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心是两万七千光年。那么银河系呢,它的主要结构就是说有一个核心,叫做银心。那么这个核球以外有一个银盘,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盘面的结构,这个银盘有13万光年直径。然后,外围是叫银晕。
那么银河系它是有旋臂的,什么叫旋臂?银河系的核心,这个盘的结构不是像铁饼那么一个板块,而是什么呢?就是里头是漩涡的,这种漩涡结构,大家可以想到如果我们自己在银河系里头你要想看到旋臂的话,那是非常困难的,大家现在晚上看到银河,你要想把看到的这个银河想像成一个恒星的系统这已经是比较困难了。如果你还想在这个里头找到旋臂的话,那就更困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银河系里头还有暗的物质,看不见。它挡住你的光,所以你看不见。你看不见的话,这时候你要想认识后面的星,就很困难。但是难不住天文学家,还是有很多很聪明的天文学家,他们怎么办呢?他们在别的星系里头,就是离开我们银河系,我们看到了别的星系。在别的星系里头也有这样的漩涡星系,那么这个漩涡星系它这个旋臂上是一些什么星呢?是一些蓝颜色的很热的星,而这些星只能在旋臂上出现。这些天文学家就受到启发,我观测这个银河系里头这些温度特别高的星,就是发蓝颜色、发白颜色的星。观测的结果呢,找到了旋臂。这是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叫摩根,找到这个旋臂已经要到1951年以后了。所以我们认识银河系其实是在20世纪才有比较大的进展,就是我们认识到这个旋臂的存在。
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一个进展,我们要值得提一下,就是我们的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就是用无线电望远镜,来接收来自天体的无线电波。那么接受无线电波,我们就可以来分析这个天体的情况了。而在这个银河系的旋臂上,它发射一种特别的无线电波,这个波长是21厘米。如果说你能够有一个射电望远镜,你能观测21厘米的这么一个波段的观测的话,那么你就能解开银河系旋臂之谜。那么经过了天文学家的观测,证实光学的观测是对的。于是我们认识到了银河系其实跟别的漩涡星系一样有旋臂。在20世纪20年代,还观测了很多漩涡星系。那么这个时候就提出两个问题来,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说这些漩涡星系是在银河系里头,还是在银河系之外?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说我们观测到的这些漩涡星系,它基本上都不在银河附近,是离开银河比较远的地方。那么这是为什么?天文学家沙普利的解释,说这些星云其实都在银河系里头。但是,美国天文学家柯蒂斯他不是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些漩涡星系一定是离开银河系比较远的。于是呢,就重点观测了一个星系叫仙女座星云,那么仙女座星云当时柯蒂斯估计它有五十万光年这么远。五十万光年这么远的话,银河系大小是十万光年左右,那么五十万光年肯定在银河系之外了。但是沙普利不同意,所以这一场辩论,在天文学上叫做伟大的辩论。为什么叫伟大的辩论呢?我们来想,我们刚才讲了,太阳现在已经不在银河系的中心了,现在进一步发现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银河系在众多的星系里头,也是一个很普通的漩涡星系。就是我们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漩涡星系。所以这样一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不但太阳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而且银河系也绝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间存在着很多很多类似于我们银河系的这样一个星系。所以这样讲的话,大家就明白了,就是说我们生存在一个很大的恒星系统里头,这个恒星系统叫做银河系。但是这个银河系其实在宇宙中间还是一个很普通的星系。
那么这个漩涡星系它为什么会有旋臂,那么就是有一种理论认为在银河系里头它有一个密度波。而这个旋臂就生存在密度波密集的时候,就是这个密集的这个波在传到旋臂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形成了恒星密集的旋臂。实际上我们现在,太阳,有时候就在旋臂里头,有时候就出去了。那么有没有观测证据呢?我们有观测证据,什么样的观测证据呢?我们知道太阳系中间,有九大行星,那么九大行星中间的空隙里头是什么呢?我们过去讲,说是行星际物质,就是行星际有一些物质。当太阳在银河系的旋臂里头穿梭的时候,我们知道银河系旋臂里头那些物质它就会进入到太阳系。因此我们在太阳系里头,实际上就发现了很多不是太阳系的物质,而是行星际的物质在太阳系里头。而现在就是说,太阳在旋臂里头有时候就是穿进去,有时候穿出来,这个就叫做密度波理论。
