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3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终于结束了;这痛苦的一年向我们吹来霍乱与形形色色的战争。我所珍视的一切都保存了下来。由于对一切仇恨都感到陌生,我在无论爱情还是友情方面都十分幸运。我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我对好些人做了好事。但愿我的整个一生都能这样度过!

  一八三三年

  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类唯一的主要问题就是虚度光阴。在这任我们以各种声调咏唱其短促的人生中,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所享有的总显得太多的时间。

    当你感到自己爱上一位女子的时候,在开始行动之前,你也许得想一想:“她所接近的是些什么人?她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未来的全部幸福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呢。

  一八三四年

  有一天,我登上蒙马特尔高地。

  当我从高处俯瞰巴黎的时候,最使我伤心的是巴黎的沉寂。这座伟大的城市,这座无边无际的都会,居然连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而那里正谈论多少事呀!正发出多少呼声呀!正向苍天发出多少怨言呀!可这堆石头却好像是哑巴似的。

 

Number : 9270 

Title :镜头中的故事

作者 :沙琳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1996。2。27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在北京崇文区一座白色大楼前等解海龙。

  那时我还不认识他,于是想象一个人如果用照相机推动了一场撼天动地的运动,如果他经年累月地在山里拍摄可怜的孩子、普通的乡村教师和破败的学校,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夜色里有人背着黑包匆匆走来。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双眼睛敏感而富有说不清的知性。

  他40出头,原在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现供职《中国青年报》。1990年至今在边远贫穷的土地上行程4万多公里,途经16个省份,深入一百多所乡村学校,拍摄了一大批反映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状况的照片。1992年4月18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把解海龙的40幅照片共50套分发给新闻界。海内外报刊争相发表,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关注。半年后,“希望工程”收到捐款达一亿元,为前两年半的8倍多。

  解海龙的照片令无数人观后热泪滚滚,使他们把目光投向乡村,并思考自己的生活。

  那条标语让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1990年他到一个村庄采风,

  突然被土墙上的一条大标语吸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

  能苦孩子!”伙伴们都往前走了,他却站在那儿凝思不动。

  他说:“农村各种标语我见多了,就这条震撼力特别强。许多宣传都讲农民富了,有多少多少万元户。不下来看看,根本不知道农村和城市反差有多大。我经常看见农村孩子抱着弟弟妹妹,赶着羊,扛着柴禾,站在学校门口看里边孩子读书。他们趴在窗上向里张望,羡慕得不得了。他们想上学却上不了……”

  解海龙早就想拍一组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照片让城里人看看。那条标语让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1991年初,他找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急切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双方相见恨晚。基金会急需这么一组照片,问解海龙有什么条件。他要求提供贫困山区的分布图和介绍信。与基金会签合同时,解海龙只字不提钱,使组织者很奇怪。合同很快签了,他发现他们额外加了一句:资助5千元,用以买较好的胶片。他很感动,这一辈子从来没拿过这么多的钱!

         穷山僻岭中的孩子

  突然一天寒流至,城里人都缩进了棉呢皮毛中,解海龙想到山里的孩子:他们薄薄的衣服在这天寒地冻中如何捱过?他坐上长途车,来到长城外的滦平县。在一个用木棍撑顶、报纸糊窗的教室,他看到孩子们在破窗而入的寒气中,流着鼻涕,跺着脚,手上长着冻疮。他特别注意到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穿着臃肿褴褛,伸着小手紧围泥炉。她那冻得通红的苹果脸没有一点悲苦相,却露出令人感动的、稚诚的笑。他摁动快门,拍下题为《烤烤冻僵的小手,继续上课》的照片。

  3年后的一个黄昏,解海龙随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又来到这里。在依稀相识的街道上,跑来了三四个小孩,都是那张照片上的孩子,但没看见那个胖胖的、长着冻疮的小女孩。孩子们说,她不上学了,她家穷。解海龙很难受地回到北京。中国青年报社摄影部的一个叫张左的小伙子知道了,立即拿出300元钱寄往滦平。他决心帮助这个小女孩上到五年级。这使解海龙很欣慰。

  解海龙走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突然听到一个破房子里传来孩子的哭声,于是走了进去。在四壁空空的屋里,看到一个泪水涟涟的小女孩。她14岁,已经上了四年学。为了能读书她什么活都干:喂猪做饭、砍柴打草。她年年考第一,但还是不得不离开学校——她家再也没钱交学杂费了!她求老父,这位农民父亲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已经14岁了,你妹妹也要念书……解海龙闯进时,他正嚷道:这书不念了,不念了……

