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方周旋之下,别驾之位被郭图捷足先登,硬生生骑在许攸头上。
为此,许攸愤恨难平,连续半个月都在生闷气,以致气大伤身,大病一场。好在袁绍依旧对他信任有加,时常问计于他,这让许攸稍稍得到一些安慰,重新振作起来。但是,此事一出,许攸和郭图便势成水火,处处争锋相对,明争暗斗异常激烈,俨然是势不两立,欲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惜的是两人都不是善茬,想要彻底打倒对方谈何容易,争斗至今依然未分胜负。
值得一提的是,许攸之所以争不过郭图,并不是他谋略不及郭图,而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只忠心于袁绍,对袁绍的几个儿子素来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正因如此,他和郭图的争斗当中一直占据不了上风,始终被郭图压制着,这令他苦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眼见许攸出来说情,袁绍正好借个台阶下来,沉声道:“罢了,上将军也是出于公心,有情可原。然,上将军日后还须慎言慎行,出言犯上,可不是为人臣子的本份。”这句话就是鞠义的警告。
由此不难看出袁绍已经对鞠义甚为不喜,此番不过是形势所逼,暂时隐忍罢了。只可惜鞠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认为袁绍太过斤斤计较。而这一切之所以会这样,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袁绍没能彻底降服鞠义,令其心生畏惧;否则鞠义焉敢如此大胆,敢在大堂议事上出言造次。让袁绍最为尴尬的是,他屡屡率军出征,却屡战屡败,反观鞠义则是屡屡以弱胜强,连战连捷;两相对比,霍然是主弱臣强。如此以来,鞠义功高震主之势已成,若还不知收敛,其下场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待袁绍话音落下,许攸信步走到阶下,面带笑意地道:“上将军虽言语失当。然其谏言却是上上之策,实为可取。李贼强盛至此,最大倚仗的便是天子和百官。口衔天宪,执天下之牛耳,天天向各路诸侯催饷缴贡,肆意讨伐各方势力,占尽大义之名。因此,短短数年间,李贼麾下招纳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并强行将各州各郡的名士大儒招进长安,为其所用。
众所周知,西凉本是苦寒之地。粮草紧缺、商旅不兴,却假借天子之名私立雍州,分而治之,经过一连串的手段使其硬生生渡过难关。并开辟了西域商道。使得李贼治下各州郡日益繁荣,粮草困乏的状况得到极大缓解,百姓生活趋于富足。现如今李贼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械齐备,去年夏天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汉中,轻而易举将汉中九县和葭萌关纳入麾下,攻入益州已成定局。只需等待时机而已。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掌控着天子和百官,可以肆意寻找借口讨伐其他诸侯。而我等只能坐视他一天天发展壮大,却无可奈何,唯有徒然哀叹。”
说到这儿,许攸语气一顿,话锋陡转:“但是,此次天子和百官逃离长安,就预示着李贼快速发展的势头就此终止,再无倚仗。自此以后,西凉军只会江河日下、逐渐衰亡,却不会再有寸进,最终被我等彻底覆灭。与此同时,天子和百官回到洛阳后,势必还得依靠实力强大的诸侯辅佐其稳固帝位,否则天下群雄谁会听从天子诏令。而这就是我等称霸中原的绝好机会,迎接天子移驾邺城,被主公所掌控,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之牛耳,迫使各路诸侯年年纳粮、岁岁朝贡。如此一来,在下敢断言,不出十年,主公便可廓清寰宇,问鼎江山!”
“许攸妖言惑众,实属无稽之谈!”许攸说完话后开口大笑,可还未笑出声便被身后传来的一声大喝吓得咽了回去,噎得他直翻白眼,脸颊潮红,好不难受。扭头一看,霍然看到审配起身出列,大步走到身后。
“审配,许某所言如何妖言惑众了?今日你若说不清楚,许某与尔誓不甘休!”许攸火冒三丈地指着审配怒斥道。
面对许攸的指责,审配面不改色心不跳,对袁绍躬身一礼,恭声道:“正如主公方才所言,主公与李贼不可相提并论。主公出身名门,袁氏一族四世三公,世代忠良,世受皇恩,岂可效仿李贼胁迫天子,如此岂不招人非议,遭世人唾弃?何况,李贼专美于前,我等岂可拾人牙慧?
换言之,倘若主公迎天子和百官移驾冀州,试问往后我等臣下是遵照天子诏令还是遵奉主公号令?若遵照天子诏令,主公又将置于何地;如不奉天子诏令,主公又待天子和百官如何,莫非直接杀掉他们么?如此两难之举,我等为何还要自寻烦恼、徒增是非呢?故而,在下不赞同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不奉诏!”