有了这个密度波,它可以给我们很好地回答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旋臂?但是这个旋臂,还有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旋臂是银河系里头新的恒星诞生的摇篮,就是说我们每年银河系都会有新的恒星生成。好像它也是不断地在有新的生成、有老的死去。那么死去的这些老化的星呢,每一百年至少会有一颗星老化,但是新生的星每年大约会有十颗左右在新生。那么这样一些新生的星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就出现在银河的旋臂上,因为什么呢?因为旋臂刚才我们讲了在密度波走到这样的时候,它压缩这些星系的物质,使得恒星的形成成为可能。我们现在呢就是讲到了银河的旋臂,那么银河还有一个要讲的是什么呢?这个银河刚才讲的,说太阳在银河系里头有运动。那么银河系本身自己有没有运动呢?我们天文学家说话需要靠观测,我们需要靠观测事实来说话。
当我们观测恒星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就是说观测了很多星,我们测量这个星,它的运动。它在天空横的方向上这种运动我们叫做自行。还有一种运动,是在我们视线方向上的运动。大家可以想,如果一辆汽车跟你的视线方向是一致的,它在运行的时候其实你很难估计它离你多远,或者说它走得多快,你看不出来。就是汽车迎面而来,或者说背向你去的时候,你看不出它走得多快。但是这个纵的方向,就是向着我们视线方向的运行,我们也有办法来观测。什么办法呢?我们常常在外头旅行的人们你有没有这样一个经验,当你坐火车的时候,那么在火车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说前方有一列火车跟你迎面而来的时候。大家听到这个声音就是越来越尖锐,就是这个火车的声音越来越尖锐。当这个车互相离开的时候,你听到声音是越来越钝,也就说在运动的两列车互相听起声音来它的频率会变化。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观测一颗恒星的光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光分解成光谱。我们在观测它的光谱的时候发现,这个谱线会有一种运动。它的运动就会表示出来这个光的频率的变化,当这颗星接近我们的时候,它应该是比较尖锐。那么也就是说,它会发蓝颜色,就是更向蓝走一点。如果说它背向我们去的时候,它会钝一点,向红的方向走一点。所以这种速度我们叫做视向速度,就是眼睛看出去的视向速度,当我们分析天体运行的各种速度的时候,经过了多少年分析以后,我们发现其实银河系是在转动的。我们太阳附近的这个银河系转动的速度有多快呢?每秒钟220公里,这是一个很高的速度。大家想一想,我们发一个人造卫星,只要每秒8公里,它就可以围着地球转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8公里的速度它就可以出去了。但是我们太阳在银河系这一部分的旋转速度,是每秒钟220公里,是一个很高的速度。那么这样高速度的一个运行呢,就使得我们知道银河系本身也是在转动。关于转动呢,常识告诉我们,我们认识这种现象,比方说我们地球围着太阳转,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在围着太阳转。那么这时候在描述这些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规律,我们叫做开普勒定理。也就是说围着它有一定的规律来运行,那么服从这个开普勒定理的一种运行是随着距离的不同速度不一样。但是在银河系里头呢,它既不是一个刚体的运行,就是说不像铁饼这么旋转,不是说大家连在一块的,不是这种旋转方式,又不是像太阳系里头行星围绕太阳这么旋转。它是在不同的地方运动的速度不一样,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到,我们太阳系的天体在运行的时候,你围绕的中心是一个太阳,就这么一个天体。而银河系里面不但围绕银河系的核心,而且银河系,比方说太阳距离银河系的核心还有两万七千光年,在这两万七千光年的距离内还有很多的星,这些星它的质量都会汇聚到银河系中心来计算。也就是说,如果说离开太阳更远的星,那么它中心的质量就会更大。因为什么呢?我们太阳以内的这些星质量也就都算进去了,所以这个质量在不断地变化,核心部分的质量在不断地变化。它们互相有一个不一样的速度,所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现在认识到了什么呢?银河系是由恒星构成的一个庞大的集团,那么它至少有一千多亿颗星。那么这样一些星,组成这么一个集团。它还在不断地旋转,而这种旋转随着距离银河系核心的部分,远近的不一样,它旋转的速度也不一样。我们知道测量太阳附近这样的速度,大概是在每秒钟220公里这么一个速度。知道银河系在旋转,又知道银河系本身是一个漩涡星系,它有很多旋臂。这个旋臂非常有意思,是我们银河系里头恒星诞生的一个场所,这是我们讲到了银河系的外围部分。
那么我们要讲到银河系的核心部分,这个核球也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银河系的核球非常密集,我们需要看人马座,就是沿着人马座方向看,需要在夏天看。夏天在银河系的南边,看南方天空就可以找到人马座。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地方非常地亮,这个亮表示那个地方是银河系的中心。那么银河系中心它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