  这张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天不到,就有3万元捐款飞向这个小女孩。有一位在日本的留学生来信说:“我作为一个游子,看到故土还有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因贫困上不了学,心里很难受!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好报效我们可爱而又贫穷的祖国。我现在边学习边打工,没有多余的钱。这次寄1万日元……”

  解海龙来到河南省商城县苏仙石乡琉璃河村,看到两个没钱上学的姐妹收到了“希望工程”救助的40元钱。钱是给姐姐的,她要让给妹妹。两个女孩子都哭了。解海龙边流泪边拍摄。走的时候,他从微薄的盘缠中抽出10元钱,连同笔记本和笔,都给了那位姐姐。

  《姐妹俩》登出后,捐款的人非常多。姐妹俩就把多余的钱捐给了其他失学的孩子。还给报社写了封信,说她们已经上学了,叫叔叔阿姨不要再寄钱了。

  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也知道了她们俩的情况,几个春秋过去了还问起:不知道那一对小姐妹都上学了没有?

  解海龙以个人微薄之力,在描述一个为社会的主流——城市诸阶层所不知的事实。

      与穷孩子相依为命的人

  与穷孩子联在一起的是他们的老师。解海龙来到大别山里的周七家村,天降大雨。经过一个破旧的学校,见到教室里飞出水花。他立即冲进去,看到孩子们正往外淘水。他摁下快门。这时一个年轻男老师过来质问:为什么拍这种落后场面,用意何在?解海龙拿出介绍信,他也不看,把解海龙赶到外面。听了解释,他恍然大悟。于是很内疚,抢着背背包,走时送了很远。一路上总说一句话:实在对不起!握手道别时,这个姓卢的年轻人眼里含着泪花。

  这幅叫《湖心小学》的照片见报后,一个叫王华瑞的加拿大华人慷慨解囊42万港元,在周七家村建了一个新学校,每年还另拨2万元作为学校开支,并资助各位老师每年300元钱。

  几年后的一个秋天,解海龙重访那里。村民听说那个拍照片的来了,奔走相告,并写了“饮水思源”的字敬上。但解海龙始终没见到小卢。老师们说:自你走后,小卢老师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总是过意不去,想给你写封信。后来新学校建成了,老师又有了补贴,他觉得没脸领这钱,就要求调到20里以外的一个山村小学去了。

  解海龙心里很不是滋味,老想着那个姓卢的年轻人站在山路上含泪的样子。

  解海龙说:人们都说老师是燃烧的蜡烛,可山里的老师是两头燃的蜡烛。他们的生命燃烧得更快!

  湖北罗田县落梅河乡野菊坳村有个小学,校长和老师就一个人,叫朱东明,是从城里毕业分来的,在那里干了10年。10年里,他替孩子们垫付学杂费6000元,占他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他知道这是永远的付出,孩子们没有钱。孩子说:还你笤帚和柴禾吧!于是他的小屋里就堆满了树枝和扫地工具。他说一辈子也用不完!

  解海龙来到这个小屋里,看到除了笤帚、床、桌、破旧蚊帐、一个用胶布贴着的小半导体,就是一摞摞作业本。那是他工作了10年的全部家当。他穿着破布鞋走在充满敬意的孩子们中间!

  解海龙在这个小屋里跟这位朱老师住了两晚上,听他讲了自己的故事。

  他快30了,有过一个女朋友。她找了关系要把他调出来。当他打起铺盖准备离开时,看见孩子们高高低低都站在他身边,充满依恋但又懂事地说:朱老师你走吧!不要管我们了!他热泪涌上,心里发酸,知道他走了,再没人来,这些孩子就再也不能上学了。于是,又留了下来。他的女友从此没了音信。他对乡领导说:现在孩子还离不开我,我不走了。但我可没说扎根一辈子啊!我再干10年,等这些孩子长大了接我的班我再走。那时我找我的女朋友去!说到这儿他哭了。

  在四川宣汉县县委招待所,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一个浑身湿透的男孩子闯进来,涨红脸问解海龙是不是北京来的专门拍教育的记者。得到肯定答覆后,他讲了他的父亲何文广的故事。

  这是一位干了27年的民办教师。一个新学期开始,班里两个孩子没来上学,他就连夜走十几里山路去家访,说服家长让那两个孩子继续上学。回来的路上下起大雨,他不慎从陡坡上滑下去。午夜,全家人见何老师还没回来,就冒雨出动寻找。终于在一个山坳里找到他,浑身是血,昏迷不醒。3个十几岁的孩子连背带拖把何文广送到乡医院。打了一天点滴就咽气了……

  解海龙连忙问男孩:你父亲的坟在哪?男孩说就在他家房后。解海龙又问,有没有墓碑?男孩低着的头摇了摇。

  解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