“汝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实为误主误国之言!”许攸怒不可遏地怒斥道。
骂完审配后,许攸正欲劝说袁绍莫听审配片面之词,却见袁绍捋着胡须,似乎颇为意动。顿时,许攸便不敢再说了,因为他太了解袁绍了,眼前这般情形就说明他已经有决定了,或者说心意已决。
然而,这时偏偏有一人起身出列,朗声道:“禀主公,审配所言确实有失偏颇,实为谬言耳。天子者,国之神器也,岂可轻言弃之?诚然,主公出身世家,世受皇恩,然则袁氏先祖为大汉王朝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之所得,此乃应得的赏赐,否则历朝历代的先皇先帝怎会轻易赏赐臣下官爵?主公先祖哪一个不是对大汉立下偌大功勋,正因为他们有大贡献,所以才有赏赐。而所有的赏赐都是,功勋在前,赏赐在后,份所应得,并不亏欠皇室一丝一毫的恩惠。
而今,主公费尽心力打下冀州基业,与天子、百官何干,为何要对他们礼让有加?因此,我等此番迎接天子和百官,只需善待他们即可,却无须过于忍让,更不用听他们发号施令。一旦天子在手,世人如何议论便由不得他们了,而是全凭主公一言而决,这就是所谓的口衔天宪。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权柄,占据大义之名,远交近攻,假以时日便可成就千秋霸业。故此,在下建议主公奉诏,并且还须尽早调集大军出发,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事态紧急,恳请主公不可迟疑,速做决断!”
“呃?”许攸惊疑不定地看着义正词严的郭图,心中惊诧不已。他是万万没想到,关键时刻自己的冤家对头郭图竟然没有唱反调,反倒站出来帮他说话,极力主张奉诏迎驾。真是咄咄怪事,郭图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正当许攸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袁绍长身而起,朗声道:“我意已决,奉诏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移驾冀州!”
第897章 东游记,魂牵梦萦
感谢:雪叶纷飞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千门。
洛阳城,遍地皆是残垣断壁,一片狼藉。
偌大的城池中尚算完整的房屋屈指可数,高耸屹立的正阳宫门虽然仍未倒塌,却也被焚烧得残缺不全,漆黑的炭灰完全取代了门柱上的红漆。若不是熟悉此地的人,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洛阳皇宫的正门。
“嗵嗵嗵!”
杂乱而急促的脚步声响打破了这座废弃城池的宁静,随即数百名身着灰麻布衣之人徒步冲进城中,径直穿过正阳宫门,再依次通过一个个像正阳宫门一样黑漆漆、残缺不全的门柱,奔向依旧还能看出是一个庞大宫殿雏形的被严重焚毁的宫殿而去。
“回来了,我等终于回到东都了!”
“洛阳,朕、、、终于又回来了!七年呐,朕历经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回到我大汉王朝真正的帝都!”
长乐宫门前的石阶上,这些身着灰麻布衣的邋遢流民踉跄地爬上石阶,双膝跪地,对着堆满灰尘的残破不堪的长乐宫门俯首叩拜,泣不成声地哭诉着心中的喜悦和沿途的艰辛。
为何他们眼含热泪、痛声大哭,因为这里是他们无数个夜晚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他们对这座废墟中的宫殿爱得深沉。
这里寄托着他们所有的梦想与诉求,承载着他们的前途命运。乃至整个家族生死存亡的全部赌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孤注一掷,徒步奔行数百里。爬山涉水,与毒蛇猛兽共舞,与挨千刀的不得好死的流寇百般周旋。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回来了,回到曾经被强迫离开的地方,回到他们曾经颐指气使、弹指间便可治理天下的神圣之地长乐宫。
在这座宫殿内,记载着他们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成就,曾经的权势与荣耀。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找回自己失落的灵魂。重拾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真正做回自己。
只是他们或许忘记了,或者是他们有意识地选择性遗忘,方今天下之所以混乱至此。他们这些人居功至伟。有一半责任都在他们身上。他们所谓的成就和荣耀就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栽赃诬陷,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就是制造混乱,腐蚀大汉王朝的根基,加速整个王朝的灭亡。
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认为如今的乱世是他们这些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造成的,反倒竭斯底里地怒斥国贼董卓和李利。若不是这两个乱臣贼子祸乱天下。大汉王朝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可是,他们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些乱臣贼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他们屡屡创造机会,各路诸侯又如何能够一天天做大,继而发展到今天割据自立的地步。
是的,诸位看官没有看错,在这些年过半百的三朝老臣眼里,西凉李利是比董卓更可恶、更可恨、更可耻、更歹毒的大国贼,其危害之大十倍于董卓,实在是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
所谓三朝老臣,即历经汉灵帝、弘农王刘辩和现任天子刘协三次帝位更迭的官员。听起来好像很了不起,实际则不然。目前大汉各州各郡之内只要出仕七年以上的官员都算得上是三朝老臣,李利刚好踩线,勉强也算是三朝老臣。
因此,如果要把三朝老臣全部加起来,至少也有上万名官员,是以现如今的三朝老臣不值钱,遍地都是。但真正对如今局势影响最大的官员还是桓帝、灵帝时期的公卿大臣和宦官显贵,他们摧毁了大汉王朝的根基,一手缔造了滋养诸侯