢。
    “姐,左边左边!鱼到左边去了!立夏赶紧赶过来!”迎春一面挥着手中的棍子拍水赶鱼,一面还不忘指挥。
    “赶过去了赶过去了!大姐赶紧把鱼兜起来!”立夏也是激动,小小的娃子,费力的挥动棍子,喊道。
    五六米的水洼对现在的初五来说着实有些大,但好在她前世也不是没做过这样的事,又有两个妹妹帮着赶鱼。没一会儿兜到了第一条鱼,初五赶紧费力把鱼往岸上甩去。
    那巴掌大的鱼到了岸上还在蹦跶,但离了水,没蹦跶几下它就停了。只一抽一抽的还在地上动,迎春和立夏早惊呼着跑过去看了。初五没出水,让迎春把鱼拾进水桶,又开始了第二轮围堵。
    姐妹三人围追堵截的,早忘了要回家去了。最后从水洼里捞上了五条鱼,两条巴掌大的,剩下三条只有两三指宽。捞了鱼,三人的衣服早已经被水打湿,但并没影响三人高兴的心情。初五这才提着满满的收获,带着两个妹妹回家。
    半路上遇上了来找她们的杨氏,原来杨氏见她们过了午饭时候还没回来,担心她们姐妹三个遇上危险,出了什么事,便背上满福寻了来。
    迎春和立夏高兴的给她讲抓到大鱼的事,杨氏见她们几个没事,只是衣服湿了便也没责备什么,让赶紧回家换衣服去了。
    初五下午又出去了一趟,这回只有迎春和她去。立夏毕竟人小,上午时候走了许多路,早累得不行了,这会儿就算是请她也不出来了。
    下午她们依然去的大冲坳外的水沟,天擦黑的时候她们才提了水桶回来。里面装了下午的收获,十五条泥鳅,五条拇指大小的黄鳝。
    初五捉泥鳅的时候很小心,就是不想伤着泥鳅,好留着鲜活的去镇上卖呢。牛头村在上云县附近,走路到县里最快也要大半天时间,慢了的路上还有可能得过一夜才能到县里。所以,即使县里卖泥鳅能卖贵些,初五也没想着去县里卖,而是到附近的杨柳镇上。
    从牛头村到杨柳镇也不算近,走路得两个多差不多三个时辰,但坐牛车就能快些。后村儿老魏家是有牛车的,他家牛车常来往于牛头村和杨柳镇,搭客拉货的都行。
    杨氏昨天晚上就到老魏家打了招呼,让明天五更时候把牛车赶上往村口的大路,让老魏在那里等着。
    五更时分老魏果然来了,初五早等在那里了。一起的还有背着满福的杨氏并迎春立夏。杨氏终究不放心初五一个人去镇上,便也一起来了。她顺便去镇上绣坊看看有没有外放的活计,也好接了几件回来做,赚些进项也好。
    老魏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但常年下地又赶车的,且他开春时候死了家里的小孙子,忧伤过度,人看着更显得苍老了。老魏话不多,把牛车赶到村口大路,见了初五她们便让上车。
    初五上了牛车,杨氏和立夏坐在一边,初五和迎春坐在另一边。牛板车两米来宽,因着平日也搭客老魏便在车上放了几个稻草蒲团,几人上了车便拿了蒲团来垫着坐。
    古代的五更天相当于现代的3点到5点这一段时间,初五估摸着现在时间也就大概凌晨四点多。十一月的凌晨已经很冷了,出门时候杨氏拿了两条大巾子,这种大巾子里塞了一层薄薄的棉花,秋天时候夜里凉,初五一家盖的就是这种被巾,她娘拿出来的这两条应是冬天出门用的。果然上了车杨氏就给了初五和迎春一条,她自己留了一条,用被巾把立夏和她自个包裹了起来。牛车一颠一颠的,立夏上了车,没一会儿就挨着杨氏睡着了。
    初五拿被巾把自个和迎春包了个严实,当真暖和了不少。
    “姐,你说我们的泥鳅能买多少钱?”迎春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小木桶,里头装的是她们抓来的三十条泥鳅和五条黄鳝。
    她们本来是抓了三十五条泥鳅的,有五条泥鳅初五看着不精神,昨晚上煎着吃了。水桶里的泥鳅和黄鳝大约有五六斤,“估摸着能卖个五六十文钱的。”
    “这么多呢!姐,我们回来天天去抓吧!”迎春听说可能有五六十文钱,可是高兴了,提议回家了天天去摸泥鳅。
    “你们赶早是去卖泥鳅呢?”老魏不多话,但听得她们是去卖泥鳅的,便也说上了两句,“前天我听人说镇上温家的大小姐体虚盗汗,温大奶奶正急着找泥鳅和黄鳝呢,你们要不拿去温家问问?”
    “谢谢魏老爹,我们定拿去问问。”杨氏在一边接了话,道谢道。
    “谢什么,我也只是听说了这回事,跟你们说说,不定她们早前就得了这两样东西,你们去还不定要不要了。”老魏甩了一鞭子面前拉车的水牛,道。
    “她们家要是不需要,我们也可拿了到菜市上卖的。她们若是要,一次也会买完,省了我们天寒地冻的蹲在街边去守摊子。”杨氏上牛车的时候就把背上的满福解了下来,抱在身前,好不让他冻着。这会儿她紧了紧被巾,又把怀里的满福换了一边手抱着,道。
    老魏不再说话,迎春也困了,挨着初五头一点一点的,初五把她的头往膝盖上按了按。迎春便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